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搜索文档
即时零售兴起,交运有哪些机会?
长江证券· 2025-07-14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元,约占中国实体网络零售额5%以上,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2][5] - 消费行为从远场电商向近场零售转变,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生活节奏加快激发即时零售需求,品类预计以休闲零食、酒水饮料等为主,对传统电商分流有限 [2][5] - 即时零售有望驱动即时物流履约环节产业链机会,即时配送公司和终端交付设施有望受益,优先推荐顺丰控股 [2][5] 各目录总结 即时零售缘何爆发 - 今年春节以来,京东、阿里巴巴、美团等纷纷加码即时零售业务,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15] - 消费行为从远场电商向近场零售转变,受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生活节奏加快驱动 [16][23] - 电商平台战略调整和流量运营策略成为即时零售爆发的加速器,主站引流效果显著,高频带动低频实现交叉销售 [27][30] - 即时零售品类预计以休闲零食、酒水饮料等为主,与传统电商品类仍有错位 [35] 交运物流如何受益 - 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元,线上外卖市场规模或达1.7万亿量级,即时零售有望加速成为消费新业态 [43] - 即时零售可分为闪电仓模式、门店到家模式和平台模式,其爆发式增长有望拉动供应链与物流各环节需求 [48][49] - 即时零售兴起驱动快递、同城协同降本,对传统电商快递公司影响总体中性 [53] 出行链:暑运逐步爬坡,收益跌幅收窄 - 7月11日当周暑运需求逐步爬坡,国内客运量增速稳定,国际客运量延续高增,客座率大幅提升,国内含油票价略有承压,裸票价格跌幅收窄 [6] - 航空赔率具有强吸引力,多因素共振向好,推荐A股民营航司、港股三大航,若PMI指标显著反转,推荐A股三大航 [6] - 交通运输行业具备高股息特征,从低估值和高股息维度筛选,可关注公路、铁路、港口等垄断类基础设施和大宗供应链、货运代理等竞争性行业 [84] 海运:油散底部反弹,集运美线企稳 - 油运底部反弹,本周克拉克森平均VLCC - TCE上涨9.7%至27k美元/天,中东地区货盘活跃 [6][88] - 集运美线企稳,本周外贸集运SCFI综合指数环比下跌1.7%至1,733点,美线运价企稳,内贸集运运价淡季低位震荡 [6][88] - 散运底部反弹,本周BDI指数周环比上涨15.8%至1,663点,澳洲货盘活跃带动大船运价反弹 [6][88] - 化学品内贸海运价格周环比持平 [88] - 招商轮船拟不超过18亿元收购安通控股股份,利好亚洲区域内集运市场业务协同和布局 [92] 物流:邮政局强调“反内卷”,重视快递板块底部机遇 - 6月30日 - 7月6日,邮政快递揽收量37.4亿件,同比增长16.6%,大宗商品公路运输价格环比上升1.0%,同比上升2.3% [95] - 7月1日 - 7月7日,香港/浦东航空货运价格指数环比上周+2.4%/+0.9%,同比分别 - 8.2%/-9.6% [95] - 6月29日 - 7月5日,甘其毛都日均通车量为751辆/日,环比上升39辆/日,短盘均价环比持平,口岸库存周均值环比下降25.2万吨 [95] - 国家邮政局强调反对“内卷式”竞争,当前快递价格竞争激烈,反内卷具备现实基础,派费下限管制/产粮区底价指导或为“反内卷”举措 [105] - “反内卷”不改行业长期分化趋势,当前板块估值、预期皆在低位,关注估值修复机会和潜在业绩弹性,推荐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和极兔速递 [106]
格隆汇个股放量排行榜 | 7月5日





格隆汇· 2025-07-05 17:43
港股放量个股数据 量比显著个股 - 阳光能源(00757)量比达2.35,成交额124.74万港元 [2] - 长城汽车(02333)量比2.21,成交额5.03亿港元 [2] - 郑煤机(00564)量比1.92,成交额6958.45万港元 [2] - 万国数据-SW(09698)量比1.83,成交额4.02亿港元 [2] - 映恩生物-B(09606)量比1.78,成交额1.24亿港元 [2] 中高量比个股 - 中国能源建设(03996)量比1.70,成交额9394.70万港元 [2] - 亚信科技(01675)量比1.60,成交额6904.85万港元 [2] - 中国飞鹤(06186)量比1.40,成交额2.62亿港元 [2] - 锦欣生殖(01951)量比1.40,成交额4.24亿港元 [2] - 