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社保卡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人社”今年已服务156亿人次
央视新闻· 2025-10-31 10:07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社保公共服务、就业公共服务累计开通182项全国性服务,今年已服务156亿人次。 在重庆,参保直通车开到了商圈、乡村和企业,市民们可以通过自助系统办理社保业务。 重庆市民 潘光勇:用身份证一查,直接全部问题都给解决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 翟燕立: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还有智能客服等服务,可以快速地识别人的身份,把人的需求导入我们的系 统,可以加速各个环节的办理,都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效率。 目前,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总数超过5934万人。截至9月底,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及电子社 保卡、掌上12333等渠道,累计开通182项全国性服务,今年已服务156亿人次。 (总台央视记者 陈钰洁 闫素 牟亮 詹盛 朱子荣) 各地还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进"智慧社保"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等场所,为百姓提供更为智慧精准的社保服务。 ...
聚焦“小而美” 科技向善利万家(评论员观察)——“十四五”创新突破启示录③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25
科技创新方向与价值取向 - 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要方向是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 [1] - 坚持科技向善惠民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有助于防范社会风险并最大化其正向效应 [1][3] 具体应用场景与成果 - 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展示多种能力,包括制作三明治、清扫桌面、高效收纳叠衣、讲故事教英语等 [1] - 智能高效稻麦联合收割机1分钟可收割600公斤作物,大幅提高夏收秋收效率 [1]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在医院手术室投入应用 [1] - 智能腕表、智能拐杖等装备在养老机构优化养老服务 [1] - 复兴号CR450动车成功下线,将带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规模突破万亿元级 [2] - 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农作物精细化管理,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2.8万亿元 [2] - “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单台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可满足千百万居民用电需求 [2] - 医疗机构推出人工智能陪诊服务,让患者就医流程更顺畅 [3] - 电子社保卡广泛普及,实现个人社保权益单查询、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事项线上办理 [3] 市场需求与产业前景 -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的技术应用场景 [2] - 民生日用需求与各行业对新技术的需求旺盛,供给侧与需求侧深度互动能形成新的产业蓝海 [2] -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技术应用、集成与迭代,有助于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2]
聚焦“小而美”,科技向善利万家(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展示多种功能,包括制作三明治、清扫桌面、高效收纳叠衣以及讲故事教英语[1] - 智能高效稻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达1分钟收割600公斤作物,大幅提高夏收秋收效率[1]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和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在医院手术室投入应用,智能腕表和智能拐杖等装备优化养老服务[1] 市场需求与产业规模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超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形成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技术应用场景[2] - 复兴号CR450动车成功下线将带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规模突破万亿元级[2]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预计到2025年规模达2.8万亿元,助力农作物精细化管理[2] -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单台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可满足百万级居民用电需求[2] 科技惠民与服务创新 - 医疗机构推出人工智能陪诊服务以优化患者就医流程,电子社保卡普及实现社保查询、养老保险转移等事项线上办理[3] -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为惠民生拓展新路径,助力残障人士改善生活[2][3]
透过数据看“十四五”时期民生领域“温暖答卷” 各项事业托举“稳稳的幸福”
央视网· 2025-09-27 09:54
就业与职业技能发展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 [1] - 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 [1] -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1]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覆盖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6][7][9]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3][7] -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人、3400多万人,达到2.46亿人和3.02亿人 [6][9] - 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城市先行到全国推开 [3][7] 社保基金规模与运作 - 三项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6] 社保服务数字化与便捷性 - 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9亿人,其中11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10] - 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开通161项全国性服务,累计提供不见面服务超过600亿人次 [10] - 社保业务线上办理量已超过70%,部分地区接近90% [10] - 养老保险省内流动可自动接续,跨省流动实现“一键申请、全程网办” [7] 社保卡应用场景拓展 - 社保卡承载人社领域95项应用,并用于发放养老金、异地就医购药、乘坐公交、借阅图书、进博物馆等 [14] -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可灵活选择参保地(就业地或户籍地)、缴费基数和缴费方式 [7] 基层社保服务网络 - 各地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 [12] - 为高龄或行动不便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或预约上门服务 [12]
人社部: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3.9亿人 其中11亿人领用了电子社保卡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3:53
社保服务数字化与普及度 - 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3.9亿人,其中11亿人领用了电子社保卡 [1][3] - 社保业务线上办理量已超过70%,部分地区接近90%,线上服务办事“好评率”总体保持在97%以上 [2] - “十四五”期间通过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等线上渠道累计提供不见面服务超过600亿人次 [2] 服务渠道拓展与便捷性 - 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通过与银行、邮政等机构合作增设便民服务窗口 [2] - 为高龄或行动不便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及预约上门服务,并连续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主动宣传 [2] - 各地推出集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社保智慧一体机”,实现24小时服务和身份自动识别等功能 [3] 社保卡功能集成与应用拓展 - 社保卡已实现人社领域95项应用,并扩展至养老金发放、异地就医购药、公共交通、图书借阅及博物馆入场等多领域民生服务 [3] - 部分地方推出工伤保险智能审核和“社保规划师”服务,提升服务准确性与工作效率,提供个性化参保指导 [3] 社保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 已与德国、韩国、丹麦、吉尔吉斯斯坦等13个国家签署双边社保协定,解决双重缴纳社保费问题,助力企业国际化 [4] - 中国社保管理服务经验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多次在国际会议等场合交流展示提升社保服务水平及职业伤害保障等做法 [4]
别只知道12315,多种正规投诉途径助你维护消费权益
新浪财经· 2025-09-23 14:07
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便捷高效的消费维权新宠 在众多新兴投诉平台中,黑猫投诉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的得力助手。它由新浪打造,上线后迅速风 靡,便捷程度令人惊叹 —— 消费者无需受限于时间与空间,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深夜发现问题,只要 掏出手机,通过黑猫投诉 App、小程序,或是电脑端网页,就能轻松提交投诉。比如上班族小陈午休时 发现网购家电有质量问题,商家却以 "已签收" 为由拒绝退换,她通过微信搜索 "黑猫投诉" 小程序,短 短几分钟填完投诉对象、问题描述,上传订单截图和聊天记录后提交,午休时间就把投诉搞定,丝毫不 耽误工作。 黑猫投诉的受理速度堪称一绝。提交投诉后,当天就能收到受理反馈,快的话几十分钟内就有系统通 知。 处理进度透明也是黑猫投诉的一大亮点。从 "投诉受理""企业已回复" 到 "企业回复方案""问题解决", 每一个节点都会通过系统自动推送通知到消费者手机,就像查快递物流一样清晰。宝妈张女士给孩子买 的进口奶粉有结块,商家拒绝赔偿,在黑猫投诉提交投诉后,每天打开小程序就能看到进度,确认后很 快就收到退款和赔偿,整个过程的进度通知一条没落。若对企业处理方案不满意,还能在平台上直接 "拒绝 ...
