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搜索文档
 东莞消防:三大举措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南方都市报· 2025-10-28 15:12
东莞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充电端口超54万个,有效覆盖1391个住宅小区和所有村社区;联合公安部门精准 查处违法行为285万宗,封堵"解限速"等违规信息;同步开展宣传活动544场,发布安全提示1.2万条 次,成功构建起"建管防"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新格局,用实际行动将民生关切转化为惠民实效,彰显了为 民办实事的责任担当。 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从源头破解难题 东莞消防救援支队紧扣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这一民生痛点,以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举措,在市电动自行 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建、管、防、治"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住宅小区、城 中村、公共场所等区域充电设施建设。 通过明确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协调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落实责任,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市 民参与"的建设格局,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贯穿全程的安全防护网,切实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成 为"为民办实事"的优秀典范。 东莞消防救援支队推动专班印发系列建设指引,统筹规划全市充停场所。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在住宅 小区、村社区建成充电端口超54万个,今年新增1.3万余个,有效解决了市民"充电难、停放乱"的突出 ...
 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拟规定外卖电动自行车发放专用号牌
 新京报· 2025-09-24 22:49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9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 条例(修订草案)》。本次修法,将产品安全、通行安全、消防安全要求贯穿非机动车生产、销售、登 记、使用、停放、充电各环节、全场景。 修订草案调整电动自行车可载未成年人年龄至十六周岁,驾乘电动自行车应当佩戴乘员头盔。同时,明 确新业态行业车辆管理制度,如明确电动自行车用于互联网租赁或者快递、外卖等服务活动的,发放专 用号牌。 将安全要求贯穿非机动车各环节、全场景 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作关于《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崔杨介绍,2018年11月 1日,《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施行对于治理超标电动 自行车乱象,提升我市非机动车管理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非机动车出行、健身以及用于互联网租赁、外卖、快递等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增加,非 机动车各环节均暴露出新的问题,交通安全与市民需求、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崔杨在作说 明时说。 202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市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 本市的整治行动方案,全面 ...
 事关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工信部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7-24 17:51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实施   -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24年9月1日在生产环节实施,12月1日在销售环节实施 [1][3]   - 标准修订历时8个月,经过70余次调研、160余次技术研讨、220余次试验验证,处理5.4万条意见,修改近200个指标条目 [3]   -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包括严格生产认证、销售监督、登记管理等 [1]     行业现状与政策目标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保有量均超3000万辆,14个省超1000万辆 [3][4]   - 新标准实施后预期效果包括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减少交通事故风险、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安全性能、满足消费需求 [4]   - 老旧锂电池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2024年已将其健康评估和报废回收纳入省级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4]     企业响应与市场过渡   - 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CCC认证证书 [6]   - 政策给予旧标车3个月销售过渡期(至2024年12月1日),但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车 [6]   - 工信部定期调度重点企业新品研发进度,认证机构将控制旧标车增量以避免资源浪费 [6]     长效监管机制   - 工信部将加强溯源调查和行业自律,联合多部门跟踪新标准实施效果 [7]   -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6][7]
 事关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工信部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7-24 16:25
 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标准实施   -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实施,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12月1日 [1][2]   - 标准修订历时8个月,开展70余次调研、160余次技术研讨、220余次试验验证,处理5.4万条意见建议,修改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 [2]   - 新标准实施后将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减少交通事故风险、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2]     政策部署与行业管理   -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包括严格生产管理、认证管理、销售监督等 [1]   - 工信部将加强溯源调查和行业自律,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新标准实施跟踪问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5]   - 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的CCC证书 [4]     市场现状与更新换代   - 当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保有量均超3000万辆,14个省保有量超1000万辆 [2][3]   - 《意见》将老旧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作为重点任务,今年已纳入省级安全生产考核巡查,要求加快报废存在风险的老旧车辆及电池 [3]   - 新标准对旧标车给予3个月销售过渡期(至12月1日),但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 [5]     产业过渡与保障措施   - 工信部在主要产区开展新标准宣贯,指导企业加快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 [4]   - 认证机构将提醒企业审慎提出旧标车认证申请,确保旧标车在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和平稳退市 [5]   - 《意见》部署加快新标车研发生产、强化检测认证保障、合理控制旧标车增量三方面措施 [4]