泉峰控股(02285)量比1.36,成交额2471.78万港元 [3] 低量比个股 - 快手-W(01024)量比0.89,成交额23.03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WR(89988)量比0.91,成交额1130.69万港元 [3] - 赣锋锂业(01772)量比0.63,成交额2.20亿港元 [4] - 天齐锂业(09696)量比0.50,成交额6196.99万港元 [4] - 香港中旅(00308)量比0.32,成交额5.76亿港元 [4] 特殊成交额个股 - 三生制药(01530)成交额10.69亿港元,量比0.88 [3] - 信达生物(01801)成交额18.62亿港元,量比0.67 [4] - 重庆钢铁股份(01053)成交额6.51亿港元,量比0.88 [3] - 洛阳钼业(03993)成交额5.25亿港元,量比0.84 [3] - 银河娱乐(00027)成交额4.99亿港元,量比0.71 [3] 备注 - 数据覆盖超100家港股公司,量比跨度从2.35至0.15 [1][2][3][4][5] - 金融、新能源、医药、消费等多行业个股均有放量现象 [2][3][4]
您的快递已被消火栓签收?违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5 04:48
快递行业收件偏好设置问题 - 多家快递公司微信小程序支持将"消火栓"设为收件点 包括申通快递和韵达快递直接提供该选项 顺丰速运、京东快递、菜鸟速递、圆通速递、德邦快递、极兔速递等6家公司允许自定义输入"消防栓"等点位 [5][6] - 中通快递和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未提供消火栓签收选项 [6] - 除消火栓外 电表箱、水表箱、弱电井、配电室等存在电气火灾隐患的场所也被允许设为收件点 [6] 消防法规冲突 - 《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圈占、遮挡消火栓 快递公司行为涉嫌违法 [1][5] - 消火栓箱内放置快递会挤压消防水带及水枪 影响火灾救援速度 [3][7] - 律师指出快递公司的收件偏好设置属于格式合同 包含非法条款须整改 [8] 行业操作现状 - 部分居民选择消火栓收件是考虑隐蔽性 防止误拿或丢失 [7] - 快递员为提升派件效率 会主动选择消火栓等非标准投放点 [7] - 尽管快递柜和驿站普及 但消火栓收件现象仍持续存在 [7] 实际调查发现 - 朝阳区多个小区存在消火栓箱封条被拆 内部存放快递包裹的情况 [7] - 朝来绿色家园小区配电室等电力设施区域也被用作快递暂存点 [7]
11.01kg收取12kg费用,你的快递正被收取空气费
36氪· 2025-07-02 18:04
快递行业"向上取整"计费潜规则 核心观点 - 快递行业存在"向上取整"计费潜规则,即续重不足1kg按1kg收费,该行为多年未改且不合法,通过海量业务牟利[1][3][16] - 行业日均包裹量达5亿件,保守估计10%包裹触发"向上取整",可产生上亿元额外利润[16] - 2024年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明确要求计费重量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但企业执行不力[14] 行业现状 - 测评显示8家快递公司中半数存在"向上取整",申通、极兔、中通、圆通客服承认该行为[4][5] - 申通续重以1kg为单位计费,极兔明确1.1kg计为2kg,均违反国家标准[14][15] - 2020年起黑猫投诉平台已有相关投诉,2024年案例显示3.1kg包裹被按4kg收费[7][9] 商业模式分析 - 首重低价引流(如申通8元/1kg),续重高价盈利(2元/kg),"向上取整"主要作用于续重部分[18][19] - 单个包裹多收几元,但行业日均5亿件包裹中10%触发规则即可创造巨额收益[16] - 隐性收费形成行业默契,避免明面涨价导致客户流失,成为共同利益来源[20] 法律与监管 -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要求如实标注快件重量,《邮政法》禁止价格违法行为[20][21] - 2024年新版《快递服务》国标为推荐性标准,非强制性导致执行不力[15] - 2021-2025年快递投诉量增长580%,2025上半年运费纠纷投诉超800件[22] 行业影响 - 企业将计量误差成本转嫁消费者,损害市场信任机制[20] -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企业依赖隐形收费而非服务质量竞争[21] - 2024年投诉量达77,098件,服务质量问题呈爆发式增长[22][24]
差异化创新叠加潜在重磅BD,即将登陆港股的东阳光药估值增长再启程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20:37
