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楼市下行
icon
搜索文档
FT中文网精选:谁在抛弃一线二手房?
日经中文网· 2025-07-03 11:13
媒体合作 -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于2015年11月合并为同一媒体集团,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协作 [1] - 两家报社中文网实现文章互换,作为协作的一部分 [1] 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5年5月一线城市楼市数据表现极差,被称为近几年最差5月 [4] - 除上海外,一线城市新房环比数据均下降 [4] - 一线城市二手房全线下跌:北京广州下跌0.8%,上海深圳分别下跌0.7%与0.5% [4] 核心问题 - 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全军覆没,引发对“谁在抛弃二手房”及楼市未来走势的探讨 [3][5] - 政策发力空间与下行时代现金持有的意义被提及 [3]
买公寓房,打工人被背刺最狠的一次
虎嗅APP· 2025-05-24 21:28
以下文章来源于十点人物志 ,作者Fann、芝士咸鱼 十点人物志 . 在这里,遇见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 可真正住进去后,问题接踵而至:隔音差、商水商电费用高、产权复杂且无学位配套……近年随 着"商改住"政策收紧及楼市下行,Loft还面临价格跳水、交易困难等新麻烦。一些购房者无奈感 叹,"上百万买的公寓房,如今卖不出去,只能砸在手里。" 那些曾为Loft公寓买单的人,现在后悔了吗?这究竟是留在城市的捷径,还是一场难以脱手的资产困 局? 一、"为了留在一线城市" 轻轻推开房门,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客厅沙发上,仿佛一幅流动的油画。转角处,一座复古楼梯蜿蜒 而上,将空间自然划分为上下两层:楼下是明亮通透的客厅,楼上则是静谧独立的卧室。 这套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公寓,是穆琪在2022年底购入的。 谈及当初买房的经历,穆琪称,最初是为了孩子上学而考虑买房,她将目标锁定在带学区的普通住 宅。她原以为预算充足,真正看房后却大失所望,看中的住宅每平方米均价在12万~13万之间,超过 了她的承受范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十点人物志 ,作者:Fann,编辑:芝士咸鱼、野格,题图来自:AI生成 高挑的天花板,明亮通透的落地窗,富有设计感 ...
买公寓房,打工人被背刺最狠的一次
虎嗅· 2025-05-23 20:04
Loft公寓市场现状 - Loft公寓曾因总价低、户型新潮、购房限制少成为一线城市年轻人安家的性价比之选 [3] - 近年随着"商改住"政策收紧及楼市下行,Loft面临价格跳水、交易困难等问题 [4] - 部分购房者反映上百万买的公寓房如今难以脱手,成为难以变现的资产 [4] Loft公寓的吸引力 - 使用面积大:117平方米Loft总价低于同区域普通住宅 [9] - 设计灵活:63平方米产证面积通过夹层设计可扩展至七八十平方米使用面积 [13] - 配套优势:部分70年产权Loft附带学位,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9] Loft公寓的缺陷 - 居住成本高:商水商电导致年电费达3000-10000元 [28] - 隔音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发邻里纠纷 [29] - 交易税费高:二手交易需缴纳3%契税及个税、增值税等,远高于普通住宅1%的契税 [31] 市场价格表现 - 北京房山Loft价格从110万跌至60万,缩水近50% [41] - 上海浦东中环Loft报价较购入价低80万元 [38] - 2021年多数城市商业公寓成交价仅为同城住宅的50%-90% [46] 政策影响 - 2017年北京出台商住房调控政策,限制个人购买商办新房及贷款 [45] - 政策导致Loft市场骤冷,价格开始持续下滑 [45] - 新建商办项目最小分割面积不得低于500平方米的规定进一步限制市场 [45] 用户画像 - 购房主力为预算有限的年轻人,用于过渡性自住或婚前财产配置 [12][15] - 典型购房场景:月租金5500元vs月供4000元的经济账促使租房转购房 [15] - 部分用户因学区房价格过高(12万-13万/㎡)转而选择附带学位的Loft [8][9] 市场前景 - 核心地段、品质高的Loft仍有一定流动性,偏远区域则难以出手 [47] - 对预算有限的年轻人而言,Loft仍是大城市扎根的现实选择 [48] - 提供租房无法给予的安全感和稳定性,满足基本居住需求 [49][50]
别再误判2025年楼市!有购房计划的家庭,先看看这些忠告!