焦点访谈丨从智慧城市到数字乡村 “十四五”数字中国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07:26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期间国家级数字新基建以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为代表 [2] - 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2] - 数字基建被视为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底座 [2] 数字技术应用与赋能 - 数字技术已融入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生产生活各方面 [3] - 数字化建设在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能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3] - 数字技术高效推动社会发展需加快数据流通与要素价值释放 [5] 数据要素化与产业价值 - 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性核心资源 正赋能千行百业升级转型 [5] - 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9] - 建设和运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旨在加快数据流通 [5] 智慧渔业应用案例 - 广东湛江的"恒燚1号"深海养殖平台实现了高度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驱动养殖 [7] - 数据驱动的智慧渔业使饲料系数降低20%~40% 鱼类增重率提高10%以上 人工成本降低60% 经济效益提升超30% [7] 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 - "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 [9] - 远程医疗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方便患者、基层医院留住病人、政府节约医保资金、大医院分流病人 [11][13]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13] 数字社会建设成果 - 国内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13] - 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13] - 数字技术使公共服务更普惠便捷、数字生活更美好智能、社会治理更精准高效 [13]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惠及更多百姓
数字基础设施成就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1]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1] 互联网普及与用户规模 - 网民数量达11.23亿 [2] -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2] 公共服务数字化进展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 [2] -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2]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2]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 覆盖75%以上人口 [2] - 5A级旅游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2] 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超3.5万个 [5] - 发布70个示范场景覆盖智慧农业、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 [4] -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覆盖超78个国民经济大类 [4] 数据市场成长表现 - 上半年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 同比增长70% [6] - 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 [6] - 二季度新增数据供需主体2600多家 [6]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6] - 开展可信数据空间等6个技术路线创新探索 [7] - 实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 [6]
数字中国蓬勃脉动!9图带你“数”览最新成就
央视新闻· 2025-08-16 02:35
互联网普及与用户规模 -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9.7% [1][4] - 网民数量达到11.23亿人 [4]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7] 算力与通信基础设施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7] - 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 [7] 人工智能与专利创新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9][10] - 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10] 智能制造与消费电子 - 建成智能工厂超过1万家 [12] - 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12] - 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成为消费新潮流 [12] 数字医疗与社保服务 - 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 [16]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人,覆盖75%以上人口 [16]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16] - 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16] 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19] - 慕课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19] 数据生产与流通体系 - 2024年数据生产量达41.06ZB,全球占比26.67% [23] - 人均数据生产量为"十三五"末的2.2倍 [23] - 已建成25个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含北上广深) [25] - 预计年底节点城市规模扩大至50个,覆盖80%的省市区 [25]
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数字服务普惠便捷,数据市场快速成长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人民日报· 2025-08-15 08:37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截至今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 国家数据局组织可信数据空间等6个技术路线的创新探索 针对数据领域"找数用数难""规模流通难""跨域加工难"等难题 [8] -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印发 可信数据空间创新试点积极开展 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 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实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 [7] 数字服务普及情况 - 我国网民数量达11.23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2]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全国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2] - 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覆盖75%以上人口 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逐步实现"一卡通"区域服务互联互通 [2] 数字生活应用场景 - 全国5A级旅游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广泛 [2] - 即时零售、智能网联汽车、微短剧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涌现 [2]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纵深推进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深化 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效能提升 [3] 数据要素市场化 - 今年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达3328个 同比增长70% 其中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 [7] - 今年二季度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增供需主体达2600多家 一批从事数据标注、治理、交易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快速成长 [7] -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授权运营、价格机制相关政策已发布实施 国家登记平台覆盖超过78个国民经济大类 [4] 数据应用示范成果 - 国家数据局打造"数据要素×"、公共数据"跑起来"等品牌 已发布70个示范场景 覆盖智慧农业、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重点行业领域 [4] - 医保部门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欺诈骗保线索 一些城市开展政企数据合作实现道路信号灯智能调控 服装企业利用消费数据开展个性化设计生产 [4] -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 国家数据局将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数据高地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