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icon
搜索文档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51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宣派或派付股息[41]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3年:无)[96]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该年度营业额为人民币3723.78百万元,较上一年度减少40.84%[3] - 公司该年度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人民币1070.42百万元,较上一年度减少61.01%[3] - 公司该年度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482.71百万元,较上一年度减少75.78%[3] - 公司该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55元[3] - 2024年营业额为3723783千元,2023年为6294585千元[8] - 2024年销售成本为929725千元,2023年为1308821千元[8] - 2024年毛利为2794058千元,2023年为4985764千元[8] - 2024年经营溢利为674469千元,2023年为2354198千元[8] - 2024年年内溢利为482712千元,2023年为1855826千元[8]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55元,2023年为人民币2.26元[8]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7395812千元,2023年为6691273千元[9] - 2024年固定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617986千元,2023年为3398369千元[9] - 2024年无形资产为2503625千元,2023年为2565626千元[9] - 2024年流动资产为5033403千元,2023年为6053056千元[9]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467646千元,较2023年的1755352千元下降16.39%[10] - 2024年12月31日合同负债为29546千元,较2023年的101448千元下降70.87%[10]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1331611千元,较2023年的2319518千元下降42.50%[10] - 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3418千元,较2023年的359千元增长852.09%[10]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为2840531千元,较2023年的4332220千元下降34.43%[10]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192872千元,较2023年的1720836千元增长27.43%[10] - 2023年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992624千元,非控股权益亏损136798千元[11] - 2024年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482712千元[11] - 2023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为45136千元,2024年为89971千元[1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8508196千元,较2023年的7935513千元增长7.22%[10][11] - 2024年集团总营业额为372378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294585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销售抗病毒药物营业额为258457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580477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销售内分泌及代谢药物营业额为24900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4174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销售心血管药物营业额为2702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4117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销售抗感染药物营业额为1146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6919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销售其他药物及许可费营业额为50527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58898千元人民币[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有四名交易额超集团营业额10%的客户,来自该等客户的营业额约为1894720000元;2023年有三名,营业额为3533998000元[19] - 2024年其他净收入为31773千元人民币,2023年其他净亏损为499800千元人民币[20] - 2024年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为8651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85393千元人民币[20] - 2024年政府无条件补助为176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778千元人民币[20] - 2024年可转换债券利息为92,178千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利息为142,768千元,总计234,946千元;2023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利息为117,532千元[21] - 2024年在建设工程内资本化之利息开支为20,003千元,2023年为7,548千元;借款成本2024年按每年3.50%至5.40%的比率资本化,2023年为3.60%至5.50%[21] - 2024年员工成本中薪金、工资、花红及福利为592,901千元,定额供款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41,930千元,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开支为89,971千元,总计724,802千元;2023年分别为714,304千元、38,001千元、45,136千元,总计797,441千元[22] - 2024年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内即期税项为86,751千元,2023年为368,088千元;递延税项2024年为1,678千元,2023年为 - 97,077千元;所得税总额2024年为94,521千元,2023年为270,945千元[24]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577,233千元,2023年为2,126,771千元;适用税率均为25%[25] - 2024年除税前溢利的推算税项为144,308千元,2023年为531,693千元[25] - 2024年过往年度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不足为6,092千元,2023年为 - 66千元[25] - 2024年不可扣税开支的税务影响为22,365千元,2023年为16,066千元[25] - 2024年优惠税率的税务影响为 - 68,547千元,2023年为 - 264,158千元[25] - 2024年研发开支额外扣税的税务影响为 - 28,224千元,2023年为 - 26,709千元[25] - 2024年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4.8271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9.92624亿元;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8.799677亿股[26]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具潜在摊薄影响的普通股,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27] - 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及一间附属公司于2024年及2023年度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有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28] - 2023年固定资产成本总计为人民币44.83493亿元,2024年为人民币49.00004亿元[29] - 2023年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总计为人民币7.43069亿元,2024年为人民币9.36433亿元[29] - 