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实力

搜索文档
开征50%关税,莫迪想不明白,美国把印度往死里整?鲁比说出实话
搜狐财经· 2025-08-18 20:37
莫迪可能真想不通:为啥美国对印度进口商品直接砸下50%的重税(相当于卖100块的东西,光税就交50块),可对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这事,嘴上嚷嚷要制 裁,最后却怂了,说再等等看? 美国对中印的差别对待,揭露一个赤裸真相:"超级大国"的标签不由雄心定义,而由能否让对手忌惮的实力铸就。中国以全产业链与战略定力赢得"谈判桌 前的尊重",印度却因能力断层沦为美国立威的标靶。 莫迪的"超级大国梦"为啥碎了一地?因为现实太残酷:国际地位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是靠实打实的硬实力堆出来的。工厂里的机器能不能造尖端产品? 实验室能不能搞出核心芯片?地底下有没有别人离不了的资源? 这事儿说穿了,一点都不复杂,就是硬实力和软肋的问题。美国揍印度,那是真下狠手。嘴上说是惩罚印度买俄罗斯石油资助打仗,实际上就是想逼印度签 不平等条约。敞开农业大门让美国奶制品零关税进来(以前可是30%的税),还得花大价钱买美国的能源。 值得一说的是,美国想打断印度和俄罗斯的军事合作(那可是每年60亿美元的大生意),顺便把之前的火气,全撒在印度身上。 美国可能觉得印度好欺负,但这50%的税锤下去,效果没想象中那么大。为啥?印度卖给美国的货,占它自己经济的比重很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征收30%关税系统性削弱美国在全球格局中的软实力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7-13 18:10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分析 政策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分别征收30%关税 [1] - 关税政策被解读为"硬实力优先"策略 短期内强势但严重透支美国软实力 [1] 国际规则与形象影响 - 特朗普单方面加税行为被视为对WTO框架的粗暴践踏 强化美国"规则破坏者"形象 [1] - 30%惩罚性关税远超一般贸易壁垒 损害美国"可靠贸易伙伴"和"开放市场"形象 [2] 跨大西洋联盟关系 - 关税政策直接针对欧盟和墨西哥 措辞强硬伤害盟友感情 [2] - 欧盟成员国迅速统一立场 表达团结并准备反制 [5] -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盟坚定捍卫欧洲利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强调必要时对等反制 [2] 经济与供应链影响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指出关税损害欧美企业供应链稳定性 [2] - 可能加速欧盟企业寻求供应链多元化或替代市场 [2] - 墨西哥出口和就业将受严重冲击 但立场显示不会轻易在主权问题上妥协 [4] 长期战略影响 - 欧盟加速推进战略自主 寻求在贸易和安全领域降低对美国依赖 [3] - 欧盟积极构建更独立多元的全球伙伴网络 深化全球伙伴关系 [3][5] - 墨西哥通过组建多部门代表团与美磋商 展现专业性和解决问题意愿 [5] 政策效果评估 - 关税作为硬实力工具对欧盟效果有限 因欧盟经济体量庞大且具备反制能力 [4] - 特朗普突然加税威胁破坏谈判氛围 使达成协议更加困难 [4] - 政策引发广泛反对和批评 削弱美国全球声望和道义权威 [4] 软实力对比变化 - 欧盟在危机中展现内部协同 高举多边贸易体系旗帜占据价值高地 [5] - 墨西哥总统"寻求外交解决"与"主权不让步"并重 展示理性务实姿态 [5] - 美国软实力价值基础被严重透支 国际声誉和信誉受损 [6]
美国商学院专家感叹:“硬实力”和“软实力”,中国企业都有!
搜狐财经· 2025-05-20 21:34
中国企业国际崛起 - 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崛起,展现显著增长与转型势头,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参与者,重塑国际贸易、投资和创新格局 [1] 企业规模与全球分布 -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有139家上榜,中国128家,涵盖建筑、石油、保险、银行和科技等多个行业 [3] - 全球约10500家营收超10亿美元企业中,25%来自中国,19%来自美国,中国数量超过美国 [3] - 约70%中国大型企业在美国设子公司,超60%在德国设子公司,约40%在英国和荷兰设子公司,至少30%在加拿大、巴西和意大利设子公司,同时在非洲多数国家也有业务 [4] 对外投资战略转变 - 2023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从发达经济体转向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投资目的地和方式转变反映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战略反应 [4] - 中国投资不再紧盯技术和自然资源,而是流向新兴经济体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帮助中国企业站稳脚跟 [4] 品牌与软实力提升 - 美国品牌在Brand Finance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占比约40%,中国品牌占比从2010年4%提升至2025年14% [5] - 中国品牌在电子商务、媒体与娱乐、电信及电动汽车等行业获得全球认可,改变全球对中国产品的认知 [5] - 中国企业优化海外布局并深耕国内市场,重心转向新兴市场以维持增长,软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5]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从硬实力工具化到软实力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搜狐财经· 2025-05-06 10:51
