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

搜索文档
价格法修订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证券日报· 2025-07-27 23:49
价格法修订核心内容 - 价格法首次修订 自1998年实施以来首次进行修订 旨在回应社会关切[1] - 修订草案包含三大亮点 分别针对低价倾销 大数据杀熟和处罚力度问题[1][2][3] 低价倾销监管升级 - 适用范围扩大 从商品扩展到商品和服务 适用主体从卖方扩展至定价规则制定方[2] - 认定标准简化 仅需考察主观故意和低于成本销售 不再要求危害结果认定[2] - 新增强制倾销条款 禁止强制其他经营者按低价规则销售[1] 大数据杀熟规范 - 新增技术滥用条款 禁止利用数据 算法 技术从事不正当定价[2] - 针对算法定价问题 旨在解决同商品不同价等消费信任危机[2] - 典型案例包括 同一航班机票差价上百元 电商平台重复购物涨价等现象[2] 处罚力度强化 - 罚款上限提高 明码标价违法最高罚金从5000元提升至5万元[3] - 无违法所得也可处罚 新增对无违法所得行为的罚款规定[3] - 威慑效果增强 通过提高违法成本维护市场秩序[3]
7.25犀牛财经早报:期货沉淀资金总量创历史新高 大数据杀熟问题有望解决
犀牛财经· 2025-07-25 09:37
期货市场资金动向 - 7月24日期货市场沉淀资金总量达7783亿元创历史新高 近一月持续保持在7000亿元上方 [1] - "百亿元级"品种增至19个 包括碳酸锂 多晶硅 热卷等 产业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提升推动资金入场 [1] - 商品市场基本面预期改善 政策影响下多个行业供需格局面临调整 [1] 资本市场动态 - 年内74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 募资总额6590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 6家募资超百亿元 [2] - 新基金发行提速 7月24日15只基金集中成立 募集期压缩至3-5天 权益类资产吸引力上升 [1] - 可转债市场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正股拉动及增量资金入场或推动震荡走高 [1] 保险与半导体行业 - 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将下调 负债端成本降低 保险资金有望加大入市步伐 [2] - 意法半导体拟9.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MEMS传感器业务 涉及汽车安全传感器 2024年收入近3亿美元 [6] 新能源与科技产业 -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技术路线争议转向中试线建设 明年或实现装车应用 [3] - 中国智能手机Q2出货量6896万部同比降4% AI驱动高端化与差异化成破局关键 [3] - 上海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Robotaxi可收费运营 传统出租车与科技企业合作 [4] 支付与互联网行业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注销山东飞银支付等2家会员资格 [5] - 中国儒意2.4亿元收购快钱30%股权 首次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 [6][7] - 美团外卖行业恳谈会显示商户被迫参与价格战 客单价下滑7-10元 收入减少15% [5][6] 公司治理与风险 - 希荻微或失去对子公司Zinitix控制权 持股35.31% 若失控将影响2025年财报 [7] - 富森美董事长刘兵被留置 副董事长刘云华代行职责 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8]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跌0.7% 纳指涨0.18% 标普500涨0.07% [9] - 谷歌财报显示AI需求强劲 英伟达创新高 特斯拉因悲观展望跌超8% [9][10] - 美国首申失业金人数连降六周 降息预期减弱 2年期收益率涨5个基点 [10]
针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调整!价格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央视新闻· 2025-07-25 08:38
价格法修正草案核心修订内容 - 修正草案共10条 主要完善政府定价制度 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 健全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 [1] - 针对新经济业态涌现 行业低价无序竞争问题凸显等新形势 强化法律适用性和有效性 [1] - 将近年创新实践上升为法律规定 实现立法与改革有机衔接 [1][2] 政府定价与市场监管调整 - 完善政府定价制度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为强化价格监管提供支撑 [2] - 修订重点包括"内卷式"竞争、"算法定价"、"大数据杀熟"等新型不正当价格行为 [2] - 坚持过罚相当原则 健全法律责任规定 该宽则宽当严则严 [2] 修订背景与行业影响 - 现行《价格法》自1998年实施 需适应绝大多数商品服务价格市场化新形势 [1] - 新经济新业态涌现 科技发展催生新型价格行为 监管需同步更新 [1][2] - 释放强化价格治理信号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
大数据杀熟问题有望解决 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
快讯· 2025-07-25 08:31
价格法修正草案核心内容 - 修正草案针对"大数据杀熟"问题作出调整 [1] - 草案包含完善政府定价、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等10项内容 [1] - 旨在提升法律适用性和有效性,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1] 新型市场问题应对措施 - 草案对"内卷式"竞争和"算法定价"等新型问题进行规范 [1] - 调整内容针对市场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修正草案基于经济和价格改革的发展需求 [1] - 目标为强化价格监管,适应价格管理实践变化 [1]
这个暑期,“大数据杀熟”要被终结了?