合并与上市进展 - 东阳光长江药业已达成与东阳光药合并的三项前提条件中的两项 [1] - 东阳光药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上市路径明确 [1] - 港股通资金对东阳光长江药业的持股比例从去年9月的11.99%大幅提升至今年6月的33.93%,持股市值突破30亿港元,反映市场对合并后价值释放的预期 [1][4] 研发能力与创新管线 - 公司建立了覆盖感染、慢病和肿瘤三大领域的多元化创新产品组合,拥有150款全球药物及超过100款在研药物,其中49款为1类创新药 [5][6] - 研发平台整合超1100人的跨学科团队,涵盖小分子靶向药、AIDD、ADC等先进技术领域,拥有1401项授权发明专利,2014-2023年中国专利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一 [5][6] - 3款创新药处于中国上市审评阶段,10款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其中HEC169584为国内首个基于AI驱动获批NASH临床试验的小分子创新药 [6][7] 商业化与BD合作 - 公司与Apollo Therapeutics达成总价9.38亿美元的HEC88473(GLP-1/FGF21双特异性融合蛋白)许可协议,创国内同类交易金额纪录 [8][9] - 与三生制药就苯磺酸克立福替尼达成商业化合作,伊非尼酮(IPF治疗药物)因疗效显著(体外活性为吡非尼酮的200-500倍)具备十亿美元级BD潜力 [9] - 核心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2024年市占率达54.8%,胰岛素产品有望成为首批在美国获批的中国制药企业品种 [11][12] 财务与运营优势 - 2023年营收63.86亿元,净利润10.14亿元(净利率15.9%),2024年研发投入4.93亿元(同比+156.62%),毛利率稳定在76%以上 [10] - 拥有覆盖原料药到制剂的完整生产线,包括全球最大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和中美欧GMP认证产能,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2个省级行政区及8个海外国家/地区 [11][12] - 营销团队近2000人,分销网络触达超2500家三级医院及8.9万家一级医院,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亿元,账上现金14.8亿元 [10][12]
新股消息 | 东阳光药递表港交所 公司专注于感染、慢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17:49
公司上市申请 - 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1]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制药公司,专注于感染、慢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 [3] - 在中国销售48款药物,海外市场销售23款药物 [4] - 在不同国家及地区拥有150款获批药物 [5] 收入结构 按治疗领域 - 抗感染药物销售收入:2022年32.425亿元(85.0%),2023年57.458亿元(90.0%),2024年27.976亿元(69.6%) [3] - 慢性病药物销售收入:2022年5.173亿元(13.6%),2023年5.807亿元(9.1%),2024年10.677亿元(26.6%) [3] 按地区 - 中国收入:2022年37.532亿元(98.4%),2023年63.359亿元(99.2%),2024年38.805亿元(96.6%) [4] - 境外收入及许可费:2022年0.604亿元(1.6%),2023年0.497亿元(0.8%),2024年1.384亿元(3.4%) [4] 产品组合 - 抗感染产品包括可威®(磷酸奥司他韦)、东卫恩®(磷酸依米他韦)及三款仿制药 [5] - 慢病治疗药物包括五款胰岛素产品及四款主要仿制药 [5] 财务表现 - 收入:2022年38.14亿元,2023年63.86亿元,2024年40.19亿元 [5] - 毛利:2022年29.22亿元,2023年50.77亿元,2024年30.59亿元 [5] - 营业成本:2022年8.91377亿元,2023年13.08568亿元,2024年9.60274亿元 [6] - 分销费用:2022年12.44177亿元,2023年15.77083亿元,2024年11.97046亿元 [6] - 研发成本:2022年7.91642亿元,2023年8.27415亿元,2024年8.87653亿元 [6] 公司重组进展 - 母公司广东东阳光药业以换股方式将东阳光长江药业吸收合并 [6] - 前提条件1及3已达成,前提条件2(上市批准)尚未全面达成 [6]
