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多方详解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上海证券报· 2025-11-11 01:59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新方式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 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 - 场景已成为关键创新资源 政策目标是打造新技术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以及体制创新的"试金石" [2] - 《实施意见》提出创新性政策措施 为各方参与场景培育和开放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带来重要机遇 [2] 具体实施措施 -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需强化示范引领 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以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 [3] - 政策要求加大各类场景开放力度 健全供需对接 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 推动铁路、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及运动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场景培育和开放 [3] - 科技部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形成"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的快速迭代创新机制 并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 [4] 重点技术与行业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 推动人工智能向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运维服务等各环节延伸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 研究出台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方案 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并推动时空信息产业发展及北斗技术融合应用 [5] - 安徽省将聚焦低空经济、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聚变能源等领域组建场景实验室 提升合肥骆岗全空间无人体系能级 打造引领性"超级场景" [5] - 广东省计划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深海资源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重大应用场景 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发布的综合性重大场景 [5] 市场主体参与机遇 - 相关政策措施将为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场景建设提供难得机遇 [3] - 国务院国资委欢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经营主体融入场景建设 与中央企业在技术、产业、人才等环节深化合作 共同承担重大项目和科技攻关 [5]
合肥,这项指标领跑“万亿城”
国际金融报· 2025-11-10 20:44
"芯屏汽合"的产业布局成为合肥的鲜明标签。从京东方开启新型显示产业转型,到长鑫、蔚来、比亚迪等项目落地构筑"中 国IC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已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链。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8%,较2015年 提升24.8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35%,仍是最大支柱;新能源汽车占比27.8%,较2020年大幅提升18.3%,与新能 源产业共同成为增长新引擎。 前瞻布局未来赛道 截至目前,全国27座万亿城市最新经济成绩单悉数出炉,合肥以亮眼表现再度引发关注。数据显示,合肥前三季度GDP达 10252.4亿元,同比增长5.9%,在"万亿城市俱乐部"中排名升至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5.2%,在万亿城市中遥遥领 先。 过去十年,合肥这座"黑马"城市的GDP排名从全国第25位跃升至第19位,2024年更成为长三角第四座GDP超万亿、人口破 千万的"双万"城市,如今正以强劲势头向更高能级城市迈进。 工业筑基+产业升级 合肥的突围离不开工业的硬核支撑与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2024年,合肥GDP达13507.69亿元,同比增长6.1%,身处1.3万亿到1.4万亿量级城市的 ...
新华财经周报:11月3日-11月9日
新华财经· 2025-11-09 19:04
【重点关注】 ·商务部回应安世半导体、稀土出口相关问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答记者问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停止实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 ·两部门发文推进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高效冷却、智慧用水等装备加速产业化 ·国家统计局:10月份CPI由降转涨 PPI降幅收窄 ·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将迎等量续作央行10月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标准发布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关键和新兴技术标准将加快推进 ·证监会公布《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增加风险防范、内部管理规定和追偿追责安排 ·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时空产业发展力争到2027年打造超2000亿元规模产业集群 ·美国参议院继续就政府"停摆"谈判 【国内要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稀土等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中 方依法依规开展许可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许可。中方多次强调,愿与各方加强沟通合作,将不 断优化许可流程,积极适用通用许可等便利化措施,促进出口管制 ...
推动高新区向“高”向“新”发展——2025火炬论坛观察
新华网· 2025-11-08 11:43
"光靠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难成气候,需要联合,而高新区能提供平台,使各类企业的实验室形成 创新联盟,有力地支撑企业走出去。"工业和信息化出版专家委员会主任田玉龙说。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新华社石家庄11月8日电 题:推动高新区向"高"向"新"发展——2025火炬论坛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悦阳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优势明显。 2025火炬论坛11月6日至7日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与会嘉宾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进行深入交流。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国家高新区作为产业创新的高地,集聚了一批高水平创新资源和优质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 底,国家高新区聚集了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拥有 的发明专利数均占到全国50%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十五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深刻变 化,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实现高水平科 技自立自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任务更加紧迫。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 ...
