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岗位化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擎朗CEO李通:搞机器人商业化,别憋在家想象
36氪· 2025-08-19 11:21
公司商业化策略 - 公司CEO李通强调"商业化"是公司成功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理念,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展示机器人实际工作能力[1] - 商业化落地需深入客户现场观察真实痛点,解决"甲方期待"与"厂商想象"之间的误差[3][10] - 提出"岗位化"标准:机器人必须能完全替代人类岗位且成本仅为人力1/2-1/3才具备商业化价值[5][10] - 以火锅店为例,详细研究20多个工种的工作流程,包括计件制薪酬细节(每托盘配送0.5元)[4][11] 市场地位与产品布局 - 商用服务机器人全球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23%,累计销售超10万台[5] - 产品矩阵包含配送机器人(汉堡王/希尔顿酒店场景)和清洁机器人,覆盖全球60多国[5] - 2023年起战略转型,从专用机器人延伸至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7][14] - 专用机器人效率优势明显(如专用配送机器人效率是人形机器人2倍),但通用机器人更适合多任务场景[16] 技术发展路径 - 采用渐进式技术路线:先在垂直领域落地积累数据,再向通用智能演进[14] - 认为当前机器人最大卡点是数据积累,需通过规模化落地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数据困境[19] - 自研具身智能大模型(2023年启动),采用VLA技术路线,通过场景反推模型结构设计[18][21] - 本体技术完全自研(电机/驱动控制/算法),机电系统能力可复用至通用机器人开发[18] 行业认知与竞争壁垒 - 行业经历周期性波动(每2-3年关注度轮回),存活企业需坚持商业化导向[8][9] - 核心竞争力在于15年行业认知积累、全球化经验(了解各地文化差异)[8] - 拒绝"真空研发"模式,认为脱离场景的大脑研发难以成功,导航模块采购失败案例印证此观点[21] 出海战略 - 出海被视为必选项,因海外人力成本高(机器人售价达国内数倍),主攻欧美日韩市场[22] - 本地化策略:日本市场设计卡哇伊造型,欧美倾向硬朗风格,反映文化认知差异[23] - 与当地巨头建立合作(日本软银/韩国KT电信/沙特阿美),借助合作伙伴背书拓展市场[23]
专访擎朗智能CEO:我们希望机器人不仅仅是跳个舞,而是能干活
搜狐财经· 2025-04-11 13:35
公司产品发布 - 擎朗智能正式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XMAN-R1 基于十余年商用服务机器人经验 累计部署超10万台配送、清洁等专用型机器人 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600多个城市[1] - XMAN-R1以"岗位化"为设计理念 可完成"点单-配餐-送餐-收餐"长任务闭环 未来将拓展更多服务场景[1] - 产品采用轮式和人形结合构造 90%以上服务场景无需双足 轮式设计提升可靠性和产业化速度 已在餐厅场景实现取酒、倒酒、托盘放置等标准化动作[4] 行业技术现状 - 人形机器人技术分为大脑、小脑和本体三部分 目前行业在本体和小脑(运动控制)领域技术成熟且成本可控 主要采用强化学习和开源工具 技术壁垒较低[3] - 行业最大难点在于大脑(决策系统)和物理世界数据获取 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数据闭环挑战[3] - 服务机器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0时代单一任务执行 2.0时代增强环境适应与多场景适配 3.0时代向具身智能进化 提升自主感知与复杂任务能力[5] 公司竞争优势 - 拥有三家自建工厂 机电组件(线圈、绕组、驱动等)全部自研 日均产生数亿条环境数据、数千万次人机交互记录[5] - 海外市场经验丰富 日韩欧美为主要出海目的地 产品性能达国际150%水平 价格仅为80%[6] - 商业化实践积累深厚 明确客户场景需求与成本承受力 服务机器人成本为当地劳动力一半 优先选择高人力成本地区落地[5] 产业化路径 - 提出"机器人岗位化"策略 聚焦倒酒、炸薯条等可快速产业化场景 通过标准化流程描述与评估加速商业闭环[4] - 计划2024-2025年实现小批量出货 目前正与客户进行场景测试[7] - 预计具身智能需5-10年发展周期 参考历史经验:2013年起步 2016年首款商业样机 2018-2019年量产 2022年后市场显著放量[8] 行业前景判断 - 当前处于具身智能爆发前夜 投资人关注度提升但需警惕短期预期过高[8] - 服务机器人行业淘汰率高 2016年数十家创业公司中仅不足五家实现全球规模应用 从Demo到大规模落地存在长周期挑战[8]