IPF稀缺用药叠加ADC联用预期,东阳光药(01558)有望创造BD新奇迹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16:15
公司股价表现 - 东阳光药股价自4月9日持续拉升,5月26日盘中触及15.54港元高点,区间最大涨幅达80.70%,创近5年新高 [1] - 市场认可公司创新加速及未来重磅BD交易潜力 [1] 公司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超过100款在研药物,其中49款为1类创新药 [1] - 重点在研药物伊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体外活性是吡非尼酮的200-500倍,体内药效作用为吡非尼酮的40倍,安全窗高于上市药物 [2] - 伊非尼酮已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中美I期临床完成,II期中期数据显示"重磅炸弹"潜力,目前推进至临床III期 [2]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市场现状 - 全球IPF患者约300万人,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1] - 全球仅两款获批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IPF新药开发难度大,2014年后多项临床研究失败 [2] - IPF治疗药物全球市场规模超40亿美元,礼来近期以7.86亿美元与Mediar Therapeutics达成IPF新药II期临床合作 [2] 伊非尼酮的扩展潜力 - 除IPF外,伊非尼酮正在进行间质性肺纤维化(PF-ILD)的II期临床招募,临床前数据显示显著抗炎作用 [3] - 伊非尼酮展现出与ADC类药物联用潜力,可降低ADC类药物引发的间质性肺炎(ILD)风险(如DS-8201的ILD发生率高达15%) [4] - 三生制药的HER2 ADC产品DB-1303可能与伊非尼酮联用,双方已有克立福替尼合作基础 [4]
国产创新药BD再破纪录,东阳光药(01558)创新和BD价值有望持续释放
智通财经网· 2025-05-21 08:47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重磅License-out交易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达成总额超60亿美元的许可协议,首付款12.5亿美元创国产双抗药物License-out纪录 [1] - 交易公布当日公司股价最高涨近40%,市值一度突破500亿元人民币 [1] - 该交易反映国产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提升,技术授权成为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 [1]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交易金额与事件数创新高,首付款总额31.6亿美元首次超过创新药研发融资27.1亿美元 [1] - 行业新质生产力和工程化创新能力增强,具备临床价值与快速管线推进能力的企业持续涌现 [1] - 东阳光药等企业通过多笔BD交易释放创新价值,如与三生制药、Apollo Therapeutics分别达成商业化权益和9亿美元交易 [2] 东阳光药创新管线布局 - 公司拥有超100款在研药物,含45款1类创新药,其中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伊非尼酮具备重磅BD潜力 [2] - 伊非尼酮临床前数据显示活性优于已上市药物吡非尼酮百倍以上,目前进入临床3期,有望成为同类最佳 [4] - 该药物还具备拓展至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病和肝纤维化适应症的潜力 [4] IPF治疗领域市场前景 - 全球IPF患者约300万人,病因不明且预后差,临床需求远未满足,中国2018年将其纳入罕见病目录 [3] - 现有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2021年、2023年销售额分别达10.4亿美元和35.1亿欧元,显示市场潜力 [3] - 礼来近期以7.86亿美元布局IPF新药II期临床,反映跨国药企对该领域的持续加码 [3] 国产创新药国际化展望 - 东阳光药伊非尼酮凭借临床优势,在BI、BMS等MNC竞争的IPF领域中具备冲击"十亿美元分子"潜力 [4] - 三生制药、东阳光药等企业通过创新实力不断刷新海外权益交易纪录,推动行业升级 [1][4]