2023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总计为人民币37.40424亿元,2024年为人民币39.63571亿元[29] - 2024年持作自用之租赁土地所有权权益账面价值为人民币3.3196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40557亿元[30] - 2024年其他自用租赁物业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362.4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49.8万元[30] - 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人民币1212.2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897.1万元[30] - 2024年有关短期租赁之开支为人民币637.3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723.2万元;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为人民币56.6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6.9万元[3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申请所有权证书的物业账面价值为2.71583亿元,2023年为4.32426亿元[31] - 2024年12月31日,用作银行贷款抵押的持作自用租赁土地所有权权益为2.82646亿元,2023年为2.54041亿元;在建工程为2.28404亿元,2023年为1.17949亿元;厂房及楼宇为4.55123亿元,2023年为6.67593亿元[31] - 2024年12月31日,售后租回交易质押的厂房、楼宇及机器账面价值为2.90816亿元,2023年为3.27463亿元[31] - 2023年无形资产成本总计37.6009亿元,2024年为41.47464亿元[32] - 2023年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总计6.00517亿元,2024年为10.07513亿元[32] - 2023年无形资产减值亏损总计2.38927亿元,2024年为6.36326亿元[32] - 202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净值总计25.03625亿元,2023年为25.65626亿元[32] - 2024年12月31日,开发中无形资产尚未达到拟定用途[3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管理层已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审阅,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按使用价值计算[33] - 减值测试计算使用基于管理层批准财务预测的现金流量预测,并参考独立公司出具的专业估值报告[33] - 2024年无形资产预付款项为6135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预付款项为643943千元,总计650078千元;2023年分别为6135千元、109244千元、115379千元[34] - 收购33种药品总代价为21.31635亿元,包括预付款项10.65817亿元、里程碑付款5.77888亿元及或然付款4.8793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支付16.4125亿元,与2023年相同[34] - 2024年存货总计645929千元,2023年为409050千元;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860790千元,2023年为1083047千元[36]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2257335千元,2023年为2112798千元[36] - 2024年账面价值为10.5843亿元的应收票据已抵押,2023年为1.9512亿元[36] - 2024年3个月内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为1226400千元,超过3个月但1年内为731331千元,超过1年为145952千元;2023年分别为1803219千元、269355千元、37千元[37] - 应收账款一般30至90日内到期,应收票据3个月或6个月内到期,所有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预计1年内收回[37] - 2024年无无形资产转移,2023年为1.44978亿元;2024年未取得目标产品药监局批文,2023年有两项[34] - 2024年存货撇减为41993千元,2023年为19991千元[3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860032千元,2023年为2000557千元;应收票据2024年为380894千元,2023年为89852千元[36]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按摊销成本计量为1467646千元,2023年为1755352千元[38] - 2024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计2607804千元,2023年为2220846千元[39] - 2024年售后租回交易产生的义务总额为197790千元,2023年为315800千元[40] - 2024年和2023年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879967700股,金额均为879968千元[42] - 2024年贸易应付账款为133610千元,2023年为86153千元[38] - 2024年票据应付款项为43676千元,2023年为113935千元[38] - 2024年应付关联方款项为343319千元,2023年为441千元[38] - 2024年应付增值税及其他税项为92703千元,2023年为151134千元[38] - 2024年应计工资及福利为89644千元,2023年为229408千元[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30 18:01
公司概况 - 公司專注於抗感染、內分泌與代謝等治療領域的醫藥產品研發、生產及銷售[5][6] - 公司擁有逾23年的經營歷史,在國內醫藥行業中的藥品銷售業績和研發能力處於領先地位[5][6] - 公司核心產品之一 — 可威(磷酸奧司他韋)是中國抗流感病毒臨床應用的一線用藥,其顆粒劑型為公司獨家專利產品[5][6] - 公司與多家知名製藥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有利於公司業務的發展[7][9] - 公司堅持專業化、品牌化和差異化的發展策略,致力於建立專業營銷團隊、穩定創新的營銷運營和戰略整合資源,以創造"東陽光長江藥業"的獨特品牌特色和核心競爭力[8] - 公司未來將進一步拓展產品線和市場,提升產品的國際生產標準和質量,持續擴大推廣和銷售覆蓋,以實現業務和盈利能力的進一步增長[8][9] 政策環境 - 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將更多創新藥物和治療罕見病的藥物納入醫保報銷範圍[11,13] - 藥品集中採購政策大幅降低了藥品價格,惠及數百萬患者[11,13] - 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為創新藥物提供了更快的市場准入路徑[14] - 加強了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監管,提高了藥品上市後的監測要求[14] - 政策要求醫藥企業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促進了行業對數據倫理和患者隱私保護的重視[15,17] - 政策變動推動了醫療健康數據的合理利用,為數字醫療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7] 核心產品 - 可威 - 可威(磷酸奧司他拿)保持國內抗流感領域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21] - 通過深挖"可威"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核心產品可威的品牌認知度和市場份額[21] - 在院內市場持續加強學術推廣活動,提升流感患者的處方率和現有機構的銷量,擴展銷售渠道至低級市場[21] - 在院外市場積極推動院外銷售體系的搭建,通過品牌建設和醫患教育將可威塑造為抗流感用藥第一品牌[21,22] - 進一步提升可威的產能,為未來流感疫情的爆發做更充足的準備,提升流感疫情的市場把握能力[21,22] - 對"可威"系列產品進行品牌升級,將定位從"防治流感的首選用藥"提升為"防治流感的基石藥物",提升品牌認知度[23,24] - 從可威顆粒的口感等方面進行工藝升級,提高兒童用藥的依從性,增強品牌識別度[24] - 可威品牌在中國健康品牌50強中排名第19位,較2023年上升17位[24] 其他業務線 - 以胰島素為代表的慢病線業務,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實現營業額人民幣180.0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40.7%[28] - 公司自主研發的5種胰島素產品已全部獲批上市,並全部中標集中帶量採購[28] - 公司口服降糖產品利格列汀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94.0%,SGLT-2抑制劑榮格列淨新藥上市申請已提交[31] - 以依米他拿為代表的新藥業務線,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人民幣40.8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8.5%[36] - 