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文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网文出海,下一步是?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20:42
网文出海的发展阶段与模式演变 - 网文出海已从早期以文本翻译为主的模式,进化为IP多终端联动的全球产业生态,包括影视改编、中外合拍及海外本土化创作生态的构建 [2] - 行业将网络小说视为一个集有声书、广播剧、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手游、衍生品等于一身的IP作品 [1] 代表性IP的商业化成果与全球影响力 - 《全职高手》小说英文版在起点国际上线后,累计海外阅读量突破1.3亿次;其改编动画首日全网总播放量破亿,动画大电影在9个国家及地区上映,同名电视剧播放量近40亿次 [1] - 《诡秘之主》动画第一季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在IMDB平台上以开播9.3的评分位列同期国漫海外开分榜首;小说已出版中、英、俄、泰、日等14种语言 [2] - 《全职高手》主角“叶修”与瑞士国家旅游局合作开展主题打卡活动,显示IP的粉丝基础和跨界商业价值 [1] 行业对IP生态与“网文+”趋势的认知 - IP被视为连接内容创作与消费的关键节点,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并进行场景活化的“转化器” [2] - “头部IP”通过影视、游戏、衍生品等多形态开发,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2] - 网文已呈现出“网文+”的多元形式,其出海承载着让世界了解中国故事、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使命 [2]
唐家三少当选北京作家协会 网络作家分会主席
新京报· 2025-10-24 15:02
组织架构与人事任命 - 北京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和主席团 [1] - 张威(唐家三少)当选分会主席,王冬(蝴蝶蓝)等六人当选副主席 [1] - 分会聘请17名网络文学理论评论、组织管理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团,为创作引导、人才培育等提供专业支持 [7] 组织发展历程与定位 - 北京作协网络作家分会的前身为2013年成立的北京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于今年7月18日正式更名 [2] - 该分会的成立被视为完善全国网络文学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旨在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资源优势 [2][3] - 北京被强调在发展网络文学方面具有优秀作家荟萃、平台集聚、行业和产业基础良好的独特优势 [3] 行业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 - 行业被要求在出精品方面走在前列,树立精品创作信心,推出更多主流化、精品化、国际化的优秀作品 [3] - 行业被要求在出人才方面走在前列,广泛团结凝聚网络作家,建设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3] - 行业被要求在网络文学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完善政策保障,推动形成产业发展的生态链 [3] - 行业被要求在网文出海方面走在前列,进行国际化文学书写,积极推动优秀网文出海,提升国际影响力 [3] - 行业需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使命,推动网络文学市场体量、内容质量、行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4] - 行业需深化"文化+科技"融合,推动网络文学在IP转化、产业延伸、文学出海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5] - 行业需加强创新创造和跨界融通,深化优质IP开发,不断拓展网络文学产业边界 [6][7] - 未来5年,行业将团结广大网络文学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人民立场进行创作 [7]
网文出海,掀起“文化共创”潮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09 06:54
行业规模与全球影响力 - 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 - 实体书传播约5000部,电子书传播近13万部 [1][7] - 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年新增200万部,同比增长7% [2] 内容生态与精品化趋势 - 海外本土作者达130万人,海外本土作品超200万部 [1] - 起点国际已培育50万名海外原创作者,累计产出77万部原创作品 [9] - 国内主流化、精品化趋势增强,多部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等国际文化机构 [2] 区域市场特征与用户偏好 - 亚洲地区读者总量占全球80%,市场份额超50%,北美地区约占30% [5] - 在东南亚女频作品受欢迎,在欧美男频作品比重大,修真类题材在北美流行 [5] - 海外传播效果突出的作品具有普世共情点、独创设定体系和中华文化符号三大特征 [5] 传播渠道与技术赋能 - 