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社会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新华社· 2025-08-14 17:15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 - 数智技术加速应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数字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1]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全国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3] - 电子社保卡覆盖10.7亿人 占人口75%以上 长三角成渝城市群实现区域服务互联互通 [3] 智慧医疗与社保数字化 - 智慧医疗服务扩面提速 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达1亿人次级 [3] - 医保码用户规模突破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覆盖5.6亿人次 [3]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 覆盖率达75%以上 [3] 数字教育发展成果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3] - 慕课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 实现全网好课尽在掌中 [3] 数字养老服务进展 - 互联网应用改造和"一键呼入人工客服"等数字适老服务水平提升 [3] -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 促进养老服务资源供需高效对接 [3] 数字化生活场景应用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4] - 社区智能服务实现"一键式"老人求助等指尖可达服务 [4] - 即时零售 智能网联汽车 微短剧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持续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4] 数据要素战略部署 -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4] - 着力推动公共服务数字生活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4] -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形成更多数字社会建设成果 [4]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新华社· 2025-08-14 13:52
数字技术应用进展 - 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全国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1]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人 覆盖75%以上人口 长三角及成渝城市群实现区域服务互联互通[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慕课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社区智能服务实现"一键式"老人求助指尖可达[2] - 数字适老服务水平提升 互联网应用改造和"一键呼入人工客服"取得成效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1] - 即时零售 智能网联汽车 微短剧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持续涌现 释放新型消费潜力[2] 未来发展方向 - 国家数据局将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2] - 着力推动公共服务 数字生活 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2] - 形成更多数字社会建设成果[2]
我省召开数字社会建设推进会
新华日报· 2025-08-03 07:05
数字社会建设进展 - 江苏数字社会重点领域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服务更加均等普惠 生活更加智能便捷 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生态更加绿色宜居 [1] -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 - 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社会重大场景和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培育 全省150个优秀场景脱颖而出 形成可感可及 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 [1] 人工智能应用推进 -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持续深入推进 [1] 未来工作部署 - 江苏将深化数智赋能 推动数字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1] - 牢牢把握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要求和数据工作使命 [1]
苏州“数字重大场景”全省第一
苏州日报· 2025-08-01 06:38
数字社会建设成果 - 苏州24个项目获评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 数量位居全省第一[1] - 苏州国际数据港获评全国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数绘千年古城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1] - 市委每季度召开人工智能行业应用路演 推广41个典型应用[1] - 参与11项国际标准制定 建成一体化公共数据底座[1] - 启用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 发布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培育垂类大模型[1] 数字公共服务发展 - 落地政务服务70余项高频"一件事" 推进免证办和全程网办[2] - 医保信用就医 智慧急救平台 自助挪车 虚拟养老院 救助通平台预警求助取得实效[2] - 苏周到App优化升级 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2] - 数字人民币交易额全国第一 智慧315和通停通付服务便利民众[2] - 元宇宙 无人驾驶技术加速落地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快[2] 数字社会治理进展 - 加速一网统管接入 城运一件事实现更广范围应用[2] - 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一表通为基层减负[2] - 数字乡村试点赋能乡村振兴 形成全域智慧治理新格局[2] 未来发展规划 - 高标准编制十五五数字苏州和数字社会专项规划[3] - 高水平推进城市全域数智化转型[3] - 深化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融合发展[3] - 培育更多数字社会重大场景和优秀开发主体[3] - 加快一地创新全市通用 为数字社会发展提供苏州样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