集中採購和新零售業務線成為公司重要的現金流業務線,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人民幣346.1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8%[39] 財務表現 - 公司的毛利為人民幣1,949.2百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4.0%,主要是由於核心產品可威銷量同比減少[68,70] - 公司的其他收入淨額為人民幣62.9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幣203.1百萬元,主要是無形資產減值虧損及匯兌虧損淨額減少[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為人民幣12,494.2百萬元,負債總額為人民幣3,828.8百萬元,股東權益為人民幣8,665.4百萬元[8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研發投入總計為人民幣358.4百萬元,占營業額的14.6%,較去年同期增加196.9%[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除稅前溢利為人民幣813.5百萬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35.5%[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淨利潤為人民幣684.7百萬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33.1%[83] 公司治理 - 公司於2018年8月14日與Blackstone Inc.最終控制的實體訂立認購協議,發行本金金額合共為4億美元的H股可轉換債券[121] - 公司已於2023年7月5日完成H股可轉換債券的悉數購回[121] - 公司一直致力於保持高水平的企業管治,並已遵守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附錄C1所載的企業管治守則的所有守則條文[122] - 公司主要股東為廣東東陽光蔡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5.70%的股份[135] - 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管未持有其他須披露的公司股份權益[132] 未來展望 - 公司緊跟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積極應對市場需求,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努力提供更安全、高效的醫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0:30
业绩表现 - 营业额为人民币2,454.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3.5%[3] - 毛利为人民币1,949.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0%[3]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人民币1,064.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3.1%[3] - 归属于本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684.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3.5%[3] -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为0.78人民币[3] 业务线表现 - 以胰岛素为代表的慢病线业务线,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80.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0.7%[3] - 口服小分子降糖药产品利格列汀,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94.0%[3] - 以磷酸依米他韦为代表的新药线业务线,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人民币40.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88.5%[3] - 集采和新零售线业务线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人民币346.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8%[3,4] - 公司已有12个不同规格的化学仿制药产品中标国家集中带量采购[4] - 公司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9.2%,替米沙坦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3.7%[4] 财务状况 - 总非流动资产为70.25亿人民币,较去年末增加5.0%[9] - 总流动资产为54.69亿人民币,较去年末下降9.7%[9] - 总流动负债为25.38亿人民币,较去年末下降41.4%[9] - 净资产为86.65亿人民币,较去年末增加9.2%[10] - 银行贷款总额为2,068,12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351,310千元[43] - 银行贷款中有1,690,242千元为已抵押贷款[44] - 另有1,079,822千元银行贷款由公司最终控股股东提供担保[45] 其他 - 本集团采用了多项新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14] - 这些新准则对本集团当期或以前期间的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编制或呈列方式未造成重大影响[14] - 本中期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但已由独立核数师执行审阅[13] - 管理层在编制中期财务资料时需要作出判断、估计和假设[12] - 实际结果可能与该等估计存在差异[12] - 本中期财务资料包含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部分附注解释[12]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6-07 22:40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董事會已實施一系列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措施,以合理保證不會出現嚴重失實陳述或損失[3][4][5] - 董事會認為該等措施能確保未來繼續遵守上市規則第14A章及預防發生類似事宜[6] 董事會組成 - 董事會包括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行董事[7]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22:50
公司业绩 - 2023年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6,294.59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68.08%[3] - 公司归属于股东的利润和全面收益为人民币1,992.62百万元,较2022年底的亏损和全面收益增长2,501.2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及稀释盈利为人民币2.26元[5]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6] - 2023年營業額为人民幣6,294,585千元,较2022年增长68.08%[7] - 毛利为人民幣4,985,764千元,较2022年增长75.29%[7] - 2023年净利率为37.40%,较2022年增长28.83%[7]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幣2.26元,较2022年增长2400%[7]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专注于抗感染、内分泌与代谢等疾病治疗领域的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8] - 公司于2015年5月11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12月2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10]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拥有1,788名专业销售人员,覆盖全国的产品分销网络[11] - 公司成功在2015年12月29日在联交所上市[22] - 公司的Kewei产品在中国奥司他韦磷酸盐产品市场占据最大份额[22] 市场趋势 - 2023年,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疾病药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4] - 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保障药品供应和质量安全的政策[24] - 新冠疫情爆发推动抗感染药物市场需求激增,各国加大研发投入[29] - 中国医药行业逐渐由仿制转向创新,药品创新成为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32] 公司战略 - 公司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产品线和市场,提升产品质量,拓展营销和销售范围,以促进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19] - 公司将加大药品研发投入,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转化为临床应用[34] - 公司将继续优化科学、可持续的市场营销策略,加强产品推广活动[36] 产品与市场 - 公司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有助于拓展内分泌及代谢治疗领域业务[41] - 公司从广东东阳光药业收购多个糖尿病治疗药物,其中磷酸依米他韦已获批上市,其他产品也有望快速进入市场[42] - 公司的核心产品销售表现良好,其中可威(磷酸奧司他韋)颗粒、可威(磷酸奧司他韋)胶囊、爾同舒(苯溴馬隆片)、歐美寧(替米沙坦片)、琳羅星(鹽酸莫西沙星片)和奥美沙坦酯片等六项产品營业额占总營业额的91.65%[97][98][99] 财务状况 - 2023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8.