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美国化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一战,特朗普成大赢家,美国却输惨了,我们没赢但胜利了
搜狐财经· 2025-11-03 04:53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砍向全球,韩国跪了,日本欧盟退了,只有中国、加拿大和印度三国仍在坚守。 这场贸易战背后的真相远超纸面协议。 特朗普的关税策略体现了典型的"极限施压"艺术。 他先给各国下达90天期限,威胁对不妥协国家加征25%关税,随后将期限延至8月1日,给予各国"消化时 间"。 这种策略十分奏效。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税威胁,各国最初表示强烈抵抗,但经过数月的心理消耗,逐渐接受现实。 特朗普不再是逐个击破,而是分而治 之。 韩国成为这一策略下的最新牺牲品。 根据协议,韩国需将1500亿美元投入美国造船业,这直接打击了韩国自身的优势产业。 对于一个年GDP不足2万亿美元 的国家,4500亿美元的总承诺相当于其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 韩国的谈判过程充满慌乱。 韩国谈判团队曾追到苏格兰餐厅里堵美国财长卢特尼克,连吃晚饭的时间都不给人留。 副总理具润哲直奔华盛顿"最后一搏", 坦言成败在此一举。 李在明6月刚上任就面临特朗普的关税"最后通牒"。 8月1日大限将至,25%的关税威胁像刀架在韩国脖子上。 表面看,关税从25%降到15%似乎是胜利,但 国民力量党发言人朴成勋指出:"日本汽车关税才2.5%,我们从0%跳到15%,这 ...
中美各退三步,中方另送特朗普一份厚礼,加拿大转向中国暗送秋波
搜狐财经· 2025-11-01 20:07
昨天中美会谈正式结束,谈判结果也出来了,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降到了47%,而且两边在三个关键问题上都各退了一步。 先说美国让步的地方,第一美国把对芬太尼的10%关税取消了,第二把24%的对等关税暂停一年,第三出口管制的规定也暂时不执行一年。 而中国这边也做了回应,第一调整了反制措施,第二暂停了一些出口管制,第三开始研究更细致的解决方案。 另外中国还给特朗普送了个"大礼包",这季度会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还至少买2500万吨,乍一看,好像中国让步挺多,其实 细看根本没吃亏。 美国本来想靠这些招数压制中国,现在这些目标都没实现,关税暂停了,我们出口压力小了,技术流动也没那么紧了,而且美国自己也明 白,大豆真的离不开中国市场。 中国的实力让美国不得不软下来,连别的国家都看在眼里,比如加拿大,中美刚谈完,加拿大总理卡尼就赶紧跑去韩国,就为了和中国见上 一面。 10月31号,加拿大总理卡尼在韩国参加APEC峰会的时候,和中国领导人见了面,卡尼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这次会面是中加关系的一个转 折点,中加两国打算用更实际、更积极的方式重新搞好关系。 其实从2018年特鲁多政府跟着美国一起闹事以后,中加关系就一直 ...
因为一则广告,特朗普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美亲密盟友倒戈
搜狐财经· 2025-10-27 12:06
特朗普的反关税战略可以追溯到他上任之初。始终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他认为提高关税能保护美国本土产业,而加拿大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理所 当然成为其"重点关注"的对象。过去几年中,从钢铝关税到数字服务税的争议,两国关系持续紧张,加拿大与美国的经济信任关系逐渐瓦解。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表态无疑为即将进行的最高法院关税案做铺垫。他试图通过终止贸易谈判,削弱加拿大的舆论攻势,从而在司法判决中获得更多支 持。这种做法展示了他对国内外舆论的高度敏感,也反映出他对美国司法独立性的深切关注。 面对突如其来的决策,加拿大政府表现出极大的危机感。总理卡尼在特朗普宣布终止谈判前一天就明确表示,加拿大将不再依赖传统盟友关系,并计划在未 来十年内将非美国市场的出口增长翻倍。这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应急反应,也代表着对长期战略的重新审视与调整。 加拿大正积极寻找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合作机会。这一策略的推进,标志着加拿大逐步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并试图在"去美国化"道路上取得突 破。这一转变意味着美加经济联系将面临重塑,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也可能因此受到威胁。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美加两国的经济关系,甚至可能引起整个北美经济体的震动。 ...