搜狐财经· 2025-07-11 08:47
大数据杀熟现象 - 暑期旅游旺季期间,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用户抱怨大数据杀熟现象,例如同一房型价格差异达300元,或使用父母手机订酒店便宜40% [2] - 平台高等级会员更容易成为杀熟目标,黑猫投诉平台相关词条超过1.9万条,有用户反映高级VIP实际价格高于普通VIP [4] - 平台通过用户忠诚度和购买力数据实施价格歧视,老用户价格普遍高于新用户 [4] - 江苏镇江市消费者协会报告显示,7936份问卷中近80%受访者遭遇过差异化定价,旅游平台同一房型不同入口价格差异达52.92% [6] 用户反杀熟策略 - 用户采取伪装穷鬼人设、清理缓存、使用隐身模式、注册新账号时选择"学生"或"三四线城市"等策略应对杀熟 [4][5] - 这些反杀熟措施效果有限,最终可能被平台算法吸收成为新的定价参数 [5] - 监管取证困难导致杀熟现象持续存在,平台常以"个性化定价"为由规避责任 [5][6] 华住会价格保障政策 - 华住会升级"贵即赔"政策,包含自动触发的降价保障和2倍差价积分赔付的订贵保障 [8][10][12] - 降价保障实现自动赔付,案例显示用户入住期间自动退回125元差价 [10] - 订贵保障对比五家主流平台(携程/同程/去哪儿/美团/安可达)官方挂牌价,赔付2倍差价积分(铂金会员3倍) [12][20] - 政策明确排除第三方代理商的补贴价,确保比价基准为真实可执行的房价 [13][14] 华住会市场地位与战略 - 公司拥有超过1.1万家酒店,覆盖中国1000+城市,旗下包括汉庭、全季、桔子等知名品牌 [14] - 会员规模达2.8亿,65%客房预订来自直销渠道,形成对第三方平台的议价能力 [14][15] - "贵即赔"是长期会员承诺而非短期营销,旨在重塑行业信任并推动价格透明化 [16][18] - 公司认为稳定价格体系对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价格差异主要源于平台制造的信息差 [19][21] 行业影响 - 华住会政策可能终结酒店行业大数据杀熟现象,尤其从2023年暑期开始产生实质性影响 [17] - 平台通过用户画像和AI调价获取超额利润,最终将高佣金和数据处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21]
VIP特权缩水?淘宝88VIP陷“反向优惠”争议
搜狐财经· 2025-05-19 19:09
会员价格差异问题 - 88VIP会员反映在618大促期间,非会员账号获得的消费券折扣更多、价格更低,存在疑似大数据杀熟现象 [3] - 同一时间、同一商品,普通账号能抢到优惠券而88VIP账号显示"已抢光",部分88VIP会员的"到手价"高于新注册账号 [3] - 淘宝客服承认88VIP会员看到的价格可能没有普通用户优惠大,称"系统根据活动自动调整" [3] 具体案例对比 - 同款AirPods 4购买价格对比显示,88VIP会员价格为879元,非会员价格为839元,差价40元 [6] 会员权益与活动规则 - 88VIP会员被定位为"高端用户",享有跨店满减叠加立减、大额消费券(如满1200减100、满5000减400)、品牌95折等专属福利 [8] - 88VIP年费88元,需满足更高消费门槛解锁大额券,而普通账号可通过"新人福利""随机推送"获得低门槛优惠 [8] - 黑猫投诉平台近期关于88VIP的投诉量激增,主要涉及价格歧视、优惠券使用受限等问题 [8] 历史类似事件 - 2024年7月,武汉双胞胎姐妹测试发现部分商品对88VIP会员的标价高于普通用户,客服回应称"不同活动规则可能导致价格波动" [8]
雷军给五一结婚网友送祝福;网购内衣半年后买新退旧;大数据杀熟进入高发期;饿了么主动加入外卖混战;教授称有望每周上三休四……
搜狐财经· 2025-04-30 11:32
中美贸易与供应链动态 - 部分中国供应商按原价向美国恢复发货 关税成本由美国客户承担 [1] - 沃尔玛态度转变 从要求中国供应商承担关税到自行吸收关税 江苏省和浙江省制造商已接到恢复发货通知 [6] 教育科技行业争议 - 家长查孩子成绩需支付年费近300元 引发争议 [2] - 安徽七天网络科技否认"七天学堂查分收费"不实言论 称相关视频内容误导公众 [4][5] 零售与消费行为 - 广东佛山商家曝光顾客网购内衣半年后以旧退新 平台介入处理 [7] - 奈雪的茶门店因"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通知引发争议 已撤下该标语 [12] 科技与电子产品 - 魅族Note16被指外观酷似华为 官方回应设计灵感源于中华藻井方案 [14] - 斗鱼被强制执行350万元 涉及直播平台软件著作权 [17] - 小红书商业技术负责人苍响离职 团队由电商业务负责人接管 [18] 汽车行业动态 - 沃尔沃汽车宣布19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 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0% [20] - 东风有限否认武汉工厂关停传闻 称将加速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 [21] 互联网与金融 - 大数据杀熟现象在五一假期前进入高发期 平台根据用户画像差异化定价 [22] - 网易云音乐发现盗取用户账号恶意团伙 已固定关键证据 [24] - 苏宁易购一季度营收128 94亿元 净利润1796万元 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25] - 饿了么宣布启动超百亿补贴活动 强调"不打口水仗" [26][27] - 浙商银行客户存款总额突破2万亿元 一季度利息净收入与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28] 就业与劳动趋势 - 清华教授预测未来可能实现每周上三休四 技术发展将创造新岗位 [9] - 女子分享山姆分拣员工作经历 月薪超9000元且半年减肥46斤 [10]
