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营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长城魏牌2025年销量目标10万辆,用产品攻势抢占市场
雷峰网· 2025-06-27 18:33
魏牌销量目标与产品规划 - 魏牌2025年销量目标为8万-10万辆,较2024年4万辆实现翻倍 [2] - 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销量28856辆,需月均超8000辆完成目标 [3] - 销量主力为蓝山(占比80%)和高山系列(占比16%) [3] 产品攻势与车型更新 - 5月推出高山8/9两款新车,合计销量超2000辆,较此前数百台大幅提升 [6] - 蓝山年度改款推出,首任VV7车主换购可获8万元补贴 [6] - 高山7计划三季度上市,主打家庭用户,预计高山系列月销将达5000辆以上 [7] - 三季度起将推出两款全新SUV(中大型/中型),对标理想L系列 [8] - 年底计划上市插电混动轿车,全年共6款新车型 [9] - 高山9新款配置提升但降价超5万元,定价策略转向市场导向 [9] 渠道与营销变革 - 冯复之接任魏牌CEO,主导直营体系建设 [11][12] - 截至5月下旬全国建成超430家直营门店,年底目标600家覆盖200城 [12] - 直营门店销售魏牌全系车型,坦克品牌回归经销商渠道(除坦克700) [12] - 公司推动To C战略,通过直联用户优化产品开发 [13] - 董事长魏建军亲自参与直播营销,对标小米等跨界车企 [13] 战略方向 - 通过产品密集投放、直营渠道扩张及营销创新推动魏牌进入新能源主流市场 [14]
理想回应网传“购车额外优惠政策”:存在夸大优惠幅度、虚构购车政策等手段
新华网财经· 2025-06-17 14:52
理想汽车公开承诺 - 公司发布"诚信经营,服务至上"公开承诺,提醒消费者警惕非官方渠道购车风险[1][5] - 非授权渠道通过夸大优惠、虚构政策吸引客户,可能误导购车决策[1][6] - 非官方购车导致三重风险:赠品安全隐患、售后权益受损、服务公平性失衡[3][8] 直营体系核心原则 - 坚持全国统一售价与服务标准,任何变相优惠均属违规[2][6] - 官方承诺三大保障:统一销售政策、透明化服务承诺、规范化赠品管理[9] - 所有赠品需通过官方质检渠道配发,杜绝来源不明产品[9]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Q1营收259.3亿元(同比+1.1%),净利润6.46亿元(同比+9.4%),交付量9.3万辆(同比+16%)[11] - 2024年Q1营收256亿元(同比+36.4%),净利润5.91亿元(同比-36.7%),单车净利润0.735万元[11] - 2023年Q1营收187.9亿元(同比+96.5%),单车净利润1.78万元,同期美团CEO王兴减持套现超3亿港元[11][12] 行业竞争与战略 - 2024年1-4月销量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三,落后于小鹏和零跑[12] - 公司战略聚焦拓展纯电产品线以扩大销售规模,与行业趋势一致[12] - 计划通过增程式/纯电SUV等产品实现3000亿元年营收后,再推出MPV/轿车车型[12]
长城汽车(601633):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4业绩承压,新车周期叠加海外布局加速发展可期
开源证券· 2025-04-28 22: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产品换代、新车型上市及直营体系建设投入等影响,Q1业绩有所承压,小幅下调公司2025 - 2027年业绩预测,但考虑到坦克及海外业务持续开拓,多品牌新车周期强势开启,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当前股价22.91元,一年最高最低为33.34/21.55元,总市值1960.99亿元,流通市值1422.54亿元,总股本85.60亿股,流通股本62.09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20.13% [1] 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报营收400.19亿元,同比 - 6.6%;归母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 - 45.6%,业绩承压因产品换代影响销量、新车型上市及直营体系建设投入大 [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39.72(-4.71)/169.78(-2.70)/189.95(-8.0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14.0/11.6/10.3倍 [3] 销量与费用率情况 - Q1销量同比小幅下降6.7%,哈弗/坦克/欧拉品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8.4%/14.6%/54.3%,海外销量同比小幅下降2.0%,魏牌销量在蓝山带动下同比增长38.7% [4] - Q1单车均价同比小幅提升0.02万元 [4] - Q1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76pct,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19pct [4] 未来发展趋势 - 新车周期:哈弗将迎来二代大狗及猛龙改款车型,魏牌高山7/8/9开启预售、新旗舰SUV后续有望上市,新款坦克500等也有望推出 [4] - 海外业务:发布全新ONE GWM战略,推进南美、右舵及东盟、中东非洲等市场布局,已在泰国、巴西等地布局整车工厂 [4] - 智能化:实现自研与外部供应商方案竞争机制,魏牌蓝山全场景NOA全国开城,后续魏牌新车型都将搭载,2025年坦克品牌部分车型应用蓝山系统,15万级及以上哈弗车型用性能相近但成本略低智驾系统 [4] - 直营体系:后续有望发挥效能,推动魏牌及坦克高端车型销量增长,引领公司品牌向上及盈利能力提升 [4]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 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173,212 | 202,195 | 238,426 | 269,368 | 293,339 | | YOY(%) | 26.1 | 16.7 | 17.9 | 13.0 | 8.9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7,022 | 12,692 | 13,972 | 16,978 | 18,995 | | YOY(%) | -15.1 | 80.8 | 10.1 | 21.5 | 11.9 | | 毛利率(%) | 18.2 | 19.5 | 19.9 | 20.4 | 20.5 | | 净利率(%) | 4.1 | 6.3 | 5.9 | 6.3 | 6.5 | | ROE(%) | 10.3 | 16.1 | 15.0 | 15.6 | 15.1 | | EPS(摊薄/元) | 0.82 | 1.48 | 1.63 | 1.98 | 2.22 | | P/E(倍) | 27.9 | 15.5 | 14.0 | 11.6 | 10.3 | | P/B(倍) | 2.9 | 2.5 | 2.1 | 1.8 | 1.6 | [6] 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预测,如2025E营业收入238426百万元,营业利润14690百万元等 [8]
长城汽车(601633):2025Q1业绩短暂承压,新品周期下有望迎来拐点
国投证券· 2025-04-27 17: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评级,给予公司2025年20倍市盈率,对应6个月目标价32.79元/股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2025Q1业绩短暂承压,新品周期下有望迎来拐点 [1] - 全面变革初见成效,进入成长新阶段,主流市场新车周期开启、泛越野市场空间大、品类技术储备丰富出口潜力大 [4] 营收端情况 - 2025Q1公司总销量27.5万台、同比 - 7%,出口总销量9.1万台、同比 - 2%,坦克品牌内销3.4万台、同比 - 13% [2] - 2025Q1单车ASP为15.6万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减少3千元,预计受销量结构变化影响 [2] 利润端情况 - 2025Q1综合毛利率17.8%,对2024Q1质保金追溯调整后同比减少1.5pct,受规模效应减少等影响 [3] - 2025Q1销售费用23亿元、对2024Q1质保金追溯调整后同比增加约9亿元,财务费用 - 10.28亿元,同比/环比减少11.2/8.9亿元,管理、研发费用基本稳健 [3] - 2025Q1非经常损益2.8亿元,同比减少9亿元,预计受报废税返还延迟确认影响 [3] - 2025Q1单车盈利0.68万元、同比减少0.49万元、环比增长0.08万元 [3] 展望情况 - 主流市场新车周期开启,猛龙、新蓝山已取得初步成功,4月二代枭龙max上市、全新高山开启预售,后续仍有新车上市,国内主流新能源市场销量有望向上 [4] - 泛越野市场空间大,Hi4Z技术相较Hi4T有优势,坦克500Hi4Z等产品有望拓宽目标群体、贡献利润弹性 [4] - 公司品类、动力类型储备丰富,产品力强,随着新车型及动力类型导入放量,本地化产销进程加快,月销有望持续向上 [4] 财务预测情况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3、174.0、209.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4.1、11.4和9.5倍 [5] - 给出2023A - 2027E主营收入、净利润等多项财务指标预测数据 [12][13]
产品换代导致销量下滑,长城汽车Q1净利润同比下降45.6%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5 17:3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下降45.60% [1][2] - 营业总收入400.19亿元,同比减少6.63%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下降27.12% [1] - 每股收益0.21元,同比下降44.74% [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80亿元,去年同期为-26.34亿元,负现金流规模扩大 [1][2] 资产与负债 - 总资产2125.47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2.38% [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826.62亿元,较年初增长4.66% [2][5] - 负债总额1298.85亿元,较年初的1387.26亿元有所下降 [3] 业绩下滑原因 - 处于产品换代升级周期,销量同比有所下降 [1][2] - 直营体系建设投入增加导致成本上升 [1][2] 战略调整 - 产品换代升级导致短期销量波动 [3] - 加大直营体系建设投入,可能提升长期客户体验和品牌价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