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光互补
搜索文档
光伏绿电为云南巧家注入发展动能
新华网· 2025-11-06 12:33
项目概况与战略定位 - 项目是金沙江下游风光水储一体化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海坝、小羊窝等多个标杆光伏项目[3] - 公司构建起“集中式规模化开发+分布式精准覆盖”的光伏发展格局,集中式光伏总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3] - 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护绿”的模式,实现发电与生态保护相结合[1][5] 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 - 海坝项目在50度以上陡坡采用岩石锚杆微孔桩工艺稳固光伏板,确保在复杂地形稳定运行[3] - 项目同步播撒耐寒草种,实现发电效能与生态护林双向兼顾[3] - 通过板上发电、板下护绿,勾勒出生态画卷,兼顾生态保护[1][5]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光伏项目建设累计带动5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村民在项目区从事运维、除草工作,获得“阳光收益”[5] - 公司推出“532”收益分配模式,将分布式光伏收益精准分配给村集体、县级基金和屋顶所有权单位,实现绿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5] - 绿色产业红利惠及村民,让“阳光收益”走进寻常百姓家[3][5] 环境效益与碳减排贡献 - 全县已投运光伏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8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近20万吨[6] - 这份减碳成绩单为助力“双碳”目标筑牢根基,改善当地环境[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进一步探索光伏与农业、养殖业的深度融合,近期将在牧草返青前启动“牧光互补”试点,实现一地两用、效益倍增[6] - 计划扩大分布式光伏覆盖面,推广农户“光伏贷”业务,让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6] - 公司正将光伏能量转化为县域发展的强劲动能,书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基层新篇[8]
340MW!国家管网首个大型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并网
新华网· 2025-10-20 13:47
项目概况 - 国家管网集团投资建设的首个地面集中式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为西部管道公司精河县34万千瓦光伏项目,已于17日实现并网试运行 [1] - 项目占地面积约10636亩,设计年平均发电量6.23亿千瓦时,设计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09.70小时 [1] - 在限电率5%的情况下,项目年均上网电量约5.92亿千瓦时 [1] 项目设计与生态模式 - 项目位于新疆精河县,按照"牧光互补"标准进行光伏支架设计,光伏组件最低点离地高度不低于1.5米 [1] - 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一地两用、光牧双收"共生形态,缓解光伏项目建设与畜牧业的争地矛盾 [1] - 项目有助于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促进区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构建绿色发电与畜牧养殖的生态循环 [1] 能源产出与环境效益 - 项目所发电量全额接入新疆电网,以市场化交易方式供自建项目及上下游关联用户消纳使用 [2] - 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7.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8.80万吨、二氧化硫约49.15吨、氮氧化物约78.76吨 [2] - 项目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油气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多种能源协调互济具有重大意义 [2]
国开行:金融活水润泽绿水青山 为美丽中国添彩
人民网· 2025-08-06 09:13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电流仅用7毫秒跨越2290公里,配套电源点新能源装机达1020万千瓦,占比超70% [1] - 国开行新疆分行为电源点项目提供高效金融服务,项目并网后缓解重庆供电压力 [1] - 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发电站项目获国开行青海分行42亿元信贷支持,每年节约标准煤46万吨 [5] 绿色交通体系发展 - 国开行河北分行发放8805万元贷款支持唐山重型卡车换电项目,计划新建90座换电站,支撑2万辆车辆换电需求 [2] - 电动重卡运营成本显著降低,每公里电费1.8元(燃油车2.8元),年收入增加数万元 [2] - 燃油重卡占汽车保有量3%但贡献道路交通43%碳排放,换电模式通过"电池银行"降低融资成本 [3] 生态治理与产业协同 - 西安沣河流域污水治理项目获国开行陕西分行2.7亿元贷款,新建6座污水处理站及246公里管网,日处理能力2500立方米 [9] - 浙江洞头区EOD项目通过生态修复带动紫菜机械化养殖、大黄鱼声波围养,促进传统养殖升级 [11][12] - 共和光伏产业园区"牧光互补"模式使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风速降低50%,牧民年增收超3.6万元 [6] 清洁能源技术创新 - 国开行重点支持"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龙羊峡项目实现水光互补联动,光伏板下植被覆盖率提升 [4][5] - 塔拉滩光伏园区防风固沙效果显著,冷凝水与清洗废水利用率提升,草场恢复面积扩大 [6] - 红原安曲光伏项目每年碳减排40万吨,同步带动牦牛养殖增收,形成生态民生双赢 [6]