搜狐财经· 2025-05-17 20:48
楼市现状分析 - 百城房价连续30个月下跌,市场仍处于下行趋势[1] - 城镇化率接近饱和,住房刚需减少,炒房客退出市场[3] - 人口结构失衡导致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住房需求下降[5] 区域分化特征 - 一线城市产业发达,持续吸引人口流入,房价具备上涨潜力[5] - 三四线城市产业单一,人口流失导致房产失去接盘者[5] - 老房子面临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拆迁比例大幅下降[11] 购房决策建议 - 需结合长期生活规划选择购房区域[5] - 现房交易可规避期房烂尾风险,质量更透明[9] - 特价房普遍存在10%-15%的价格折让,但伴随楼层或朝向缺陷[9] - 需全面评估财务状况,包括负债率、存款水平和还贷能力[7] 行业转型趋势 - 房地产行业从投资属性向居住属性回归[3] - 租购并举政策推进,租房也可享受城市配套红利[7] - 房价普涨时代结束,区域性分化将成为新常态[3][5]
楼市暗战:为何你的房子越等越贬值?
搜狐财经· 2025-05-16 19:11
楼市博弈策略分析 核心观点 - 楼市下行周期中开发商通过薄利多销、快速清仓和高佣金策略抢占稀缺买家资源,而个人房东因缓慢降价和价格纠结陷入"越等越亏"的困境 [1][3] - 时间成本是个人房东的最大劣势,拖延导致房价预期持续下探,最终成交价可能低于初期报价 [4] - 中介佣金差异(开发商返点3%-10% vs 个人房东1%-2%)导致房源推广优先级显著倾斜 [5] 市场行为差异 - 开发商采用"流水线生意"逻辑,薄利快速销售5套房的利润超过高价卖1套,而个人房东追求单次交易利益最大化 [3] - 开发商通过组合拳(降价促销、限时折扣、中介返点)截流买家,个人房东因定价策略被动失去客户 [3][5] 价格动态机制 - 买家心理价位随市场下行逐月递减,例如月初300万报价若拖延至月底,买家预期可能降至280万 [4] - 开发商通过"特价房"试探市场并制造焦虑,个人房东因侥幸心理错失最佳成交时机,最终被迫多降10%-30% [7] 中介渠道影响 - 300万房源中,开发商提供佣金可达9万(3%),显著高于个人房东的3万(1%),直接决定中介推广倾向 [5] - 中介通过话术引导(如"业主急售")强化开发商房源吸引力,个人房东房源易沦为备选 [5] 行为经济学陷阱 - 个人房东普遍存在"高价等待"心理,但开发商通过分批降价策略系统性收割刚需客群 [7] - 3个月等待期可能导致额外10%降价损失,叠加房贷利息后总亏损可能超20% [7] 策略建议 - 个人房东需挂出"小区最低价"对冲佣金劣势,并设定1个月等待期后自动降价5%的硬性规则 [8] - 通过成交奖励提高中介推广动力,例如承诺额外奖金提升房源曝光率 [9] 行业竞争本质 - 楼市博弈是资源与效率的竞争,开发商凭借资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形成降维打击 [11] - 下跌周期中快速成交优于价格执着,现金流动性价值超过账面资产估值 [11]
刚刚出炉的数据,解开了楼市不愿示人的“伤疤”
搜狐财经· 2025-05-04 04:20
文章核心观点 4月房价数据显示全国楼市下行态势明显,政策端虽有动作但效果不佳,市场回暖尚需时日,买房应回归居住本质 [1][3][5] 楼市现状 - 4月全国10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价格无一上涨,超一线城市也下跌 [1] - 4月全国二手房均价13892元/㎡,环比下跌0.69%,跌幅比上月扩大0.1%,同比跌7.23% [3] - 一线城市集体沦陷,北京跌0.48%、上海跌0.32%、广州跌0.49%、深圳跌0.21% [3] - 二线城市惨烈,无锡取消限售当天二手房挂牌量暴涨644%,三天新增超6000套房源 [3] - 3月交易火热,4月急转直下,上海成交量从2.9万套降至2.2万套,杭州从1.2万套缩至9000套 [3] - 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普遍比去年高出30%-50%,部分城市出现“10个卖房人抢1个买家”情况 [3] 政策举措 - 4月无锡、郑州等12城紧急取消限购,佛山部分银行首套房贷利率降至2.86% [4] 市场预测 - 多家机构预测二季度可能迎来30个基点降息,房贷成本有望再降15% [5] - 杭州、成都、西安等8个产业基础扎实、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可能率先企稳 [5] - 全国市场回暖需70城过半房价止跌和土地市场恢复活力,至少要到2025年上半年 [5] 购房建议 - 市场对刚需族是双刃剑,有低价购房机会但也有巨大风险 [5] - 购房者别光盯着价格,要算清家庭债务账 [5] - 买房应回归居住本质,审视自身是否真的需要房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