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换式卡牌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潮玩市场出海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29 09:55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潮玩市场出海研究报告 中国在潮玩出海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源于产业链、设计力与文化适配能力的三重支撑。首先,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覆盖从原创设计、生产制造到物流配 送的全环节,能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订单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原创设计能力日益成熟,不少品牌能将东方文化元素与全球潮流审美融合,既保留特 色又贴合海外消费者偏好;最后,对不同市场文化的适配能力强,能根据区域审美调整产品风格,比如在东南亚推出符合当地华人文化的IP衍生品。这种优 势体现在多个品类的出海表现中:卡游的《小马宝莉》英文版卡牌成功进入东南亚,"哪吒系列"更在当地掀起代开热潮;泡泡玛特的Molly、Pucky等原创IP 盲盒,在欧美市场通过线下门店与社交营销收获大量粉丝。 头部品牌的出海实践,为中国潮玩走向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作为国内潮玩龙头,泡泡玛特已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3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中国 大陆地区收入近80亿元,线下渠道贡献显著。其海外布局并非单纯"卖产品",而是注重品牌与文化的双重渗透:在社交媒体端,通过"全球主账号+区域子账 号"的架构覆盖TikTok、Instagram等平台,既保持品牌形象 ...
中邮证券:中国泛娱乐行业快速扩张 集换式卡牌仍处于发展初期
智通财经· 2025-10-27 16:03
行业概况 - 中国泛娱乐行业快速扩张,其中集换式卡牌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超50% [1][2] - 集换式卡牌与“吧唧”一样发展为“谷子”中的重要品类 [1][2] - 与卡牌行业相对成熟的日本和美国相比,中国集换式卡牌人均支出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2] - 卡牌作为内容衍生品将与IP生产方联系更加紧密,同时TCG有望借助手游等方式助推卡牌扩圈 [1][2] 市场竞争格局 - 卡游在中国收藏类卡牌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2] - 公司面临集卡社、闪魂、Hitcard等品牌的竞争 [1][2] - 中国卡牌公司在竞技类卡牌上仍处于早期阶段,TCG玩家消费仍以宝可梦卡牌和游戏王等国外卡牌为主 [1][2] 公司财务表现 - 卡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41.31亿元增长至100.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6.03% [3] - 公司同期经调整净利润从16.20亿元增长至44.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6.05% [3]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拥有奥特曼、小马宝莉、叶罗丽等多个热门IP授权,产品以集换式卡牌为核心 [4] - 创始人在多年泛娱乐行业经营中积累了广泛的销售网络,线下经销渠道覆盖度高 [4] - 公司持续推进集换式卡牌的玩法设计创新以及活动运营,构建消费者社群 [4] - 通过不断扩大自有产能提高供应能力,弹性响应市场变化 [4] 未来增长驱动力 - 与娱乐内容生产方紧密合作,获得更多样的热门IP授权以及拓展产品品类 [5] - 在收藏类TCG之外,瞄准消费者的娱乐和社交需求在竞技类TCG发力 [5] - 依托国内集换式卡牌发展经验以及国际品牌声量,逐步实现品牌出海 [5]
卡牌行业深度报告:方寸炼金术,卡承万象新
