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能

搜索文档
电厂 | 小米YU7发布十日:雷军忙交付,用户想退订
搜狐财经· 2025-07-08 18:55
小米YU7上市表现 - 上市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1] - 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1] - 创中国汽车行业新车上市销量纪录[1] 交付周期与产能瓶颈 - SU7最短交付周期33周,最长41周[1] - YU7最短交付周期45周,最长62周[1] - 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二期工厂7月底投产但需爬坡期[1] 用户退定争议 - 部分用户因交付周期过长要求退定金[4] - 三类退定群体:交付时间误导/SU7改配失败/配置不符[7] - SU7转YU7订单问题涉及约3.6万辆(占锁单量15%)[7] 购置税政策影响 - 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最高免1.5万元)[8] - 用户担忧2026年后交付导致税费成本增加[8] 竞品应对策略 - 蔚来/极氪等品牌推出5000元定金补偿政策[9] - 竞品转化率低(20位用户仅转化1位)[9] - 用户选择小米主因情绪价值与保值率认知[9] 首批交付情况 - 7月6日在58城启动首批交付[5] - 雷军亲自参与首批车主交付仪式[5]
数十万YU7准车主被友商盯上,小米汽车产能困局何时解?
36氪· 2025-07-07 09:11
3分钟大定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台,能打破小米汽车上市订单纪录的可能只有它自己,继SU7之后,小米YU7再次刷新新能源汽车上市最快订 单纪录。 然而,销量狂欢背后,漫长的交付周期也成了小米的"甜蜜烦恼"。 因订单量远超预期,YU7标准版的交付周期已延长至50周以上,Max版最快也要33周。 众多下定的准车主们陷入两难的选择:要么等到明年,要么亏5000元退定。 这样的焦虑正被竞争对手精准捕捉。极氪、蔚来、智己等汽车品牌的销售们纷纷在社交媒体喊话:"退订YU7,5000元定金我们补!" 一场以"补偿定金"为武器的抢客暗战,在小米的爆单阴影下悄然开打。 01 YU7交付周期比SU7更长 7月6日,小米宣布YU7正式开启全国交付,覆盖全国58个城市。在交付仪式上,雷军亲自出席向首批YU7车主交付新车,并为车主们开车门,再次上演 了"千亿总裁为我开车门"的名场面。 不过,小米并未披露首批YU7的交付数量,这意味着只有部分小米YU7准车主能率先提车,更多的准车主只能翘首以盼。 小米YU7自发布以来,开售3分钟大定数量便突破20万辆,1小时突破28.9万辆,这个数据超越众多造车新势力全年的销量。 或许为了友商 ...
一年后才能提YU7,雷军比粉丝更着急
虎嗅APP· 2025-07-06 21:23
小米YU7产能与交付情况 - YU7大定近30万单后交付周期大幅延长 标准版58~61周 Pro版51~54周 Max版39~42周 [3] - 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当前日产量约1000辆 年化产能36.5万辆 较原设计提升140% [7] - 二期工厂6月竣工 规划年产能15万辆 预计7~8月投产 实行两班倒11小时工作制 [4][10] - 公司花费6亿拿下亦庄工业用地 或用于三期工厂建设 武汉上海建厂传闻尚未落地 [4] 竞争对手市场策略 - 蔚来/智界/极氪等车企推出5000元锁单补贴政策 直接针对YU7准车主 [14] - 智界R7限时降价2万元至22.98万元 形成价格优势对抗YU7 [16] - 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维持31.35万元起售价 未跟随Model 3涨价 [18] - 小鹏G7/理想i8/i6等竞品密集上市 差异化强调家庭/空间等卖点 [19] 产能爬坡挑战 - 一期工厂SU7月交付量已达2.9万辆 但交车周期仍超8个月 [8] - 6月总交付量2.5万辆 部分产能转向YU7生产 [9] - 二期工厂需3~6个月产能爬坡 预计年底才能满负荷运转 [10] - YU7与SU7零部件复用率仅10% 需重建供应链增加爬坡难度 [23] 市场环境与目标 - 2024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或退坡 减税额将从3万降至1.5万元 [6] - 公司年度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辆 计划三四季度实现盈利 [6] - 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95万辆 2021年即实现50万辆交付量 [21] - Model Y与Model 3共享75%零部件 大幅降低扩产难度 [22] 用户行为与订单管理 - 首批"准现车"Max版用户1~5周可提车 但配置选择受限 [11] - 大定26秒下单用户提车周期已延至13周 闲鱼现万元订单转让灰产 [12] - 门店调研显示当前下单用户多为品牌粉丝 对长周期容忍度高 [13][23]
