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工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亚洲最大!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下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6:15
船舶技术突破 - 自主设计研发建造亚洲最大舱容等级35000立方米耙吸挖泥船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1] - 设备国产化率达95% 打破国外对大型耙吸船建造和智能疏浚技术的长期垄断 [2] - 配备智能疏浚系统 采用人工智能与疏浚机理结合 实现自主适应土质环境和自主学习进化 [3] 性能参数 - 船舶设计长度198米 型宽38.5米 型深18米 最大挖深120米(相当于40层楼高度) [2][3] - 具备12公里超长吹距能力 耙头高压冲水压力达24bar 配备50吨超重耙头 [3] - 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 正常施工环境下90分钟内可填满35000立方米泥舱 [3] 市场应用前景 - 适用于港航疏浚、深远海取砂、吹填造陆及深海采矿等多元作业场景 [1] - 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涵盖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地区的大型吹填造地项目 [5] - 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 增强参与国际高端疏浚市场竞争优势 [4][5] 行业地位提升 - 标志我国从疏浚装备进口国向技术输出国转变 提升国际高端疏浚市场话语权 [4] - 挖深能力达120米 使我国挖泥船挖深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6] - 优化国产疏浚船舶结构 推动中国疏浚船队系列化、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 [6] 建造参与方 - 由中交疏浚统筹统建 中交天航局、广航局投资并主导设计建造 [2] - 中船708所承担船舶设计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负责建造 [2] - 预计于今年12月交付使用 [1]
巨力索具:拟以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8-14 18:23
投资计划 - 公司拟以自有货币资金1亿元人民币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巨力索具海洋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1] - 投资旨在提升公司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产业化、规模化效应 [1] - 投资旨在构建高效服务与成本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1] 财务影响 - 公司认为此举不会对财务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1] -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1]
亚星锚链股价回落至10.40元 江苏海洋经济突破万亿大关
金融界· 2025-08-01 03:07
股价表现 - 7月31日股价报收10.4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16% [1] - 当日成交量为617948手,成交金额达6.48亿元,换手率为6.44% [1] 公司业务 - 隶属于船舶制造板块,主要从事船用锚链、海洋工程系泊链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江苏地区涉海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地位 [1] 资金流向 -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125.90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61%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1107.83万元 [1]
克莱特(83168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7 21:1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4]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6日15:00 - 17:00 [3] - 活动地点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在进门财经(https://s.comein.cn/ywxmq38u)召开 [3] - 参会单位及人员为通过网络参加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公司董事长盛军岭女士、董事会秘书孙领伟先生、财务总监郑美娟女士、保荐代表人艾玮先生 [3] 各业务领域情况 核电领域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核电领域在手订单1.41亿元,且首次走出山东省拓展省外市场 [5] - 公司是山东省十二家核电持证单位之一,也是唯一一家核电风机持证单位 [5] - 公司产品应用于中广核、中核、国电投等工程公司项目,核电通风系统设备(HVAC)对核电站设备正常运转起重要作用 [5] - 核电领域产品技术要求与公司产品技术特点吻合,公司配备半消音室的多功能风洞试验台确保风机满足核电项目要求,核电风机要求运行周期达30年 [5] 海洋工程领域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洋工程风机收入同比增长83.25%,部分订单排至2027年 [6] - 公司与各船厂合作良好,船用订单充足,增长得益于汽车运输船与集装箱船需求增长 [6] - 国家政策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我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加大,将带动高端通风冷却产品发展 [6] 公司发展计划与应对策略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将发挥现有国外子公司优势,依托墨西哥等子公司贴近销地服务客户,利用当地供应链优势降本增效 [6] 2025年业务预期 - 公司在手订单充沛,2025年重点提升产能,积极进行客户场地认证 [7] - 工业热管理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逐步投产,可使用面积达120,000平米,全部投产后产能大幅提升 [8] 募投项目情况 - 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已于2023年转固,工业热管理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底转固 [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为211.52万元,工业热管理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后续用自有资金投资 [9] - 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已竣工,剩余募集资金预计2025年全部使用完毕 [9] 并购整合计划 - 公司后续持续提升产业布局,加强核心竞争力,对符合自身战略发展方向的并购机会持开放态度,有明确机会将及时公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