探访草原上的 “阳光银行”
中国能源网· 2025-07-31 16:59
项目规模与技术特点 - 张北500兆瓦光伏电站占地1.7万亩 配备85万块晶科N型双面组件 年发电量近8亿千瓦时 [3] - 采用"牧光互补"模式 将光伏发电与畜牧养殖深度融合 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3] - 配套建设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项目 采用跟网型与构网型前沿技术 可平抑波动并确保负荷侧消纳超50%发电量 [3] 环保效益与能源替代 - 年减少标煤消耗23.88万吨 降低烟尘排放54.81吨 [3] - 通过515公里输电线路与15座升压站组成输送网络 向合盈数据产业园直供绿电 支撑1000兆瓦负荷规模的数据运算 [3] 区域战略与产能规划 - 公司在张家口地区风光项目并网容量达2.78吉瓦 计划今年新增开工项目2.75吉瓦 [4] - 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不低于100亿千瓦时 目标打造环京最大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区 [4] 行业地位与创新认可 - 项目获"储能创新成果金工奖" 被视作新型电力系统基石技术 [3] - 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典范 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 [4]
牧光互补 增“绿”生“金”
科技日报· 2025-07-17 15:24
光伏发电项目概况 -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利用高原太阳能资源发展光伏发电,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1] - "十三五"39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超1000亩,总装机容量39兆瓦 [1] - 电站自2019年6月并网运行,年均输出580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年收益超4000万元 [1] - 累计发电量达3.3亿千瓦时,创造收益2.3亿元,覆盖141个脱贫村 [1] 电站运营管理 - 电站设置19个光伏发电单元,日常核心工作包括设备监盘和逆变器巡视 [1] - 故障处理要求两小时内完成设备恢复,最大限度保证发电效率 [1] 经济效益分配 - 寿乐镇仓岭顶村累计获得电站收益140余万元,用于村集体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 [2] - 乐都区213个村通过跨区域光伏项目分配收益资金863.83万元 [2] 生态协同模式 - 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光伏板与牧区牛羊养殖形成生态协同 [1]
高原戈壁长出片片绿洲(美丽中国·这里的荒漠化这样治)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光伏治沙模式 - 塔拉滩荒漠化率曾高达98.5%,通过"光伏+生态+农牧业"模式实现荒滩变绿洲[1] - 光伏板能防风挡沙固沙,降低风速50%,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30%[2] - 光伏发电产生冷凝水+清洗用水+减少蒸发,使植被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2][6] 光伏产业发展 - 国家电投集团2011年启动建设,整合多家国企资源形成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2] - 截至2024年底园区引进68家光伏企业,光伏并网装机达1773万千瓦[2] - 青海省推动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融合,印发光伏产业林草沙地利用区划报告[6] 牧光互补效益 - 光伏园区亩产草量174公斤,年产草11.8万吨,可满足20万只羊采食[5] - "光伏羊"模式使企业节约除草成本,2023年项目吸纳周边农牧民务工3000多人[5] - 园区修建6个生态牧场,实现羊群板下吃草+夜间归棚的循环系统[4] 经济带动效果 - 2024年共和县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445.35万元[7] - 14个光伏产业覆盖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600万元[7] - "光伏羊"品质受市场青睐,牧民养殖成本显著降低[4][5]
四川阿坝红原雅克光伏电站:板上产“绿电” 板下牧牦牛
科技日报· 2025-07-02 10:10
