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可再生能源

搜索文档
气象学者:我们已经身处危机时代,而不是在讨论一个遥远的未来
虎嗅· 2025-08-07 07:53
气候极端化现状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5±0.13℃,首次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目标[5] - 中国成为全球变暖过程中的高敏感区和高风险区,升温幅度和自然灾害数量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 2020年被称为"气候危机元年",气候极端化已成为常态,表现为"涝的更涝,旱的更旱"的旱涝急转现象[3][8] 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 国内粮食主产区已受到极端高温和暴雨影响,导致冬小麦提前抽空穗、玉米生长变缓等[3][16] - 高温增加植物需水量,导致农户灌溉成本上升[17] - 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化趋势明显,需配备烘干除湿设备并优化排水系统[18] 行业应对措施 - 农业需大规模更新基础设施以适应极端天气,包括灌溉排涝系统切换能力[20] - 需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如耐低温不足的冬小麦和耐高温干旱的玉米水稻[19] - 农业保险需引入新金融工具,调整巨灾险种设计和赔付标准[23] 其他受影响行业 - 新能源行业面临"无风无日"天气导致发电量波动[24] - 海上航运企业需应对更多台风等极端天气,考虑北极航线替代方案[24] - 城市规划需调整设计思路以应对高温暴雨,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极端情况应对策略[25] 气候变化应对建议 - 全球需加速淘汰化石能源,全面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12] - 向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蕴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13] - 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排除伪科学干扰[26]
气象学者魏科:我们已经身处危机时代,而不是在讨论一个遥远的未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21:47
气候极端化现状 - 全球变暖导致局部地区"涝的更涝,旱的更旱",甚至出现短期旱涝急转[1][3][8]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5±0.13℃,突破《巴黎协定》1.5℃目标[5] - 中国成为全球变暖高敏感区,升温幅度和灾害数量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极端天气数据表现 - 2024年7月河南省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偏高3.2℃,为64年来最热[2] - 内蒙古2024年7月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为第二高[2] - 2020-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数量大幅攀升,气候相关灾害增长最显著[5][6] 农业领域影响 - 冬小麦因冬季低温不足导致提前抽空穗,玉米高温下光合作用受阻[14][15] - 北方需增加粮食烘干设备,东北需改良排水系统,华北需完善灌溉设施[16] - 蔬菜"天气型涨价"频发,但中国因储备完善价格波动小于国际市场[16][17] 行业应对措施 - 农业保险需调整巨灾险种设计和赔付标准以应对生产脆弱性[18] - 新能源企业需应对"无风无日"天气导致的发电量波动[18] - 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低洼地区改造为临时蓄洪区以突破承载力限制[19][20] 能源转型与产业机会 - 全球需加速淘汰化石能源,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11] - 能源转型将催生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但需付出短期代价[11] - 中国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应对长期气候挑战[21]
释放绿色能量 澎湃蓝色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9 16:21
海洋能产业发展现状 - 海洋能包括潮差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是国际能源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 [4] - 中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处于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波浪能、潮流能、潮差能运行装机规模分别居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 [4] - 中国海洋能关键核心技术总体水平在海洋科技10个子领域技术评价中排名第一 [4] 资源调查与评估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全面开展海岛和沿海海洋可再生能源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调查评估 [6] - 首次编制1∶25万全国潮流能波浪能资源区划图2册48幅,1∶5万区划图2册21幅 [7] - 资源评估海域范围由近岸近海拓展至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 [7] 技术测试与支撑体系 - 建成威海、舟山、珠海和三亚4个国家级海上试验场,已为近20台套海洋能发电装备提供测试服务 [9] - 海洋动力环境实验室已为超过30台套海洋能技术装置提供测试服务 [10] - 主持制定海洋能领域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占全部海洋能领域标准的70% [11] 规模化利用进展 - 2030年目标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建成一批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示范工程 [13] - 中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并网发电超530万度,创单机发电量新高 [14] - 百兆瓦级潮流能示范工程已完成站址初选 [15] 国际合作与交流 - 成功举办11届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论坛,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 [17] - 中国海洋能示范项目多次入选国际能源署海洋能系统技术合作计划发布的全球亮点工程 [20] - 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欧洲海洋能中心等多家国外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20]
雅鲁藏布江“史诗级”工程,对投资意味着什么?