从被做局到如今一粒不买:中国停购美国大豆背后,局面为何反转?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24 12:07
当前美国大豆产业危机 - 美国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但面临严重滞销,密西西比河沿岸货运码头工人工时减少30% [5] - 北达科他州70%的大豆仓库爆满,部分农户将大豆露天堆放;伊利诺伊州紧急建设临时仓库后仍有至少300万吨大豆无处存放,相关保险索赔金额突破5亿美元 [6] - 中国近20年来首次对美国大豆零下单,中国海关总署月度明细表中已删除“美国”一栏 [7] - 中国往年进口额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一半以上,带来超百亿美元收入;当前豆农还款能力不足,可能引发区域性农业信贷风险 [9] - 若中国在11月中旬前仍不采购,美国将损失1400-1600万吨订单,相当于200亿美元市场蒸发;美国大豆库存积压达2200万吨,爱荷华州仓储容量仅剩12% [28][30] 中国大豆产业历史演变 - 中国从大豆出口国变为最大进口国,1908年出口100万吨,1930年出口540万吨 [14] - 1994年《中国农业合作协议》签署后,美国孟山都公司利用中国东北大豆品种开发出转基因大豆,并以半价向中国压榨企业供货,一年内击溃97%的中国大豆加工企业 [14] - 2003年美国农业部发布虚假减产报告导致大豆价格暴涨,2004年中国以4300元/吨价格采购800万吨后,美方数据反转显示增产8.2%,价格暴跌50%至2200元/吨 [16] - 中国70%豆企违约,支付100亿违约金,随后被美国粮商起诉索赔四百多亿人民币;中国压榨企业数量从上千家锐减至90家,四大粮商控制中国85%的榨油企业 [16][18] 中国大豆产业反击策略 - 2006年后中国储备五千万吨大豆,通过中粮、中储粮抛售平抑价格,遏制四大粮商炒作 [20] -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扩大储备体系,高抛低收掌握定价权,并在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兴建大型粮仓,实施粮食保护价 [20] - 2016年农业部规划将大豆种植面积增至1.4亿亩;2022年实现产量与播种面积双增长,北大荒尾山农场亩产达569.25斤 [20][22] - 推广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将养殖业豆粕使用比例从2020年20%降至2025年14%;开辟巴西、阿根廷及埃塞俄比亚等新供应渠道 [22] 中美贸易摩擦与市场格局变化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34%关税;2025年4月特朗普对华商品加征104%关税后,中国将美国大豆关税提高至97%,综合税率达34% [22][23] - 2025年1-8月巴西成为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占比71.6%,美国份额跌至12%;巴西大豆价格比美国便宜15%且关税仅3%,阿根廷实行零关税加补贴 [25][28] - 中国年大豆消费量约1.1亿吨,占全球30%以上;东南亚年进口量不足2000万吨,无法填补中国市场空缺 [32] - 过去十年中国进口平均带动美国中西部超20万个就业岗位,当前中国离场导致供应链就业受冲击 [29]
从被做局遭“血洗”,到如今一粒不买:中国停购美国大豆背后,局面为何反转?
搜狐财经· 2025-10-21 13:46
美国大豆产业现状 - 美国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但面临严重滞销危机,密西西比河沿岸货运码头工人工时减少30% [1] - 北达科他州70%大豆仓库爆满,部分农户将大豆露天堆放面临霉变风险,伊利诺伊州紧急建设12个临时仓库后仍有至少300万吨大豆无处存放 [1] - 因大豆滞销引发的保险索赔金额已突破5亿美元,豆农通过TikTok表达绝望情绪 [1] - 美国中西部粮仓全面爆满,大豆库存量高达2200万吨,爱荷华州仓储容量仅剩12% [19] 中国采购策略转变 - 中国近20年来首次对美国大豆零下单,中国海关总署月度明细表已删除"美国"栏 [3] - 中国每年进口额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一半以上,以往能为美国豆农带来超百亿美元收入,2025年1-8月美国份额暴跌至12% [5][16] - 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占比高达71.6%,巴西大豆价格比美国便宜15%且关税仅3% [16] - 阿根廷以零关税加补贴方式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美国大豆空间 [19] 中美贸易政策影响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34%关税,使美国大豆失去价格竞争力 [12] -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后,中国将美国大豆关税提高至97%,目前综合税率仍高达34% [13] - 高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及埃塞俄比亚等多元化供应渠道 [12][13] 历史背景与产业博弈 - 1994年《中国农业合作协议》签署后,美国孟山都公司利用中国大豆品种开发转基因大豆,美国转基因大豆以半价策略涌入中国 [7] - 2004年美国农业部发布虚假减产报告导致大豆价格暴涨后反转,中国豆企以4300元/吨高价采购800万吨后价格跌至2200元/吨,70%企业违约损失100亿违约金 [9] - 