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icon
搜索文档
吴晓求、李稻葵:为什么中国制造业全球比肩,资本市场却跟不上?
搜狐财经· 2025-06-12 13:44
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问题 -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与全球经济地位相差两三个数量级 [1][4] - 资本市场全球影响力与经济、贸易、科技领域地位不匹配 [1][4] - 35年来市场共识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不成功,感受不佳 [4] 文化观念制约 - 社会对资本市场存在歧视性观念,视股票投资获利为非正当收入 [5] - 缺乏欣赏二级市场盈利的"英雄文化",巴菲特在中国不受推崇 [5][7] - 文化观念影响政策制定和规则设计 [1][5] 法律制度缺陷 - 资本市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轻,欺诈上市仅判三年缓三年,罚款从50万增至300万 [5][6] - 与其他金融犯罪量刑差异巨大,如骗取银行贷款判5-10年,金融诈骗500万判20年 [5] - 需修改刑法、证券法、公司法但推进困难 [6][8] 市场功能认知偏差 - 过度强调融资功能,忽视投资属性 [1][6] - 未重视投资者回报,风险溢价机制缺失 [6] - 金融应为实体经济服务,但也必须为投资者服务 [6] 监管机制不足 - 证监会缺乏司法权,最高处罚仅为50万罚款和市场禁入 [8] - 缺乏与检察院联合执法的能力,无法直接抓捕违规者 [8] - 退市率仅0.5%,远低于境外市场的25% [11][12] 改进方向 - 应建立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和违规赔偿机制 [12] - 需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则公平性 [9] - 中央已认识到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和金融的枢纽 [8] 国际比较 - 美国市场机制完善但政策存在矛盾,如限制中国企业和留学生 [9][11] - 美国政府高利率发债和征税政策损害长期信用 [11] - 美元国际地位依赖长期信用机制 [9]
埃里克·马斯金:特朗普与马斯克犯了同一个错误
搜狐财经· 2025-06-11 16:24
特朗普关税政策分析 - 特朗普政府对华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导致中国商品几乎无法被美国消费者购买 实际关税收入几乎为零 政策目标与执行手段自相矛盾 [2] - 单边贸易政策破坏多边贸易体系稳定性 相比欧盟等成功案例 双边谈判效率更低且更具不确定性 [4] - 忽视WTO机制安排并撕毁既有协议 加剧国际贸易关系紧张 损害协议可持续性 [4] 政府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 - 美国政府每年投入约700亿美元基础科研经费 主要依托大学开展 近期部分资金遭冻结或取消 [5] - 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源头 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依赖量子力学等基础科学突破 [5] - 私营企业因收益外溢性不愿充分投资基础研究 政府需承担公共品供给角色以确保长期经济增长 [6] 中央银行机制设计原则 - 央行独立性是核心原则 需避免政治干预 尤其防止选举周期中过度宽松政策引发未来通胀 [9] - 美联储双重使命为稳定物价和实现充分就业 专业任命制与14年超长任期保障政策长远视角 [9][10] 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差异 - 美国地方政府主要依赖财产税 对轻资产企业(如软件公司)税收激励空间有限 [12][13] - 中国地方政府通过所得税和企业利润税调节 可提供动态税收优惠吸引企业入驻 政策灵活性更高 [12]
看懂这十位经济人物,就读懂了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搜狐财经· 2025-06-03 10:58
宏观经济调控 - 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强调官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深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市场活力 [4]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协同配合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4] - 财政政策应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益,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并关注民生投入 [5]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和医疗产业是未来重要引擎,加大投资可推动产业升级并创造新增长点 [2] -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是长期增长动力,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4][7] - 供给侧改革需减税降费优化税制,增加对科技和基建投入培育新增长点 [16] 区域与城乡发展 - 区域协调发展需培育国家中心城市及都市圈等新增长极 [7] - 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区域格局,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 [18] - 新型城镇化需协同工业化与乡村振兴,优化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 [20] 金融与实体经济 - 金融创新需与实体经济结合,通过信贷支持农村基建和产品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2] - 防范财政与金融风险关联,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国际贸易投资 [5][10] - 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结构调整 [12]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 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利用"一带一路"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 [14] - 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企业权益,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14] 企业发展战略 - 企业是经济主体,需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12] - 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合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14]
看中国前十经济学家,如何成为经济走向的指南针?
