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系统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议上强调 以整改实效加力推进美丽甘肃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9-02 10:06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导向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被定位为重大政治任务 强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 - 整改工作需坚持目标导向 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科学依法全面彻底推进 [2] -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 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督管理 [1] 水资源管理措施 - 严格执行"四水四定"原则 即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 - 开展农业节水增效 工业节水减排 城镇节水降损 生态节水控水四大专项行动 [2] -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 - 坚持保护优先 空间管控和高效利用三大原则 强化规划引领和用途管制 [2] - 确保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有序有度 防止无序扩张 [2] 能源与碳排放管理 - 强化节能审查严肃性和权威性 开展项目用能 碳排放综合评价和能效诊断 [2] -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2] 生态系统治理 -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稳定性和持续性 [2] - 落实政策执行 监督管理 工程治理等具体措施 [2] 环境安全专项整治 - 深入开展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 重金属污染 净土保卫战三大专项整治 [2] - 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防范污染风险 [2] 森林草原防火管理 - 严格落实各级林长责任 全面做实网格化管理和"8311"工作措施 [2] - 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将火灾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 [2] 地方整改实施进展 - 张掖市 白银市 兰州新区分别汇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 [1] - 甘肃省水利厅 省林草局提交书面汇报 通报整改工作总体情况 [1]
虎豹翻倍 猿声重现!卫星俯瞰中国“最美国土”生灵复苏
央视新闻· 2025-08-20 01:35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进展 - 国家公园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批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余处[1] - 生态系统实现大尺度、全要素整体提升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1] - 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原则推进 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3] 三江源国家公园 - 全球海拔最高世界自然遗产 被誉为"中华水塔"[5] - 有力维系"中华水塔"及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1] - 作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发挥重要生态功能[5] 大熊猫国家公园 - 实现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完整统一与相互贯通[2] - 成为全球野生大熊猫主要核心分布区[8] - 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8]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 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豹种群[11] - 野生虎豹数量显著增长 虎从27只增至70只 豹从42只增至80只左右[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 作为岛屿型热带雨林典型代表[15] - 海南长臂猿全球唯一分布地 成为全球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种群[3][15] 武夷山国家公园 - 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3][18] - 成为全球同纬度最完整中亚热带森林基因库[3] - 著名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18] 生态保护成效 - 国家公园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沃土[4] - 卫星视角显示绿色区域为中国留给万千生灵的生息之地[4] - 通过立体地理画卷展现国家公园生态价值[5]
港媒记者谈祁连山印象:冲突、和谐、不打扰的“生命绿洲”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20:38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科技应用 - 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运用地面调查、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技术建成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监测面积超8000平方公里 [4] - 园区内部署高位云台、红外相机、野保相机等前端感知设备,实现水土气生全面监测,拍摄到雪豹、荒漠猫等野生动物活动影像 [1][4] - 管护员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护,并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科普宣教,科技手段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4] 生态保护实践与人文故事 - 野生动物救护站成功救治偷食牧民家禽的荒漠猫,体现人与动物冲突中的共存模式 [2] - 青阳沟管护站"娘子军"长期坚持巡山护林,成为生态保护的基层力量 [2] - "Z世代"管护员结合科技手段创新巡护方式,并分享工作趣事增强公众参与感 [2] 生态旅游与公众教育潜力 - 香港记者建议以祁连山守护者故事为蓝本拍摄主题电影,提升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知与向往 [2] - 借鉴香港湿地公园VR观鸟技术,祁连山可增加游客科技体验感,如模拟野生动物观测等 [4] - 祁连山富集的生物多样性与多民族共护生态的实践,具备向香港及国际游客推广的价值 [6] 活动组织与传播 - 本次活动由青海省委宣传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等联合主办,香港10余家媒体参与实地采访 [1][7] - 采访内容涵盖生态系统保护、科技赋能、野生动物救助及自然教育研学等主题 [1]
百山祖冷杉移苗忙 全球濒危植物“儿孙满堂”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09:57
百山祖冷杉保护现状 - 百山祖冷杉是全球濒危植物,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 [1] - 目前世界上仅存3棵百山祖冷杉野生成熟植株,生长在海拔1740米处 [1] - 百山祖冷杉雌雄同株但花期不同步,风媒授粉效率极低导致自然繁殖困难 [1] - 自1963年发现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异砧嫁接、扦插等方式进行保护,1991年首次实现人工授粉成功 [1] - 目前园区已成功培育并野外回归种植5000多株百山祖冷杉 [3] 保护措施与技术 - 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保护体系,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护航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安全 [2] - 种子发芽后需在温室培育3-4年增强抵抗力,再移植至野外 [2] - 护林员采用人工嫁接技术培育出5棵开花旺盛的百山祖冷杉植株 [2] - 保护站采用大棚培育和营养土移植等方式提高幼苗成活率 [2] 生态价值与研究意义 - 百山祖园区保存着完好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2] - 该区域是中国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2] - 百山祖冷杉对研究植物区系演替、气候变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1] - 园区是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生长的天堂 [2] 保护工作传承 - 护林员兰荣光已从事保护工作30年,将百山祖冷杉视为"植物活化石"悉心照料 [2] - "00后"护林员王思宇在指导下已成为合格的"守杉人" [2] - 保护工作代代相传,确保濒危物种得到持续保护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