美国经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导致美国GDP缩水4%,相当于抹去加州经济总量,平均税率从3%飙升至18% [1] - 关税政策引发供应链中断风险,边境州与加拿大、墨西哥贸易关系恶化 [1] - 美国与90国重谈贸易协议,削弱其作为自由贸易秩序维护者的软实力 [1] 能源行业挑战 - 油价走低迫使美国油企减产裁员,暴露能源行业技术储备与资本韧性的脆弱性 [2] - 上游投资收缩,贝克休斯等油服企业削减勘探开支,抑制技术创新迭代能力 [2] - 传统能源巨头如雪佛龙盈利下滑,削弱其通过资本实力主导行业规则的能力 [2] 美国国债与财政信用 - 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6%,反映投资者对长期财政纪律的信任缺口 [2] - 特朗普减税承诺与债务膨胀形成矛盾,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升温 [2] 技术霸权与经济增长 - 美国过度依赖单一企业英伟达支撑AI产业叙事,技术红利消退将冲击创新领导力形象 [3] - 高频消费数据如影院客流、航空运输量走弱,暴露经济增长对政府支出的依赖,25%新增就业来自公共部门 [3] 软实力理论框架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指出,美国当前政策将硬实力凌驾于战略平衡之上,加速国际话语权流失 [1] - 重建软实力需转向规则共建、技术共生、债务共治的复合治理模式 [3]
兴业证券王涵 | 燎原·重估——特朗普的“空城计”——经济每月谈第十一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3-19 10:09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政策引发广泛关注和震动,美国当前实力今不如昔、内部矛盾激化,特朗普看似强硬可能在唱“空城计”,在俄乌调停上进退维谷,中东重燃战火或是间接结果,未来可能转向“两条腿走路”政策思路,而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提供宝贵确定性,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 [1][2][3][4]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政策举措 国内政策 - 以“提升政府效率”为由,借助“政府效率部”对联邦预算进行深度削减,试图削弱民主党及华盛顿传统官僚体系影响力 [6] 对外政策 - 强化“美国优先”,对墨西哥、巴拿马等传统势力范围施压,向加拿大和丹麦提出领土要求 [1][6] - 改变拜登政府“联欧抗俄”地缘政治战略,忽视部分国家立场与意见,单方面与俄罗斯接触,试图推动俄乌冲突停火 [6] 美国当前面临的现实 硬实力下降 - 经济“脱实向虚”,2023年美国名义GDP全球占比26%,工业总产值占比仅12%,且不及第一名的40% [9] 软实力衰落 - 制造业空心化使干预地缘冲突能力衰退,盟友体系成为负担,部分关键军工产品库存紧张,恢复正常水平需5年以上,海军相关军事产品库存置换平均时长高达11.2年 [10] 美元和美债体系信用透支 - 2024年美国政府债务率升至122%,自2020年起超二战时峰值,2026年起净利息支出规模将超1万亿美元,占同期政府收入近五分之一 [11] - 推行“小院高墙”和金融制裁动摇美元全球货币基础,中国、俄罗斯等国美元使用占比下降,全球范围内美元在外汇储备和贸易融资货币中占比降低 [12] “AI霸权”叙事体系出现裂痕 - 泛工业基础塌陷影响创新能力,美国在高学历人才中占比不再具绝对优势,中国科技企业打破美国AI垄断逻辑 [13] 国内社会撕裂显性化 - 贫富差距加剧,收入排名前10%与后10%群体收入比值从1967年的9.2倍攀升至2023年的12.4倍,净财富排名后50%民众仅持有全国总净财富的2.4%,引发政治立场极端对立和政治极化 [14] 特朗普的“空城计”及其挑战 “空城计”策略 - 对内营造“特朗普治下美国一直赢”叙事体系,发动MAGA力量压制政治对手 [2][18] - 对外维持“美国依然第一”叙事体系,“软饭硬吃、榨取盟友利益”兑现地缘利益 [2][19] - 利用美国地理孤立优势,在战略收缩中为欧亚大陆“埋雷”,重现“鹬蚌相争,美国渔利”格局 [2][20] 面临挑战 - 俄乌调停进退维谷,冲突各方对停火先决条件分歧未收窄,若无法兑现停火承诺,将挑战特朗普“赢学叙事” [2][21] - 美国在中东重燃战火,3月15日起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空袭,或是俄乌调停僵局的间接结果,意在安抚亲犹太势力 [3][22] 对未来的展望 加大俄乌问题施压力度 - 特朗普强化对俄罗斯态度,威胁施加关税和大规模制裁,试图以极限施压实现俄乌停火,但面临双方核心诉求分歧大、缺乏政治资本、各方对美国政策连续性存疑等困难 [24][25] 使出“转移视线”伎俩 - 激化对外矛盾,如挥舞关税大棒、增加贸易摩擦 [25] - 地缘冒险主义,加大对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等地主权要求力度 [26] - 激化对内矛盾,加大整顿吏治力度、冲击民主党医疗领域 [26] - 金融冒险主义,在美元、美债市场作出“掀桌子”架势,如美债置换、美元贬值,还引入比特币储备概念 [26][27]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稳定具确定性 - 经济基础稳固、结构多元、韧性强,政策保持定力,财政政策保障民生、助力企业,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多领域有政策储备 [29] - 2024年以来在文化娱乐和科技创新方面成绩不凡,美国打压加速中国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29] 国际资本增配中国资产逻辑强化 - 投资者重新评估中美资产安全边际,2025年1月20日到3月14日,沪深300上涨4.6%,标普500下跌6.0%,A股显“避风港”属性 [30] - 中国资产质量提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6.3%和34.6%,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比接近60%,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整 [30] - 中国资本市场估值偏低,2025年3月14日沪深300市净率1.38,处于历史31.5%分位数,标普500市净率4.80,处于历史94.4%分位数 [31] - 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如配置A股和对中国科技企业一级市场投资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