服务机器人上岗,餐厅、酒店、医院需求高,进化得这么厉害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4-02 12:50
公司概况 -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服务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拥有配送、清洁、引导、消毒等多品类机器人,业务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机场等场景 [2] - 公司已发布5个系列服务机器人,包括配送机器人T系列、清洁机器人C系列、楼宇机器人W系列、迎宾机器人G系列和医疗配送机器人X系列,全球出货量累计超10万台,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2023年公司以44.8%的份额位居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出海收入首位,2022年在中国餐饮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占比达60.4% [4] 新产品XMAN-R1 - XMAN-R1是公司首款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拥有拟人上半身和轮式下半身,可完成"点单-配餐-送餐-收餐"等任务 [2][6] - 采用轮式设计主要考虑安全性和商业化落地可行性,避免双足机器人易摔倒风险,遵循从L2到L4渐进式商业化路径 [6][7] - 机器人具备11项多模态传感器和三维重建技术,实现360度高精度感知和智能避障,适用于餐厅、酒店、医院等高密度场景 [9] - 可与现有专用机器人协同工作,如在餐厅与T10配送机器人协作完成配餐送餐流程,在酒店与S100、C30等协作完成迎宾清洁等服务 [11] 技术路线与商业化 - 公司采取"岗位化"发展路径,专注于专用型机器人研发,认为当前通用机器人因数据不足难以商业化落地 [12][14] - 专用机器人在特定任务效率远高于通用型,ROI更优,但灵活性不足,未来将形成专用与通用混合使用格局 [15] - 服务机器人两次阶跃式发展受益于AI突破:2015年深度学习技术推动首款配送机器人T1问世,2022年大模型技术拓展新功能场景 [16][19] - 2018年T1实现量产并建立全球首条餐饮服务机器人产线,首个大客户海底捞智慧餐厅使用8台机器人,单台可替代3-4名传菜员,成本仅为人工一半 [17] 市场表现与产品布局 - 接入ChatGPT的机器人在海外商超实现双语导购功能,接入DEEPSEEK的医疗机器人使医护人员重复工作减少40%,术语识别准确率达98.7% [19] - 2024年3月发布全场景商用清洁机器人家族和窄道配送机器人T11,形成从配送到清洁、从餐厅到医院的全场景全品类布局 [20][22] - 公司定位为机器人公司而非单一品类厂商,根据技术成熟度开发适用产品 [19]
擎朗智能正式发布“为服务而生的”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 打造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协作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03-31 14:47
公司动态 - 擎朗智能正式发布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 以"岗位化、亲和力、安全性"为设计理念 适配服务行业场景 目前可完成"点单—配餐—送餐—收餐"等长任务闭环 [1] - XMAN-R1搭载11项多模态传感器 结合自研三维重建技术 实现360度高精度感知 学习服务人员动作逻辑与姿态 融入场景需求 [1] - 擎朗智能首次提出"机器人岗位化"概念 认为该模式可更快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 公司累计部署超10万台配送、清洁等专用型机器人 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超600个城市及地区 [3] - 擎朗智能XMAN系列将与现有专用型具身服务机器人实现数据共享与任务协同 无缝融入商业生态 完成更多闭环任务 [3] - 公司推出XMAN系列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家族新品、配送机器人新品 进一步完善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矩阵 未来将根据不同商业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3] 行业前景 - 据IDC预测 具身服务机器人自2025年开始逐步落地 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近939亿美元 将实现86.2%的高速复合增长 [3] - 从餐饮、酒店、商超、文娱到医疗、金融、康养等场景 各细分领域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