文本翻译是主要传播形态,通过WebNovel、TapRead等平台实现“全球追更” [7] - AI翻译比例已超50%,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逾九成 [7] - 起点国际的AI翻译作品数量达7200部,占中文翻译总量的七成以上 [7] IP多元化开发与出海模式 - 除文本出海外,影视剧、微短剧、动漫等IP改编有效扩大海外传播范围 [8] - 改编剧《长月烬明》在Netflix全球热度位列前三,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达41亿次 [8] - 形成“一源多用”的全生态出海格局,如《凡人修仙传》采取网文-有声-动画-游戏-改编剧联动策略 [8] 叙事创新与文化融合 - 行业从“作品出海”、“机制出海”进入“叙事出海”新阶段,推动世界通俗文学叙事方法创新 [9] - 中国网络文学叙事模式被海外创作者借鉴,如英国作品《My Vampire System》有声书播放量超2.4亿次 [10] - 中国文化元素如“阴阳五行”、“高铁”、“熊猫”等通过网文形式进入世界流行文化体系 [10]
约2亿活跃用户!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海外读者
新华社· 2025-09-26 22:15
行业规模与全球影响力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规模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达48.15亿元 [1] - 行业作品总量截至2024年底已超过3300万部 [2] 内容供给与题材特点 - 现实题材小说年新增约17万部,科幻题材年新增约18万部 [2] - 多部作品被海外著名图书馆收藏,标志着中国通俗文学走入世界主流视野 [2] - 海外读者偏好呈现地域特色:亚洲市场占全球读者八成,偏好古代言情、仙侠类;欧美市场更爱奇幻、悬疑等“男频”作品 [4] 技术赋能与传播效率 - AI翻译在多数平台翻译作品中占比已超过50%,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逾九成 [3] - 电子书是传播主体,截至2025年上半年实体书传播约5000部,电子书累计传播近13万部 [3] - 以泰国、越南、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二十余个国家为辐射点 [3] IP生态与跨界输出 - 网络文学改编剧成为现象级文化品牌,例如《庆余年第二季》通过迪士尼登陆全球,成为Disney+热度最高中国大陆剧 [5] - 《长月烬明》融合敦煌美学,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达41亿次 [5] - 行业已超越文本输出,进入全球IP生态共建新阶段 [5] 创作模式与文化融合 - 海外本土作者规模已达130万人,海外本土创作作品已超过200万部 [6] - 海外作品广泛借鉴中国网文的“系统文”、“无限流”、“升级”等叙事模式,并有机融入中华文化符号 [6] - 从输出作品转变为“输出创作模式”,吸引海外作者参与共创 [6]
阅文集团(00772):25H1自有侧IP商业化加速,H2项目更丰富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7 21: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25H1调整后归母净利润5.1亿元,超彭博一致预期(4.8亿元),剔除新丽后同比增长36% [5] - 自有版权运营业务贡献主要增量,推测其商业化加速 [5] - 上调25-27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76/14.95/17.02亿元(原预测12.80/14.16/15.56亿元) [8] 财务数据 - 25H1营收31.9亿元,在线业务收入19.9亿元(同比+2%),毛利率稳定在50% [7][8] - 调整后归母净利润25H1为5.45亿元(剔除新丽),同比增长36% [5] - 25-27年盈利预测:营业收入75.87/80.75/87.65亿元,调整后归母净利润13.76/14.95/17.02亿元 [7] 业务表现 在线业务 - 自有产品+腾讯渠道付费收入同比增长3%,MPU 920万(同比+4.5%),月ARPPU 31.3元(同比-0.4元) [8] - 免费模式广告收入同环比收缩 [8] 自有版权运营 - 25H1长剧有效播放TOP10中6部为阅文IP改编,动画TOP10中8部为阅文IP改编 [8] - 短剧单个项目最高流水突破8000万元(24年最高4000万),衍生品GMV 4.8亿元(24年全年5亿) [8] - 新品推出速度为去年的3-4倍,线下渠道持续扩张 [8] 新丽传媒 - 储备6部剧集+1部电影(《扫毒风暴》已上线,后续《哑舍》《独身女人》等) [8] - 25H1无项目上线,下半年项目丰富度提升 [8] 短期看点 - 游戏授权:三七互娱《斗罗大陆:猎魂世界》7月上线,腾讯《异人之下》储备中 [8] - IP联动:与《王者荣耀》达成战略合作,《诡秘之主》联动皮肤及周边上线 [8] - 影视项目:《凡人修仙传》动画及真人剧暑期火爆,新丽项目陆续上线 [8] 长期看点 - IP商业化:衍生品投入加大,挖掘存量小说变现价值 [8] - 网文出海:25H1 AI翻译作品收入同比增长38%,占Webnovel平台总收入的35% [8]
去年营收440亿元!网络文学平台持续红火
