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热失控
icon
搜索文档
理想MEGA起火,电池预警是否失灵成谜
第一财经· 2025-10-30 13:2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围绕一起理想MEGA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深入探讨了电池管理系统在电池安全预警中的关键作用、行业现状及技术挑战 [3][5][7] - 核心观点指出,电池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因,占比高达90%,而BMS系统的预警机制、标准不统一及信息传递效率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 [3][7][11]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与行业现状 - BMS系统核心功能是实时监控电池组温度、单体电池电压等数据,并判断是否超出安全阈值,超出则发出预警或报警 [4][7] - 系统采集的数据会上传至云端平台,并可输出控制指令如开启冷却功能,以将电池参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 - BMS系统的设计主导方与电池包组装方密切相关,可由电池厂商或车企负责,预警信息会通知到相关方,车企必然知情 [8] - 行业现状是各家车企的BMS系统设计不一致,电池预警采取何种形式警示车主、何时告知车主均由各家自行制定,缺乏统一标准 [5][7] 电池预警与报警的差异及风险 - “电池预警”状态下电池故障较轻,车辆可继续行驶,车企会致电车主提醒维修,但许多车主未予重视;车辆在出现预警后继续长时间行驶6小时以上,有50%概率出现故障 [8] - “电池报警”状态下电池故障明显,已干扰正常驾驶,车辆可能限制功率或禁止驾驶,车企会要求车主立即停止驾驶并安排拖车 [9] - 预警与报警的差异导致风险传递效率不同,理想汽车在此次事件中未对是否收到及有效传达预警信号给予正面回应 [5] 行业标准与技术挑战 - 动力电池强制性国标不断修订完善,2020年国标要求电池系统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2024年新国标修订为“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 [11] - 技术挑战在于BMS系统设定的故障条件不统一,例如电芯承受最高电压为400伏特,但系统预警上限设为410伏特,则电压在400至410伏特之间时系统不会报警,易导致电池过压和热失控 [12] - 电池热失控后电解液与正极材料高温反应引发起火,电解液安全温度通常低于80摄氏度,但电池热失控仍是概率问题,且不同类型电池起火温度不同,难以明文规范统一断电温度值 [12] 行业改进方向 - 行业改进方向包括电池厂商或车企需根据自身诊断能力,提早电池预警时间,越早发现问题就能越快解决 [13] - 通过优化提高BMS系统精度和监控能力,提升其模拟前端芯片和微控制器等技术能力,可强化电池预警能力 [13] - 改善电池结构设计,如采用新电池材料、优化电池包散热结构等,可进一步提升电池的本征安全 [13]
西安一保时捷行驶途中突然起火,车被烧成空架,“车辆未涉及碰撞”!专家:新能源车火灾发生概率与燃油车相差不大,但强度更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5 20:35
保时捷Taycan起火事件 - 10月24日晚,一辆行驶中的保时捷Taycan在西安突然起火,车辆被大火完全吞没,最终只剩框架,无人员伤亡 [1] - 保时捷工作人员表示车辆未涉及碰撞,具体起火原因需等待专业鉴定结果,公司已关注并配合调查 [3] - 保时捷曾于2023年因电池密封问题在全球召回部分Taycan车型,但本次事件是否与此相关尚无定论 [3] 近期新能源车安全事故频发 - 近2天内发生第三起新能源车燃爆事故,包括23日深夜一辆理想MEGA经过起伏路面后车底爆出火花被烧毁,以及23日早间一辆上汽大众途观L插混在高架上自燃 [3] - 这些事故中车内人员均安全逃生,但车辆均被烧成空架或空壳 [3] 新能源车火灾风险特征 - 2022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率为万分之2.88,燃油车火灾发生率为万分之2,两者概率相差不大 [4] - 新能源汽车一旦着火,火灾强度远强于传统燃油车 [4] - 新能源汽车碰撞后发生火灾的概率仅占10%左右,在充电或静置状态下起火的比例超过了50% [4] - 动力电池热失控是主要起火诱因,不当充电行为、底部托底剐蹭、长时间泡水都可能触发 [4] - 从车辆外部见到明火到驾驶室起火平均间隔时间仅有64秒 [6] 电池安全技术进展与国家标准 - 当前电池从技术层面已经可以实现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 [6] - 工信部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修订了热扩散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 [9] - "只要起火就不合格"的标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管理中是最高的 [9] - 中国还发布了"电动汽车消防安全评价规程",形成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体系 [9] 车门把手安全标准 -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修改单于9月底公开征求意见,要求配置机械式车门把手,确保在事故后能开启车门 [10] - 中国是第一个对汽车门把手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国家 [10] - 今年已陆续提升汽车门把手的安全要求、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要求,通过强制性国标控制创新安全隐患 [10] 事故预防与应对建议 - 历年6至8月为新能源汽车火灾明显高发期,每天7时至9时、13时至18时起火数量相对集中 [6] - 建议定期维护保养检测,查看底盘有无磕碰,充电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充 [8] - 一旦发生火灾,应第一时间逃离车辆并报警,不要尝试自行灭火 [8]
爆燃事故接二连三,电车真不如油车安全?