中邮证券· 2025-10-24 16:5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强大于市,维持 [3] 报告核心观点 - 卡牌行业是增速高、潜力大的泛娱乐品类,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超50%,但人均支出仍远低于美日,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5] - 卡游公司作为中国集换式卡牌龙头,凭借IP、产品、渠道、运营和生产等多重优势,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快速增长,未来增长驱动力来自IP矩阵扩充、竞技类TCG发力及品牌出海 [5][6][7] - 中国泛娱乐产品行业规模从2019年919亿元增长至2024年1741亿元,CAGR为13.6%,预计2029年达3358亿元,其中玩具是最大细分品类,集换式卡牌和人偶增速领先 [17][20] - 集换式卡牌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卡游占据71.1%的市场份额,本土公司正通过垂类产品和差异化IP实现竞争 [30] 行业分析:集换式卡牌行业集中,需求有待释放 - 中国泛娱乐产品行业价值链成型,涵盖IP授权、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产品销售三大环节,消费者二次交易形成二级市场 [12][13] - 泛娱乐玩具是最大细分市场,2024年规模1018亿元,占比58.5%,其中集换式卡牌规模263亿元,过去五年CAGR达56.6%,增速亮眼 [17][20] - 泛娱乐文具处于发展早期,2024年规模50亿元,在文具行业中渗透率仅3.6%,但增长潜力大,预计2029年规模162亿元,CAGR为26.3% [24] - 行业集中度低,泛娱乐产品前五大公司份额占30.5%,而集换式卡牌市场集中度高,前五大公司份额占82.4%,卡游以71.1%份额领先 [27][30] - 中美日对比显示,2024年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263亿元,为三国最大,但人均支出仅18.7元,远低于美国的64元和日本的119.3元,需求释放空间大 [40] 卡游公司:快速扩张的集换式卡牌行业先行者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41.31亿元增长至2024年100.57亿元,CAGR为56.03%,经调整净利润从16.20亿元增长至44.66亿元,CAGR为66.05% [5][51] - 集换式卡牌是核心业务,2024年收入占比81.54%,毛利率达71.27%,产品平均售价低于2元,凭借低价高利驱动高增长 [54] - IP多元化战略见效,2024年十大IP收入贡献超1亿元,五大IP收入占比从2022年98.4%下降至2024年86.1%,集中度风险降低 [57] - 渠道以线下经销为主,占比超80%,覆盖31个省及海外地区,终端数量达15万,同时积极拓展线上及直营渠道 [60][76] - 创始人李奇斌及配偶持股83.5%,股权集中,2022年获红杉中国和腾讯投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5][45] 竞争优势:依托大IP打造多元产品,潮流催化剂 - 公司拥有69个授权IP和1个自有IP,包括奥特曼、小马宝莉、叶罗丽等热门IP,其中叶罗丽为全球独家授权,小马宝莉为全球授权 [43][68] - 产品矩阵以集换式卡牌为核心,拓展人偶、文具、毛绒玩具等,2022-2024年推出545个卡牌系列,上新周期短至20-30天 [70][72] - 经销网络覆盖广泛,线下渠道占比约90%,包括经销商、KA合作伙伴、卡游中心及直营旗舰店,线上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及社交平台触达消费者 [60][76] - 通过稀有度系统、故事情节设计、拼图元素等创新玩法增强产品趣味性,并举办TCG赛事活动,已在中国100多个城市举办超5100场活动 [80][85] - 自有生产基地3个,2024年卡牌产能466.3万生产单位,支持短至两周的新品交付周期,实现规模经济与弹性供应 [87][88] 成长看点:稳住优势,开辟新增量 - 公司从追逐热门IP转向提前押宝潜力IP,融入IP宣发生态,合作及产品宣发早于作品面世,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卡牌提前19天发布 [93][94] - 持续扩充IP矩阵,覆盖全年龄段消费者,2025年推出铁甲小宝、驯龙高手、NBA球星卡等新品,并拓展毛绒玩偶、积木等产品线 [96][98] - 发力竞技类TCG,2025年推出小马宝莉、一决三国、名侦探柯南等TCG产品,增强玩法趣味性和社交属性,构建玩家社群 [7][100] - 计划通过品牌出海打造二次成长曲线,2024年海外经销商收入占比0.02%,未来将依托国内经验及国际声量拓展海外市场 [7][61] - 募集资金用途中45%用于扩产能,15%用于丰富IP矩阵,10%用于产品组合优化,支持未来增长 [91]
潮玩品牌,从拼“上架”到抢“上市”
36氪· 2025-10-15 17:12
