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居
icon
搜索文档
酒店集团频推中高端旅居品牌 东方美学成破圈抓手
中国经营报· 2025-11-03 17:25
公司战略与品牌推新 - 华住集团推出全新中高端旅居品牌“全季大观”,定位为从“酒店”到“生活方式”的升维,首家直营店正在筹建中 [2][3][4] - 品牌核心是融东方美学于旅居场景,将东方文化从“住宿点缀”升级为“核心产品”,通过山水、竹编等具体文化元素与体验设计传递理念 [2][9] - 公司创始人季琦指出,品牌推新源于需求端变化,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18-35岁)拥有更高审美要求,这种代际变化正深刻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5] 行业趋势:旅居市场发展 - 旅居市场活跃,抖音上“旅居”话题播放量达百亿次,旅居正成为年轻人出差出游的更青睐选择 [6] - 浩华白皮书显示,消费者对旅居产品期望多元化,包括追逐多元有趣产品、拼假出游、悦己体验、小众个性及携宠出游等,推动市场细分和发展 [6] - 2015年至2024年,中国旅居市场总供给量稳步增长,其中2024年中高端旅居产品供给量同比增长14%,显示出市场活跃度和潜力 [8] 行业竞争格局 - 本土酒店集团纷纷聚焦旅居品牌推新,亚朵推出高端生活方式品牌“萨和”,凤悦酒店及度假村推出定位中高端的“凤悦假日酒店” [7] - 国际品牌亦加入竞争,洲际酒店推出“筑格酒店”,朗廷酒店引入“毅风酒店品牌”,均定位中高端旅居市场 [8] - 旅居酒店在关键经营指标上表现优异,对比2024年中高端酒店,旅居酒店在平均房价、每间房收益和住宿率等方面显示出更强市场竞争力 [8] 产品定位与消费者洞察 - 旅居产品区别于纯商务出行,用户出行目的性不强,期待居家般舒适体验并希望能融入当地文化,注重交互和体验 [6] - 年轻客群主导市场,80后、90后占旅居度假群体比例超70%,他们既追求“悦己”体验又注重性价比,且76%会选择“舒适型”及以上高品质住宿 [8] - 消费市场“品质化+松弛感”需求升级为旅居产品提供了土壤,旅居产品追求体验休闲、情绪价值和在地体验,更迎合现代生活方式 [6][8] 东方美学与中国服务崛起 - 行业新品牌将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置于重要位置,例如“萨和酒店”通过芦苇艺术装置、流云造型灯饰等构建东方美学旅居体验 [9] - 伴随国潮兴起,年轻用户更愿为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买单,具有东方美学设计及高水准中国服务的酒店能获得更强定价权和溢价能力 [9] - 普华永道报告显示,45%的中国受访者更倾向于购买国产品牌,较上年增长10%;艾瑞咨询报告指出消费者对国潮产品支付溢价的主流区间为10%-30% [9][10] - 中国服务正成为用户预订酒店的重要标准,行业人士认为中国酒店业在科技应用、供应链及数智化方面已处于领先,中国服务和体验是本土品牌未来破局增长的关键因素 [11]
从旅居到长居,这些城市为了留住人有多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9:04
旅居市场演变与驱动力 - 旅居概念从1.0时代的银发族季节性迁徙(冬南夏北)[8] 迭代至2.0时代,年龄特征和季节性被模糊,数字游民等年轻群体加入 [8][9] - 当前进入3.0阶段,特征是各地打造特色旅居IP,针对银发群体、青年自由职业者、文艺工作者等不同客群进行精准化竞争 [10][11] - 旅居群体显著年轻化,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20至40岁旅居者约占60% [6] 区域政策与竞争格局 - 云南、贵州、海南、浙江等多地出台政策吸引旅居人才,从过去侧重康养银发群体转向老少通吃,希望将“过客”转化为经济增量 [4][5][6] - 云南发布《措施》从六大方面布局吸引旅居人才,并定下目标到2027年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 [4] - 贵州贵阳发布指导意见旨在构建全国避暑旅居目的地,云南推动“15分钟旅居生活圈”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4][16] 市场规模与增长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接待旅居客人28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4% [4] - 旅居客人人均停留天数达91天,较2024年延长11天 [4] - 截至2024年底,海南省“候鸟”老年人超过10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例高 [8] 旅居目的地核心竞争力转变 - 旅居选择标准从单纯依赖气候转变为综合考量成本、环境宜居性及公共服务配套 [14][17] - 房价成为关键因素,例如三亚住宅销售均价超20000元/㎡,而云南商品房销售均价为6538元/㎡,贵阳商品住宅均价在7000-8000元/㎡ [15]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外群体购房占比达33.5%,旅居人群是重要购房动力 [15] 产业与消费带动效应 - 旅居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去年昆明46个重点村客流量超千万人次,营业收入5.4亿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4亿元 [15] - 城市通过发展康养、数字经济等产业衔接旅居经济,如浙江安吉DNA数字游民公社汇聚上千名插画师、程序员等 [10] - 公共服务如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社区健康管理项目等成为留住旅居者的关键配套 [16]
