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汽车(EV)
icon
搜索文档
1~6月丰田在华新车销量增6.8%,本田日产苦战
日经中文网· 2025-07-09 10:44
丰田在华销量表现 - 1~6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增长6.8%至83.77万辆 为4年来首次上半年数据超上年同期 [1] - 合资公司表现分化 一汽丰田增长16.3%至37.78万辆 广汽丰田微增0.6%至36.42万辆 雷克萨斯品牌增长1.3%至8.56万辆 [2] - 6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长3.7%至15.77万辆 [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以旧换新政策刺激 以及3月上市的纯电动SUV bZ3X销售强劲 [1] 本田与日产在华困境 - 本田1~6月销量同比下滑24.2%至31.5152万辆 主力车型雅阁/CR-V保持坚挺但其他车型低迷 [2] - 日产1~6月销量同比减少17.6%至27.9546万辆 [2] - 6月单月销量表现 本田同比下降15.2%至5.8468万辆 日产同比增长1.9%至5.3843万辆 [3] - 两家公司市场份额被中国厂商蚕食 [3] 日本车企整体在华现状 - 三大日系车企1~6月合计销量同比下降7%至143万辆 较2021年峰值246万辆缩水40% [1] - 在EV/PHV领域技术落后于中国企业 导致整体竞争力下滑 [1] - 本田新推出的纯电品牌"烨"系列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2]
瑞银:圣泉集团_被忽略的AI+EV标的;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瑞银· 2025-05-25 2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圣泉集团,给予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圣泉集团新材料业务受益于AI服务器和动力电池材料升级趋势,预计2024 - 27年AI服务器和动力电池材料收入CAGR达52%,毛利占比从2024年的14%增至41%,推动净利CAGR从2020 - 24年的约0%提升至28% [9] - 大宗品材料业务单价触底,预计2024 - 27年销量增速保持10%左右,毛利增长10%,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产能爬坡和单价回升 [10] - 基于DCF的目标价对应25x 2025E PE,与SOTP估值(24x)一致,当前市值有33% - 35%的上行空间 [4][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材料业务 AI服务器材料(PPO树脂) - AI革新服务器产业链,对PCB材料提出更高要求,CCL厂商从环氧树脂转向PPO树脂,PPO树脂单价和单台服务器用量远高于环氧树脂,预计2027年PPO树脂潜在市场规模达40亿元,是2022年的三倍 [42][43][45] - 圣泉凭借强大的树脂技术平台,在PPO树脂研发和生产上取得突破,2024年底产能达1500吨并计划再扩产2000吨,有望成为短期内国内唯一大规模PPO树脂厂商,预计2027年三种树脂(PPO、OPE、ODV)总销售收入可达17亿元,收入占比为11%,对总毛利贡献约22% [50][53][60] - PPO行业集中度高,决定AI服务器关键性能但价值占比低,拥有强大议价能力,圣泉受益于先发优势、优质产品和稳定规模化生产 [62][70] 动力电池材料(多孔碳) - 硅基负极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存在体积变化问题,硅碳负极是可行解决方案,其性能关键在于多孔碳结构设计,预计2027年硅碳和多孔碳潜在市场规模达84亿元/45亿元,2030年扩大至210亿元/100亿元 [76][82][92] - 圣泉可同时生产树脂基和生物基多孔碳,在两种材料上均具优势,与中游和下游厂商测试产品反馈良好,预计多孔碳销售收入从2023年约4000万增至2027年的14亿元,占2027年总收入的8%,贡献总毛利的13% [103][104][108] 大宗品材料业务 合成树脂(酚醛树脂和呋喃树脂) - 圣泉合成树脂业务国内市占率20 - 30%,毛利率比第二大同业高5 - 10个百分点,现金流状况好,历史销量基本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2024 - 27年毛利增长10% [3][116] - 酚醛树脂是现金奶牛业务和市场整合者,国内市占率第一(30%),具有成本和定价优势,能在行业下行周期整合市场,存在众多结构性增长机会,如导电酚醛树脂在电解铝领域的应用 [125][127][134] 生物质精炼 - 圣泉生物质精炼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原料,大庆项目虽产能爬坡缓慢处于亏损状态,但2024年毛利率已从近乎0%提升至14.3%,满产后副产品可充分利用,保守预计2027年整体生物质业务毛利率达17%,2024 - 27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 - 10% [141][147] 估值分析 - 圣泉当前股价对应18x 2025E PE,2024 - 27年每股收益CAGR为28%,市场低估其增长前景 [31] - 基于DCF估值法得出目标价36.00元,SOTP估值法交叉验证表明总市值约300亿元,与DCF估值基本一致,当前市值有33%的上行空间 [4][153][154] - 给予新材料业务35x 2025E PE估值,因其强劲增长前景和高利润率;给予大宗商品材料业务15x 2025E PE估值 [153]
丰田重建在美EV战略,特斯拉失速带来良机
日经中文网· 2025-05-20 15:19
丰田美国EV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2025年后将美国市场EV车型从2款扩展至5款 采用美国专属命名策略"bZ"取代原有"bZ4X"命名体系 [1][3] - 2026年将推出与斯巴鲁联合开发的四驱越野车型"bZ Woodland" 并引入已在欧洲上市的小型SUV EV"C-HR" [4] - 雷克萨斯品牌计划2025年下半年新增2款EV车型 包含改良版本 [4] 产品技术升级 - 新型锂离子电池使续航里程最高提升25% 标配特斯拉NACS充电接口 兼容全美数千个充电站 [4] - 快充技术实现30分钟内电池容量从10%充至80% [4] 市场竞争格局 - 特斯拉在美国EV市场份额从峰值80%降至不足50% 主要受CEO政治言论引发的抵制运动影响 [6] - 2024年Q1丰田(含雷克萨斯)在美国EV市场份额仅3% 落后于通用汽车(10%)和现代集团(10%) [6] - 美国EV渗透率当前为8% 远低于拜登政府2030年50%的目标 [6] 本地化生产计划 - 初期EV生产全部依赖日本工厂:元町/高冈工厂生产"bZ" 斯巴鲁群马工厂生产"bZ Woodland" [7] - 美国本土生产计划推迟至2026年后 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将支持未来本地化供应链 [7] 行业前景预测 - Global Data预计2030年全球EV销量达3176万辆 较2024年增长约3倍 [7] - 公司计划2027年前推出15款自主研发EV 在中国/日本外增设生产基地 [7]
SMC净利润预增7%,中国EV投资成东风
日经中文网· 2025-05-19 11:30
公司业绩展望 - 预计2025财年合并净利润同比增长7%至1670亿日元 时隔2年实现利润增长 [1] - 2025财年销售额预计增长7%至8500亿日元 营业利润增长13%至2150亿日元 [2] - 2024财年销售额同比增加2%至7921亿日元 净利润减少12%至1563亿日元 [3] 区域市场表现 - 大中华区市场复苏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贡献营业利润增加480亿日元 [2] - 北美地区2024财年订单增长8% 2025年4月保持正增长 [3] - 大中华区2024财年订单增长12% 日本增长9% [3] 业务驱动因素 - 中国EV设备投资复苏带动空气增压设备需求 工厂开工率明显提高 [1] - 半导体国产化推动设备投资 汽车/家电/智能手机需求坚挺 [1] - 产量增加带来79亿日元利润增长 库存消化减少298亿日元盘存资产 [2] 成本与汇率影响 - 日元升值(141日元/美元)拉低利润196亿日元 [2]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直接利润下降62亿日元 间接影响38亿日元 [2] - 售价上涨仅贡献20亿日元 中国市场面临价格竞争压力 [2] 资本市场反应 - 财报公布后股价单日最高上涨9%至54880日元 [3] - 宣布300亿日元股票回购计划 上限75万股(1.1%已发行股) [1][3] - 实际净利润低于市场预期1761亿日元但仍获市场认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