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威慑
搜索文档
涉及核武!日本自民党想顶风而上?
环球时报· 2025-11-20 20:14
报道还称,会议重点讨论日本长期坚持的"无核三原则",即"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作为唯一曾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一直坚持奉 行"无核三原则"。但有消息人士表示,高市早苗政府的部分意见认为,"不引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引进美国核威慑的效力。此外,自民党还将讨论修改防 卫装备转移规则。消息人士称,其他纳入讨论的议题还包括无人机作战、加速部署远程导弹以及是否考虑采购核动力潜艇等。 根据日本现行宪法,日本只能在直接遭到攻击情况下行使自卫权,而自卫队海外行动被严格限制在反海盗、国际维和等任务。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日本自民党召开安全保障调查会会议,正式启动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关键安保文件的修订讨论, 重点将围绕"无核三原则"及防卫费增额新目标。 根据自民党总裁、首相高市早苗的指示,自民党计划明年4月前完成党内意见汇总,争取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安保三文件"修改。 高市早苗此前表示,要将日本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目标提前至2025财年实现。共同社提到,已获悉美国一直在暗中施压日本,要求将防 卫费提高到GDP的3.5%。 审核 | 周扬 编辑 | 郝珺石 自民党安保调查会 ...
俄罗斯也想入局稀土!普京下了死命令,政府一个月内必须想出办法
搜狐财经· 2025-11-08 00:13
俄罗斯稀土资源自主化战略 - 普京要求政府在一个月内制定稀土开发路线图,核心目标是实现“自主可控”[1][2] - 俄罗斯已探明稀土储量超过2800万吨,全球排名前五,Tomtor矿床的重稀土可支撑高技术和军事领域长期需求[4] - 尽管资源丰富,但本土稀土加工量不足全球1%,一半以上的稀土原材料依赖进口,存在“守着金山饿肚子”的困境[4] 稀土产业链发展挑战 - 历史发展重心在石油、天然气出口,对稀土战略资源重视不足,导致产业链严重断裂[6] - 东部矿区面临冻土层厚、交通隔绝、电力供应不稳等基础设施难题,矿石运输困难[6] - 高纯度稀土分离技术几乎空白,关键设备全靠进口,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矿区有效作业期不足6个月[6] 战略动机与地缘政治背景 - 全球稀土需求每年以6%的速度增长,稀土已成为高科技制造和国防工业的命脉[9] - 俄乌冲突胶着,北约东扩及西方技术封锁使俄罗斯安全压力与日俱增,关键领域如芯片、雷达部件因缺材料陷入瓶颈[15] - 普京修订核威慑政策,为俄罗斯争取安稳的发展环境,核威慑与稀土自主计划相辅相成,分别护佑外部环境和夯实内部根基[12][17] 中俄合作关系定位 - 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448.19亿美元,本币结算比例高达90%,“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年供气量超310亿立方米[20] - 中资在远东的78个项目投资超300亿美元,合作核心是“互通有无”而非“单方面依赖”[20] - 俄罗斯推动远东职业学校开设“中文+职业技能”课程,普及中文教育,以在合作中保持主动性并对接未来需求[22] 多元化合作与战略独立性 - 俄罗斯与印度保持军火贸易,与土耳其进行能源合作,与部分欧洲国家维持务实往来,实行“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策略[24] - 大国关系的核心是“平等互利”而非“一方依附另一方”,俄罗斯要摆脱的是“对外依赖”的被动局面,而非特定的合作伙伴[27][29] - 稀土自主旨在让俄罗斯在全球战略资源市场拥有话语权,这是基于自身国情的理性决策,旨在靠自身实力谋求发展[31][33]
俄罗斯新型核武器亮相,西方反导系统可能“报废”
中国新闻网· 2025-11-03 08:05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 导弹长约12米,可搭载5万吨当量核弹头,具备全球打击能力 [1] - 依靠核动力能够不间断飞行近3万公里,巡航高度仅25至100米,可借助机动性避开防空反导系统 [3] - 核动力装置技术未来可用于国民经济与科研活动,如解决北极能源供应和太空探月计划 [3] “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 - 潜航器长约20米、重100吨左右,由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提供动力,能在千米深海潜航上万公里 [4] - 可搭载百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通过引发海啸重创沿海基础设施,摧毁军港、战舰并使商业航运瘫痪 [6] - 按照现行军控条约不受相关限制,西方无法进行核查,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拦截 [6]
