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教育数字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全面深化应用
选股宝· 2025-09-29 23:13
行业政策与趋势 - 教育部强调需加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与制度保障,推动教育数字化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1] - 教育部提出要坚持应用导向,依托国家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服务终身学习,并提升教育治理与国际合作能力 [1] - 教育部联合九部门发布文件,明确到2025年实现90%中小学智慧校园覆盖率的目标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9000亿元 [1] - 中国智慧教育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 [1] 技术发展与应用 - 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被指正在重构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对教育提出新要求 [1] - 人工智能技术正从工具辅助升级为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的生态体系,智慧教育从“工具赋能”转向“生态重构” [1] 相关公司 - 新闻提及的智慧教育相关公司包括魅视科技和佳发教育 [2]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澳门专区正式上线
新华网· 2025-09-29 19:42
会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澳门专区,同时还启动国家平台澳门试点,并上线国家平台教师中心和数 字鲁班工坊,发布国家平台APP鸿蒙版。 本次正式上线的国家平台澳门专区,面向澳门广大师生使用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设置"两专栏三服 务"五个板块,逐步推进繁简体转换适配,通过优选国家平台资源、汇聚广东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和人民 教育出版社已开发面向澳门的资源、征集资源等方式,持续在澳门专区更新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还 将联合开发大湾区特色STEM课程包等精品课程,通过澳门平台接入国家平台,实现资源流通共享。 新华社深圳9月29日电(记者白瑜)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深化应用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日前在深圳召 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澳门专区正式上线。 近年来,中国数字教育实现扩容升级,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大规模开 放在线课程,实现"全网好课、尽在掌中"。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表示,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对教 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不断加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与制度保障,推动教育数字化逐步 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要坚持集成创新,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 ...
创新科普宣讲方式 让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入万家”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10:53
科学普及工作战略部署 - 教育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 通过科学精神传播 科普资源建设和科普活动实施三方面推动科普工作 [1] -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被定位为创新发展的两大支柱 教育系统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推进科普工作 [1] 科学精神传播实施 - 创新科普宣讲方式 通过《开学第一课》邀请院士专家授课 2008年以来持续举办并采用实景课堂等多样化形式 [1] - 打造"天宫课堂"太空科普品牌 2021年以来连续四期授课 首期由航天员翟志刚 王亚平授课 覆盖1420名中小学生现场参与 [1] 科普资源平台建设 - 建强科普载体平台 推动高校科研设施对外开放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均开放超20天 200余个高校平台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 [2] - 线上汇聚千余门优质课程资源 升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上线海洋航天科学公开课 联合企业打造AI通识课程 [2] 产业服务与人才培养 - 布局建设江苏 粤港澳大湾区 北京3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服务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七大前沿领域 [3] -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 全国登记注册5000余个 累计服务农民超2000万次 提供零距离零费用农业服务新模式 [3] 未来发展规划 - 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 持续挖掘教育系统优势 推出更多优质科普资源与特色项目 [3]
焦点访谈丨从智慧城市到数字乡村 “十四五”数字中国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07:26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期间国家级数字新基建以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为代表 [2] - 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2] - 数字基建被视为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底座 [2] 数字技术应用与赋能 - 数字技术已融入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生产生活各方面 [3] - 数字化建设在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能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3] - 数字技术高效推动社会发展需加快数据流通与要素价值释放 [5] 数据要素化与产业价值 - 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性核心资源 正赋能千行百业升级转型 [5] - 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9] - 建设和运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旨在加快数据流通 [5] 智慧渔业应用案例 - 广东湛江的"恒燚1号"深海养殖平台实现了高度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驱动养殖 [7] - 数据驱动的智慧渔业使饲料系数降低20%~40% 鱼类增重率提高10%以上 人工成本降低60% 经济效益提升超30% [7] 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 - "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 [9] - 远程医疗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方便患者、基层医院留住病人、政府节约医保资金、大医院分流病人 [11][13]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13] 数字社会建设成果 - 国内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13] - 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13] - 数字技术使公共服务更普惠便捷、数字生活更美好智能、社会治理更精准高效 [13]
焦点访谈|数字浪潮奔涌 “十四五”我国数字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央视网· 2025-09-01 21:13
数字技术发展现状 - 数字技术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 包括智慧城市 数字乡村 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等领域 [1] - "十四五"期间信息革命经历从网络化向数字化再向智能化加速转型 [1] - 国家级战略工程包括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1] - 截至2024年6月底 中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数字基建是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底座 [3] - 需要加快数据流通和推动数据要素化以释放数据价值 [3]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运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3] - 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性核心资源 [3] 数据驱动产业转型 - 广东湛江深海养殖平台"恒燚1号"实现绿色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养殖 [3] - 智慧渔业相比传统模式饲料系数降低20%-40% [5] - 鱼类增重率提高10%以上 [5] - 人工成本降低60% [5] - 经济效益提升超过30% [5] 数据产业发展规模 - 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 [5] -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5] -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5] 数字化公共服务 - 远程医疗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 [5] - 播州区人民医院与上海38家三甲医院近千名医师建立线上联合诊疗合作 [7] - "十四五"期间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7]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7]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7] - 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7]