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0.66亿元[128] - 2023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9.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01.23%[1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127.44亿元,负债为人民币48.08亿元,股东权益为人民币79.36亿元[130]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公布2023年业绩 归母净利约19.93亿元 同比增加2501.23%
智通财经· 2024-03-28 18:24
公司业绩 - 东阳光长江药业2023年营业额约为人民币62.95亿元,同比增加68.08%[1] - 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为19.93亿元,同比增加2501.23%[1] - 公司核心产品可威的销售额为55.0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8.15%[4] 产品组合 - 公司核心产品可威、尔同舒、欧美宁、琳罗星及奥美沙坦酯片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重分别为87.53%、1.51%、1.24%、0.71%及0.66%[3] - 新制药产品陆续获批上市,丰富公司产品组合,为广大患者提供质价双优的用药选择[3] 品牌建设 - 公司长期加强学术推广及品牌建设,核心产品可威的品牌认知度提升,各管线业务呈现良好业绩表现[2]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8:09
整体业绩表现 - 2023年度营业额为人民币62.9459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68.08%[2] - 2023年度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人民币27.4544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293.09%[2] - 2023年度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9.9262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2501.23%[2] - 2023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2.26元[2] - 2023年度年内溢利为人民币18.55826亿元,2022年度为4923.9万元[5] - 2023年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992,624千元,2022年为76,603千元[9] - 2023年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6294.59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68.08%[53] - 2023年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992.62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2501.23%[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营业额为62.945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68.08%[65] - 2023年度集团毛利为49.86亿元,较2022年度的28.46亿元增加75.18%,主要因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增加[68] - 2023年度集团其他亏损净额为4.998亿元,较2022年度的8.4433亿元减少3.4453亿元,因可转债公允价值变动及汇兑损失减少,但部分被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抵消[69] - 2023年度集团费用共计23.5916亿元,较2022年度的19.6231亿元增加20.22%,其中研发成本同比增加48.35%,融资成本同比减少19.26%[70][71] - 2023年度集团研发投入总计3.972亿元,占营业额的6.31%,较去年同期增加99.36%,其中损益确认支出为1.9229亿元,资本化支出为2.0491亿元[72] - 2023年度集团除税前溢利共计21.2677亿元,较2022年度的3942万元增加20.8735亿元,主要因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增加[73] - 2023年度集团所得税费用为2.7095亿元,2022年度所得税抵欠为982万元,主要因集团除税前溢利上升[74] - 2023年度集团录得溢利净额18.5583亿元,较2022年度的4924万元增加18.0659亿元,主要因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增加[75] - 2023年度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9.9262亿元,较2022年度的7660万元增加2501.23%,因国内人员流动和社交活动正常化,可威销售显著恢复[76]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2]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宣派或派发股息[46]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91] 资产情况 - 2023年末固定资产为人民币37.40424亿元,2022年末为35.18765亿元[7] - 2023年末无形资产为人民币25.65626亿元,2022年末为29.20646亿元[7] - 2023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7.20836亿元,2022年末为7323.9万元[7] - 2023年末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84.12109亿元,2022年末为69.49019亿元[7]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288,286千元,2022年为691,529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1,165千元,2022年无此项负债[8] - 2023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为187,145千元,2022年为187,489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7,935,513千元,2022年为6,070,001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4,483,493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4,091,810千元[2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就账面价值为人民币549,496,000元的若干物业申请所有权证书,2022年为人民币544,900,000元[28] - 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54,041,000元的持作自用之租赁土地所有权权益、人民币117,949,000元在建工程及人民币667,593,000元的厂房及楼宇作为银行贷款抵押,2022年分别为人民币159,322,000元、人民币409,075,000元、人民币609,044,000元[28] - 2023年12月31日售后租回交易质押的厂房、楼宇及机器的账面价值为人民币327,463,000元,2022年为人民币321,727,000元[28] - 2023年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人民币342,055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349,152千元[29] - 202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总计393546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60090千元有所增加[31] - 2023年12月31日累计摊销82003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00517千元增加[31] - 