 四部门强化电动自行车新标 设3个月销售过渡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5:02
 政策背景与标准实施 -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以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落地实施[1] - 新版《技术规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目前距离实施仅剩1个月左右[1] - 标准实施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检测认证机构、电动自行车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推进[1]   政策核心内容 - 《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着手 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2] - 不符合新标准但符合旧标准的产品可在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或进口 并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 - 对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在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或进口且在2025年11月30日前销售的 可办理登记[2] - 对既不符合新标准也不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一律不予办理登记[2]   更新换代与补贴政策 - 鼓励地方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交回老旧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并换购符合规范电池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补贴[3] - 各地要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补贴力度 细化补贴规则[3]   政策实施目标 - 保障符合新标准的产品有效供给 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3] - 形成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产业生态和监管模式[2]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切实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
 快讯· 2025-07-24 11:40
 电动自行车行业政策动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 [1]   - 工作要求包括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认证管理、销售监督、登记管理,稳妥推进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 [1]   - 政策强调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保障符合新标准的产品有效供给 [1]     行业监管与安全提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国务院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部署 [1]   - 持续推进《意见》实施,旨在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 政策重点在于加快新产品供应,强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1]
 新闻调查丨治理电池、打击改装!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加码
 央视网· 2025-07-13 06:04
 电动自行车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 [1] -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从2021年1.8万起增至2023年2.5万起 [1] - 火灾暴露出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管理等全链条不足 [1]   电池安全问题 - 电动自行车火灾中90%由电气引发 其中70%-80%由电池故障导致 [3] - 锂电池电解液为可燃有机物 过充或高温下易分解出可燃气体 [6] - 高镍三元锂电池会分解氧气 无需接触空气即可爆炸 [6] - 北京市检测发现61个锂电池品牌 生产企业大小不一 质量参差不齐 [7]   标准与监管措施 - 北京市2021年推动制定锂电池团体标准 2022年纳入目录管理 [7] - 2022年实施团标后 目录内车型从4000多种减少到875种 [8] - 2024年4月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8] - 新国标要求电池组具有唯一编码 标明安全使用年限 [8] - 2025年9月实施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设置8个月生产过渡期 [12]   行业乱象与治理 - 行业存在梯次利用电池和小作坊生产问题 [10] - 卖车附赠解速服务成行业潜规则 部分门店引导先上牌后解速 [16] - 外卖快递行业普遍存在改装超标电池问题 使用摩托车用电池 [17] - 部分企业尝试统一采购车辆和电池 推广换电模式 [18] - 换电柜存在电池标准不统一问题 正在制定团体标准 [20][21]   充电设施建设 - 北京市居民区充电接口达136万个 车桩比约3:1 [27] - 充电实行价费分离 服务费鼓励不高于电费 [27] - 平房区推广简易充电盒和单仓充电柜 [27][29] - 部分小区安装电池芯片和阻梯系统 防止电池进楼 [26]
 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困局如何破?东莞市住建局最新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23:28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现状   - 东莞全市1423个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既有住宅小区中,1288个小区已建成充电设施5932处,充电端口10.73万个,近72%小区达到5:1车充配比 [2]   - 去年以来推动新增充电端口3.6万余个,增设数量在全省排名靠前 [2]   - 部分早期建设小区因场地资源紧张存在选址困难,停放空间少、充电桩不足问题突出 [4]     现存问题与隐患   - 部分小区充电停放点存在靠近燃气管道、正对电梯、靠近入户门厅等违规隐患 [1]   - 设备维护责任不明确,"重建设轻维护"现象普遍 [1]   - 现有区域改造加装防火分隔及自动消防设施成本高、难度大 [4]     政策与监管措施   - 增设充电设施按设备管理办理手续,无需建设工程审批 [1]   - 既有小区增设设施需业主共同决定,物业企业协助推进 [2]   - 《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实施近一年,为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   - 住建部门将消防工作纳入物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4]     未来规划与解决方案   - 对无固定场所小区支持利用周边公共空间设置充电设施 [6]   - 组织摸排场地紧张小区,纳入市级三年行动部署建设集中充电点 [6]   - 继续督促物业企业整治电动自行车占用疏散通道等违规行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