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琅琊榜》
icon
搜索文档
总台暑期档电视剧类型丰富 现实题材创作结硕果
央视新闻· 2025-07-10 14: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暑期档剧目 - 暑期档推出丰富剧目类型包括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如《淬火年代》《以法之名》《四喜》《高兴》《生万物》《归队》《我们的河山》《阵地》等 [1][2] - 《淬火年代》通过民营机械厂转型故事展现中国制造发展历程 [2] - 《以法之名》以检察侦查视角突破传统涉案剧框架,揭示司法系统内部机制 [2] 现实题材剧集创作趋势 - 现实题材占据创作中心地位,多部作品在白玉兰奖获奖并在总台播出后引发关注 [4] - 《城中之城》全景式描写职场人生,《我是刑警》以纪实风格呈现刑警办案,《我的阿勒泰》以散文化手法拓展创作新样态 [7] - 现实题材在数量、质量、收视率方面领先,反映时代生活变化并注入社会思考 [9] 电视剧国际传播与出海表现 - 中国电视剧出口额占视听节目出口总额70%以上,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 《我的阿勒泰》入围法国戛纳电视节主竞赛单元,《繁花》获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玫瑰的故事》快速发行至国际市场 [11] - 古装剧如《庆余年2》《长相思2》《琅琊榜》持续热播海外,科幻剧《三体》国内外反响热烈 [13][15][17] - 现实题材与古装剧结合展现立体中国形象,科幻剧因国际化属性易引发海外共鸣 [15][17]
短视频平台侵权《狂飙》案判赔三千万!影视剧盗版何时休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22:16
爱奇艺《狂飙》侵权案判决结果 - 爱奇艺现象级剧集《狂飙》正片全网有效播放量达107.9亿,为公司成立13年来流量、收入及影响力最高作品 [1] - 某短视频App未经许可设置"狂飙"话题,累计上传侵权视频45.3万个,总播放量116亿次,并提供1100个直播回放,观看量超40万人次 [2] - 法院终审判决短视频公司赔偿爱奇艺3000万元,创同类案件高额赔偿纪录,认定其通过话题编辑、直播分成等方式主动参与侵权 [3][6] 短视频侵权行业现状 - 行业普遍存在"三分钟看全集"、切条搬运等侵权行为,如《云南虫谷》案获赔3200万元(单集200万)、《甄嬛传》案判赔160万元 [5] - 侵权争议焦点包括平台算法聚合内容、反复侵权账号封禁、技术过滤拦截义务等,法院强调"通知-删除"规则需实际有效制止侵权 [6][7] - 盗版形式多样化,搜索引擎、网盘成重灾区,部分影视上线10-15分钟内即出现网盘资源售卖 [8] 版权保护政策动态 - 国家版权局2023年"剑网"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视听作品非法搬运,加强平台帮助侵权治理,新增18部电视剧至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8][9] - 预警名单内作品(如《长安的荔枝》)要求网络服务商禁止上传、加速处理侵权通知,执法部门需从严查处非法传播行为 [9][10]
古装剧霸屏,「武侠」却没了
36氪· 2025-06-11 15:25
行业变迁 - 武侠剧从20世纪70-80年代港台制作公司主导起步 1976年《射雕英雄传》开启港产武侠剧历史 后续《天蚕变》《楚留香》等经典持续培养受众 [2] - 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创收视奇迹 香港平均收视率60% 单集最高90% 内地单集观看人数超7亿 占当时全国人口70% 带动电视机普及 [4] - 2000-2010年大陆武侠剧进入"黄金十年" 产量超百部 豆瓣8分以上14部中8部出自该时期 包括《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经典 [11] - 2005年《仙剑奇侠传》开启仙侠剧时代 地面频道收视11.3% 河北卫视上星收视峰值4.6% 推动行业IP来源从武侠小说转向游戏 [12][14] 市场更替 - 2014年《古剑奇谭》实现台网联动突破 电视收视破2% 网络总播放40亿 单集1.6亿 微博话题50亿阅读 确立仙侠剧现象级地位 [14][16] - 武侠IP过度开发导致市场疲软 金庸《射雕》影视化12次 《倚天》11次 古龙《楚留香》8次 同质化严重削弱号召力 [16][18] - 武侠刊物大规模停刊 2015年《武侠故事》停刊 2019年《武侠世界》停刊 2023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停刊 原创内容源头枯竭 [18] - 女性受众崛起推动"女频变革" 仙侠剧强化爱情线与"大女主"视角 催生古装偶像剧细分类型 [20] 制作逻辑演变 - 早期武侠剧受资金限制 服化道简陋但注重剧情与动作设计 如95版《神雕》用保鲜膜模拟瀑布 靠演员表演弥补 [21][23] - 现代古装剧制作转向高成本模式 服化道预算占比提升 视觉特效成为标配 演员颜值优先级高于动作训练 [25] - 行业性价比考量导致武侠剧式微 需额外支付武术指导费用 演员档期难配合动作训练 资源向古偶/权谋等类型倾斜 [25] 新形态探索 - 近年"新武侠"尝试融合多元元素 《雪中悍刀行》加入成长叙事 《山河之影》采用双男主设定 《莲花楼》结合悬疑探案 [28][30] - 当前古装剧市场悬疑权谋题材占主导 武侠剧已成小众 反映内容消费群体文化断层 如《藏海传》仍被与10年前《琅琊榜》对比 [1][27]