2023年12月31日减值亏损54980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85393千元增加[31] - 202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2565626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20646千元减少[31] - 202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预付款项余额6135000元,较2022年的109691000元大幅减少[33][34] - 2023年存货总计409050千元,较2022年的315027千元增加[3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2023年为2112798千元,2022年为1036916千元[39] - 202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19512000元的应收票据已抵押获银行贷款,2022年为10667000元[39]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2023年为1755352千元,2022年为1718222千元[41] - 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计2023年为2607804千元,2022年为914872千元[43] - 银行贷款1年内或按要求偿还金额2023年为2165438千元,2022年为147901千元[44] - 售后租回交易产生的义务总计2023年为188368千元,2022年为137942千元[4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127.4433亿元,负债为48.0882亿元,股东权益为79.3551亿元[7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6053.06百万元,较2022年的5014.02百万元增加,因可威销售产生的贸易应收款增加所致[7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形资产为2565.63百万元,较2022年的2920.65百万元减少355.02百万元,主要因部分仿制药及丙肝药物确认摊销及减值亏损[7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为32.86%及1.30倍,2022年分别为62.96%及0.95倍[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借款贷款余额为2607.81百万元,较2022年的914.87百万元增加1692.94百万元[8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支出共计595.08百万元,用于应对产品生产需求[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将价值2931.8百万元的资产抵押至银行用于贷款及借款[83] 业务结构与经营 - 公司全部业务活动主要依赖药品销售表现,仅存在一个经营分部[12] - 公司经营溢利来自中国的生产及销售药品业务,未列示地理资料[12] - 2023年抗病毒药物销售额5580477,2022年为3116059;内分泌及代谢药物2023年销售额164174,2022年为113497等,2023年总营业额6294585,2022年为3744952[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三名交易额超集团营业额10%的客户,来自该等客户的营业额约为3533998000元,2022年为1915486000元[14] - 2023年核心产品可威、尔同舒、欧美宁、琳罗星及奥美沙坦酯片营业额占总营业额比重分别为87.53%、1.51%、1.24%、0.71%及0.66%[53] - 核心产品可威销售额为55.0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8.15%[65] - 抗病毒药物销售收入占总营业额的88.66%,同比变化79.09%[66] - 集团销售成本为13.088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9888亿元增加45.61%[67] - 可威(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营业额为48.2459亿元,占总营业额的76.65%[62] - 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营业额为6.8491亿元,占总营业额的10.88%[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销售团队共计1788人[63] - 集团已开始拓展在线药房渠道,并与多家知名在线渠道运营商展开合作[63] - 集团湖北宜都生产基地是全系列胰岛素产品及全球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64] - 六项核心产品的营业额之和占集团总营业额的91.65%[62] 研发进展 - 公司将拓展抗感染药物产品线,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并优化产品结构[51] - 公司将深化慢病药物开发,针对糖尿病等慢性病推出更多治疗方案[51] - 公司胰岛素产品已开发终端数近9000家,为后续增长打下基础[55] - 国家要求十年内实现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率超95%,慢性丙肝治疗率超80%,公司已在多省份展开精准开发[56] - 截止公告日期,公司共有12个化学仿制药中选国家集采,集采业务成高速增长板块[57] - 2023年公司在研发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领域取得优异进展,胰岛素系列产品研发体系完善,多款产品获批上市[58] - 公司从广东东阳光药业收购多个糖尿病治疗药物,除焦谷氨酸荣格列净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利拉鲁肽进入待递交上市申请阶段,其他产品均已获批上市[59] - 焦谷氨酸荣格列净研发投入197110.94千元,占营业比例3.13%,占营业成本比例15.06%[60] - 利拉鲁肽研发投入6280.64千元,占营业比例0.10%,占营业成本比例0.48%[60] - 抗感染领域中,针对基因1型的治疗丙肝创新药磷酸依米他韦已获批上市,针对泛基因型方案的英强布韦上市申请已获药监局受理[61] - 2023年8月15日,公司自主研发的英强布韦片新药上市申请获药监局受理[116] - 2023年9月25日,公司自主研发的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获批上市,累计研发投入约1.301亿元[117] - 公司将加大药品开发投入,加速抗感染、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领域药物研发向临床应用转化[89] 财务费用与税务 - 2023年无形资减值亏损485393千元,2022年为212943千元;2023年商誉减值亏损无,2022年为75896千元等,2023年其他亏损净额499800千元,2022年为844330千元[16] - 2023年可转换债券利息92178千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利息142768千元,总计234946千元;2022年分别为257329千元、43014千元,总计300343千元,2023年资本化利息开支7548千元,2022年为18697千元[17] - 2023年员工薪金、工资、花红及福利714304千元,定额供款退休福利计划38001千元,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开支45136千元,总计797441千元;2022年分别为612185千元、35304千元、0千元,总计647489千元[18] - 2023年本年度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368088千元,过往年度超额拨备66千元,即期税项总计368022千元;2022年分别为59351千元、拨备不足6123千元,即期税项总计65474千元[20] - 2023年递延税项97077千元,2022年为75291千元,2023年所得税总额270945千元,2022年为9817千元[20] - 2023年除税前溢利2126771千元,适用税率25%,推算税项531693千元;2022年除税前溢利39422千元,适用税率25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16:30