项目概况 - 四川阿坝红原雅克光伏电站是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 [1] - 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占地面积8000亩,相当于78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1] - 项目在平均3600米海拔上建设76个光伏阵列区,设置1座220千伏升压站并配置磷酸铁锂电池集装箱储能系统,总装机规模达250兆瓦 [1] 技术特点 - 电站将储能电池与光伏发电装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自动充放电功能的电网 [1] - 在2小时内可充电或放电10万千瓦时,以高效的电力调节效能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 [1] - 项目预计年发电量约4.5亿千瓦时,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万吨,相当于年植树2000万棵 [1] 建设过程 - 项目于2024年9月启动建设,面对川西高原高寒缺氧、季节性冻土等极端环境 [1] - 项目团队仅用15天就打通20公里施工道路、架起约100米长钢桥 [1] - 施工高峰期,1500多名建设者同时作业,240多台机器齐上阵 [2] - 项目团队突破高原高寒缺氧和冻土难题,采用"先引孔、后回填"施工工艺,20天完成15万根光伏桩基施工,75天完成升压站、储能站全部施工任务 [2] 创新与效率 - 在光伏板铺装过程中,项目创新引进光伏机器人,将安装效率提升4倍 [2] - 仅用45天便完成200兆瓦光伏阵列区施工任务 [2] 生态保护与牧光互补 - 为实现"牧光互补",整个发电场区设计全部符合放牧要求 [2] - 施工单位建设起高原草甸智能暖棚,养护1.8万平方米被剥离的草甸,草甸存活率高达95% [2] - 支架最低点距地面2米,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绿色生态开发模式 [2]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临汾:“电”亮小山村 “碳”寻振兴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23:23
电网升级与绿色能源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投资1642余万元在段村改造建设直流微电网,安装1.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并配套储能系统,打造"光储直柔"柔性直流微电网系统 [2] - 段村全部负荷可利用储能装置供电,绿电占比达100%,实现终端绿色"零碳"用能,光伏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益60余万元 [2] - 段村被全球环境基金纳入"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村 [2] 智能化与现代化农业 - 段村利用废旧窑洞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投资760万元打造"黄土高原窑洞式肉羊养殖示范区",窑洞上方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牧光互补" [3] - 国网汾西县供电公司为屋顶光伏及时并网,保障电能供应,为智能化养殖提供支持 [3] - 段村投资500万元建起10座现代化蔬菜大棚种植羊肚菌,全部实现智能化种植 [3] 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 段村引导134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菜园、果树,养殖土鸡,将房前屋后空间变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3] - 村民通过直播带货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 - 村民开设羊肉馆,生意火爆,并建起直播室拓展销售渠道 [2] 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改善 - 段村新建公共厕所3座,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实施污水处理管网改造11.2千米 [4] - 村民用上"煤改电"清洁取暖,自来水入户、5G网络实现自然村常住户全覆盖 [4] - 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街巷美化亮化,并接入农村道路交通分级分类管理系统 [4]
供电服务优 乡村发展有奔头
中国能源网· 2025-06-11 15:18
新能源微电网建设 - 段村建成"源-网-荷-储"村级微网,整合屋顶光伏、储能、充换电设施,实现100%绿电供应和终端"零碳"用能 [1] - 国网山西电力投资1642万元改造直流微电网,安装1.2兆瓦屋顶光伏并配套储能系统,形成"光储直柔"供电体系 [3] - 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被纳入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 [1][3]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利用废旧窑洞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投资760万元打造"黄土高原窑洞式肉羊养殖示范区",实现"牧光互补"模式 [5] - 投资500万元建设10座智能化蔬菜大棚,配备自动卷帘、通风、补光及补水系统 [5] - 发展庭院经济,134户村民通过种植果蔬、养殖土鸡实现增收 [5] 基础设施现代化 - 完成11.2千米污水处理管网改造,141户采用"煤改电"清洁取暖,自来水与5G网络全覆盖 [8] - 新建3座公共厕所,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部分厕所加装电采暖设备 [7][8] - 全村主路安装12个电子眼,道路全硬化绿化,配套廉政公园、气象监测站等公共设施 [8] 民生服务改善 - 建成公共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便捷社区服务 [8] - 村民通过电商直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如羊肉馆结合直播带货实现家庭收入增长 [3] - 电力升级支撑家电普及,空气能取暖、电热水器等设备提升生活质量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