第一财经· 2025-10-24 23:03
2025.10. 24 本文字数:2966,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梁昕 洪飞红 新能源汽车爆燃事故频发,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的讨论。 23日深夜,一辆理想MEGA经过十字路口起伏路面后车底爆出火花,火势在10秒内迅速扩大,车内 两名驾乘人员停车后顺利开门逃生,车辆被烧成空壳骨架。 23日早间,一辆上汽大众途观L插混在高架上起火自燃,现场火势凶猛,导致后方路段出现严重拥 堵,车内人员安全逃生,但车辆亦被烧成空壳。 13日凌晨,一辆小米SU7 Ultra在成都天府大道上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4名路人全力施救未能打开 车门,该事故造成驾驶人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起事故的车型,均搭载的是三元锂电池——理想MEGA搭载的宁德时代5C麒 麟电池是一款三元锂电池;上汽大众途观L插混,配备的是13kWh的三元锂电池;小米SU7 Ultra采 用宁德时代麒麟II三元锂电池。 疑问随之而来: 其一,新能源车比传统燃油车,是否更容易起火? 其二,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是否更容易起火? 其三,对于频发的爆燃事故,企业应如何做安全冗余? 电车比油车更容易起火? 自2019年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以来,新 ...
爆燃事故接二连三,电车真不如油车安全?
第一财经· 2025-10-24 22:33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概述 - 近期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爆燃事故,涉及理想MEGA、上汽大众途观L插混、小米SU7 Ultra等车型,车辆均被烧毁,部分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 - 上述三起事故车型均搭载三元锂电池,具体包括理想MEGA的宁德时代5C麒麟电池、上汽大众途观L插混的13kWh三元锂电池、小米SU7 Ultra的宁德时代麒麟II三元锂电池 [2]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火灾对比 - 2022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率为万分之2.88,燃油车火灾发生率为万分之2,两者概率相差不大 [4] - 新能源汽车一旦着火,火灾强度远强于传统燃油车,热释放速率峰值可达11.6MW [4][5] - 新能源汽车从大量冒黑烟到剧烈着火间隔仅1秒,真实事故下人员无反应时间 [6] 电池技术与安全风险 - 国内电动汽车火灾诱因中,车辆自身因素占比59%,碰撞因素占比25%,外部因素占比16% [3] - 新能源汽车90%的火灾事故与电池相关,尤其与电池热失控相关 [7] - 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火焰更猛烈,火灾温度高于1100℃ [8] - 随着三元锂电池中镍含量增加,能量密度增加,但热失控开始温度下降,着火最高温度上升 [8] 行业安全标准与技术进步 - 工信部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修订了热扩散测试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等要求 [10] -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每个车门应配置机械式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确保事故后车门可开启 [11] -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被视为具备技术颠覆潜力,但目前技术瓶颈和高成本仍待解决 [8] 安全防范措施与专家观点 - 专家提出电池安全"三道防线"思路:第一道防线是电池足够安全冗余,第二道防线是及时发觉和预警事故隐患,第三道防线是着火后及时报警和扑救 [9] - 业内通过强化电池隔膜设计、提升散热效率、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电池温度等多重维度预防电池热失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