公司合作协议 - 公司与出售方签订了第三次部分购回債券的补充协议,将第二批购回債券的总购买价格从2.78191332亿美元降至2.63191332亿美元,并计划在2023年7月5日前完成购回[96]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租赁及其他服务框架协议,将在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向公司提供租赁办公大楼、仓库、检测服务、会议住宿等服务,每年的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1238.33万人民币、1299.95万人民币和1300.33万人民币[99]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原料药及药品销售框架协议,将在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向深圳东阳光实业销售原料药,每年的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1800万人民币、2000万人民币和2200万人民币[100]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能源采购框架协议,将在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从深圳东阳光实业购买所需的电力和蒸汽,每年的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5040万人民币、5675万人民币和5675万人民币[102]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原料药采购协议,将在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从深圳东阳光实业购买阿立哌唑、利伐沙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克拉霉素等原料药,每年的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3894.63万人民币、5378.68万人民币和7544.21万人民币[103]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包材及生产材料采购框架协议,将在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从深圳东阳光实业购买用于包装和生产药品的包装材料,每年的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4060万人民币、4060万人民币和4060万人民币[105]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设备购买及土建施工框架协议,将在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从深圳东阳光实业购买特定设备和土建施工服务,每年的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2705万人民币、790万人民币和790万人民币[106]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委托加工框架协议,将在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向深圳东阳光实业购买特定药品的加工服务,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人民币94,805,500元、人民币108,832,000元和人民币139,468,200元[108]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设备销售框架协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建议上限为人民币30,496,500元[109]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委托生产与检测服务框架协议,将在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向深圳东阳光实业提供生产和检测服务,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人民币105,230,000元、人民币68,992,000元和人民币49,250,000元[111] 公司股权信息 - 郭梅兰女士持有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4.63%股本权益[183] - 郭女士持有乳源瑶族自治县寓能电子实业有限公司72.11%股本权益[184] - 张寓帅先生持有乳源瑶族自治县寓能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的27.59%股本权益[186] - 张寓帅先生的配偶华宵一女士被视为持有张寓帅先生的股份中的权益[187] - H股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已调整为每股H股14港元[188] - Blackstone Dawn Pte. Ltd.持有的股份已经回购,不再持有任何权益[189] - 广东东阳光药业已将其持有的公司内资股226,200,000股抵押给第三方贷款人[192] - 香港东阳光已将其持有的公司226,200,000股H股抵押给独立第三方贷款人[193] 公司治理及其他信息 - 公司完成了对H股可转换债券的悉数回购,債券本金已悉数购回[122] - 公司董事陈燕桂先生辞任執行董事职务,提名委任陈浩先生为執行董事[124] - 董事会提议修订公司章程,待股东批准后生效[127]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创新药物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134] - 公司将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加强学术推广和药品推广活动[136]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淨額约为1,307.5百万港元,用于新胰岛素生产工厂、營运资金及企业用途[137] - 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iPhone销售收入纪录为967.7亿美元,为此感到自豪[110]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宣布支付中期股息[198] - 自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以来,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信息未发生变动[199]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8:00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人民币32.0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48.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人民币25.63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66.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人民币15.9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3.164亿元[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0.29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0.623亿元[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人民币1.17元[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029,495千元,2022年同期亏损32,798千元[9] - 2023年上半年营业额为3209002千元,2022年为1293308千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公司呈报营业额为5660646000元,2022年同期为2004850000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公司毛利为4449354000元,2022年同期为1343568000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1,029,495,000元,2022年同期亏损32,798,000元[2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营业额为32.0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48.1%,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0.295亿元,较2022年同期亏损增加10.623亿元[77] - 2023年上半年可威销售额为28.80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86.4%[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实现营业额32.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8.1%[86] - 核心产品可威销售额为28.8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6.4%,占总营业额的89.8%[84][86] - 尔同舒、欧美宁、奥美沙坦酯片、琳罗星营业额分别为3770万元、3700万元、2170万元、2270万元,分别占总营业额的1.2%、1.2%、0.7%、0.7%[84] - 上述5个品种营业额之和占总营业额的93.6%[84] - 2023年上半年总营业额32.0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48.1%,核心产品可威营业额28.81亿元,占比89.8%,同比增长186.4%[89]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6.4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9%,主要因可威销量增加[90] - 2023年上半年毛利25.63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66.9%,主要因可威销量增加[91]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开支净额1.40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015亿元,主要因汇兑亏损净额减少但部分被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亏损增加抵消[92] - 