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预警

搜索文档
“武汉一号”卫星发出预警 ,破坏耕地无处遁形
长江日报· 2025-06-26 09:54
耕地保护监测技术 - 武汉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 包含卫星遥感 无人机巡查 视频监控和网格员巡查 [5] - 系统采用"武汉一号"卫星 具备0 5米全色和10米高光谱成像能力 [6] - 技术手段实现耕地保护从被动整改到主动发现的转变 [5] 监测系统功能 - 系统集成20万张耕地变化影像样本库 融合AI算法实现秒级预警 [6] - 可识别工程机械 光伏板等8大类20小类目标物 [6] - 2025年1月上线后已产生2500余个预警图斑 [6] 实际应用案例 - 新洲区双柳街通过系统发现疑似占用基本农田案例 经核查后完成整改复耕 [8] 耕地保护目标 - 武汉市规划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41 79万亩 [8]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为310 94万亩 [8] 数字化工具 - 武汉市自然资源局推出"汉耕云"微信小程序辅助耕地保护 [4]
6月1日,人口固定样本跟访调查开始了!
搜狐财经· 2025-06-02 15:13
6月1日!! 2025年人口固定样本跟访调查 HNTJ 6月1日至6月25日 国家统计局 将在全国开展 人口固定样本跟访调查 届时 将有人口调查员到您家里 询问您的个人或家庭情况 请您积极支持配合! 2025.06.1-25 03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国家统一抽取清单中的指定人员和相关衍生人员。 今年跟访调查的重点有哪些 我们一起来关注吧! 01 调查目的 人口固定样本跟访调查是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补充和完善,可以加强人口统计和动态监测预警,健全完善年度流动、留守儿童统计监测,为推动 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撑。 02 调查频率和标准时点 调查共开展两次,第一次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25年6月1日零时,第二次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25年11月1日零时。 每年6月份第一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国家统一抽取清单中的指定人员及女性调查对象在2020年11月1日及以后新生的孩子。每年11月份第二次调查的调查对 象为国家统一抽取清单中的指定人员和调查时与待跟访人员同住的配偶和子女。 04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公民身份号码、受教育程度、迁移流动情况、工作状况、婚姻状况、生育和死亡情况 ...
赵刚在省应急管理厅调研时强调健全“叫应”机制 完善应急体系 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陕西日报· 2025-05-31 08:25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先 [1] - 要求健全"叫应"机制,完善应急体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 强调用好智能化、数字化手段,不断提高预警监测能力,精准高效辅助应急指挥决策 [1] 防汛救灾工作部署 - 强调要对往年防汛工作进行再复盘、再梳理,持续完善制度机制、补齐短板漏洞,着力提升灾害应对处置能力 [1] - 要求不断优化临灾监测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压实条块责任、建立反馈制度,确保叫得准、应得牢、落得实 [1] - 强调把完善临灾监测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作为重中之重,总结好运用好行之有效的防汛救灾经验做法 [2] 预警与应急响应 - 强调强化气象先导作用,提高预警精准性、指向性,加强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 [2] - 要求做好"叫"与"应"的衔接,努力做到预报预警早、分析研判准、应急响应快、险情处置好 [2] - 强调突出转移避险,进一步细化人员转移避险预案和安置方案,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人 [2] 责任落实与保障措施 - 要求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坚持靠前指挥,严格执行汛期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2] - 强调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做好排查除险工作,突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2] - 要求加强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以主动作为的确定性应对灾情的不确定性 [2]
2025年茶小绿叶蝉在清远或将达重发生等级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20:06
茶小绿叶蝉灾害预警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预测2025年茶小绿叶蝉在广东清远地区将达到重发生等级[3] - 预警基于全国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 由王晓庆团队与黎健龙团队联合攻关完成[4][5] - 茶小绿叶蝉在广东一年发生10余代 夏秋两季为害高峰 2025年第一峰期间清远茶园需重点防范[7][8] 茶小绿叶蝉生物学特性 - 茶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 具刺吸式口器 在广东一年发生10余代 有两个发生高峰[9][10] - 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茎嫩叶汁液为害 受害芽叶沿叶缘变黄 叶脉变红 卷曲粗老[11] - 为害严重时芽叶叶缘红褐焦枯 芽叶生长停滞 甚至全叶焦枯脱落[12] 绿色防控技术 - 生态调控: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强采 春茶结束进行轻修剪 清除茶行间杂草 控制虫口基数[15] - 茶园行间土壤覆盖绿肥或作物秸秆 增加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利用蜘蛛、寄生蜂等天敌[16] - 理化诱控:悬挂天敌友好型色板(每亩25张)可显著降低叶蝉第一峰虫口数量[17] - 在茶小绿叶蝉为害高峰期采用吸虫机捕杀成虫、若虫[18] - 科学用药:当第一峰百叶虫口超过6头时 可选用茶皂素、除虫菊素等植物或化学农药防治[19][20] - 贯彻实施农药安全间隔期 做到用药量适宜 尽量减少用药次数[21]
一线见闻:做好三峡危岩的“气象哨兵”
新华社· 2025-05-23 14:00