中国压榨企业数量从上千家锐减至90家,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控制中国85%榨油企业,间接控制率不低于90% [9] 中国产业反击措施 - 2006年后中国储备5000万吨大豆应对四大粮商价格炒作,通过中粮、中储粮抛售平抑市场 [10] - 2016年农业部规划将大豆种植面积增至1.4亿亩,2022年实现总产量与播种面积双增长 [10] - 推广"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将养殖业豆粕使用比例从2020年20%降至2025年14% [12] - 在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兴建大型粮仓,实行高抛低收策略并制定粮食保护价 [10] 经济影响与未来展望 - 中国大豆年消费量约1.1亿吨占全球30%以上,东南亚总进口量不足2000万吨无法替代中国市场 [26] - 若中国11月中旬前不采购,美国将损失1400-1600万吨订单,相当于200亿美元市场蒸发 [23] - 美国大豆产业过去十年带动中西部农业州超2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离场导致区域性农业信贷风险 [5][21] - 特朗普承诺的600亿美元农业补贴最早2026年秋季发放,无法解决当前危机 [26]
中方对美反制后,巴西大豆已经宣布涨价!美国农民反而被坑了
搜狐财经· 2025-10-19 13:32
中国可不是任由美国摆布的国家。在特朗普曾经自信满满地对中国实施关税制裁时,中国也毫不示弱,立刻采取了反制措施。这一连串反击使得美国的农业 受到了严重打击,尤其是大豆出口,而巴西的农民则乐开了花,借机赚得盆满钵满。 在特朗普实施的高额关税政策下,美国的农民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而巴西的农民则迎来了新的机遇。这种对比为何如此鲜明?中国的关税反制政策又是如何 改变市场局势的呢? 015 直 播 c) NJ 5 7 6 t 4 + 同 7 4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早已失去了严肃性,关税一会儿加到34%,一会儿又加到125%,变幻莫测。面对这样的态度,其他国家可能会选择妥协,通过谈判来获 取美国的宽容,而中国的立场则非常明确:既然美国要加税,那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手段反制。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尤其是大豆这种基 本农产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很大。 大豆是中国的重要进口商品,以前美国一直是我们大豆的主要供应国。美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大豆生长,因此美国农民依赖出口到中国赚取可观的收入。 然而,由于美国加征关税,中国的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需求锐减,导致大量美国大豆积压在仓库中,无法卖出去。即便它们能够卖给其他国家,所遭受的 ...
美元走弱、新兴市场狂飙,资本会持续去美国化么?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10-14 10:40
全球资本流向变化 - 2025年以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涨28%,创2009年以来最大涨幅 [1] - 过去一个月投资者向非美国股票基金投入1750亿美元,是美国股票基金投入的1.7倍 [1] - 欧洲股票基金2025年吸引710亿美元资金,是去年的四倍 [8] 市场表现转变原因 - 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从年初到10月下跌约10% [6] - 美国标普500市盈率达23倍,而新兴市场仅为14倍 [6] - AI发展需要芯片、电力、铜、稀土等硬件,新兴市场是主要生产基地 [7] - 台积电市值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11% [7] 历史背景与市场修正 - 2009年金融危机后十五年,新兴市场MSCI指数总涨幅不到10%,而美国市场飙升超过400% [7] - 当前新兴市场28%的反弹被视为迟到十五年的修正 [7] - 亚洲市场债券发行创2860亿美元纪录 [8] 投资逻辑演变 - 投资界逻辑从"买美国就是买世界"转变为美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 [8] - 资金开始流向韩国、台湾半导体强国,巴西、南非高收益债市,以及欧洲老资产 [6] - 当美国市场波动性增加时,传统新兴市场风险相对吸引力提升 [8]
这才是特朗普不敢制裁中国的原因,鲁比奥说了实话,印度自吞苦果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35