江南时报· 2025-06-19 22:19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国内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占网民总数的51.9%,相当于每两个网民中有一人阅读网文 [1] - 行业年度总营收规模约440亿元,较上年稳步增长 [1] - 作品总量突破3300万部,年度新增作品200万部,同比增长7% [1] 用户年龄结构 - 26至45岁读者构成核心群体,占比50% [1] - "00后"年轻读者占比近25%,成为增量主力 [1] - 45至60岁中年读者约占15%,比例持续攀升;60岁以上"银发族"群体占比突破10% [1] IP改编与产业链延伸 - 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总计约3万项 [2] - 影视剧改编授权新增近300部,同比增长18% [2] - 微短剧改编授权新增超1600部,同比增长81%,现存授权3700余部 [2] - 动画改编授权新增80余部,同比增长16%;漫画改编授权新增400余部,同比增长10% [2] 海外市场发展 - 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 [1][2] - 新增海外本土作者12万人,新增海外本土创作作品50万部 [2] - 行业从内容输出转向构建全球化IP生态体系,呈现技术驱动、生态重构、文化共创特征 [2] 行业权威性与趋势 - 《蓝皮书》连续8年发布,2024年版突出客观性、权威性和引导性 [2] - 聚焦行业新现象、新问题,研判趋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2]
网文“出海”——为读懂中国打开一扇魅力之窗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04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现状 - 中国网络文学通过文字IP、影视动漫等形式跨越山海,成为数字时代文明互鉴的新桥梁,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窗口 [1] - 法语区读者包括面包师、幼儿园教师等各行各业人群,日均阅读时长超50分钟,月活用户近百万 [3] - 法国元气阅读平台已成为全球最大法语区中国网文翻译论坛,获得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法语翻译授权 [3] 海外市场商业化进展 - 法国纳兹卡出版社推出《妖神记》(23册)、《斗罗大陆》(17册)法语漫画版,阿歇特出版集团出版首部法语纸质书《武极天下》 [4] - 中国网文已被法国出版界列为独立品类,亚马逊平台获大量5星好评 [4] - 元气阅读计划与短剧平台合作开发广播剧/短视频,并与马赛旅游局策划文旅项目 [4] 用户画像与内容特征 - 法语区核心用户为95后/00后,职业涵盖程序员、游戏设计师、职业作家等 [4] - 作品引发文化共鸣的关键要素包括:奇幻想象(占比35%)、都市生活(占比28%)、奋斗精神(占比22%) [8][9] - 韩国最大中国网文分享群"中国电视剧box"拥有9万会员,Naver平台形成完整内容推荐生态 [12] 产业链延伸与IP开发 - 中国网文改编产品矩阵包含电视剧(如《庆余年》)、动漫(如《斗罗大陆》)、游戏等衍生形态 [12] - 韩国市场数据显示,72%用户通过影视改编作品反向接触原著小说 [13] - 法国计划2025年启动本土演员演绎的中国网文改编短剧项目 [4] 区域市场差异化表现 - 南亚市场因文化相通性,对"逆天改命"类题材接受度达89% [9] - 孟加拉国实体书渠道覆盖率提升300%,英文译本搜索量年增170% [8] - 韩国译者指出翻译质量直接影响30%用户留存率,文化内涵还原是关键挑战 [13]
2024河南文坛年度报告 传统文学蓬勃 网文豫军崛起
河南日报· 2025-05-11 07:14
文学创作成果 - 2024年河南省作家在小说、网络文学、影视文学、科幻文学等领域创作大量优秀作品,体现时代风貌和河南气派 [2] - 麦苏《陶三圆的春夏秋冬》和柳岸《天下良田》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第二批重点推进作品 [2] - 南飞雁、陈宏伟获第五届茅盾新人奖(传统文学组),填补河南作家在该奖项的空白 [2] - 李清源《窑变》获第二十五届《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长篇小说奖 [2] - 南飞雁《汴京听风录》推动历史悬疑题材新表达 [2] 网络文学发展 - 河南网络文学写作者数量全国前三,会说话的肘子(任禾)获2024阅文IP盛典年度杰出作家 [3] - 城城与蝉(魏荣恒)《天才俱乐部》获第35届银河奖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 [3] - 陈渐小说改编电视剧《四方馆》成为年度现象级热播剧 [3] - 碳烤串烧《中原归乡人》、李知一《繁星满宫亭》入选2024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 [3] 青年作家培养 - 省作协加大对青年作家在采风创作、学习培训、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扶持 [4] - 2024年6月举办全省基层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80位基层作家参训 [4] - 河南青年作家创作扶持计划颁奖,李知展获"年度作家"奖 [4] - 2024年12月举办全国名刊名家与河南青年作家面对面改稿会,20余位青年作家参与 [5] 文学活动与交流 - 2024年1月举办"作家回家同贺新春"活动,26名基层作家参与 [6] - 2024年11月前辈作家郑彦英、墨白、孟宪明等与中青年作家分享创作经验 [6] - 2024年12月李洱研究中心在郑州成立,探讨作家与时代的关系 [8] - 2024年10月举办"东京梦华·菊香宋韵"青春诗会,全国近80位诗人出席 [9] 奖项与荣誉 - 麦苏《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 - 首届乔典运乡土文学奖已颁发,"杜甫文学奖"评奖范围扩大至全国 [9] - "书香河南——文学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举办四期,受益听众近千人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