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法公开
icon
搜索文档
从“算法黑箱”到“协商共治”——平台发展需以开放倾听为基
环球网· 2025-09-18 18:13
行业核心问题 - 平台经济长期存在劳动者与算法之间缺乏对话界面的“关系困境”,规则不透明、不可议、不可改导致误解沉淀为成见 [1]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突破8000万人,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40%,将劳动者排除在算法之外将抬高社会制度性交易成本 [1] - 平台与劳动者的关系被简化为二元框架,但算法复杂性、抽成动态性、判责隐蔽性导致劳动者对平台规则缺乏信任 [1] - 网约车平台数据显示62.7%的司机认为“平台规则不透明”,该诉求排名首位,形成平台与司机之间的认知剪刀差 [2] - 劳动者对规则缺乏认同感将影响服务质量和平台生态稳定性,制约平台可持续发展 [2] 平台企业实践举措 - 货拉拉于2025年9月18日举办首场全国算法协商恳谈会,邀请多地司机代表与平台管理层面对面协商并签署专项协议 [3] - 货拉拉将协商议题由5个扩大至15个,内容涵盖服务收入与费用保障、司机行为分与激励机制等六大方面 [3] - 头部平台竞相转向双向协商模式,包括美团全面取消超时扣罚、饿了么优化派单机制、京东开启动态溢价补贴等 [3] - 货拉拉在公司官网增设“算法公开”入口,以图文可视化形式公开平台算法和规则,确保通俗易懂 [5] - 货拉拉调整分播单算法,将“就近优先”订单占比从90%提升至93%,以提升司机收入效率和平台认同感 [5] - 针对运费拖欠痛点,货拉拉推出“预付+保障”双重结算机制,对5.2米以上车型订单试点预付运费,并投入1000万元/年进行帮催帮付 [5] - 货拉拉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范围,联合工会为司机提供免费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将权益保障前置为风险防控 [5]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2025年9月11日全国总工会召开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协商工作现场交流会,要求发挥头部平台示范引领作用 [4] - 政策明确要求让劳动者有序有效参与协商全过程,并将协商成果制度化、机制化,嵌入集体合同等制度中 [4] - 平台经济正经历从“黑箱”到“玻璃房”、从“单向通知”到“双向协商”的治理革命,迈向商业文明进阶 [5] - 企业以平等心态与劳动者协商共治,能化解矛盾并激发生态共赢活力,实现可持续共生 [5]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建议:需关注算法公开列入司法公开的必要性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1:44
法院信息化发展 -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累计在线二审立案超过37万件二审网上立案周期较试点前缩短七成以上最快可实现当天申请当天立案 [1][2] - 山东高院作为首批试点之一截至2024年10月受理二审网上立案申请9.9万件完成审核7.8万件全省二审立案周期平均缩短2/3以上 [2] - 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2024年平均每分钟超过100件案件实现"掌上立" [1] 跨域诉讼服务改革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13家试点地区高院和辖区中基层法院提供跨域立案阅卷材料收转等服务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 [2] - 16个地区开展民事行政二审案件网上立案试点 [1] 在线解纷机制 - 2024年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基层解纷二维码基层治理单位自行受理纠纷5.68万件 [3] - 截至2024年12月1.01万家人民法庭与22.96万家基层单位在线对接累计就地化解纠纷251.4万件 [3] 新兴技术应用建议 - 建议探索研发法院诉讼垂直领域专用模型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1][4] - 需加强对算法规则的审查验证和监督定期评估公平性可靠性及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4] - 建议将算法公开列入司法公开范畴评估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1][4]
货拉拉公布第二批算法公开举措:预计2025年将降低抽佣共计2.3亿元
快讯· 2025-05-29 20:16
算法公开与优化 - 公司公布第二批算法公开举措,内容包括平台动态评估算法与规则、优化自动降抽佣算法等[1] - 近期优化"司机自主,就近优先"分单模式,以距离为标准优先中单的订单占比从90%提升到93%[1] 司机降费减负措施 - 公司持续推进司机降费减负举措,预计2025年平台将降低抽佣共2.3亿元[1] - 将加大订单补贴力度,预计每年投入近7000万元以提升司机收入[1]
算法“开箱”让“杀熟”曝光
广州日报· 2025-04-30 05:30
大数据杀熟现象 - 消费者反映在直播间购物时遭遇价格歧视,老用户下单比新用户贵30元,优惠券电影票比线下还贵6元 [1] - 平台通过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资料、订单特征、搜索痕迹)进行消费习惯分析并实施差别定价 [1] - 差异化营销以"个性化推荐""会员优惠"为名义,消费者对不同收费标准不知情,侵犯隐私权、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1] 算法治理与行业问题 - 算法不透明性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平台以"商业秘密"为由规避责任,形成算法权力垄断 [1] - 算法推送隐含平台价值判断,若设计偏差将威胁网民权益、网络信息安全及市场公平 [2] - 需通过多元共治推动算法公开,包括用户自主选择信息推荐、建立行业准则、创新监管技术及多部门协同 [2] 平台行为模式 - 杀熟流程分为两阶段:前期违规收集信息构建用户画像,后期实施不透明的差异化定价策略 [1] - 平台利用算法黑箱和规则主导权,使用户被动接受检视且无法质疑定价机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