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防沉迷

搜索文档
游戏账号租赁乱象调查:花几元钱就可绕过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
央广网· 2025-07-10 19:30
游戏平台监管与未成年人保护 - 腾讯为未成年人划定暑期2个月总计27小时游戏时间 并上线"家长自助下发人脸识别"功能 家长可随时强制游戏弹窗要求刷脸验证 [1] - 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 周六 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天20-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1] - 腾讯游戏已上线人脸识别"炸弹锁"功能 针对租号行为同账号多IP地址 多设备登录特点 对异地多次登录账号弹出人脸识别 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账号将被纳入防沉迷系统 [3] 游戏账号租赁市场现状 - 电商平台存在大量出租游戏账号商家 虽然商品页面标注"禁止未成年人购买" 但实际提供"登录器"等软件直接登录他人账号 未成年人花费几元即可租用成年人实名账号绕过监管 [1][2] - 租号平台通过外挂程序自动提交账户密码实现登录 绕过实名验证系统 当前游戏登录过程不验证账号与真实身份是否对应 [3] - 部分商家每日账号租赁收入可达100元 高等级账号因可共享皮肤更受欢迎 [2][3] 技术规避手段与平台应对 - 租号平台使用"安心租"APP作为登录器 输入卖家提供的"解锁码"即可绕过游戏认证 该APP虽要求输入身份证和姓名但无验证机制 [3] - 腾讯新增风险账号库 锁定高度疑似租赁账号定向打击 将人脸识别验证倒计时缩短至3分钟 未完成验证则纳入管控 [3] 法律与合规问题 - 制作销售外挂登录器绕过游戏验证步骤涉嫌违法 但单纯租赁个人游戏账号仅违反《用户协议》 不直接构成违法 [4][5] - 明知未成年人租用账号规避监管仍提供服务的商家属于违法行为 [5]
陈承:优化内容生态 从源头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中国经营报· 2025-05-29 13:21
未成年人防沉迷与电子内容管理 - 当前未成年人无法完全远离电子设备,与其封锁不如正面引导,强化内容筛选和认知保护 [1] - 学习任务要求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完成英语听说作业),客观上拓宽了设备使用的"合理空间",但也带来模糊边界的使用问题(如以学习名义观看无关内容) [1] - 管控重点应放在"接触内容"而非"是否接触设备"上 [1] 短视频与未成年人认知影响 - 短视频的"压缩式表达"通过简短因果关系增强吸引力,易导致误导或阴谋论式认知偏差 [1] - 长视频能更完整呈现因果和信息,更适合未成年人 [1] - 直播和短视频创作者的不规范用语("黑话")影响未成年人语言表达 [2] 游戏平台防沉迷实践 - TapTap于2023年上线"未成年人模式",在内容推荐、下载权限、时长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 [2] - 平台精选优质内容,如游戏《匠木》传播榫卯结构知识,《江南百景图》弘扬江南文化 [2] - 2022年起累计上线100多项未成年人保护策略,精选内容池含2000多款游戏,日均处理3000多条不良内容,拦截200多个风险充值账号 [2] 游戏设计伦理 - 游戏设计阶段需避免利用人性弱点,规避针对低龄用户的诱导性消费陷阱与成瘾性行为设计 [3] - 减少过度氪金、每日打卡等机制是建立厂商、监护人与未成年人良性互动的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