行业上市动态 - 多家潮玩品牌集中启动上市进程,包括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于9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时卡牌公司Hitcard被曝推进上市,而52TOYS和卡游也已于今年冲刺港股 [2] - 此次上市潮并非偶然的个体选择,而是行业集体的战略出击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潮玩产业总价值预计到2026年将攀升至1101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2] - 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兼顾原有的“圈层信仰” [3] 上市驱动因素:行业规则改变 - 依靠少数爆款IP和盲盒玩法通吃的时代已经结束,原因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消费者惊喜感下降,以及单一IP生命周期有限 [5] - 市场竞争已从单点突破升级为体系化作战,核心比拼三项能力:IP储备、渠道渗透和用户运营 [6] 上市驱动因素:资本周期 - 资本寻求退出是重要驱动力,2018年投资高峰后,按基金5-7年存续期计算,当前正处在资本寻求退出的时间窗口 [7] - 泡泡玛特凭借LABUBU等IP成功破圈并获得市场认可,股价上涨,为行业创造了有利的估值环境 [8][9] 上市驱动因素:监管规范化 - 行业监管环境趋严,针对盲盒概率不透明、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等问题的争议促使政策明晰 [10] - 上市要求企业建立更规范的财务制度和透明的经营管理,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经营的必经之路 [12] 商业模式一:渠道驱动型 - 以TOP TOY为代表,核心优势在于背靠名创优品的庞大渠道网络和成熟供应链,实现快速扩张 [14] - 其商业模式类似“安卓平台”,以销售众多联名IP和第三方品牌产品为主,但自主IP孵化能力弱,今年上半年52.8%的收入来自外采IP [14] - 该模式导致品牌独特性不足,品牌灵魂相对薄弱 [14] 商业模式二:生态闭环型 - 以卡游和Hitcard为代表,通过集换式卡牌构建小众但高黏性的用户生态,涉及卡牌交易、交换社群 [15] - 卡游聚焦知名历史IP如奥特曼,而Hitcard签约IP更广泛,覆盖动漫、潮玩、影视等领域 [15] - 该模式风险在于过度依赖未成年人市场和具有博彩心理的收藏机制,价值体系依赖社群共识,根基不牢 [15] 商业模式三:IP驱动型 - 以泡泡玛特为标杆,核心靠自有IP,2025年上半年自主产品收入占比高达99.1% [16] - 成功打造爆款IP后可建立高品牌壁垒和用户情感连接,毛利率远高于渠道型玩家,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70.3%,而TOP TOY为32.4% [18] - 该模式风险在于IP生命周期不可控,需要持续工业化地孵化新IP [18] 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 国内潮玩企业与三丽鸥、迪士尼等国际巨头的最大差距在于时间与系统建设,后者构建了从内容创作到衍生品开发的完整生态 [20] - 国内行业正处在从“产品驱动”的青春期迈向“IP生态驱动”的成熟期的关键转型期 [20] 行业现存短板 - IP经营短视,缺乏长期主义,多数IP靠短期营销和渠道催熟,缺乏长期故事滋养和价值观传递,对比迪士尼米老鼠近百年仍具活力 [22] - 用户连接较浅,关系多停留于“买和卖”的交易层面,未能像三丽鸥Hello Kitty那样建立深层次情感共鸣与精神共同体 [23] - 出海拓展生硬,主要靠产品和渠道驱动,缺乏文化融入能力,对比迪士尼成功的全球化和本地化策略 [24] 未来破局关键 - 核心在于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到情感服务商和IP养成者的身份转变 [25] - 需要构建三种核心能力:IP的共创与养成能力、跨媒介的叙事能力、在合规中创新的能力 [26]
泡泡玛特、红杉、阅文押注,又一家卡牌公司准备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8:19
公司发展 - Hitcard是2021年成立的潮玩IP卡品牌 专注于成人收藏卡领域 已获得阅文集团 泡泡玛特 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等多轮融资 [1] - 阅文集团拥有Hitcard公司10%股权 并提供1000+IP库和线下渠道资源支持 [1] - 2024年公司合作开发《庆余年》《全职高手》等知名IP卡牌 [1] - 2024年《庆余年》系列卡牌GMV达2000万元 [3] - 公司去年实现约4亿元收入 同比增长超600% 已实现盈利 今年预计还有同比100%增长 [3] 行业格局 - 卡游以71.1%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2024年实现营收100.57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44.66亿元 [4] - 2024年中国集换式卡牌行业前五大公司占总市场份额82.4% [4] - 卡游已于2025年4月14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4] 市场前景 - 2024年日本人均集换式卡牌支出119.3元人民币 美国64.0元人民币 中国仅18.7元人民币 [4] - 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2029年将达到446亿元 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1% [4] 产品特性 - 集换式卡牌兼具随机性 观赏性和收集价值 核心受众为Z世代消费者 [3] - Hitcard签约IP包括《全职高手》《斗破苍穹》等二次元IP和《难哄》等影视类IP [3] - 影视剧《嘘 国王在冬眠》联名卡牌以销量7000+位列店铺销量第一 [3]
泡泡玛特、红杉、阅文押注,又一家卡牌公司准备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8:10
行业概况与市场动态 - 中国集换式卡牌行业前五大公司占总市场份额82.4% 其中卡游以71.1%市场份额位居第一[4] - 2024年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达人民币446亿元 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1%[4] - 2024年中国人均集换式卡牌支出为18.7元人民币 仅为日本119.3元人民币的1/6和美国64.0元人民币的1/3 显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4] 公司业务与运营 - Hitcard专注于成人收藏卡领域 通过签约IP丰富矩阵 包括二次元类IP如《全职高手》《斗破苍穹》和影视类IP如《难哄》《七根心简》[3] - 公司2024年推出《庆余年》系列卡牌GMV达2000万元 影视剧《嘘 国王在冬眠》联名卡牌淘宝销量7000+位列店铺第一[3] - 大股东阅文集团拥有10%股权 Hitcard可接入阅文旗下1000+IP库并共享线下渠道资源 2024年合作开发《庆余年》《全职高手》等知名IP卡牌[1] 财务表现与资本运作 - Hitcard去年实现约4亿元收入 同比增长超600% 今年预计实现同比100%增长且已盈利[3] - 卡游2024年实现营收100.57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44.66亿元 高于泡泡玛特同期34.03亿元[4] - 卡游已于2025年4月14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Hitcard也开始推进上市进程[1][4] 竞争格局与行业地位 - 卡游为行业绝对龙头 2024年71.1%市场份额远超其他竞争者[4] - Hitcard虽增长迅速但营收和市场份额与卡游相距甚远[3] - 行业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 头部企业主导市场发展[4]
卡牌公司Hitcard推进上市进程
新浪财经· 2025-09-26 22:25
公司动态 - 成立仅四年的卡牌公司Hitcard开始推进上市进程 [1] - 卡游在2024年实现营收100.57亿元 [1] - 卡游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高达44.66亿元 [1] 行业格局 - 2024年中国集换式卡牌行业前五大公司占总市场份额的82.4% [1] - 卡游以71.1%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位 [1] 财务表现对比 - 卡游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44.66亿元,高于泡泡玛特同期的34.03亿元 [1]
泡泡玛特、红杉、阅文押注!卡牌公司Hitcard推进上市进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1:48
公司背景与融资情况 - Hitcard是上海骑形网络科技2021年创办的潮玩IP卡品牌 专注于成人收藏卡领域 [1] - 公司获得泡泡玛特 红杉中国种子基金 阅文集团等多轮融资 阅文集团持股10%并开放1000+IP库及线下渠道资源 [1] 业务模式与IP合作 - 通过签约IP构建矩阵 包括《全职高手》《斗破苍穹》等二次元IP及《难哄》等影视类IP [2] - 2024年与阅文合作开发《庆余年》系列卡牌 GMV达2000万元 [1] - 《嘘 国王在冬眠》联名卡牌在淘宝旗舰店销量7000+ 位列店铺第一 [2] 财务表现与增长 - 2024年收入约4亿元 同比增长超600% 已实现盈利 [2] - 2025年预计收入同比增长100% [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集换式卡牌行业前五大公司占市场份额82.4% 