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性分层
icon
搜索文档
10月28日中午,利率债部分回吐,基金单日爆蛋81个
搜狐财经· 2025-10-29 11:51
央行政策操作 - 央行于10月27日宣布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此举被市场解读为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如同为口渴的人直接开了水龙头[3] - 央行在宣布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当日还进行了9000亿元的MLF操作,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被部分市场参与者联想到海外央行的量化宽松,但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这主要是为流动性管理提供新工具[7] - 央行购买国债的操作细节成为市场猜测的焦点,有观点认为长端利率品的强势表现说明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很强烈[10] 债券市场表现 - 某重仓30年国债的纯债基金预估午盘净值出现大幅波动,波动幅度在53至81个基点之间,而平常单日个位数涨幅已属不错[1]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10月27日收盘后突然下探,虽在次日午盘小幅回升1个基点,但两日累计下行3个基点[3] - 债券市场成交金额显著放大,据初步统计,午盘利率债成交金额较前一日同期增长约15%,信用债成交金额增长约8%[17] - 截至午盘,利率债收益率曲线呈现陡峭化下移态势,中短期品种收益率下行幅度小于长期品种[15] 市场情绪与机构行为 - 利率债市场出现明显机构分歧,买卖力量博弈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午盘前呈现1个基点的波动,部分机构选择获利了结,但整体买盘依然强劲[5] - 不同机构配置策略出现分化,基金公司更倾向于拉长久期配置长端利率债,而银行和保险机构则更关注信用债的票息收益[9] - 市场波动率在午盘后有所下降,从上午的高开高走转为窄幅震荡,情绪似乎从兴奋转向理性[12] - 投资者情绪紧张,有投资者表示每个基点的波动都牵动人心,既怕踏空又怕追高[17] 不同债券品类分化 - 与利率债的波动相比,信用债市场表现更为稳健,维持暖意且成交笔数大幅增加[5] - 同业存单市场表现相对平淡,与利率债的火爆形成反差,反映出大行更关注短期资金成本,而基金更看重中长期收益率下行空间[12] - 不同期限债券表现差异明显,3年以下短期品种上涨乏力,而7年以上中长期品种表现强势[17] 流动性环境 - 资金面呈现“中性偏松”状态,虽然DR007利率没有进一步下行,但市场获取资金的难度明显下降,有银行资金交易员表示平头寸比前几天轻松,量很足[7] - 出现流动性分层现象,大机构能够轻松获得资金,但部分中小非银机构仍然反映融资成本偏高[15] 股债联动与宏观背景 - A股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与债券市场同时上涨的局面打破了传统的“跷跷板”效应,市场分析认为背后是流动性充裕在支撑整个金融市场[5] - 期货和现货市场的联动效应特别明显,形成正反馈循环,例如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午盘上涨0.72%,10年期合约上涨0.26%[7][15]
两轮贸易摩擦,信用债投资复盘与展望
长江证券· 2025-05-06 07: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信用债市场在中美贸易摩擦与政策对冲交织下经历四阶段演变 呈现"利率债避险强化、信用债风险定价重构"格局 初期关税预期与政策博弈主导市场情绪 后期市场逻辑逐步回归基本面验证 政策对冲有效性、信用修复节奏与跨境资本流动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 [3][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阶段:预期扰动期(2017年8月 - 2018年6月) - 利率曲线分化与信用风险定价重构:债市呈"宽货币"与"紧信用"政策组合 短端受益定向降准下行 长端受国际油价、美联储加息及监管趋严压制 民企违约金额同比升近20% 投资者行为分化 利率曲线分化加剧信用债结构性矛盾 [22][24][25] - 贸易摩擦演进,信用债融资波动:关税落地前信用债融资波动 前期净融资额降 后因政策出台上升 2017年8月"301调查"启动 信用债净融资额先降后升 2018年5月受追加关税和资管新规影响净融资额下降 [29][30] - 