外国游客民宿预订遍布253个城市 云南保山等民宿预订量涨超1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20:56
暑期旅游市场趋势 - 文化古城、小众避暑目的地、深度旅居成为游客偏好方向 [1] - 7天以上旅居订单同比增长20%,云南是最受欢迎旅居目的地 [1] - 外国游客足迹扩展至253个城市,云南保山和新疆吐鲁番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 [1] 外国游客行为变化 - 外国游客选择从大城市向特色小城延伸,预订覆盖32个省级行政区 [1] - 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和深圳仍为外国游客民宿预订量前五城市 [1] - 云南大理、昆明、丽江进入外国游客预订量前十城市 [1] 民宿房型偏好 - 外国游客偏爱Loft复式、特色客栈、独栋别墅和老洋房,特色房型预订占比超25% [2] - 云南迪庆、新疆伊犁等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小城受外国游客青睐 [2] 旅居市场特征 - 暑期7天以上旅居订单平均入住天数11天,最长入住时间达5个月 [2] - 云南在7天以上旅居订单中占比约40%,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天水等非传统目的地因低成本成为新选择 [2] 用户年龄结构 - "80后"为7天以上旅居订单主力,占比达30% [3] - "00后"订单占比超23%,增长势头迅猛 [3]
暑期住宿热潮:从“满房难订”到“个性旅居” 酒店与民宿行业走向分化转型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21:11
行业趋势 - 2025年暑期全国酒店民宿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从短途避暑游到深度旅居生活,多元化消费需求推动行业进入新转折点 [1][2] - 家庭出游成为主力群体,携程数据显示亲子签证订单量同比增长16%,占整体签证订单22% [2] - 避暑旅游订单增长超过10%,西部及东北地区表现亮眼,长线目的地如新疆伊犁、甘肃张掖、吉林延边酒店预订热度飙升 [2] - 华住集团7月1日至21日接待游客超2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深圳以91%入住率领跑一线城市,部分三四线城市入住率突破100% [2] 消费模式 - "避暑+亲子+研学"复合型旅游模式在多个目的地快速成型 [2] - 途家民宿数据显示入住5天以上"旅居"订单同比增长40%,旅居套餐成为热销产品 [3] - 毕业生旅游预订量环比增长88%,短期集中需求导致大量酒店民宿满房 [4] - 民宿房东从"交钥匙"到"做导游"转变,推动"他乡生活"体验 [3] 市场表现 - 头部酒店品牌通过灵活营销策略提升竞争力,华住在江苏借助"苏超联赛"叠加文旅营销,南京奥体中心周边汉庭和全季部分门店出租率达90%以上 [3] - 香港酒店业表现稳健,2025年前五个月平均房价达2145港元,入住率长期维持在85%以上 [4] - 传统星级酒店与个性化住宿产品、平台连锁与个体民宿经营模式出现明显分流 [3] 行业问题 - 供需错配问题突出,核心城市与热门景区住宿紧张,部分二线以下城市供过于求 [6] - 住宿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深度体验感 [6] - 非品牌民宿在服务、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高星酒店面临房价增长与运营成本不匹配问题 [4] - 内地部分地区存在"无证经营""价格混乱"等问题,热门小众目的地标准缺失引发投诉 [5] 发展方向 - 途家计划针对家庭出游、康养旅居、蜜月旅行等不同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产品组合与服务方案 [6] - 华住推出"贵即赔"和"降价可退"机制回应消费者对价格透明度诉求 [7] - 行业需从管理体制、产品结构、服务质量等方面持续优化,加强法规建设与行业规范 [7] - 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具备深度开发潜力,需政策、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系统配套 [6]
2025年暑期,旅游业没有旺季
虎嗅· 2025-07-21 20:00
行业现状 - 2025年暑期旅游旺季出现"旺季不旺"现象,多地民宿、酒店、景区客流量同比大幅下滑[2][3][4] - 威海民宿房价从平均800元/间夜腰斩至400元/间夜,闲置率居高不下[2] - 川渝地区酒店入住率普遍不及去年同期60%,景区客流量同比下滑逾10%[5][6] - 旅游定制服务咨询量高但成交率低,从业者面临现金流压力[7][8] 客群行为变化 - 极端高温导致城市中产家庭放弃中长途旅行,转向短途避暑游[11][12] - 游客偏好从打卡游览转向舒适深度体验,错峰出游意愿增强[13][14] - 文商旅综合体截留景区客源,提供"吃喝玩乐+冷气"一站式服务[16] - 自由行取代小包团模式,租车业务增速一骑绝尘[18][19] - 中低收入游客青睐免费景区,城市中产流行30-60天旅居度假[20] 企业应对策略 - 景区创新夜间玩法规避高温,如夜探动物园项目[24][25] - 民宿业转向小城市旅居房源开发,挖掘中长租市场[26][27] - 旅行社尝试收取定制咨询费,从卖产品转向咨询服务[27] - 行业需证明产品独特价值,从标准化转向特色化运营[23][29] 市场矛盾点 - 热门目的地游客总量增加但传统景区/酒店生意下滑[21] - 酒店业供大于求引发低价内卷,旺季变亏损[22] - 媒体报道与从业者实际观察存在明显偏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