都市车界|系统故障锁单延迟、友商趁势“截和”,小米YU7陷交付困局
齐鲁晚报· 2025-07-02 11:26
销售与订单情况 - 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 1小时飙升至28 9万台 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台 [3] - 部分用户因系统故障导致锁单延迟 预计交付时间延长至37-57周 相当于2026-2027年提车 [1][8][9] - 订单转让市场活跃 二手平台出现溢价3000元的转单现象 [17] 产能与供应链 - 当前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 二期工厂预计7月投产但今年产量有限 24万订单已透支至2027年初产能 [9] - 加速扩产步伐 6月竞得北京亦庄地块建设三期工厂 武汉 上海新工厂布局计划曝光 [10][18] - 交付时间动态调整 App显示标准版最长57周 Max版37周 销售坦言部分用户需等待一年以上 [8][9][18] 竞争态势 - 竞争对手推出针对性促销 蔚来提供5000元购车减免 极氪发放5万积分 阿维塔报销定金加赠充电桩 [11] - 友商截胡策略早有预兆 阿维塔4月推出"退订补贴"活动 比YU7发布会早一个月 [11] 技术故障与用户投诉 - 抢购期间出现系统故障 包括身份证报错 锁单按钮失效 预填信息不显示等问题 导致用户锁单延迟1 5分钟以上 [1][3][5] - 维权群组迅速突破百人 用户质疑交付时间不透明 认为公司存在诱导锁单嫌疑 [1][7] 法律与合规风险 - 律师指出系统故障可能构成合同履约瑕疵 未披露"首批交付"定义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 [14] - 定金规则被质疑为格式条款 若因故障导致用户权益受损仍拒绝退款可能违反《民法典》第496条 [14] 品牌信任危机 - 此前SU7 Ultra车主因碳纤维前舱盖问题集体维权 补偿方案被指与4 2万元选装费差距过大 [15] - YU7发布前出现异常"质量维权贴" 被网友推测为定时黑稿操作失误 [17] 行业对比与战略 - 产能困境被类比特斯拉2018年"产能地狱" 公司能否复制特斯拉的成功突围成为关键变量 [10][18] - 延期交付可能导致用户承担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政策变动风险 加剧市场焦虑 [1][18]
小米景曦科技竞得亦庄工业用地,或为汽车三期项目布局
巨潮资讯· 2025-06-22 21:43
土地竞拍与工厂建设 - 小米景曦科技成功竞得北京亦庄新城48.51万平方米工业用地,成交价6.35亿元,地块紧邻小米汽车二期工程 [2] - 市场普遍猜测该地块将用于小米汽车三期工厂建设,因其位置与二期相邻且面积与一期工厂(71.8万平方米)规模相当 [3][4] 产能规划与战略布局 -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已于2024年投产 二期工厂同样规划15万辆年产能,预计2025年6月中旬竣工 [3] - 若三期工厂建成,总产能将达45万辆/年,显著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4] - 从一期到三期,产能规划均保持15万辆/年的标准化扩张节奏,显示战略连贯性 [4] 行业影响与技术优势 - 小米汽车产能扩张将提升其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并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5] - 公司凭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优势,有望提供高性价比的科技型汽车产品 [5] - 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的快速崛起(从2022年宣布至2025年三期布局)体现行业变革潜力 [5] 发展前景 - 无论此次土地是否用于三期工厂,公司已通过一、二期项目展示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坚定投入 [6] - 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产品升级,强化市场地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