三周年:200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11-06 20:45
自2022年11月启幕以来,"深圳创投日"已走过三载。2025年11月6日,"深圳创投日"在南山举办了年度 重大基金招引成果发布仪式,本次活动以"AI时代"为主题,设立主会场及六大分会场,全面展现深圳在 推动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战略布局与阶段成果,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陶 永欣出席活动并致辞。 会上透露,三年间,"深圳创投日"已累计举办34场主题活动以及近百场常态化路演活动,重点聚 焦"20+8"产业赛道,吸引全球超7112家次创投机构云集,累计推动近2000亿元重大基金签约落地,为估 值逾千亿元近800家优质创新企业搭建了一个"线上+线下"全方位的路演平台,助力深圳建设"全球创投 风投中心"贡献力量。 当天活动上亮点纷呈,多项成果落地集中展示深圳资本的"磁吸效应"。 国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周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科创债合作机制将进一步面向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 展开服务。"对于初创期企业,通过'创投机构发债+基金投资'模式实现前置支持;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 企业,则通过直接发债方式满足其规模化发展的资金需求,推动技术迭代与管理优化。"周靖表示,科 创债具有融资成本低、审批效率高、资金使用灵活 ...
“深圳创投日”三周年:累计推动近2000亿元重大基金签约落地
搜狐财经· 2025-11-06 20:33
活动概况与核心成果 - “深圳创投日”活动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已举办三周年,累计举办34场主题活动及近百场常态化路演,聚焦“20+8”产业赛道,吸引全球超7112家次创投机构参与,推动近2000亿元重大基金签约落地,为估值逾千亿元的近800家创新企业搭建路演平台 [1] - 活动以“AI时代”为主题,设立主会场及六大分会场,全面展现深圳在推动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战略布局 [1] - 在2025年11月6日的三周年活动中,集中发布了总规模超900亿元的年度重大基金招引成果,涵盖银行系AIC基金、险资私募基金及科创种子基金群三大类别 [3] 重大基金招引成果 - 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基金总规模达370亿元,参与机构包括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农银金融资产投资 [4] - 险资私募基金总规模高达494亿元,参与发布的机构包括平安资本、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海港人寿保险公司 [4] - 成功组建并落地27只科创种子基金,总规模达41.36亿元,由深圳天使母基金携手深创投、南方科技大学、同创伟业等知名机构组建,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的硬科技初创项目 [4] 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支持 - 国信证券与东方富海、力合创投等6家创投机构及英唐智控、菲鹏生物等科创企业签署科创债合作协议,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可进可退”的融资路径 [6] - 科创债采用“创投机构发债+基金投资”模式支持初创企业,并通过直接发债满足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需求,具备融资成本低、审批效率高等优势 [6] - 深交所副总经理透露,深圳拥有342家深市上市公司,近五年新增87家,两项数据均居全国城市首位,深交所将全力推动创业板改革以助力深圳发展新质生产力 [6] 深圳创投行业规模与影响 -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发布数据显示,深圳基金管理规模已超1.5万亿元,头部基金管理规模超5000亿元 [7] - 深圳创投在2025年累计投资近1.8万亿元项目,早期投资占比接近一半,“深圳创投日”以来累计投资1000多亿元,在航空航天、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的投资增速超25% [7] - 截至2024年底,深圳创投累计支持1.4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近70%,解决上百万就业岗位 [7] 未来展望与专场活动 - 展望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市值或再增100万亿元,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关键驱动力,可能涌现10家万亿市值、100家千亿市值硬科技企业 [7] - 活动当天下午举行了六大分会场活动,包括南方科技大学AI前沿科技项目路演专场、智能制造项目路演专场等,为不同细分领域的创新项目提供精准对接平台 [7]
《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国家标准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11-06 17:08
摘要 : 11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GB/T 33450—2025)国家标准。解决转化难题,构建评估体系,加速国际标准贡 献。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11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GB/T 33450—2025)国家 标准。 该标准针对性解决了科研人员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过程中"如何转""转什么""怎么转"的迫切难题,为 科技成果跨越"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鸿沟、落地为新质生产力搭建起关键桥梁。 该标准突出了三方面重点: 一 是 明 确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为 标 准 的 可 行 性 分 析 , 提 出 转 化 流 程 规 范 推 进 的 路 径 和 方 法 , 为 科 研 人 员 提 供 了 " 转 化 手 册 " 。 二 是 新 增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为 国 际 标 准 的 路 径 , 为 我 国 优 势 科 技 成 果 纳 入 国 际 标 准 体 系 提 供 技 术 支 撑 , 加 速 我 国 从 国 际 标 准 " 积 极 参 与 ...