气象监测技术应用 - 三峡两岸危岩地质灾害风险高,科技赋能构建气象第一道防线,主汛期将至加强监测[1] - 奉节县坳口风箱峡危岩气象观测站实时采集降雨量、温度、土壤湿度、风速等数据,为预警提供技术支持[2][5] - 吊嘴危岩等5处安装北斗面形变监测系统,水平与垂直方向监测精度达毫米级,专项维护升级供电与数据传输模块[5][6] 监测网络建设进展 - 奉节县针对24处危岩隐患点建成30个气象观测站和2套北斗监测系统,实现1公里范围内气象数据全覆盖[6] - 重庆三峡库区规划建成381个气象观测站覆盖431处危岩点,6部新雷达与原有10部组网实现雷达监测全覆盖[6] - 已部署5套北斗面形变监测系统,提升危岩风险预警精准度[6] 预警服务与联动机制 - 气象部门制作实况监测、预报预警及危岩风险服务产品,通过智慧防灾系统共享至航道、海事部门以保障航行安全[7] - 建成危岩地灾防治气象风险预警体系,提供30天降水预测、10天逐日预报、24小时逐时预报及6小时/2小时极端降水告警[7] - 危岩威胁航道气象风险报警系统具备大风、暴雨、低能见度等预警能力,直接服务于海事部门[7] 灾害响应与汛期保障 - 重庆气象部门针对暴雨天气发布6小时预警、2小时强降水警报及极端降水警报,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预警[10] - 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实时监测降水,重点跟踪奉节吊嘴危岩等北斗监测点数据[10] - 忠县气象局针对新湾等危岩点提前发布极端降水风险预警,主汛期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部门联动[10]
郭元强检查防汛抗旱工作: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长江日报· 2025-05-22 10:08
防汛抗旱工作部署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1] - 要求密切关注汛期气象变化,落实多部门会商机制,及时发布预警避险信息,提高气象监测精准性 [1] - 提出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防线 [1] 防汛基础设施建设 - 府澴河西湖堤黄花涝段除险加固工程拟对380米无堤河段新建堤防,消除防汛隐患 [2] - 强调统筹防洪能力提升与岸线资源保护,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 [2] - 要求加快推进全市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资准备 [2] 城市排涝能力提升 - 检查后湖泵站运行和移动排涝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2] - 强调加强泵站及排涝车辆日常管理和维护,做好设备安全检查 [2] - 要求提高队伍专业能力,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及排涝应急救援水平 [2] 防汛抗旱综合措施 - 要求全面排查消除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城市易涝点安全风险隐患 [3] - 强调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好旱涝急转、极端高温天气防范应对 [3] - 提出谋划建设一批水利工程项目,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3]
硝酸铵安全风险管控需重视
中国化工报· 2025-05-16 10:19
硝酸铵事故历史与危害 - 硝酸铵是人类工业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化学品[1] - 1947年美国得克萨斯城硝酸铵爆炸事故造成近600人死亡 超过5000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美元[1] - 2020年黎巴嫩贝鲁特港口硝酸铵爆炸几乎将整个港口夷为平地[1] 事故原因分析 - 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硝酸铵的认知存在盲区以及管理缺陷[1] - 危险化学品安全没有"万无一失" 只有"一失万无"[2] 安全管控措施 - 开展行业专业指导 全面排查隐患 制定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清单[1] - 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实行淘汰机制[1] - 督促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达标或储存量超标企业限期整改[1] - 推进"固改液"项目 将固体硝酸铵库房改为溶液储罐[1] - 采取"直产直装""零库存"运行等措施减少储存量[1] 技术改进方向 - 建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2] - 提升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智能化监测和预警水平[2] - 改善硝酸铵惧怕高温、高压或猛烈撞击的特性[2] - 探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技术措施[2] - 规范被污染硝酸铵回收处置[2] - 淘汰常压中和法硝酸铵生产工艺(特定项目除外)[2] 替代技术发展 - 强化硝酸铵替代、减量技术[2] - 对使用硝酸铵作为氮源的生物发酵工艺进行原料替换[2] - 对使用硝酸铵为原料生产烟剂制品与硝酸硫胺原料药的工艺逐步替换[2]
极端气候下,地质灾害防范应综合施策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殷跃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09:57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 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 [1] - 目前全国在册自然属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约28.4万处,人为性地质灾害隐患点180多万处 [2] - 地质灾害隐患点分为不稳定斜坡(安全系数<1.0)、稳定斜坡(安全系数>1.2)和欠稳定斜坡(安全系数1.0-1.2),其中欠稳定斜坡是高隐蔽性隐患点 [3] 地质灾害新特点 - 小型微型灾害体占比达95%以上,体积多在10万立方米以下,隐蔽性和随机性更强 [4] - 出现远程成灾模式,如四川筠连滑坡成灾范围达1800米,四川茂县滑坡滑动2800米掩埋村庄 [4] - 极端暴雨导致稳定斜坡转化为欠稳定斜坡,如北京房山区4天降水1025.5毫米引发1200多处地质灾害 [5] 调查识别技术进展 - 调查手段从早期每个县投入10万元发展到精细调查阶段每个县投入约千万元 [2] - 采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勘查 [2] - 从易灾地质结构角度识别小微型隐患点,实行"点+面"双控 [6] 监测预警成效 - "十四五"期间对6.6万处隐患点安装监测预警仪器 [8] - 近三年成功预报灾情约150起,涉及可能伤亡3000余人,紧急撤离1.1万人 [8] - 威胁百人以上的滑坡基本得到控制,但泥石流成为最大威胁灾种 [8] 泥石流防治挑战 - 全国威胁百人以上泥石流隐患点约4800处,其中威胁千人以上的240多处 [9] - 西部高山区泥石流监测难度大,如四川康定泥石流造成27人死亡时沟口降雨仅25毫米 [9] - 需要发展专业化监测预警设备,采取"技防"为先、"人防"辅助的策略 [10] 综合防灾措施 - 加强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中地质安全风险评估,指导农民切坡建房采取简易治理 [11] - 在矿区开展"以人为本"精准调查,实施隐患点与易发区带"双管控" [11] - 科学划定地质灾害红线,综合运用搬迁避让、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措施 [11]
受权发布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新华社· 2025-04-30 20:49