卡游以71.1%份额居首 [3] - 卡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44.66亿元 高于泡泡玛特同期34.03亿元 [3] 市场潜力与规模 - 2024年中国人均集换式卡牌支出18.7元 仅为日本119.3元的1/6和美国64元的1/3 [3] - 预计2029年中国市场规模达446亿元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11.1% [3] 上市进程与挑战 - Hitcard推进上市进程 卡游已于2025年4月14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但未有进展 [1][3] - 卡牌市场需解决合规问题 目前离成功IPO尚有距离 [3]
卡牌产业深度报告:全球娱乐文化轻量级增长引擎
爱建证券· 2025-09-23 13:40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3] 核心观点 - 卡牌是全球娱乐文化产业的"轻量级"增长引擎 以"符号化载体+规则化互动"为内核 横跨娱乐 收藏 文化三界 [3] - IP吸引力 社交认同感与悦己消费等多层次需求以及盲盒机制赋能 共同催生卡牌消费热潮 [3] - 中美日卡牌产业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集换式卡牌市场 2024年市场规模达人民币263亿元 [3][42] - IP驱动 多元产品与全渠道销售构成卡牌行业商业模式 高增长逻辑在于低成本扩张与高渗透 [3] - 中国卡牌市场呈现"卡游主导 多元细分"格局 卡游以71.1%的市占率稳居龙头 [3][79] 卡牌行业定义与分类 - 卡牌是以硬纸 塑料等材质制成的矩形薄片 表面印有图案 文字 数字或符号 主要用于游戏 娱乐 收藏或信息记录等场景 [7] - 卡牌分为游戏卡牌和收藏卡牌两大类 集换式卡牌(TCG)融合规则化玩法 文化内容 社交属性及收藏属性 收藏卡牌聚焦稀缺性与艺术性价值 [7][8][9] - 集换式卡牌以策略对抗为核心逻辑 玩家通过自主购买 交换构建个性化卡组 典型代表包括万智牌 宝可梦卡牌 [8] - 收藏卡牌通过限量发行或依托稀有度成为兼具情感寄托与资产属性的文化载体 以小马宝莉收藏卡为代表 [20] 消费驱动因素与客群特征 - 61.8%的消费者购买动机源于"喜欢某IP形象" IP吸引力是核心驱动因素 [30][32] - 超过65%的Z世代通过消费维持与朋友共同话题 超过50%的Z世代将消费视为获取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33] - 盲盒抽卡模式通过制造不确定性刺激消费 稀有卡牌出现概率可能低至1% [24][34] - 卡牌消费客群以小学生为核心 线下购买者中70%为小学生 42%的用户每月稳定采购 [35][37] - 过半消费者年支出超过500元 年消费超5000元的核心用户占比预计从16%攀升至20% [38] - Z世代依赖社交平台推荐 超80%会因社交媒体推荐尝试新卡牌 α世代对数字 AR卡牌接受度更高 品牌忠诚度低 [40][41] 全球卡牌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 美国和日本的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分别为人民币263亿元 219亿元和147亿元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42] - 美国万智牌开创集换式卡牌先河 占据高端竞技市场 收藏卡牌以球星卡为核心 形成完整生态体系 [45][54] - 日本以集换式卡牌为核心 依托动漫IP跨媒介开发 销售额前五的集换式卡牌均来源于漫画或游戏 [58][60] - 日本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从2020年前900亿日元增至2024年3024亿日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3% 宝可梦卡牌2021年在日本销售收入达625亿日元 同比增加132% [59][62] 中国卡牌产业发展 - 中国卡牌产业经历从引进模仿到本土崛起的发展历程 初期以"零食捆绑"模式打开市场 集换式卡牌市场曾充斥盗版产品 [69][71][76] - 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从2019年28亿元快速攀升至2024年263亿元 年均复合增速高达56.6% 预计2029年达446亿元 [77] - 行业集中度高 卡游以71.1%的市占率稳居绝对龙头 杰森动漫(集卡社)市占率为4.7% [79][80] - 本土企业通过IP运营和生态构建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整体偏向类玩具和IP衍生品公司反向推动热门IP参与卡牌品类 [81] 商业模式与增长逻辑 - 头部企业通过"授权IP+自有IP"组合打造IP矩阵 卡游拥有70个IP组成的多元化矩阵 [84] - 品牌方通过线下赛事与线上社群深化用户黏性 卡游主办"英雄对决"赛事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 累计举办5100余场 [85] - 多元产品构建丰富需求满足网络 基础款以2-10元/包盲盒卡包作为流量入口 限量款聚焦联名IP与稀缺属性创造高毛利空间 [88][96] - 全渠道销售体系是撬动用户增长的关键杠杆 线上线下协同构建立体化触达网络 [100][101] - 卡牌行业具有低门槛 高裂变特点 2024年卡游集换式卡牌平均直接材料成本为0.25元/包 平均售价为1.70元/包 毛利率达71.3% [3][106][107] - "IP生态构建"与"全渠道网络覆盖"双轮驱动高渗透 通过热门IP吸引忠实粉丝 实现社交裂变传播 [115] 重点公司分析 - 卡游基于多元化产品体验 趣味互动运营和稳健生产能力三大核心竞争力 建立一体化商业模式 [119][121] - 卡游来自五大IP的收入从2022年40.6亿元增长至2024年86.5亿元 但收入占比从98.4%下降至86.1% 产品结构愈发均衡 [123] - 卡游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布局 经销商渠道营收占比从2021年96.8%下降至2024年80.2% 截至2024年底有217家经销商 351个卡游中心 [125][127] - 杰森动漫聚焦国漫IP B站IP流量导流 成人客群精准定位 核心消费人群集中在18-35岁女性 [132][140] - 奥飞娱乐围绕自有动漫IP开发卡牌产品 拥有20余个自有动漫IP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 超级飞侠等七大国民级IP矩阵 [141] - 姚记科技布局游戏IP卡牌代理与球星卡 成为宝可梦TCG中国大陆地区代理商 并推出英雄联盟 原神等IP联名卡牌 [146][147]
《731》上映首日打破多项纪录;卡游开启美国市场丨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7:20
电影《731》首映表现 - 电影《731》上映首日票房超过1.33亿元 [1] - 影片首日放映25.6万场 成为中国内地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和首映日总场次冠军 [1] - 影片获得2025年9月战争片内地票房冠军 2025年第37周内地票房冠军等34项里程碑 [1] - 高票房成绩有望提振相关影视公司业绩 参与出品发行的公司将获得票房分成 [1] - 影片的成功为影视行业注入强心针 鼓励创作更多优质历史题材作品 [1] 沪上阿姨业务拓展 - 上海沪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于9月4日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元 [2] - 公司由上海沪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后者为沪上阿姨全资子公司 [2]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企业管理咨询 社会经济咨询服务 机械设备研发等 [2] - 此次成立新公司是完善产业布局 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2] - 新公司或为开拓新业务领域 如拓展供应链管理 开展新的零售业务 [2] 卡游国际化战略 - 卡游于9月17日宣布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是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3] - 公司计划于今年10月在纽约动漫节推出《小马宝莉》《火影忍者》和tokidoki三大热门IP卡牌系列 [3] - 卡牌将于今年秋季通过沃尔玛 亚马逊 Target等线下零售渠道以及TikTok Shop等线上平台销售 [3] - 进军美国市场是卡游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旨在通过激活全球IP价值打造多元化平台 [3] - 卡游凭借丰富IP运营经验及全链条把控能力 有望在美国庞大的集换式卡牌市场抢占份额 [3] 开云集团人事与架构调整 - 开云集团任命Francesca Bellettini为古驰总裁兼CEO 向其集团CEO汇报工作 [4] - Jean-Marc Duplaix将继续担任开云集团首席运营官 [4] - 作为人事变动的一部分 开云集团副CEO的职位将被取消 [5] - 此次人事变动透露出明确的战略调整信号 旨在推动古驰品牌重回增长轨道 [5] - 取消副CEO职位能精简架构 提升决策效率 彰显集团聚焦核心品牌增强竞争力的决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