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搜索文档
动动手指就搞定
新华社· 2025-08-04 07:29
窦女士的体验并非个例。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在给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以前报销需要拿着一摞发票回老家,现在刷医保卡就能直接在医院报销,方便多了!"河南居民窦 女士退休后长期随子女居住在北京,随着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推开,以前往往需要几周的报销 流程,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还不用自己垫付资金。 来自河北廊坊的参保居民刘女士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她长期在北京进行治 疗,治疗所需的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每支870元,一次需要4支,通过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 算,她可以使用医保基金支付1519.2元。"医保服务太贴心了,我再也不用带着发票回河北了!"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 7.4万家,较2024年年底增长2.62%。 动动手指,医保服务高效办。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异地备案和线上查询等功能不断完善,支持线上查询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 构、医保服务热线、个人报销费用等信息;京津冀实现"一卡通行",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 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更多探索正在进行,让老百姓异地就医更方便。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 ...
动动手指就搞定——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为参保人保驾护航
新华网· 2025-08-03 11:01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题:动动手指就搞定——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为参保人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彭韵佳 "以前报销需要拿着一摞发票回老家,现在刷医保卡就能直接在医院报销,方便多了!"河南居民窦 女士退休后长期随子女居住在北京,随着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推开,以前往往需要几周的报销 流程,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还不用自己垫付资金。 窦女士的体验并非个例。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在给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越来越便捷的背后,是强大的医保信息系统支撑。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 超过12.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医保码日均结算超过1450万人次,就医买药实现扫码直接结算,医保 政务服务线上可办率从2020年的55%增长至2024年的92%。 与此同时,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也在"扩围"。2024年,在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 慢特病的基础上,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和强直性脊柱炎5种门 诊慢特病,进行跨省直接结算。 来自河北廊坊的参保居民刘女士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她长期在北京进行治 疗,治疗所需的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每支87 ...
实在的便利!医保跨省异地就医,动动手指就搞定
新华网· 2025-08-03 10:57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题:动动手指就搞定——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为参保人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彭韵佳 "以前报销需要拿着一摞发票回老家,现在刷医保卡就能直接在医院报销,方便多了!"河南居民窦女士 退休后长期随子女居住在北京,随着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推开,以前往往需要几周的报销流 程,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还不用自己垫付资金。 窦女士的体验并非个例。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在给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适用于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参保人线上备案后,即 可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享受直接结算。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 构达64.4万家,"十四五"期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超5亿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超5500亿元。 "从备案到报销,都不用从上海跑回福州,也不需要邮寄材料,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了。"80多岁的翟先 生退休后长期跟随儿子居住在上海,此前因骨折在上海住院。住院期间,家属通过手机登录闽政通App 的"异地就医备案智能批"服务,系统自动审核秒批。 与此同时,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也在"扩围"。2024年,在高血压 ...
直击股东大会|智翔金泰透露商业化策略:国内销售外包+海外授权,盈利拐点预计在2027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9:30
公司基本面变化 - 公司与Cullinan Therapeutics达成授权协议,后者获得BCMA×CD3双抗GR1803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权益,首付款2000万美元,最高6.9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总金额突破7.12亿美元 [1] - 赛立奇(IL-17A单抗)获批银屑病适应证后实现3000万元销售额,但错过医保节点,公司正组建团队准备今年医保谈判 [1] - 公司2024年营收3009万元,同比大增2384.1%,但归母净利润亏损7.97亿元,2025年Q1营收2015.58万元,亏损1.21亿元 [6] GR1803海外授权 - GR1803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已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 [2] - 这是重庆市生物医药授权出海第一单交易,也是同类交易最大订单 [2] - I期临床数据显示,40名可评估受试者总体ORR为85%,180μg/kg剂量队列ORR达96% [3] - 相比CAR-T疗法(如定价46.5万美元的西达基奥仑赛),GR1803成本更低,在医疗不足地区更具普适性 [3] 公司战略规划 - 未来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国内可能采用CSO模式,海外采用早期授权模式 [4] - 2025年前5个月国内创新药BD总金额达455亿美元,逼近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规模 [4] - 公司预计最早2027年才可能盈利,因目前仅赛立奇一款产品销售,新品放量需要时间 [7] 赛立奇医保谈判 - 赛立奇定价798元/支,竞品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医保后单价约180元~240元(原价600元~800元,报销70%) [6] - 公司希望以合理价格进入医保,打开规模市场,改善财务状况 [6]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拟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符合要求的申请可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原需60个工作日) [7] - 行业政策利好对所有企业相同,最终竞争力取决于产品本身 [7]
76亿并购梦碎、15个月努力归零,负增长下的新诺威危机四伏
钛媒体APP· 2025-05-08 15:28
交易终止公告 - 新诺威终止76亿元收购石药创新制药的重大重组交易 该交易已推进15个月 终止原因为医药行业及资本市场环境变化 经协商决定维护股东长期利益 [2] - 公司表示业务经营正常 终止交易对现有生产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 [2] - 市场反应理性 终止背后涉及股价波动 业绩压力及收购标的质量问题 [2] 市场反应与收购背景 - 收购消息披露后股价两次大跌:2024年1月24日披露后次日跌6.35% 第三个交易日跌14.08% 10月15日公布76亿元细化方案后次日跌11.04% [3] - 此次收购是公司向创新药转型的第二步 2023年控股巨石生物曾推动股价上涨超300% 但市场对两次收购态度分化 [3] - 石药百克虽盈利但依赖单一产品津优力 该产品占收入99.9%以上 且增长乏力 重要研发管线距离上市较远 [4][6] 标的公司财务与估值问题 - 石药百克2024-2026年承诺净利润分别为4.4亿、3.9亿、4.4亿元 但2022-2024H1实际净利润为6.21亿、7.85亿、3.9亿元 承诺低于历史水平 [6] - 标的估值76.22亿元 较账面价值42.76亿元溢价78.25% 被质疑高价收购低增长资产 [6] - 核心产品津优力因集采价格下降导致2024H1销售收入下滑 2024H1收入9.2亿元(同比2023年全年22.47亿元显著收缩) [6] 研发管线与行业竞争 - 石药百克重点研发管线TG103注射液(肥胖适应症)和司美格鲁肽类似药(糖尿病)预计2026年后上市 但赛道竞争激烈 国内23家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类似药 [7] - 礼来已公布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OrforglipronⅢ期临床结果 显示减重药向口服剂型迭代 [7] - 巨石生物三款药物进入Ⅲ期临床 包括抗HER2 ADC、帕妥珠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 Ⅲ期临床费用高昂导致研发支出激增 [11][12] 公司业绩与转型压力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1.98%至19.81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7.63%至0.54亿元 2025Q1净利润转亏至-0.27亿元(同比降134.03%) [8] - 传统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收入下降24.9%至18.4亿元 毛利率降5.75个百分点 生物制药板块收入仅8779万元(占比4.4%) [10] - 2024年研发费用8.42亿元(同比增25.44%) 若剔除巨石生物 2023年研发费仅0.47亿元 差异达18倍 2025Q1研发费同比增117.68%至2.4亿元 [10] - 现金流恶化: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35亿元 2025Q1为-0.87亿元 [12] 交易终止的潜在影响 - 若完成收购 新诺威收入规模将接近翻倍(2023年新诺威营收25.02亿元 vs 石药百克23.16亿元) 但研发支出和利润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13] - 终止交易被视为规避风险的"安全牌" 避免叠加标的研发投入(石药百克2023年研发费2.37亿元)和市场竞争不确定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