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威慑
icon
搜索文档
“特普会”倒计时 美俄还在酝酿更大的核博弈
央视新闻· 2025-08-11 07:49
美俄元首会晤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8月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会晤,讨论乌克兰危机 [1] - 此次会晤将是2019年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见面后,特朗普和普京再次面对面会晤 [1] - 特朗普对计划举行美俄乌三方会晤给予模糊化回应,表示普京不需要先与泽连斯基会面 [1] 美俄核力量对峙 - 特朗普下令将两艘美国核潜艇部署至俄罗斯附近海域,并暗示核威胁 [7]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提醒核战争不可能有赢家,各方应保持严谨 [7] -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认为当前美俄围绕"核"的对峙是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明确的核威胁" [8] -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认为这是一场相互释放"战略信号"的压力测试 [9] 美俄核潜艇力量 - 美国海军现役71艘核潜艇,包括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每艘最多可携带24枚"三叉戟II"潜射洲际导弹 [11] - 俄罗斯海军拥有约30艘现役核潜艇,其中10艘为战略核潜艇,配备"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 [12] - 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准将认为美俄在核潜艇数量和能力上无太大差别 [12] 核武器条约与部署 - 俄罗斯宣布不再受《中导条约》约束,该条约曾规定美苏不得保有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导弹 [14][15] - 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后不断扩大中导能力,并在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地部署 [16][17][18] - 美俄合计拥有约87%的全球核武库存,控制83%已部署或具备实战能力的核弹头 [20] 军备竞赛风险 -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分析认为美俄之间只剩下一个核武器条约,新的军备竞赛是可能的 [22] -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警告新军备竞赛迫在眉睫,核风险增加 [22] - 特朗普宣布"金色穹顶"计划,被视为里根"星球大战"的2.0版本 [19]
美军,突然撤离!特朗普,又要挥舞关税大棒?
券商中国· 2025-08-06 07:30
美军撤离 - 美军已从叙利亚和伊拉克的3个军事基地撤离,包括"绿村"任务支援基地、幼发拉底河军事支援基地 [4] - 驻军人员转移到其他基地或返回美国,但未透露具体人数 [4] - 美军将拆除或移交基地基础设施给叙利亚民主力量 [4] - 美国已从叙利亚东北部撤出数百名士兵,关闭3个小型作战基地,驻军人数从2000人减少至约1400人 [4] - 美军又从叙利亚东北部的2个基地撤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已从叙利亚的4个基地撤军 [5] - 特朗普政府计划将叙利亚东北部的8个基地减少到1个 [5] 核潜艇部署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两艘美国核潜艇已抵达必要区域,以回应俄罗斯的威胁言论 [7]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称核战争没有赢家,涉及核问题的表态应极度审慎 [7] - 俄罗斯外交部声明称单方面限制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的条件已消失,将制定反制措施 [8][9] 美印石油贸易争端 - 特朗普宣布将大幅提高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的关税,目前税率为25% [2] - 印度日均进口俄罗斯原油从2022年1月的6.8万桶增至2023年5月的215万桶峰值 [11] - 俄罗斯一度占印度进口石油总量的近四成,成为印度最大石油供应源 [11] - 2024年美印货物贸易规模约为1288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为458亿美元 [12] - 印度拒绝给予美国农业和乳业关税优惠,这是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关键要求 [11]
美国能否力压普京会晤泽连斯基
第一财经· 2025-08-05 10:33
美俄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 美国威胁对俄罗斯征收"非常严厉"关税的最后期限为8月8日 仅剩4天 同时安排高级官员分别出访俄罗斯和乌克兰 [3] -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预计6日访俄 可能阐明若8日前俄乌冲突无进展将采取的措施 同时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也将访问乌克兰 [4]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不排除普京与威特科夫会见 并称普京愿在准备工作结束后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 [5][6] 各方战略立场分析 - 美国陷入两难境地 既想通过干预实现俄乌停火以兑现竞选承诺 又需避免对俄示弱 同时防止美俄关系失控 因此派出特使施压并试探俄方反应 [7] -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未变 仍强调控制更多领土 要求乌克兰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 并推进去军事化进程 视美欧军援为支持乌克兰军事化 [8] - 乌克兰急于巩固政权 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侧重非对称作战 担心美俄达成协议迫使其接受俄方要价 同时面临军援不足的困境 [9] 核威慑升级与地区影响 - 特朗普称两艘核潜艇已抵达"必要地区" 但美国海军和国防部拒绝评论相关调动 [11][12] - 俄罗斯回应称核战争没有赢家 需极度审慎对待核问题表态 强调普京总统的立场是决定性因素 并保留苏联时期的核打击能力作为最后手段 [13] - 根据《蒙特勒海峡公约》 美国若要在黑海部署核潜艇需事先获得土耳其政府许可且不得永久驻留 [14]
