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综合查一次
icon
搜索文档
儋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样板间”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35
强化主动服务供给,创新惠企便企举施 儋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样板间" 儋州市的营商环境近来有了哪些新变化?企业最有发言权。 对于有项目正在建设的企业来说,项目有了"管家",企业操心审批的时间少了,忙建设的时间多 了。对于改正失信错误的企业来说,补上"信用漏洞"的时间提前了,企业恢复正常经营不那么难了。对 于生产企业来说,接连不断、疲于应对的单一部门检查少了,部门"组团来一次"让企业压力小了。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儋州通过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市场供给、强化法治保障等一系列举 措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无论是从"企业跑"到"政府帮",还是从"事后补"到"提前修",服务机 制的创新与变革始终践行"万般解释,不如一个解决"工作理念,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 A 从"企业跑"到"政府帮": "项目管家"解决项目审批"疑难杂症" 项目配备"管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海垦(儋州)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王文斌直 言:"帮大忙了!" 帮了哪些忙?王文斌举例,公司投资建设的儋州市西培农场端门岭矿区(二期)建筑用花岗岩矿项目 正处于规划设计环节,具体要准备什么材料、找谁审批、公示时间多久,王 ...
从“轮番轰炸”到“一次到位”,这种执法变革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中国环境报· 2025-05-23 11:07
"综合查一次"改革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还切实提升了监管规范化水平。多部门联合检查形成了互相监 督的机制,有效避免了着装不规范、执法记录不全等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企业评价反馈制度,倒逼 各部门不断提升执法水平。 长期以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困扰着广大企业。有企业反映,一年接受各类检查多达60余次, 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为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苏州创新推出"综合查一次"改革,通过整 合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执法事项,将过去"轮番轰炸"式的检查转变为"一站式"服务,检查频次大 幅减少。以某加油站为例,改革后检查频次较往年下降了30%以上,真正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 事"。 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地共识。苏州"综合查一次"改革启示我们,好的营商环境不仅需要政策优 惠,更需要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期待更多地方能够借鉴苏州经验,在规范执法检查、提升监管效能方 面探索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新路径,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与力度。 更重要的是,这种协同监管模式突破了传统单部门执法的局限性。一方面,联合检查能够全 ...
如何对企业无事不扰?多地探索“扫码入企”检查、非现场执法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2:25
胡卫列称,从各渠道反映的情况来看,在《意见》实施近半年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 效。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应急管理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制订出台本行业的检查 标准、检查频次上限等等。各地区积极探索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执法等一系列 创新做法,目的是有效提升检查的精准度,大幅度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检查。 胡卫列介绍,具体而言,今年1到4月份,北京市行政检查的总量同比下降72%,非现场检查的数量同比 上升48%。虽然现场检查数量少了,但是检查的效果却提高了,发现问题率同比上升26%;浙江省全面 推行多部门"一表通查"、跨部门简单事项"委托查"等举措,还开展"综合查一次",所谓"综合查一次"也 就是不同的执法部门就不同的执法事项,在一定时间内,对同一企业等检查对象,通过部门的协调联 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综合查一次"的实施率达到33.9%,直接减少入企检查1万多户次;福建省运用 重复检查预警功能,共发出重复检查预警9998次,行政检查总量环比下降50.6%。深圳市打造行政执法 监督码系统,成效显现,以该市光明区为例,2025年以来,入企次数由3323次减少到1135次 ...
从单一执法者到“监管+服务”双重角色,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4-30 13:40
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 规范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执法+服务"理念,强调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实现 宽严相济。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规范执法并非弱化环境监管,而是对执法能力、理念和综合素养的 全面升级,既要守住生态红线,又要护航企业发展,这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执法从"一刀切"向"精准化"转变,需要执法人员具备更强的法律素养和技术能力。比如,分级分类管理 机制要求根据企业环境信用、排污许可类别等实施差异化监管,执法人员需精准识别企业风险等级,合 理分配执法资源;非现场执法的推广要求执法人员熟练运用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手段,从传统的"人海战术"转向智慧化监管,这对执法人员技术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挑 战。 在柔性执法方面,如何界定"轻微违法"与"恶意违法"成为关键。执法人员必须精准把握法律边界,避免 因标准模糊导致执法不公或纵容违法,这要求其对法律条款和具体情形有深刻理解。柔性执法与严格监 管的平衡考验执法智慧。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并非放松底线,执法人员既要有温度,如通过普法宣 传、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