算法“开箱”让“杀熟”曝光
广州日报· 2025-04-30 05:30
大数据杀熟现象 - 消费者反映在直播间购物时遭遇价格歧视,老用户下单比新用户贵30元,优惠券电影票比线下还贵6元 [1] - 平台通过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资料、订单特征、搜索痕迹)进行消费习惯分析并实施差别定价 [1] - 差异化营销以"个性化推荐""会员优惠"为名义,消费者对不同收费标准不知情,侵犯隐私权、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1] 算法治理与行业问题 - 算法不透明性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平台以"商业秘密"为由规避责任,形成算法权力垄断 [1] - 算法推送隐含平台价值判断,若设计偏差将威胁网民权益、网络信息安全及市场公平 [2] - 需通过多元共治推动算法公开,包括用户自主选择信息推荐、建立行业准则、创新监管技术及多部门协同 [2] 平台行为模式 - 杀熟流程分为两阶段:前期违规收集信息构建用户画像,后期实施不透明的差异化定价策略 [1] - 平台利用算法黑箱和规则主导权,使用户被动接受检视且无法质疑定价机制 [1]
中新网评:瑞幸咖啡同款不同价,别寒了老顾客的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4-29 22:15
瑞幸咖啡价格差异事件 - 公司被指涉嫌"大数据杀熟",同一门店同款饮品在不同账号上价格不同,且点单多、积分高或购买过"咖啡自由卡"的用户价格更贵 [1] - 实测证实同一手机登录不同瑞幸咖啡App账号,在北京月坛北街店存在同一饮品价格不一致的情况 [1] - 公司客服回应称价格差异源于不同账户收到的优惠券不同,否认因购买次数多而加价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 - 2025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中"提振消费"位列首位,强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倡导商家诚信经营 [1] 行业规范与法律风险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规定,商家不得对同一商品在同等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 [2] - 若企业利用用户画像(消费能力、购买频次、地理位置等)对老顾客加价,将透支品牌信用 [2] - 算法和价格体系若缺乏透明度,可能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2] 商业实践争议 - 商家通过"优惠券"等方式可能导致"同款不同价",虽不绝对构成大数据杀熟,但易引发消费者质疑 [1] - 优惠券发放规则不透明可能被视作"套路",损害消费者体验 [1]
同款咖啡最高差6元 瑞幸被曝光“杀熟”?
搜狐财经· 2025-04-29 18:51
瑞幸咖啡价格差异现象 - 消费者反映同一门店同款咖啡存在6元价差 购买"咖啡自由卡"后反而比非会员多支付2-3元 [1] - 实测显示新用户使用首杯优惠券后生椰拿铁售价9.9元 老用户价格区间为10.9-13.9元 橙C美式等多款产品均存在类似价差 [2] - 社交平台用户反馈早期每周有9.9元优惠券 目前普遍涨至13.9元 同一账号在不同时段价格也会波动 [2] 消费者反应与客服回应 - 部分网友认为价差源于新用户优惠政策 类比酒店和打车行业 消费者希望获得平等优惠待遇 [2] - 客服解释优惠状态因人而异 优惠券随机发放与购买次数无关 [2] - 咖啡爱好者转向库迪咖啡、幸运咖等性价比品牌 或manner、M Stand等高端品牌 [2] 公司经营数据 - 2024年末门店总数达22340家 全年净增6092家 [3] - 2024年收入344.75亿元(同比+38.4%) 净利润29.32亿元(同比+2.95%) [3] - 营业利润率前两季度同比下跌 后两季度回升 公司归因于产品均价下降影响 [2][3] 法律与行业视角 - 律师指出若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公平交易的规定 [3] - 2024年8月公司曾因违规采集消费者信息被约谈 [4] - 业内人士认为定义"杀熟"存在技术复杂性、价格因素多样性等判定难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