2023年上半年费用总计11.61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3.065亿元,其中分销成本、行政管理开支、研发成本分别增加41.7%、15.0%、140.2%[93][9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计1.207亿元,占营业额的3.8%,较去年同期增加39.4%,其中费用化支出0.983亿元,资本化支出0.224亿元[9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12.619亿元,较2022年同期亏损增加12.983亿元,主要因可威销量增加[96]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2.379亿元,而2022年同期所得税抵欠0.039亿元,主要因除税前溢利上升[97] - 2023年上半年溢利净额10.239亿元,较2022年同期亏损增加10.564亿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0.295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加10.623亿元[99]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建议宣派股息及批准上年度末期股息[56]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29] 资产状况 - 2023年6月30日,固定资产为人民币32.1579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1.69613亿元有所增加[6] - 2023年6月30日,无形资产为人民币29.1553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9.20646亿元略有减少[6] - 2023年6月30日,总流动资产为人民币66.139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0.1402亿元有所增加[6] - 2023年6月30日,总流动负债为人民币56.5779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9.40781亿元有所增加[6] - 2023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73,23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56,114千元[7]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786,400千元,2022年为6,949,019千元[8] - 2023年6月30日总非流动负债为879,018千元,2022年为692,475千元[8] - 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7,093,925千元,2022年为6,070,001千元[8] - 2023年6月30日固定资产总值为4217752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4091810千元人民币[29] - 2023年6月30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3560652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518765千元人民币[2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正就账面价值为5.35878亿元人民币的若干物业申请所有权证书,2022年12月31日为5.449亿元人民币[29] - 2023年6月30日,3.22339亿元人民币的持作自用之租赁土地所有权权益、5.7859亿元人民币的在建工程及6.78864亿元人民币的厂房及楼宇作为银行贷款抵押,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59322亿元、4.09075亿元及6.09044亿元人民币[30] - 2023年6月30日,售后租回交易质押的厂房、楼宇及机器的账面价值为3.0216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21727亿元人民币[31] - 2023年6月30日无形资产总计3927511千元,账面价值为2915534千元;2022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总计3760090千元,账面价值为2920646千元[32] - 2018 - 2019年公司以21.31635亿元向广东东阳光药业收购33种药品相关权益,2023年6月30日已累计支付16.00129亿元,取得31项药品药监局批文后转入无形资产[33] - 2023年6月30日因市场出现新对手,五种仿制药估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减值亏损约6487.6万元;2022年同期三种仿制药减值亏损约1917.7万元[3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上市股本证券投资为1234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0千元[35] - 2023年6月30日信托投资计划投资为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0000千元[35] - 2023年6月30日外币期权合约为191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0千元[35] - 2023年6月30日,无形资产预付款项为0(2022年12月31日为1.09691亿元),物业、厂房及设备预付款项为2.2168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6069亿元)[37] - 2023年6月30日,存货为3.5354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5027亿元),已售存货成本为5.45574亿元(2022年同期为2.47311亿元)[38][39]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扣除呆账准备后为11.1322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05817亿元)[41] - 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3261.6万元的应收票据已抵押作为发行应付票据的抵押品(2022年12月31日为3837万元)[42] - 2023年6月30日手头现金为0,银行现金为5026982千元,受限现金为1245373千元,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为3781609千元;2022年12月31日手头现金为6千元,银行现金为1000318千元,受限现金为76781千元,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为923543千元[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134.442亿元,负债总额为63.503亿元,股东权益为70.939亿元[10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为66.13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5.999亿元;总流动负债增加7.17亿元,净流动资产增加8.829亿元[101][102] - 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62.96%增至2023年6月30日的63.15%,速动比率由0.95倍增至1.11倍[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余额为25.10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5.955亿元[10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集团总权益为69.14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0.295亿元,主要因经营业务盈利[10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土地使用权人民币3.223亿元、在建工程人民币5.786亿元、固定资产人民币9.81亿元、应收票据人民币1.071亿元及受限制现金人民币11.092亿元被用于抵押[110] 现金流量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值为1,244,799千元,2022年为152,427千元[1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值为1,217,801千元,2022年使用476,929千元[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值为395,490千元,2022年为52,666千元[13]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净增加2,858,090千元,2022年减少271,836千元[13]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为3,781,609千元,2022年为859,097千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值为12.4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924亿元[104] - 