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波动率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震荡市赚钱的秘密:波动率管理,如何在中国股市里逆风翻盘?
36氪· 2025-09-26 12:10
研究核心观点 - 基于22年中国股市数据的测试表明,波动率管理组合策略在中国市场有效且符合其投资逻辑 [1] - 该策略通过动态调整风险敞口,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中实现更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4][7] - 策略的有效性根植于中国股市独特的市场结构,如散户主导、涨跌停板制度及套利受限等 [3][4] 策略有效性测试结果 - 测试的71个因子策略中,55个在波动率管理后获得正超额收益,其中33个统计显著 [2] - 47个因子组合的夏普比率得到提升,其中15个提升显著 [2] - 样本外检验显示,策略夏普比率平均高出0.5个单位,超额收益提升超过4% [2] 策略优势领域 - 超额收益主要集中在价值、盈利能力和交易摩擦三类因子上 [2] - 在12个价值因子中,有9个经过波动率管理后出现显著正超额收益,4个夏普比率提升明显 [6] - 策略通过降低组合波动性,使投资者更容易长期持有,提升了策略的实际可执行性 [6][7] 中国市场适用性原因 - 中国股市散户比例高,情绪化交易导致追涨杀跌,波动率管理通过逆情绪操作获利 [4] - 涨跌停板制度中断价格连续修复,放大恐慌,无形中增加了市场波动,为波动率管理创造条件 [3] - 套利受限使得市场错误定价不会迅速消失,为波动率管理策略提供了捕捉收益的空间 [3] 策略核心机制 - 策略本质是情绪管理,在市场最热闹时收敛仓位,在最冷清时增加敞口 [4][5] - 策略并非依赖高频换手,经交易成本调整后依然能跑赢原始组合 [4] - 策略起到"情绪保险"作用,帮助投资者在市场情绪崩溃时保持稳定,避免非理性割肉 [6][7] 企业管理启示 - 波动率管理思维可应用于企业管理,根据不确定性程度灵活调整经营节奏,而非硬抗风险 [9][10] - 企业可借鉴其核心:不做预测的奴隶,而做调节的高手,根据风险信号决定风险暴露程度 [10][11] - 长期胜利的关键在于存活率,通过收放自如的管理熬过危机,等待下一轮机会 [10][11]
均衡多元配置能手吴潇全新力作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今日首发
搜狐财经· 2025-09-02 08:48
市场环境与产品发行 - A股市场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 沪指站上3800点 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显现 [1]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24027)于9月2日起正式发行 拟由吴潇担任基金经理 [1]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基金经理吴潇拥有近12年投研经验及超8年产品投资管理经验 现任招商基金多元资产投资管理总监 [2] - 投资风格强调均衡配置与波动率管理 通过把握市场、行业、风格、个股四个维度的波动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优化 [2] - 采用组合定价与动态再平衡框架 以3-5年维度评估企业定价与预期回报率 当资产定价偏离长期价值时进行调整 [3] - 个股选择关注经营趋势与产品周期 目标年化复合回报率为15%-20% 基于预期回报率评估买卖决策 [3] - 历史业绩显示招商品质发现A近一年收益率达23.69% 超额收益率10.86%(基准12.83%)截至2025年6月30日 [3] 宏观经济与市场估值 - 2024年9月以来经济政策密集出台 2025年上半年GDP超预期 经济景气度回升 出口保持韧性 [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3% 万得全A股债性价比3.12% 处于近十年69.06%分位数 显示权益资产配置机会 [4] 行业投资机会 - 红利策略长期胜率较优 在增速放缓与利率下行背景下受益于居民财富及保险资金配置需求 [4] - 科技方向关注算力增长、AI应用落地及智能驾驶发展 受科技自立自强政策推动 [5]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新消费领域受国潮崛起、消费品出海及政策支持驱动 [5] - 医药板块受益于医保政策加码与创新药出海 重点关注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等低估细分领域 [5] 基金历史业绩 - 招商品质发现混合A自2021年成立以来完整年度回报分别为-17.93%(2022)、-16.50%(2023)、16.12%(2024) 总回报-15.17%(基准-7.68%)[6] - 招商优质成长混合LOF最近五年年度回报分别为89.08%(2020)、-12.07%(2021)、-12.42%(2022)、-0.90%(2023)、33.81%(2024) 自成立总回报1290.02%(基准338.29%)[7]
钢铁行业巧用衍生品避险
期货日报· 2025-08-12 07:29
钢铁行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 行业正从低效同质化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经营哲学发生深刻转变,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成为核心业务流程中的"战略基础设施" [1] - 本轮下行周期主要由需求下滑引发,产能过剩程度较2015年改善明显:2015年粗钢产能利用率66.99%,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80%附近 [1] - 供给侧改革推动环保和能耗标准提升,落后产能占比显著下降,使得本轮"反内卷"(去产能)难度高于上一轮 [1] - 竞争焦点转向技术制高点,特种钢材研发竞赛白热化,例如氢冶金技术可将吨钢碳排放从2吨降至0.5吨 [1] - 钢厂通过自律控产(如陕晋川甘区域共识)、技术升级、产品差异化(布局新能源、钢结构建筑市场)三方面协同发力 [1] 黑色产业链生存革命 - 行业基因重构,企业需将"波动率管理"融入组织DNA,金融工具与技术创新成为穿透周期的关键 [2] - 华北某钢厂将期货价格曲线与生产调度实时联动,套保算法动态优化风险敞口,从关注高炉温度转向波动率指标 [2] - 贸易商转型为"现代供应链服务商",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如定制加工、配送),2024年6-7月螺纹钢盘面升水150元/吨时通过期货套保锁定利润 [2] - 累计期权等场外衍生品广泛应用,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竞争力 [2] 金融衍生品的战略地位 - 衍生品从辅助工具升维为企业抵御周期波动的"战略基础设施",结合"服务之矛"与"风控之盾"的企业将成为破局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