踔厉奋发新征程 | 数字化点亮新生活
数字社区建设 - 社区通过"态势感知"系统整合22个小区及商业综合体的监控与物联设备 实现25类城市治理场景的AI识别与智能报警 [8] - 智能设备应用包括一键紧急呼叫装置 已为225名空巢独居老人安装 累计处置突发情况43次 [9] - 数字化平台提供智能门禁 远程医疗咨询 充电桩查询等便民服务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服务圈 [7] 智慧医疗发展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6][12] - 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复诊与药品配送服务 慢性病患者无需线下就诊 [10][11] - 5G远程会诊模式将三甲医院资源下沉至乡镇卫生院 通过6台远程查房会诊车实现多地点交互式诊疗 [12] - 数字化平台如"线上诊室"为复查患者平均节省2小时挂号等待时间 [11][12] 数字文旅创新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15] - 西安市XR未来影院融合VR/AR技术 开业8个月吸引超1万名游客体验沉浸式观影 [14]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通过200余处传感器与数据中心实现智能化运营 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14][15] - 中共一大纪念馆通过大空间VR项目还原历史场景 突破传统展览模式 [13] 数字技术普惠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数字教育资源库 [6] - 智能回收设备在社区推广 助力环保便民服务 [6] - 数字技术覆盖教育 医疗 社区治理等领域 实现"用得上 用得起 用得好"的普惠目标 [6]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惠及更多百姓
数字基础设施成就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1]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1] 互联网普及与用户规模 - 网民数量达11.23亿 [2] -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2] 公共服务数字化进展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 [2] -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2]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2]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 覆盖75%以上人口 [2] - 5A级旅游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2] 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超3.5万个 [5] - 发布70个示范场景覆盖智慧农业、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 [4] -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覆盖超78个国民经济大类 [4] 数据市场成长表现 - 上半年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 同比增长70% [6] - 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 [6] - 二季度新增数据供需主体2600多家 [6]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6] - 开展可信数据空间等6个技术路线创新探索 [7] - 实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 [6]
数字中国蓬勃脉动!9图带你“数”览最新成就
央视新闻· 2025-08-16 02:35
互联网普及与用户规模 -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9.7% [1][4] - 网民数量达到11.23亿人 [4]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7] 算力与通信基础设施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7] - 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 [7] 人工智能与专利创新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9][10] - 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10] 智能制造与消费电子 - 建成智能工厂超过1万家 [12] - 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12] - 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成为消费新潮流 [12] 数字医疗与社保服务 - 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 [16]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人,覆盖75%以上人口 [16]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16] - 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16] 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19] - 慕课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19] 数据生产与流通体系 - 2024年数据生产量达41.06ZB,全球占比26.67% [23] - 人均数据生产量为"十三五"末的2.2倍 [23] - 已建成25个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含北上广深) [25] - 预计年底节点城市规模扩大至50个,覆盖80%的省市区 [25]
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惠及百姓!透视重磅数据 解码数字中国“答卷”
央视网· 2025-08-15 12:11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3] - "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中5个位于西部地区 [3][5] - 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数量将在2025年底扩大到50个左右 覆盖80%的省区市 [5] 数字公共服务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9][22]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 [9][22] - 全国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9][22]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9][24] - 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覆盖75%以上人口 [22] 数字经济规模与生态 - 2024年全国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19] - 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 [19] - 中央企业新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 [19] -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 [21] 数字化应用普及 - 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12] - 建成万余家智能工厂 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26] - 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新潮流 [26] -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广泛推广 [24]
“十四五”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央广网· 2025-08-15 08:5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1]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中有5个布局在西部地区 [1] 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 -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终端产品等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上下游发展 [1] - 促进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5G+工业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1] 数据要素市场构建 - 数据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开展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 [1] - 2023年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2024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2] - 一批围绕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的数据企业正在孕育兴起,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 [2] 数字公共服务普及 -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9.7%,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2]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2] - 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2] 经济社会带动效应 - 数字中国建设有效带动了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1] - 算力枢纽布局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清洁能源优势,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