特朗普关税政策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对加码中国次级关税持模糊态度 回应称"今天不必考虑 两三周后再说" [3] - 美国2025年4月实施"对等关税"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欧洲主要股指跌逾4% 日经225指数跌7.83% 香港恒生指数暴跌13.22%创单日历史最大跌幅 [5] - 美国国内企业受关税成本冲击 宝洁公司成本增加10亿美元 将25%个人护理产品售价上调2.5% 沃尔玛部分商品价格涨幅超50% [8] 全球贸易体系裂痕与反噬效应 - 欧盟对美国钢铁关税维持50%税率不满 德国工业联合会警告15%关税将重创出口导向型产业 [10] - 日本车企为规避涨价自行消化关税成本 2025年汽车出口价格下跌20% 首相公开敦促美方落实协议 [10] - 贸易战加速全球"去美国化"趋势 欧盟与英国加拿大深化合作 巴西与墨西哥加强贸易联动 [12] 中国能源供应链不可替代性 - 中国炼油产能达9.6-9.7亿吨/年 千万吨级炼厂占比55% 形成原油进口至成品油出口完整体系 [14] - 俄罗斯原油经中国炼化后30%以成品油形式返销国际市场 柴油汽油产品占欧洲进口量15%以上 [16] - 2025年中国对欧成品油出口量预计8000万吨 占欧洲市场份额22% [25] 印度结构性缺陷与战略困境 - 印度每日进口超200万桶俄油 但再出口能力仅为中国1/5 成品油品质难达欧美标准 [16][19] - 美国2025年8月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 涉及纺织品钢铁等关键领域 [21] - 印度电子产业70%零部件依赖中国进口 包括半导体显示屏等核心组件 [21] 中美产业技术实力对比 - 中国炼化行业拥有全球最先进加氢裂化装置 实现催化剂及高端化工品国产化替代 [23][25] - 印度炼化成本比中国高12% 因需进口日本德国关键设备 [25] - 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80% 印度太阳能电站70%设备依赖中国进口 [27] 供应链转移的经济成本 - 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15% 低于中国27% 物流成本比中国高30% [29] - 若强行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外 全球制造业成本将增加12% 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2000亿美元 [29] - 印度为争取美国投资承诺采购2500亿美元美国能源 规模远超实际需求 [23]
莫迪终于等来了“救星”,中国和印度要联手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12
贸易数据与关税影响 - 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457亿美元,面临美国50%惩罚性关税(是巴基斯坦19%关税的两倍多)[1] - 经济学家预测印度对美出口可能缩水40%-50%,纺织、珠宝等支柱产业受冲击,或拖累印度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3] 印度经济转向 - 莫迪政府紧急重启与中国边境贸易和直飞航线,计划开放喜马拉雅边境三个传统贸易点(过去30年用于交换香料、地毯、药材)[5] - 印度小企业联合会称边境贸易恢复关乎几十万边境居民就业,IndiGo航空公司表态可立即复航[5] - 复航目标定在9月初(莫迪参加天津上合峰会后),预计降低中印贸易成本,利好印度软件外包和制药行业对华出口[7] 企业合作动态 - 阿达尼集团与比亚迪探索合作在印度生产电动汽车电池[14] - 中国放宽对印度尿素出口限制(印度为全球最大尿素进口国)[12] 航空与贸易通道 - 中印计划恢复德里-成都、加尔各答-广州等直飞航线,上海-新德里航线待重启[7] - 边境贸易初期规模较小,双方在商品清单、检疫标准等细节存在分歧[19] 地缘战略调整 - 印度加速"去美国化",8月初高调宣布欢迎普京访印,展示多元外交关系[12]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态支持中印关系正常化,提供对冲美国压力的支点[12] 产业链与谈判进展 - 中方在边境贸易谈判中展现灵活性,提出新口岸管理和结算机制方案[14] - 莫迪计划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特朗普谈判关税问题,利用"中国牌"增加筹码[16] 长期合作前景 - 中印合作空间拓展至贸易、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或重塑亚洲经济格局[32] - 边境驻军问题仍是关键障碍,王毅访印重点讨论缩减驻军,但领土争端悬而未决[19]
特朗普威胁“300%关税”
金融时报· 2025-08-16 21:44
关税政策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半导体加征关税 初始税率较低 随后可能高达200%至300% [3] - 关税政策适用于所有进入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 但豁免已承诺或启动在美制造相关产品的企业 [3] - 苹果公司计划在美国额外投资1000亿美元 被分析视为避免关税的供应链迁回举措 [3] 市场即时反应 - 芯片股总体加速下跌 应用材料股价收跌超14% 美光科技跌3.5% 超威半导体公司(AMD)下跌1.9% [1] 产业影响分析 - 高额关税可能迫使部分企业回流美国或在美投资 但同时加速"去美国化"进程 [6][7] - 强制性政策可能导致其他国家构建非美供应链体系 削弱美国全球产业地位 [7] - 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预警 若强制半导体产业回流 美国芯片产业规模或将跌至世界第二或第三位 [7] 企业案例研究 - 苹果公司2023年海外市场占总销售额六成以上 全球市场布局和跨国产业链整合是其保持行业领先的关键 [8] - 若仅在美国完成全部生产装配 苹果产品将丧失国际竞争力 市场规模可能急剧萎缩 [8] 全球供应链背景 - 芯片产业包含设计 设备 材料 晶圆 封装测试等七大全球分布环节 [7] - 世贸组织全球价值链报告显示美国仅占全球半导体供应链35%的份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