派遣特使 部署核潜艇 美国能否力压普京会晤泽连斯基
央视新闻· 2025-08-05 07:31
美俄乌局势最新动态 - 美国威胁对俄罗斯征收"非常严厉"关税的最后期限为8月8日 仅剩4天时间 [1] - 美国安排高级官员分别出访俄罗斯和乌克兰 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预计6日访俄 乌克兰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同期访乌 [2] - 俄罗斯总统普京可能与美国特使威特科夫会晤 并愿意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 [3] 美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 - 美国陷入两难境地 既想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 又需避免对俄示弱 [4]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两艘核潜艇已抵达"必要地区" 但美国防部拒绝证实 [8] - 美国若要在黑海部署核潜艇需事先获得土耳其政府许可 [10]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 - 俄罗斯对特别军事行动目标预期未变 仍希望控制更多领土并确保乌克兰中立 [5] - 俄罗斯认为美国继续军援乌克兰等于支持其军事化 必须避免战略失败 [5] - 俄罗斯回应核威慑称核战争没有赢家 强调普京的立场是决定性因素 [9] 乌克兰的处境 - 乌克兰急于巩固政权 军事上采取非对称作战方式 [6] - 乌克兰担心美俄达成协议迫使其接受俄罗斯要价 风险虽减弱但未消除 [6] - 欧洲军援难以填补美国可能留下的空缺 乌克兰面临更艰难前景 [6] 局势发展趋势 - 美俄乌三方立场分歧短期内难以弥合 外交进程受阻 [7] - 军事行动存在升级风险 解决乌克兰危机面临微妙复杂局面 [7] - 俄美核威慑博弈白热化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称保留核打击能力 [9]
俄官员:不排除使用核手段应对北约攻击
快讯· 2025-07-18 00:56
俄罗斯与北约紧张局势升级 -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表示,北约对加里宁格勒州的攻击将导致俄采取包括核手段在内的应对措施 [1] -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委员穆拉托夫强调,任何对俄罗斯领土的攻击都将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1]
俄罗斯,突发!特朗普,将发布重大声明!
券商中国· 2025-07-11 21:10
特朗普对俄政策动向 - 特朗普将于7月14日就俄罗斯问题发表"重大声明"但未透露细节 [1][2] - 特朗普批准向乌克兰提供3亿美元军事援助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和中程火箭 [1] - 美国与北约达成新武器援助协议由北约100%承担费用改变原有交付方式 [2] - 特朗普近期多次表达对普京不满称其"口头客气但毫无实质"并感到"失望" [2][3] 俄美外交互动 - 俄美外长在吉隆坡会谈50分钟讨论乌克兰危机俄方提出和平"新想法" [4] - 美国务卿转达特朗普对冲突持续的"愤怒和失望"要求俄方展现更大灵活性 [4] - 俄副外长透露俄美新一轮双边会谈计划在夏季结束前举行 [5] - 俄总统助理表示俄美敏感问题谈判暂停部分因美方对谈判地点不满 [5] 俄乌冲突最新进展 - 俄国防部称过去一天对乌军用机场和军工设施实施大规模打击达成预定目标 [7] - 乌方称俄军空袭持续10小时乌防空部队拦截382个空中目标 [7] - 泽连斯基表示暂不举行俄乌谈判因换俘行动未完成 [6] - 乌克兰已就"爱国者"导弹系统与特朗普达成积极对话德国挪威承诺采购3套 [6] 英法核合作 - 英法签署《诺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确协调独立核威慑力量 [8] - 宣言规定威胁两国核心利益的对手将面临联合核回应 [8] - 两国成立核指导小组由总统府和内阁办公室领导协调核威慑行动 [8] - 马克龙表示愿向欧洲盟国提供"核保护伞"并讨论部署核武战机 [8]
英国拟购12架可携带核弹的美制F-35A战斗机
快讯· 2025-06-25 15:43
英国政府购入F-35A战斗机 - 英国政府将购入12架美制F-35A型战斗机 这些战斗机能够搭载"战术核武器" [1] - 这是英国近几十年来增强核威慑能力的最大规模举措 [1] - 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将在北约峰会上正式宣布这一消息 [1] 防务开支增加背景 - 斯塔默表示"在一个充满极端不确定性的时代 和平不再被看作理所当然" [1] - 英国政府增加防务开支的原因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 [1] 行业影响 - 此次采购涉及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A战斗机 [1] - 采购规模为12架 属于中型订单 [1]
整理:造核弹、封海峡、攻网络......被逼急了的伊朗可能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举动?