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值为12.1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947亿元,主要因出售目标股权所得款项增加[10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为3.9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428亿元,主要因银行借款所得款项增加及融资成本付款增加[105] 药物销售 - 2023年抗病毒药物销售额为2911437千元,2022年为1012403千元[18] - 2023年内分泌及代谢药物销售额为60486千元,2022年为42469千元[18] - 2023年心血管药物销售额为83847千元,2022年为76327千元[18] - 2023年抗感染药物销售额为55006千元,2022年为41714千元[18] - 2023年其他药物及许可费销售额为98226千元,2022年为120395千元[18] - 公司全部营业额100%来自中国内地[18] 核心产品信息 - 公司核心产品可威是治疗及预防流感的抗病毒药物,销售旺季在每年第一及第四季度[19] - 核心产品可威、尔同舒、欧美宁、奥美沙坦酯片及琳罗星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重分别为89.8%、1.2%、1.2%、0.7%及0.7%[77] 成本与费用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29,484千元,政府补助为-5,984千元,出售固定资产净亏损为339千元[21] - 2023年和2022年融资成本分别为136,268千元和137,013千元,其中2023年资本化利息开支为3,165千元,2022年为9,554千元[22][23] - 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成本为107,6
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3 18:22
公司业绩 - 2022年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3,744.95百万元,较2021年增长309.83%[4] - 公司股东权益溢利及全面收益为76.60百万元,较2021年的亏损587.65百万元增加664.25百万元[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及稀释盈利为人民币0.09元[6]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7] - 2022年毛利率为76.00%,净利率为8.57%[8] - 2022年总资产为11,889,800人民币千元,总权益为5,884,884人民币千元[8] - 2022年现金净额为1,699,909人民币千元[8] - 2022年,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强劲,营收达到37.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83%[49] - 公司核心产品可威销售额达到30.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7.66%[49] - 公司核心产品可威在2022年实现销售额为人民币309.27亿元,同比增长457.66%[68] - 公司核心产品表现稳健,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61]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49.24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净亏损587.72百万元增加108.38%,主要由于核心产品可威的销售量增加[90]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1年,已有逾22年的经营历史,在国内药品销售业绩和研发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0] - 公司于2015年5月11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12月2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11] 产品及研发 - 公司专注于抗病毒、内分泌与代谢、心血管、抗感染等疾病治疗领域的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9] - 公司核心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在中国抗流感领域保持首选地位,2018年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3] - 公司研发的焦谷氨酸榮格列淨和利拉魯肽已进入临床三期和待递交上市申请阶段[58] - 公司自主研发的胰岛素产品已获批上市,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原研生物制剂在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高度一致[56] - 公司自主研发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标志着公司在胰岛素行业的基础布局完成[159] - 公司自主研发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有助于拓展公司内分泌及代谢治疗领域业务[161] 合作与战略 - 公司与多家知名医药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太景医药、国药集团和九州通等,以推动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14] -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签署意向协议,共同建立国家抗病毒药物中心,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14] 财务状况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公司销售成本增长109.00%,达到人民币898.88百万元,主要是由于核心产品可威的销售量增加[73]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846.07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488.40%,主要是由于核心产品可威的销售量增加[74]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公司总费用为人民币1,962.31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58.67%,主要包括分销成本、行政管理开支和研发成本[79]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公司研发投入总计为人民币199.24百万元,占营业额的5.32%,较去年同期减少19.08%[83]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公司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39.42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净亏损667.18百万元增加706.60百万元,主要由于核心产品可威的销售量增加[86]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49.24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净亏损587.72百万元增加108.38%,主要由于核心产品可威的销售量增加[90] 合作协议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能源采购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56,000,000元[137][138]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原料药采购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40,000,000元[139]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包材及生产材料采购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36,000,000元[141]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设备购买及土建施工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37,000,000元[142]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委托加工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103,066,200元[143]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租赁及其他服务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27,000,000元[145]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原料药及药品销售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15,012,000元[146] - 公司与深圳东阳光实业签订了委托生产与检测服务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59,000,000元[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