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集采

搜索文档
中产家长的焦虑,让这些药企年入百亿
投中网· 2025-05-08 10:23
行业概况 -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经国家药监部门认证的儿童生长缓慢治疗药物,已获批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身材矮小等适应症,成为百亿级消费医疗单品[4] - 产品类型包括粉剂、短效水剂和长效水剂3种,主要区别在于注射频次和价格[5] - 主要厂商包括金赛药业、安科生物、联合赛尔等,产品覆盖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Noonan综合症等10余种适应症[6] 市场需求 - 家长对儿童身高干预需求显著增长,就诊咨询年龄从青春期提前至2-3岁,非标准适用群体(P3-P10曲线)用药现象普遍[8][10] - 临床实践中注射标准有所放宽,女孩150-153厘米、男孩160-165厘米也可能被允许用药[10] - 典型案例显示:努南综合症患者10年治疗费用超20万元(短效粉针月费2000元),普通家庭2年生长激素+抑制剂治疗费用达25万元[15][16] 市场驱动因素 - 社会认知层面:研究显示身高超平均值10厘米的个体收入可能高出10%,婚恋市场也存在身高偏好[16] - 厂商教育投入:头部企业通过学术会议、医生培训项目建立300多个矮小症专科门诊,持续10余年市场渗透[18] - 治疗窗口期限制:骨骺闭合前仅有12-14年黄金干预期,促使家长早期行动[13][14] 竞争格局变化 - 新进入者开发非药物解决方案:膳食补充剂瞄准P10-P75人群,益生菌产品BL-11宣称3个月可增高2.6厘米[21][22] - 集采政策冲击行业利润:2022年起省级联盟集采压缩粉针剂型价格,水针产品自愿降价,头部企业长春高新2024年净利润下滑43.01%[23] - 副作用争议持续:注射可能引发皮疹、瘙痒等反应,需定期监测激素和肿瘤指标,情绪问题患者禁用[21]
中产家长「挤爆」儿科,身高焦虑让药企年入百亿
36氪· 2025-04-26 19:46
生长激素市场现状 -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国内儿童生长缓慢的官方认证药物,已获批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身材矮小等多个适应症 [9] - 市面上常见的生长激素有粉剂、短效水剂和长效水剂3种类型,区别主要在于注射频次和价格 [10] - 生长激素已成为市场热捧的百亿级消费医疗单品 [9] 市场需求与消费行为 - 近年来咨询身高问题的家长越来越多,就诊儿童年龄低至2-3岁 [12] - 实际临床中"P3到P10之间用药的也不少",医生会适当放宽注射标准 [14] - 家长对身高要求从"及格"转向超出平均值,P25、P50甚至中等以上孩子也寻求注射 [14] - 部分家庭为追高"动作上身体力行,金钱上不计成本",月花费可达2000元以上 [19][20] 行业竞争格局 - 金赛药业等厂商通过学术会议支持、医生培训项目等方式进行市场教育,10年前已协助设立300多个儿童矮小症专科门诊 [24] - 生长激素厂商的市场推广直接带动产品从无人问津进入现象级大单品时代 [25] - 2022年以来省级联盟集采压缩粉针剂型利润,水针产品自愿降价,行业高毛利时代走向下坡 [31] 替代产品发展 - 部分企业开发非药用"追高"产品,如基于IGF-1原理的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助长产品 [29] - 新产品缺乏真实临床数据支撑,市场上能达到医疗级别的非药类助长产品非常稀缺 [30] - 这些新兴产品能否分走生长激素市场份额尚难判断 [31]
长春高新20年首现营收净利双降,生长激素红利消退转型突围待考|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 2025-04-25 20:49
公司业绩表现 - 长春高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为近20年来首次营收净利润双下滑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9.97亿元,净利润4.73亿元,延续双降趋势,其中净利润同比降幅达44.95% [4][5] - 子公司金赛药业2025年一季度收入26.17亿元(同比+5.94%),净利润5.35亿元(同比-38.31%),贡献母公司超100%净利润 [7] 主营业务分析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生物制品、疫苗、中成药和房地产四大板块,但核心业绩依赖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类产品 [7] - 生长激素产品面临单品独大问题,2024年长效剂型收入占比提升至32%,2025Q1进一步提升至35% [13] - 金赛药业计划5年内将生长激素贡献率降至60%,10年内降至30%,布局增肌减脂、医美、运动医学等领域 [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2025年特宝生物、维昇药业、诺和诺德等企业的新款生长激素产品相继获批上市,打破原有市场格局 [9] - 安科生物拟投资2.18亿元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维昇药业股份,建立产业协同 [9] - 国内生长激素市场近十年无新品上市,目前90%以上为自费产品,主要应用于儿童矮小症(占新生儿3%) [10][12] 产品技术发展 - 生长激素产品分为粉针(年费用2-3万元)、水针(4-5万元/年)和长效制剂三类,长效制剂可每周注射一次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 [10][12] - 研究显示82%患者每周至少遗漏一次每日注射,长效制剂能有效改善治疗持续性 [12] - 金赛药业已扩充生长激素适应症至11种(粉针/水针)和3种(长效水针),但短期对业绩提升有限 [8]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1年高点497.54元/股跌至85.24元/股,跌幅逾80%,主要受集采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