传染病分类与管理 -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乙类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等,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 [3] - 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可调整传染病目录,甲类需国务院批准,乙类、丙类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 [4] -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需采取甲类防控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需采取甲类措施的需经批准 [4] - 省级政府可根据情况决定将常见多发传染病按乙类或丙类管理并公布 [5] 防治体制机制 - 国家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实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6] - 县级以上政府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物资保障和监督管理体系 [7] -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全国传染病疫情应对工作,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预防控制工作 [8] -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国务院和县级以上政府可设立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响应 [9] 预防措施 - 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政府免费提供免疫规划疫苗,省级政府可增加疫苗种类 [24]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25] -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有专门科室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防治 [26] - 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预防感染要求,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7] 监测与报告 - 国家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建设多点触发、快速反应的监测预警体系 [32] - 发现甲类传染病需2小时内网络直报,乙类需24小时内,丙类需24小时内 [35] -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向疾控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36]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传染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核实并上报 [37] 疫情控制 - 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对患者、疑似患者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46] -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政府可采取限制聚集活动、停工停课、封闭场所等措施 [49] - 对甲类传染病病例场所或特定区域人员可实施隔离措施 [50] - 因甲类传染病发生重大疫情时,省级政府可决定实施封锁 [51] 医疗救治 - 县级以上政府应指定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根据需要设置专科医院 [54] - 国家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对患者分类救治,加强重症救治 [54] - 医疗机构应设置发热门诊,实行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引导至隔离分诊点 [54] - 国家鼓励传染病防治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制创新,对急需药品器械优先审评审批 [56] 保障措施 - 国家将传染病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保障防治经费 [57] - 国家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扶持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防治工作 [58] - 国家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能力 [58] - 国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医药储备 [65] 监督管理 - 县级以上政府应定期研究部署传染病防控工作,向社会发布防治工作报告 [66] -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67] - 发现可能被污染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可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68] -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查实后给予奖励 [70] 法律责任 - 地方政府未依法履行报告职责或未采取控制措施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71] - 医疗机构未按规定报告疫情或未消毒处理的,可吊销执业许可证并处罚款 [73] - 采供血机构未按规定报告疫情的,可吊销执业许可证并处罚款 [74] - 饮用水供水单位未取得许可或水质不达标的,可吊销许可证并处罚款 [75]
国家统计局: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
快讯· 2025-04-27 19:22
国家统计局: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 金十数据4月27日讯,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 神。会议强调, 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监测,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 及时反映经济运行全局性、趋势性变化。要深入推进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统计制度改革,加快推 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要围绕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扎实做好劳动力就业、企业创 新、全口径消费、居民收支等的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和发布解读。要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 神学习教育,以过硬作风促进统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