网文“出海”——为读懂中国打开一扇魅力之窗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04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现状 - 中国网络文学通过文字IP、影视动漫等形式跨越山海,成为数字时代文明互鉴的新桥梁,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窗口 [1] - 法语区读者包括面包师、幼儿园教师等各行各业人群,日均阅读时长超50分钟,月活用户近百万 [3] - 法国元气阅读平台已成为全球最大法语区中国网文翻译论坛,获得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法语翻译授权 [3] 海外市场商业化进展 - 法国纳兹卡出版社推出《妖神记》(23册)、《斗罗大陆》(17册)法语漫画版,阿歇特出版集团出版首部法语纸质书《武极天下》 [4] - 中国网文已被法国出版界列为独立品类,亚马逊平台获大量5星好评 [4] - 元气阅读计划与短剧平台合作开发广播剧/短视频,并与马赛旅游局策划文旅项目 [4] 用户画像与内容特征 - 法语区核心用户为95后/00后,职业涵盖程序员、游戏设计师、职业作家等 [4] - 作品引发文化共鸣的关键要素包括:奇幻想象(占比35%)、都市生活(占比28%)、奋斗精神(占比22%) [8][9] - 韩国最大中国网文分享群"中国电视剧box"拥有9万会员,Naver平台形成完整内容推荐生态 [12] 产业链延伸与IP开发 - 中国网文改编产品矩阵包含电视剧(如《庆余年》)、动漫(如《斗罗大陆》)、游戏等衍生形态 [12] - 韩国市场数据显示,72%用户通过影视改编作品反向接触原著小说 [13] - 法国计划2025年启动本土演员演绎的中国网文改编短剧项目 [4] 区域市场差异化表现 - 南亚市场因文化相通性,对"逆天改命"类题材接受度达89% [9] - 孟加拉国实体书渠道覆盖率提升300%,英文译本搜索量年增170% [8] - 韩国译者指出翻译质量直接影响30%用户留存率,文化内涵还原是关键挑战 [13]
网络文学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
人民网· 2025-05-24 08:49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 -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包含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色,需要在传承经典符号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 游戏《黑神话:悟空》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表明,新兴文艺形式如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短剧能为中华文明标识注入新活力并促进全球传播 [1] - 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正在重塑文学的生产与传播范式,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提供新的可能性 [1] 网络文学题材与传统文化 - 网络文学中幻想和历史是影响最广泛的两大题材类型,幻想类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世界,历史类作品重述中国历史事件和人物 [2] - 网络文学创作参与者达数百万,作品数千万部,涵盖中国神话、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及各少数民族历史与传说 [3] - 阅文集团旗下古装言情、玄幻、仙侠三大品类中,涉及传统节日、礼仪、服饰的文本占比达63% [3] 网络文学与传统价值观 - 网络文学通过类型化叙事构建传统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将中华文明标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4] - 玄幻小说如《盘龙》《择天记》以道家哲学构建世界法则,《大奉打更人》演绎儒释道思想,《剑来》以侠义精神为核心塑造人物 [4] - 仙侠小说中的修真体系延续"修齐治平"传统理念,将个人成长与家国责任、宇宙秩序联结 [4] 网络文学的互动性与技术影响 - 网络文学打破传统文学的精英化倾向,让普通人参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完成从"为大众"到"大众写"的拓展 [5] - 网络文学平台的互动模式形成滚动式文化传播机制,读者通过评论、创作等方式深度参与文明符号阐释 [5] - AI技术如起点中文网"内容决策系统"、百度"文心一言"等分析读者偏好,引导创作者强化传统文化元素 [5][6] 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其中"Z世代"占80%,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7] - 海外网络文学App产品日活超10万人次,部分超百万人次,《盘龙》《诡秘之主》等作品在海外广受追捧 [7] - Webnovel平台海外用户中18—24岁读者占比58%,贡献内容超2亿条,形成"中国故事—本土表达—全球传播"创新链 [8] 网络文学的文化交流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平台有近百万外国人参与创作,作品150余万部,欧美微短剧借鉴中国网文经典叙事逻辑 [9] - 外国读者通过网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9] - 网络文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 [8][9]
《藏海传》是爆了,离下一部《琅琊榜》还有多远?
虎嗅· 2025-05-23 08:17
市场表现 - 开播首日直播关注度破1%,上线三天优酷站内热度破万,连续四天成为猫眼电视剧热度日榜冠军 [1] - 正片市占率超过《折腰》登顶云合,集均播放量已突破2000万且持续增长 [1] - 招商拉满、热度爆表,有望成为今年大爆剧 [3] 制作团队与IP背景 - 由郑晓龙导演执导,其代表作《甄嬛传》具有长期市场影响力 [5] - 改编自《盗墓笔记》世界观但已脱离原著框架,转型为全新复仇叙事 [31][32] - 出品方量子泛娱保留南派三叔相关元素 [32] 内容质量与叙事结构 - 采用线性叙事展现主角成长历程,与《琅琊榜》倒叙形成差异 [14] - 权谋逻辑存在漏洞,如主角行为合理性受质疑 [16] - 童年戏份必要性引发讨论,对比《庆余年》处理方式 [17][19] 演员与角色塑造 - 主演肖战作为顶流明星带来流量与舆论分化 [7] - 配角阵容包含黄觉等实力派但发挥空间有限 [30] - 对比《琅琊榜》胡歌与老戏骨的表演层次 [27][29] 行业对比与市场定位 - 与《琅琊榜》同属古装权谋类型但立意更侧重个人复仇 [21][22] - 豆瓣9.4分的《琅琊榜》曾被批"男频爽文",反映市场审美变迁 [26] - 暑期档竞争环境下需提升权谋剧质感以维持热度 [35] 宣发策略 - 高预期管理成为行业痛点,需平衡流量与口碑 [34] - 当前市场环境与《琅琊榜》时期存在代际差异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