快讯· 2025-06-23 15:25
伊朗潜在行动分析 核武器发展 - 伊朗可能在5至10年内全力发展核武器并将其作为唯一威慑力量 [1] - 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可能性极大 [1] 石油贸易影响 - 伊朗可能利用地理优势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推高油价和通胀 [1] - 最终决定权在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 [1] 核谈判动态 - 伊朗可能同意恢复核谈判此前因以色列袭击拒绝重返谈判 [1] - 伊朗原意图迫使美国制止以色列军事行动但效果相反 [1] 非对称打击手段 - 伊朗或转向网络攻击和恐怖袭击等不对称手段报复美国 [1] - 伊朗革命卫队具备全球非对称打击能力美方传统防御难以应对 [1] 地区冲突策略 - 伊朗对美国袭击核设施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袭击以色列而非美国基地 [2] - 伊朗希望维持现状仅与以色列作战避免与美国全面对抗 [2] 军事资产威胁 - 美国直接介入冲突可能激活伊朗在伊拉克也门叙利亚的代理人袭击美军中东资产 [2] - 胡塞武装威胁若美国加入冲突将袭击红海美国船只 [2] 境内潜伏行动 - 伊朗曾警告美国若遭攻击将激活潜伏在美国境内的"沉睡特工"实施恐怖活动 [2]
英国宣布全面转向“战备状态” 此时重提核威慑有何背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4 18:32
英国国防现代化战略 - 英国宣布追加150亿英镑投资于核威慑体系 包括建造12艘新的攻击型核潜艇 [1] - 战略目标为强化远程打击与网络作战能力 推进国防现代化 [1] - 政府以"战时速度"推进该计划 显示其战略紧迫性 [1] 国际战略意图 - 英国试图通过军事建设维持和提升全球影响力 特别是在脱欧后国际地位下降的背景下 [2] - 俄乌冲突 中东和亚太局势变化促使英国加强军事准备 [2] - 核潜艇等先进军事工业被视为维持大国地位的关键支撑 [2] 国内政治经济考量 - 国家安全议题被用作团结国内各方势力 弥合社会分裂的工具 [4] - 军工生产计划旨在拉动经济增长 创造就业机会 [4] - 该战略是斯塔默政府变革计划的核心支柱 [4] 实施挑战 - 英国财政困难 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150亿英镑投资来源存疑 [7] - 核潜艇建造依赖美国技术支持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7] - 需解决议会支持和利益群体矛盾等政治障碍 [7] - 核威慑的实际效果存疑 更多是政治象征意义 [7]
100岁老人如何理解AI
虎嗅APP· 2025-05-08 21:13
基辛格对AI的战略视角 - 将AI类比为冷战时期的"核武器",认为其将重塑全球权力格局并导致世界分裂 [5][7] - 强调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投入位居全球前两位,需尽早开展对话以避免分歧扩大 [6] - 指出AI技术比核武器更复杂,因其民用化特性导致各国投入不透明且难以控制 [9] AI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AI可能重新划分全球格局,融入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的国家(如中美欧)将获得优势 [9] - 预测各国将建立国家级AI管理部门,对内确保技术领先,对外形成国际监督联盟 [10] - 认为实体战争不会发生,外交手段(如威慑、协商)将成为管理AI冲突的主要方式 [11][12] 历史经验与AI时代关联 - 基于核战略经验提出"有限战争"概念,主张将AI转化为政治工具而非全面对抗 [6][12] - 指出AI的不可预测性(如算法介入战争)使传统核威慑策略难以直接移植 [9] - 警示AI可能引发新型安全威胁,例如民用产品(如AI陪伴应用)成为潜在武器 [9] 基辛格的政治立场与AI观点 - 其外交策略核心始终围绕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AI被视为战略筹码 [13][14] - 对AI持中立态度,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担忧,强调其作为国际谈判工具的价值 [14][15] - 临终主张通过"管理冲突"而非消灭冲突来应对AI时代的国际竞争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