科创板累计IPO募资规模达934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6:15
七年前的改革春风,激活了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一事正式官宣。七年砥砺,这片"改革试验田"已从政策蓝图成长为一片"硬科技"雨林。 截至2025年10月底,科创板已汇聚592家上市公司,累计IPO募资规模达9346亿元,总融资额突破1.1万亿元,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撬动现代 化产业体系升级的关键力量。 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在这里实现了从技术"突围"到市场"逆袭"的精彩蝶变。 以2019年为基数,近五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18%和9%,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备受市场关注的未盈利 企业正逐步走出研发投入期,5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并成功"摘U"。 中国银河(601881)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科创板的创新改革,将持续推动科技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 优质未盈利科创企业快速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的繁荣注入强大活力,为中国从制造大国、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筑牢金融基石。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硬科技"成色足 七年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高度契合。截至 ...
科创板七周年:募资超万亿 点燃硬科技创新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8:37
科创板市场概况与规模 - 截至2025年10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592家,累计IPO募资规模为9346亿元,总融资额突破1.1万亿元 [1] 公司成长性与盈利表现 - 以2019年为基数,近五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和9% [2] - 上市时未盈利的57家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并成功“摘U” [2] 产业集聚与“硬科技”成色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3] - 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超120家,2025年前三季度已披露三季报的119家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和83%,芯片设计企业净利润增幅高达141% [3] - 生物医药领域,22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21家已有48款药品/疫苗获批,2018年以来推出的1类新药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 [3] - 2025年前三季度,创新药企推动9款1类新药获批,完成16单出海BD交易,潜在总额超130亿美元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为1680亿元,超净利润的三倍 [4]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133.45亿元,同比增长9.01%,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44% [4] - 科创板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3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230项 [4] - 30%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80%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2025年前三季度关键技术突破包括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类创新药、国盾量子实现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等 [4] 创新主体培育与荣誉 - 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合计占板块总数的70% [5] - 81家公司累计138家次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5] 资本与科技融合生态 - 超60%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30%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30%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 [6] - 近40%科创板上市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6] - 约90%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 [6] - 截至2025年9月底,科创板已上市ETF突破100只,系列指数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跟踪产品规模近1900亿元 [6] 投资者回报与公司治理 - 超60%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为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7] - 2025年以来,79家公司披露中期分红计划,合计拟派现规模超61亿元 [7] - 2024年以来,489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90亿元 [7] - 2024年度,241家科创板公司单独披露ESG报告,科创50指数公司实现全覆盖 [7] 制度创新与改革深化 - 近两年“科创板八条”及“1+6”改革举措落地,通过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等措施提升制度包容性 [8] - 已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33家科创成长层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5.09%,净利润同比减亏57.2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44.34% [8] - 上交所表示将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适用第五套标准 [9]
大陆商用卫星公布台湾高清影像 国台办:这是“家的俯瞰”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6:06
大陆商用卫星公布台湾高清影像 国台办:这是"家的俯瞰" 对此,张晗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小鼠的太空之 旅,成为两岸同胞共同聚焦太空探索的又一例证,反映出大家对大陆航天科技进步的由衷自豪与期待。 我们乐见两岸网友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参与其中,共同分享这份荣耀。 就高德地图在台湾实现全域覆盖,岛内网友称赞其好用,发言人说,对美好、便捷生活的追求是两岸同 胞的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产业及服务的升级完善,越来越多的大陆物品、服务成为台湾民 众的日常选择。我们对此喜闻乐见,希望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可以享受到大陆的好产品、好服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思怡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徐雪莹 李百加)大陆商用卫星"吉林一号"日前公布多张台湾高清卫星影像,引发 两岸网友热议。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张晗5日表示,正如网友所言,这是"家的俯瞰"。 "我们诚挚欢迎更多台湾同胞来大陆走走看看,饱览大好河山,见证神州风貌,感受家的温暖。"张晗 说。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天在北京举行。张晗回答相关问题时指出,台湾是祖国的宝岛。随着大陆科技 水平的持续提升,我们丈量国土更精准,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