俄两大石油巨头遭封杀!俄核威慑背后是经济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搜狐财经· 2025-10-29 00:35
制裁措施与影响 - 美国与欧盟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实施全面制裁,这两家公司合计掌控俄罗斯半数原油出口 [1] - 欧盟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市场,并将俄罗斯原油价格上限设定为每桶47.6美元 [1] - 金融交易禁令扩大至更多机构,并首次将加密货币平台纳入监管范围 [1] - 价格上限机制迫使俄罗斯原油以远低于市场价成交,极大压缩了利润空间 [6] - 俄罗斯试图通过印度、中国等第三方市场转移能源出口,但这些国家无法完全承接被西方拒之门外的全部份额 [6] 行业供应链脆弱性 - 俄罗斯军工生产严重依赖西方高端芯片、精密机床和电子元件 [6] - 即便通过中间商绕道进口,关键部件的源头仍掌握在欧美手中 [6] - 一旦供应链被追溯和阻断,俄罗斯军工产能将面临严峻挑战 [6] - 单一资源型经济模式在全球化时代极具脆弱性,技术自主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14] 经济格局与转型压力 - 俄罗斯战争机器严重依赖能源出口收入 [5] - 全球能源格局已多元化,限制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转移能力 [6] - 俄罗斯的困境凸显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14] - 未来局势取决于俄罗斯能否在制裁重压下完成经济转型 [14]
北约即将举行核演习 将模拟核武器使用场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21:08
北约即将举行核演习 将模拟核武器使用场景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北约年度核威慑演习"坚定正午"将由荷兰主办,定于下周开始,共 有来自14个国家的71架飞机参与。 北约官员表示,此次演习不会使用核武器,但会模拟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场景。北约核政策主任斯托克斯 表示,演习是"例行性的",并非针对任何国家。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北约秘书长吕特在一段视频中表示,此次演习"向任何潜在对手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将并能够 保护并捍卫所有盟友,抵御所有威胁。" 报道称,吕特是在荷兰沃尔克尔空军基地录制的这段视频,该基地是此次演习的主要主办地。北约方面 表示,比利时的克莱恩·布罗格尔基地、英国的莱肯希思基地和丹麦的斯克里德斯特鲁普基地也将参与 此次演习。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图片来源:路透社报道截图 ...
如果欧洲真的派兵且越过红线,俄罗斯会如何反击?
搜狐财经· 2025-09-14 22:20
俄罗斯的红线定义与敏感性分析 - 俄罗斯的红线指外国军队直接介入乌克兰并部署至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地区[2] - 地缘战略层面 乌克兰是俄罗斯的核心战略缓冲带 历史上西方入侵均通过此路线 形成强烈安全焦虑[2] - 国内政治层面 若对派兵无反应将导致执政者支持率崩盘 硬汉形象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支柱[2] - 核政策层面 外国驻军被直接视为国家生存威胁 可能触发核威慑机制[2] 俄罗斯的反击策略体系 - 常规军事反击包括使用导弹和无人机攻击欧洲驻军营地及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 例如发电厂与交通枢纽[3] - 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具备高精度与高速特性 曾用于打击西方武器库并展示显著效果[3] - 战场可能向西扩展至波兰及罗马尼亚等北约国家 俄军计划包含对波兰导弹基地的预防性打击[3] - 核威慑分战术与战略两级 战术核武器针对军事目标 当量可摧毁城市但被视为可控选项[4] - 战略核武器如亚尔斯洲际导弹和波塞冬核鱼雷用于全面威慑 