抗流感药物市场竞争
搜索文档
抗流感药需求激增:市场“厮杀”升级 谁能抢占C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04
图片来源:IC photo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 球大流行。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北半球流感高发季。 这一高发季正与我国冬春出境游高峰形成叠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入境政策持续优化,公众出境游热度攀升,国际旅行作为流感全球传播的 重要驱动因素,正进一步加剧流感传播风险,给公众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严峻的考验。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最大。基于多病原流行的现状,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建议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治疗。 在流感抗病毒治疗中,药物的选择是关键环节。我国目前上市的对流感病毒敏感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和血凝素抑 制剂三种。大多数药物对甲型和乙型流感均有效。根据相关共识,在国内已上市的药物中,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可作为首选的流感治疗药 物。 多款药物为临床流感治疗提供了丰富选择,但这也使得流感药物市场的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阶段。从我国市场看,2016年,罗氏 ...
抗流感药需求激增:市场“厮杀”升级,谁能抢占C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0:07
(原标题:抗流感药需求激增:市场"厮杀"升级,谁能抢占C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硕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 大流行。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北半球流感高发季。 这一高发季正与我国冬春出境游高峰形成叠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入境政策持续优化,公众出境游热度攀升,国际旅行作为流感全球传播的重 要驱动因素,正进一步加剧流感传播风险,给公众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严峻的考验。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流感患者发病3天左右,其家庭成员感染率为38%;而在发病10天内,家庭成员感染率高达50%。 李侗曾教授特别强调:"旅行者无需过于恐慌,旅行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可以有效规避风险。每年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提供保护。同时, 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及时服用玛巴洛沙韦也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向同行家人的传播。"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 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最大。基于多病原流行的现状,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建议及时行病原学检查,以指 ...
冲刺港股IPO的东阳光药,核心产品市占率一年下降10个百分点
搜狐财经· 2025-06-19 20:18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 拟以介绍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 不涉及新股发行与资金募集 [1][3] - 上市方案为通过吸收合并子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实现私有化 并向换股股东发行H股作为对价 [3] - 完成换股后子公司H股上市地位将被撤销 公司将在港股上市 [3] 核心产品与业务结构 - 核心产品磷酸奥司他韦(商品名"可威")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1.2%、86.9%、64.2% [1][8] - 产品按剂型划分 胶囊剂和颗粒剂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15.3%和84.6% [8] - 公司业务分为抗感染药物(2024年占比69.6%)、慢病治疗药物(26.6%)和其他(3.8%) [3][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8.14亿元、63.86亿元、40.19亿元 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16亿元、10.14亿元、2480万元 [4] - 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40.7% 主要因流感季节缩短导致分销商采购减少 [5] 行业竞争与市场份额 - 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2024年为67亿元 有超过120家制药公司参与竞争 [8][10] - 公司磷酸奥司他韦市场份额从2023年64.8%降至2024年54.8% 下降10个百分点 [10] - 竞争对手推出新型流感药如玛巴洛沙韦(销售额从2022年0.7亿增至2023年6.3亿)形成挤压 [10] 产品暂停挂网影响 - 核心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因不符合要求被浙江省医保局暂停挂网 [1][6] - 暂停挂网可能影响产品市场份额、销售收入、生产计划和品牌形象 [7] 战略布局与未来发展 - 在糖尿病领域布局胰岛素、SGLT-2抑制剂及GLP-1/FGF21双靶点激动剂等产品 [12] -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新药申请获受理 冲刺国产第二家 [12] - 肿瘤学药物领域有治疗AML和食管癌的靶向药物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