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信用利差走阔: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信用利差走阔 AA+产业债和城投债收益率上行 2018年3月美国加征关税后债券收益率下行 4月后产业债收益率走高 信用债定价逻辑转向复杂博弈 [36][37] - 信用债违约压力初现,行业分布较广泛:宏观去杠杆、强监管叠加贸易摩擦预期 信用债违约与展期数量上升 违约主体以民企为主 行业分布从传统产能过剩领域扩散 [42] 第二阶段:政策对冲期(2018年7月 - 11月) - 政策对冲下的利率 - 信用传导效率分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国内政策转向 央行降准推动短端利率下行 长端受地方债放量及CPI回升压制反弹 外资增配短债 民企债净融资同比下滑 利率债与信用债融资修复分化 [48] - 贸易施压与内需对冲,行业融资分化:关税政策落地 不同行业信用债融资分化 出口依赖型行业如商业贸易、轻工制造净融资额下降 公用事业行业受益内需托底净融资额上升 [51] - 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信用利差窄幅波动:关税实施后市场对贸易摩擦定价钝化 信用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窄幅波动 2018年7月央行降准后市场短期走"债牛"行情 9月贸易摩擦升级债市反应平淡 10 - 11月基本面转弱推动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走强 [55] - 贸易摩擦正式升级,相对利好城投主体非标债:信用债违约率上升 非标债违约率整体上升 城投主体非标债在地方政策支持下兑付相对稳定 非城投主体非标债违约案例增加 [61][62] 第三阶段:宽信用验证期(2018年12月 - 2019年4月) - 流动性驱动与信用修复的"时间差"博弈:债市受贸易摩擦缓和与国内政策宽松驱动 2018年12月G20峰会后市场风险偏好短暂修复 2019年1月央行全面降准推动股债同涨 2 - 3月市场逻辑转向增长复苏预期 4月社融数据巩固宽信用效果债市转熊 [69] - 关税缓和与政策宽松,国企民企融资分化:中美关税谈判缓和 国内政策宽松 国有企业净融资额上升 民营企业受前期关税冲击滞后影响 净融资规模波动 [72] - 信用债收益率震荡,各行业产业债利差分化:中美贸易摩擦缓和 信用债收益率震荡、信用利差分化 贸易摩擦风险下调债市承压 出口依赖型行业产业债估值修复滞后 电气设备等行业信用利差修复慢 [74][78] - 信用债违约状况同比持平,民企改善不足:谈判缓和阶段市场情绪回暖 信用债展期与违约案例数量与前一阶段基本持平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拓展效果不明显 流动性压力仍需缓解 [81] 第四阶段:流动性分层与跨境资本定价共振期(2019年5月 - 2020年1月) - 信用风险事件与外资避险的双重定价逻辑:2019年5月包商银行被接管引发流动性分层担忧 外资增配利率债 债市呈利率债避险与信用债分化格局 央行追加额度对冲贸易摩擦扰动 债市受"避险情绪 + 外资增配"驱动 [85] - 贸易摩擦预期摆动,城投债融资上行:流动性分层阶段 贸易摩擦预期摆动 政策工具转向结构性优化 放宽城投债"借新还旧"限制、LPR改革及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推动城投债净融资规模增长 [88] - 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结构性分化加剧:信用债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 关税提高引发债券收益率总体下行但走势分化 包商银行事件使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高等级国企产业债信用利差收窄 民企产业债信用利差走阔 后期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但信用利差延续分化 [90][93] - 贸易摩擦趋于长期化,信用债违约承压:贸易摩擦持续影响下 企业盈利空间受压 信用债市场新增展期和违约案例增加 城投平台非标债兑付相对稳定 [96] 本轮贸易摩擦,信用债走势如何演绎 2025年4月2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落地 信用债市场核心逻辑转向"避险交易 + 政策对冲" 利率债率先反应 信用利差整体收窄但结构分化 短久期高等级品种具配置价值 操作上宜采取"适度拉久期" + "适度下沉"策略 [10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