主要针对北约与美国本土[4] - 核边缘策略通过演习与移动部署制造心理恐慌 例如核力量演习导致欧洲政治紧张[5] - 非对称手段涵盖能源武器 欧洲40%天然气依赖俄罗斯 断供可引发社会动荡与经济瘫痪[6] - 网络攻击可针对电网与金融系统 2022年曾导致北约国家部分地区停电[6] - 金融制裁包括冻结欧洲资产与强制卢布结算 代理人战争通过支持反对派制造内部瓦解[7][8] 冲突升级的潜在场景 - 有限冲突场景下 局部战斗与核阴影持续 乌克兰成为消耗战场 欧洲经济受拖累但避免全面核战[9][10][11] - 全面战争可能由误判触发 例如战机击落事件导致核反击启动 北约被迫卷入全球核危机[12][13][14] - 非对称全面战争场景中 俄罗斯通过能源断供、网络攻击与金融制裁迫使欧洲撤军 但自身经济将受严厉制裁反噬[15] 欧洲派兵的代价与风险 - 军事层面欧洲军队面临主场劣势 可能承受严重损失并触发国内反战情绪[16] - 经济层面能源断供导致通胀飙升与企业倒闭 德国工业尤其依赖天然气供应[16] - 核风险层面即使战术核武器使用也会造成辐射污染与难民潮 欧洲需承担人道危机[16] - 地缘政治层面美国可能抽身撤离 欧洲成为战略炮灰并被盟友抛弃[17] 历史教训与解决路径 - 历史案例显示小冲突可能引爆大战 例如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世界大战[18] - 冷战期间欧洲夹于美苏核对抗中 经济与民生长期受拖累[19] - 当前欧洲内部分裂 德国、法国与东欧国家立场分歧 派兵可能加剧欧盟解体与民粹主义崛起[19] - 外交解决方案需推动停火协议与政治谈判 例如中国提出的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方案[19] - 风险管控需建立军事热线防止误判 波兰导弹事件曾险些触发核战争[20] - 根本路径在于停止拱火行为 避免乌克兰成为代理人战争棋子[19]
“特普会”倒计时 美俄还在酝酿更大的核博弈
央视新闻· 2025-08-11 07:49
美俄元首会晤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8月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会晤,讨论乌克兰危机 [1] - 此次会晤将是2019年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见面后,特朗普和普京再次面对面会晤 [1] - 特朗普对计划举行美俄乌三方会晤给予模糊化回应,表示普京不需要先与泽连斯基会面 [1] 美俄核力量对峙 - 特朗普下令将两艘美国核潜艇部署至俄罗斯附近海域,并暗示核威胁 [7]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提醒核战争不可能有赢家,各方应保持严谨 [7] -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认为当前美俄围绕"核"的对峙是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明确的核威胁" [8] -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认为这是一场相互释放"战略信号"的压力测试 [9] 美俄核潜艇力量 - 美国海军现役71艘核潜艇,包括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每艘最多可携带24枚"三叉戟II"潜射洲际导弹 [11] - 俄罗斯海军拥有约30艘现役核潜艇,其中10艘为战略核潜艇,配备"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 [12] - 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准将认为美俄在核潜艇数量和能力上无太大差别 [12] 核武器条约与部署 - 俄罗斯宣布不再受《中导条约》约束,该条约曾规定美苏不得保有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导弹 [14][15] - 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后不断扩大中导能力,并在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地部署 [16][17][18] - 美俄合计拥有约87%的全球核武库存,控制83%已部署或具备实战能力的核弹头 [20] 军备竞赛风险 -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分析认为美俄之间只剩下一个核武器条约,新的军备竞赛是可能的 [22] -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警告新军备竞赛迫在眉睫,核风险增加 [22] - 特朗普宣布"金色穹顶"计划,被视为里根"星球大战"的2.0版本 [19]
美军,突然撤离!特朗普,又要挥舞关税大棒?
