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聚力创新 争当“上进生”——“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徽答卷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03:25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长三角区域占全国土地面积4% 但经济总量占全国近25% 2025年一季度GDP总量超8万亿元 [2] - 安徽省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新台阶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全国第一 [2] - 安徽省深化与沪苏浙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发展新质生产力 汽车零部件企业超2700户 零部件营收占汽车产业链总营收近50% [3][4] 产业协同与创新 - 工业机器人企业埃夫特90%以上高端客户集中在长三角锂电、光伏、3C电子、新能源汽车行业 [3] - 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形成"主制造商-供应商"体系 安徽应流集团自主研发高温合金叶片应用于C919/C929 合肥企业承担氧气系统等国产化任务 [3] - 新能源汽车"4小时生态圈"成型 安徽拥有奇瑞、江淮、蔚来、比亚迪等整车龙头 带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发展 [3][4] - 长三角机器人高速高精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 安徽牵头6个创新联合体 实施90个国家级/省级项目 覆盖量子通信、汽车轻量化等领域 [4] 科技创新突破 - 合肥与上海共建第四代"合肥先进光源" 实现光源技术资源共享 合肥布局13个大科学装置 [5] - 上海张江与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两心同创"计划 共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本源量子与上海超算中心实现"量超融合" [5] - 安徽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领域专利和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聚变能源商业化全球领先 "人造太阳"创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5][6]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通过大科学装置推动"沿途下蛋"成果转化 促进产业与人才集聚 [6]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闭幕 第三届将于2027年在重庆举办
四川日报· 2025-06-13 16:23
大会概况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 [1] - 聚焦政府间科技合作、科技人文交流、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 [1] - 举办38场专题活动,吸引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嘉宾参与 [1] 合作共识与成果 - 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成都宣言》,深化科技开放合作 [1] - 共建国家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科教、产业、人才等领域深化合作 [1] - 推动科技成果惠及各国人民,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 科技交流与合作深化 - 推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和科技部长会议机制化运行 [2] - 启动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2] - 开展人工智能、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行动 [2] - 成立空间信息、低碳技术等"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联盟 [2] - 举行双边部级会见30余场,签署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文件28项 [2] 产业技术对接与成果 - 启动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2] - 举办"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等技术转移对接活动 [2] - 发布或启动重要成果及新计划103项 [2] 未来计划 - 第三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2027年在重庆举办 [3]
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观察
新华网· 2025-06-12 23:13
科技创新合作成果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举行,设置五大板块共38场活动,吸引约1500名国内外科技人员、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与 [1] - 大会现场发布8项重要成果,包括《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等 [2] -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已吸引36个国际组织和国外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将形成全球首个地基"监测圈"实现对日地空间环境全纬度观测 [2] - 大会集中展示400余项科技成果,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2] 企业创新实践 - 新加坡图灵脑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展示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设备,已在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国开展技术合作 [3] - 宁德时代展示其在电池领域的创新成果,已推动全球1800万辆汽车实现新能源化,未来将在清洁能源方面与"一带一路"国家展开合作 [3] - 中国企业正从传统产品贸易、联合研发向输出关键中间体、产能产线、供应链及标准管理等行业解决方案转型 [5]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ANSO国际科技企业联盟正式成立,将整合跨国科技企业产业化能力与国际合作网络,加速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民生应用"全链条闭环 [5] -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指出中国企业转型提升了国际合作效率、降低了合作门槛,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培育本土化品牌 [5]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澜湄五国启动"澜湄粮仓国际科学计划",六国将聚焦粮食安全科技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合作 [4] 重点合作领域 - 马来西亚表示将继续深化跨境科学协作与人才培养,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系统 [4] - 缅甸呼吁加强农业科技共享机制建设,推动数字农业、种子资源、绿色技术在发展中国家间流动 [4] - 大会举办"科技减贫的目标与实践"论坛,分享中国经验、共谋创新路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