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标准

搜索文档
“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软联通”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02
湾区标准发展现状 - "湾区标准"总数已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2] - 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协商确认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实施的技术标准 [2] - 近5年来,"湾区标准"的研制主体持续增加,实施意愿持续提升,落地场景持续拓展 [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和经验转化成《桥岛隧智能运维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系列"湾区标准",提升运行管理效率和灾害防御水平 [3]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相关2项"湾区标准"助力卡口验放时长缩短至60秒以内 [3] 民生领域深度融合 - 粤港澳三地推动《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等养老和托育领域"湾区标准"研制 [3] - 相关标准实施以来,开展17场专业培训,指导粤港澳三地超90家托育机构,培训从业人员2550人次,服务5000多个家庭 [3][4] 文化领域推广 - 粤港澳三地共同研制《粤菜菜品标准编制指南》,58项标准纳入"湾区标准"清单 [4] - 佛山建成15家粤菜示范店,潮汕四市及香港打造20家潮菜示范店 [4] 新一批标准实施 - 新一批9项"湾区标准"涉及产业、营商、文化等方面 [4] -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解决通信基站选址困难、管网建设协调复杂等问题 [4] - 《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推进跨境电子签名互认,提高跨境供应链合作效率 [4] 香港参与情况 - 在已公布的235项"湾区标准"中,约有500家香港起草单位 [5] -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合作推动制定照护食"湾区标准" [5] 澳门参与情况 - 参与起草"湾区标准"的澳门单位达312家(次),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有435家(次) [6] - 澳门牵头起草的"湾区标准"共3项,牵头部门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市政署和澳门发展及质量研究所 [6] 未来发展方向 - "湾区标准"将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智慧城市、银发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 [7] - 推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气象、职业资格、文化等标准互通共融 [7] - 研究建立工作机制,推动"湾区标准"转化成国际标准 [8][9]
发挥“软联通”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湾区标准”总数达235项
中国青年报· 2025-05-24 14:23
湾区标准建设情况 - 粤港澳大湾区已发布的"湾区标准"总数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1] - "湾区标准"全称为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经三地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确认的技术标准,以清单形式公布 [3] - 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协议,提出打造三地通行的"湾区标准",促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3] 参与与实施情况 - 3563家(次)单位参与235项"湾区标准"的研制 [3] - 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数量达6827家(次),实施意愿持续提升 [3] - "湾区标准"被广泛用作技术规范、服务指南、培训指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3] 未来发展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协同粤港澳推进"湾区标准"工作,营造有利政策环境和工作氛围 [4] - 鼓励更多机构与专家参与"湾区标准"制定,支持三地企业、机构优先采用该标准 [4] - 目标是通过"湾区标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4]
新一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
中国经济网· 2025-05-22 13:31
湾区标准总体情况 - 截至目前"湾区标准"总数已达到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1] - 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标准制定,其中内地2752家(次)、香港499家(次)、澳门312家(次)[2] - 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数量达6827家(次),其中内地5710家(次)、香港682家(次)、澳门435家(次)[2] 新一批湾区标准分类 科创与前沿技术类 - 包含《印刷流程控制的色调值(CTV)计算及应用要求》《桥岛隧一体化建(构)筑物防雷技术规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3项标准[1] 政务商务合作类 - 包含《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珠宝零售企业经营规范》《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3项标准[1] 特色文化民俗类 - 包含《潮菜鱼丸(汤)》《潮菜姜醋蛋》《进口鱼胶追溯通则》3项标准[2] 实施效果 - "湾区标准"被社会各界作为技术规范、服务指南、培训指引广泛使用[2] - 研制主体持续增加,涵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2]