券商中国· 2025-08-06 07:30
美军撤离 - 美军已从叙利亚和伊拉克的3个军事基地撤离,包括"绿村"任务支援基地、幼发拉底河军事支援基地 [4] - 驻军人员转移到其他基地或返回美国,但未透露具体人数 [4] - 美军将拆除或移交基地基础设施给叙利亚民主力量 [4] - 美国已从叙利亚东北部撤出数百名士兵,关闭3个小型作战基地,驻军人数从2000人减少至约1400人 [4] - 美军又从叙利亚东北部的2个基地撤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已从叙利亚的4个基地撤军 [5] - 特朗普政府计划将叙利亚东北部的8个基地减少到1个 [5] 核潜艇部署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两艘美国核潜艇已抵达必要区域,以回应俄罗斯的威胁言论 [7]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称核战争没有赢家,涉及核问题的表态应极度审慎 [7] - 俄罗斯外交部声明称单方面限制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的条件已消失,将制定反制措施 [8][9] 美印石油贸易争端 - 特朗普宣布将大幅提高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的关税,目前税率为25% [2] - 印度日均进口俄罗斯原油从2022年1月的6.8万桶增至2023年5月的215万桶峰值 [11] - 俄罗斯一度占印度进口石油总量的近四成,成为印度最大石油供应源 [11] - 2024年美印货物贸易规模约为1288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为458亿美元 [12] - 印度拒绝给予美国农业和乳业关税优惠,这是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关键要求 [11]
美国能否力压普京会晤泽连斯基
第一财经· 2025-08-05 10:33
美俄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 美国威胁对俄罗斯征收"非常严厉"关税的最后期限为8月8日 仅剩4天 同时安排高级官员分别出访俄罗斯和乌克兰 [3] -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预计6日访俄 可能阐明若8日前俄乌冲突无进展将采取的措施 同时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也将访问乌克兰 [4]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不排除普京与威特科夫会见 并称普京愿在准备工作结束后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 [5][6] 各方战略立场分析 - 美国陷入两难境地 既想通过干预实现俄乌停火以兑现竞选承诺 又需避免对俄示弱 同时防止美俄关系失控 因此派出特使施压并试探俄方反应 [7] -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未变 仍强调控制更多领土 要求乌克兰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 并推进去军事化进程 视美欧军援为支持乌克兰军事化 [8] - 乌克兰急于巩固政权 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侧重非对称作战 担心美俄达成协议迫使其接受俄方要价 同时面临军援不足的困境 [9] 核威慑升级与地区影响 - 特朗普称两艘核潜艇已抵达"必要地区" 但美国海军和国防部拒绝评论相关调动 [11][12] - 俄罗斯回应称核战争没有赢家 需极度审慎对待核问题表态 强调普京总统的立场是决定性因素 并保留苏联时期的核打击能力作为最后手段 [13] - 根据《蒙特勒海峡公约》 美国若要在黑海部署核潜艇需事先获得土耳其政府许可且不得永久驻留 [14]
派遣特使、部署核潜艇,美国能否力压普京会晤泽连斯基?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08:42
美国对俄关税最后期限及外交动态 - 美国威胁对俄罗斯征收非常严厉关税的最后期限为8月8日 仅剩4天 [1] - 美国安排高级官员出访俄罗斯和乌克兰 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预计8月6日访俄 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同期访乌 [3] - 俄罗斯总统普京可能本周会见美国特使威特科夫 并愿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 强调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乌克兰问题 [3] 俄罗斯军事行动立场 - 俄罗斯对特别军事行动目标预期未变 仍强调控制更多领土 要求乌克兰保持中立地位且不加入北约 [5] - 俄罗斯推动对乌克兰去军事化 限制乌军规模和人员 视美国对乌军援为继续军事化支持 认为立场退让将导致战略失败 [5][6] - 俄罗斯保有苏联时期核打击能力 可作为最后抗击手段使用 [12] 乌克兰当前处境 - 乌克兰需稳固国内政权 军事行动处于不利地位 侧重非对称作战方式 [8] - 乌克兰担心美俄达成协议迫使接受俄罗斯要价 美国政策变化虽减弱风险但未根本消除 [8] - 欧洲军援难以填补美国潜在空缺 乌克兰面临更加艰难前景 [8] 美俄核威慑态势 -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两艘核潜艇已抵达必要地区 但美国军方拒绝评论具体调动 [10][11] - 俄罗斯回应核战争没有赢家 要求核问题表态极度审慎 强调外交政策由普京制定 [11] - 美国核潜艇动向受土耳其关注 根据《蒙特勒海峡公约》 向黑海派遣核潜艇需事先获土耳其许可且不得永久驻留 [12] 三方立场与冲突风险 - 美俄乌三方立场分歧短期难以弥合 外交进程受阻 [8] - 军事行动存在冲突升级风险 乌克兰危机面临微妙复杂局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