东阳光药(01558)AI研发团队发布HEC-Transporters模型 为早期药物研发提供全流程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优化
智通财经网· 2025-05-20 17:56
公司技术突破 - 东阳光药AI研发团队推出多个自研创新模型用于药物分子ADME/T属性优化,涵盖PK曲线预测和CYPs相互作用预测 [1] - 团队发布基于多任务学习策略的药物透膜/转运预测模型HEC-Transporters,内部测试AUROC达0.90,显著优于公共开源模型 [1][4] - 模型在膜渗透性任务准确率达93%,转运体底物预测较单任务模型提升18.0% [4] 技术细节与优势 - HEC-Transporters采用多任务学习策略,80%共享型数据训练通用消息传递网络,20%特异型数据训练独立前馈网络 [2][4] - 模型通过参数共享的消息传递网络捕捉通用特征,缓解小样本数据局限,较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AUC提升0.19 [4][7] - 该模型为国际首款多任务学习策略的药物透膜/转运预测系统,已集成至ADME/T预测工作流 [7] 研发体系与行业影响 - 公司自2023年实施AI+战略,构建覆盖靶点预测、化合物筛选、PK建模的全流程AI研发体系 [7] - AI赋能降低新药开发成本,技术协同推动行业效能提升,助力中国医药产业全球创新竞争 [7] 数据基础与场景应用 - 模型训练使用内部Caco2细胞渗透性测试数据,包含膜渗透、转运体底物/抑制三类任务的高质量专有数据集 [1] - 药物透膜/转运预测解决高成本稀缺数据问题,Caco2细胞实验成本高昂且周期长 [1]
价格战打响!首款国产“流感神药”获批,影响多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18:41
国产抗流感药物市场突破 - 国家药监局批准青峰医药子公司科睿药业的1类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上市,填补国内同类药物空白 [1] - 玛舒拉沙韦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靶向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的抗病毒药物 [2] - 该药物适应症为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覆盖中国每年1亿流感感染人群的70%以上 [9] 玛舒拉沙韦的技术优势 - 全病程仅需口服一次,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 [2] - 中位病毒清除时间较安慰剂组缩短25小时,22小时内实现病毒清除 [2] - 临床耐药突变率小于1%,远低于国际同类药物约10倍的水平 [2] - 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直接阻断病毒mRNA合成 [2] 市场竞争格局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 [6] - PA抑制剂(速福达、玛巴洛沙韦)以罗氏进口药速福达为代表,2024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6] - 奥司他韦成分药品在全球流感用药市场中占据92%的销售份额 [7] - 东阳光药的可威®在中国磷酸奥司他韦市场占有率达64.8%,抗流感药物市场占比50.5% [7] 玛舒拉沙韦的市场策略 - 预计定价比玛巴洛沙韦低30%~40% [10] - 青峰医药拥有年产片剂超45亿片的生产能力 [10] - 可能优先纳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享有6年数据保护期 [10] - 若通过医保谈判降价30%~50%,预计3年内销售额可突破20亿元 [1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增至269亿元 [6] - 奥司他韦仿制药已纳入第七批集采,价格降幅超90% [11] - 东阳光药在第七批集采中以0.99元/片的最低报价中标奥司他韦胶囊 [11] - 国内已有40余家企业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产品获批生产 [12] 未来发展方向 - 青峰医药已启动玛舒拉沙韦在儿童患者、流感预防及高风险人群中的临床研究 [12] - 计划开发颗粒剂等新剂型,若成功拓展适应症市场容量可扩大至当前2~3倍 [12] - 与中药抗流感药物(如连花清瘟)的联合用药研究可能开辟"中西结合"新赛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