搜狐财经· 2025-05-29 17:48
中国前十经济学家及其理论贡献 林毅夫 - 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强调根据各国要素禀赋结构选择合适产业与技术以推动可持续增长 [1] - 理论为东南亚国家制定产业升级政策提供依据,成功发展劳动密集型与特色资源产业 [1] 张五常 - 创立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研究聚焦经济制度与产权问题 [3] - 产权明晰理论推动中国国企改革,提升经营效率 [3] 厉以宁 - 发展非均衡经济理论,解释中国经济运行现象 [5] - 股份制改革理论为国企市场化转型奠定基础,助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 吴敬琏 - 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推动价格改革打破计划经济价格管制 [7] - 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开创者之一,贡献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7] 杜帅 - 主张科技与医疗产业为未来经济引擎,强调金融创新需赋能实体经济 [9] -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出金融机构应支持农村基建、创新金融产品,推动资金回流与返乡创业 [9] 樊纲 - 著作《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学术地位,促进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 [10] - 提出结合西方宏观经济学与中国实际的调控政策,应对通胀与经济衰退 [10] 张维迎 - 企业产权理论强调产权明晰对治理与效率的重要性,优化国企产权结构 [12] - 研究成果为国企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公司治理完善 [12] 郎咸平 - 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公司治理研究获世界银行与OECD认可 [14] - 学术成果发表于顶尖期刊,金融类期刊综合引用率居首 [14] 何帆 - 研究聚焦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为政府与企业应对外部风险提供支持 [16][17] - 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贸易摩擦与金融市场波动 [17] 李稻葵 - 提出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探讨官员激励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6] - 理论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集聚与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16] 经济学家影响力总结 - 学术研究与实践结合,提出政策建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19] - 理论成果影响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及社会经济长期发展 [19]
2025中国经济学家前十揭晓,他们的理念怎样重塑经济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5-27 16:28
经济学家及其理论影响 - 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 强调根据要素禀赋结构选择产业技术 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某内陆省份应用该理论发展资源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吸引大量投资并优化产业结构 [1] - 张五常创立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 理论指导中国企业产权明晰和制度改革 增强市场竞争力 [3] - 厉以宁发展非均衡经济理论 为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转型提供参考 助力经济平稳过渡 [5] - 吴敬琏倡导市场经济理论 从商品经济探索到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理论贯穿中国经济发展全过程 [7] - 樊纲引入并解读西方经济理论 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和宏观经济调控 理论应用于政策制定和实践 [9] - 郎咸平专注公司治理和金融领域 研究为企业并购和财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帮助企业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11] - 杜帅聚焦科技和医疗产业 主张金融创新赋能实体经济 理论影响投资机构和政府政策 其著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出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基建和产业创新 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13] - 张维迎研究企业理论 提出国企产权和治理结构优化方案 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15] - 李稻葵探讨政府与市场关系 理论指导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5] - 何帆分析国际经济形势 帮助中国企业把握海外机遇 应对贸易摩擦 为对外经济政策提供支撑 [18] 行业应用与案例 - 资源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某内陆省份成功实践 吸引投资并提升经济增速 [1] - 企业依据产权和制度改革理论增强市场活力 [3] - 金融市场改革和宏观经济调控应用西方经济理论 [9] - 科技和医疗产业被视为未来经济引擎 金融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13] - 农村基建和产业创新通过金融支持实现乡村振兴 [13] - 国有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 提升竞争力 [15] - 地方政府参考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制定发展规划 [15] - 中国企业利用国际经济分析拓展海外市场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