天天基金网· 2025-07-23 19:42
项目概况 - 雅下项目于7月19日正式开工,总投资达1.2万亿元,是全球规划中最大的水电站项目[2][3] - 项目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U形大拐弯处,200公里河道水面从2880米突降至650米,形成独特水能富集带[4] - 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开发方式,开凿超50公里引水隧洞,通过5级梯度电站释放势能,单级装机容量约1600万千瓦[4] - 预计总装机规模6000-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度,相当于三峡年发电量的3.4倍[4] 电力消纳与区域影响 - 发电以外送消纳为主,融入"西电东送"格局,为广东、江浙沪输送可再生能源,可能向印度、孟加拉国等出口绿电[6] - 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为西藏带来超200亿元财政收入,相当于2024年西藏财政收入的67%[9] - 配套基建将改善墨脱等地交通和就业,促进西南经济发展[10] 投资机会 - 水利电力、开采民爆、化工建材等行业个股在开工后出现涨停[8] - 水电配套设备、发电设备、特高压电网外送设备需求增长[8] - 隧道掘进/盾构、水泥民爆、地基处理、功能性材料等板块业绩有望受益[8] 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 - 年发电量3000亿度相当于长三角半年用电需求,每年减少标准煤900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12] - 项目区域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栖息4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2] - 97%电站设施深埋山体内部,设立100亿元生态基金,建设仿自然洄游通道和鱼类孵化场[12] - 在林芝、波密等地建立人工植被恢复区进行生态补偿[12]
ESS Tech(GWH)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01 0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营收290万美元,全年营收630万美元,低于900 - 1100万美元的指引范围,主要因合作伙伴未能确保资金支付订单,以及佛罗里达公用事业客户项目的时间延迟 [11][44][46] - 第四季度成本收入为1600万美元,全年成本收入为5170万美元,成本仍受LC - NRV调整影响,但单位NOV调整同比降低近60% [44][46][48] - 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费用为790万美元,包括220万美元的研发支出,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DA为负1820万美元,全年为负7130万美元 [49][50] - 第四季度末现金及短期投资为3160万美元,预计2025年现金消耗减少,将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加强资产负债表 [59][62][6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能源中心产品方面,第四季度向佛罗里达公用事业客户交付六个商业能源中心,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最后两个完成初始订单,八个能源中心系统相当于一个1兆瓦项目 [14][44] - 能源仓库和能源中心产品在第四季度实现非GAAP毛利率盈亏平衡,2024年能源仓库成本降低约35%,能源中心成本降低26% [45][5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 - 2040年美国电力需求预计增长35% - 50%,推动对绿色可再生能源和安全、可扩展储能的需求 [33] - 2027 - 2030年锂离子等技术的完全安装成本定价趋势为每千瓦时200美元,公司预计其定价具有竞争力,且在许多用例中能在储能平准化成本上击败锂离子 [56][5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5年加速战略转变,短期聚焦能源中心产品部署,长期开发并产品化非集装箱化的最优版本产品“能源基地” [13][20] - 能源基地产品已在InterSolar等活动中软启动,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满足电网级需求,延长持续时间,降低成本 [21][25][30] - 公司积极投标项目,已入围一个项目,还将优化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利用美国制造的优势和立法顺风 [34][36] - 行业中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在大规模和长时间应用中更具吸引力,但公司产品在持续时间和成本上有优势 [12][27][3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识到业务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包括资本筹集挑战、合作伙伴问题、市场和经济状况以及地缘政治形势 [5] - 尽管2024年业绩未达预期,但公司在成本降低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进展,对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有转型机会 [10][19][37] - 市场对长时储能有投资者兴趣,公司正努力筹集资金以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 [6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成本降低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如开发自己的电极、重新配制电解质、转向国内二次采购等,提高了产品性能和效率 [53][54][55] - 公司扩大了生产税收抵免(PTC)的可申请范围,第一季度以0.92美元的优惠折扣率变现190万美元的2024年PTC [58] - 公司与美国进出口银行签署5000万美元融资协议,预计第二季度可能使用该资金 [64][6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如何看待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增长轨迹,以及2025年与2024年的收入比较 - 公司目前不提供2025年的收入指引,预计上半年收入增长较为温和,第一季度有两个能源中心交付的收入,下半年收入将有所增长,主要来自能源中心的生产和销售 [73] 问题2: 如何看待2025年GAAP毛利率的趋势,是否有特定的销量或收入里程碑 - 公司预计2025年GAAP毛利率仍为负,预计2025年后实现GAAP毛利率为正 [77] 问题3: 需要筹集多少资金来支持2025年的资本支出计划和投资需求,使用进出口银行融资有何要求 - 公司希望筹集足够资金进入2026年,至少筹集500万美元以获得进出口银行的全额贷款,预计第二季度可能使用该贷款,前提是解决某些标准并辅以其他融资工具 [79] 问题4: 目前在现场的产品有哪些轶事或性能指标 - 新产品部署存在操作性问题,公司主要在软件和文档方面进行改进,与合作伙伴的能源仓库系统运行良好,客户对电池的使用情况表示满意 [84][86][87] 问题5: 目前的运营费用水平是否合理,是否有进一步削减成本的空间 - 公司已评估资源分配,未来运营费用略低于去年,同时会有选择性地投资于能源基地产品相关的必要资源,不会大幅削减运营费用 [90][92] 问题6: 能源基地产品是否计划引入生产合作伙伴,与制造合作伙伴的合作评估情况如何 - 能源基地产品由两个离散系统组成,公司将继续制造核心组件,平衡系统可自行制造或与合作伙伴合作,目前正与霍尼韦尔积极探索合作 [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