鱼丸姜醋蛋也有“湾区标准”
广州日报· 2025-05-22 04:10
湾区标准发展现状 - "湾区标准"总数已达235项 覆盖交通 医疗 食品 养老 托育 气象 餐饮 文化等领域 [1][2] - 新一批9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 分为科创成果 政务商务合作 特色文化民俗三类 [4] - 五年来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标准研制 包括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行业协会 企事业单位 [2] 标准实施成效 - 6827家(次)单位声明使用"湾区标准" 实施意愿持续提升 [2] - 《桥岛隧智能运维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标准支撑粤港澳交通新基建建设运维 [2] - 养老领域6项标准促进优势互补 托育领域2项标准指导90余家机构优化服务 [3] 重点领域应用 - 粤菜领域制定58项标准 佛山建成15家示范店 潮汕及香港打造20家潮菜示范店 [3] - 《移动电赛事用机标准》被亚运会采用 保障217场赛事200余台设备零故障 [3] - 新标准包含《潮菜鱼丸(汤)》《进口鱼胶追溯通则》等特色文化标准 [4]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扩大粤港澳三地机构与专家参与标准制定 [4] - 鼓励企业机构优先采用"湾区标准" 支持其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 [4]
9项最新“湾区标准”即将正式实施
快讯· 2025-05-21 15:29
大湾区"湾区标准"发布 - 9项最新"湾区标准"即将正式实施 [1] - 第一类聚焦科创成果和前沿技术 包括《印刷流程控制的色调值(CTV)计算及应用要求》《桥岛隧一体化建(构)筑物防雷技术规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3项标准 [1] - 第二类聚焦三地政务商务合作 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珠宝零售企业经营规范》《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3项标准 [1] - 第三类聚焦特色文化民俗 包括《潮菜 鱼丸(汤)》《潮菜 姜醋蛋》《进口鱼胶追溯通则》3项标准 [1] 行业影响 - 印刷行业将受益于《印刷流程控制的色调值(CTV)计算及应用要求》标准 [1] - 建筑行业将受益于《桥岛隧一体化建(构)筑物防雷技术规范》标准 [1] - 信息通信行业将受益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标准 [1] - 珠宝零售行业将受益于《珠宝零售企业经营规范》标准 [1] - 绿色金融行业将受益于《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标准 [1] 文化民俗产业 - 潮菜产业将受益于《潮菜 鱼丸(汤)》《潮菜 姜醋蛋》标准 有助于传统饮食文化保存和继承 [1] - 鱼胶产业将受益于《进口鱼胶追溯通则》标准 推动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型 [1]
覆盖交通、医疗、食品等领域 “湾区标准”总数已达235项
快讯· 2025-05-21 11:11
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累计推出235项"湾区标准" [1] - 标准覆盖交通 医疗 食品等多个领域 [1] - 实现粤港澳产品服务"统一规则 统一认证" [1] - 促进大湾区要素流通便捷 经贸规则互认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1]
湾区“才引力”:粤港澳50多家人才机构汇聚南沙,建言让全球人才率先在大湾区自由“动”起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1 22:59
大湾区人才引进计划 - 香港"高才通"计划今年从全球及内地吸引10万人,整体人才计划吸引约30万人 [2] - 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目标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南沙计划2025年前引进1万名大学生 [3] - 南沙已举办56场招聘会,配套"图南之智""青出于南"等青年人才政策,单场招聘会吸引1万+咨询、6000+简历 [3] 人才协同机制创新 - 粤港澳推行"一试多证"技能评价模式,覆盖维修电工、美容师等工种,累计5099人次参考,4002人获证 [2] - 南沙发布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含港澳台84项、外国62项),6月起实施港澳专业人士执业办法 [6] - 澳门专才学会8月将赴东盟宣讲大湾区政策,10月邀请东盟代表对接引才 [7] 产业与人才联动 - 香港人才需求聚焦金融、物流等传统产业及新兴创科产业,10月施政报告将推新人才方案 [2] - 大湾区卓越工程师研修班已办四期,促成澳门音乐剧《星辰大海·冼星海》内地巡演等合作 [3] - 广东省提出"标准领航",联动三地推进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人才标准体系建设 [4][5] 跨境便利化措施 - 南沙实施"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优化出入境停居留流程 [7] - 联盟推动三地规则衔接,提议大湾区人才证、科研设施共享等创新机制 [6] - 香港计划吸引国际人才落户后赴南沙发展,目标覆盖大湾区7000万及全国14亿人口市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