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红烘焙
icon
搜索文档
唏嘘!曾获顺为资本近千万美元投资也难逃市场厮杀?
搜狐财经· 2025-07-10 06:52
欢牛蛋糕屋的兴衰 - 欢牛蛋糕屋创立于2013年,定位为原创甜品烘焙连锁品牌,面向年轻消费市场推出甜品西点、手工面包等产品 [4] - 2020年1月获得泰恒投资天使轮融资,2022年2月完成顺为资本独家投资的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门店网络拓展与品牌形象升级 [4] - 标准店月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计划进入苏州、南京、上海等地,或考虑布局全国 [4] - 2024年6月15日宣布因成本激增、市场竞争加剧及自身管理失误而告别市场 [1][9] 欢牛蛋糕屋的运营问题 - 融资后计划加速扩张、进军新市场,但不断上涨的成本使其承压巨大,管理短板逐步显现 [5] - 6月初传出大股东被"限高"消息,关联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徐浩因未履行给付义务被限制高消费,累计执行标的为120.47万元 [5] - 6月8日公司回应跑路质疑称门店正常营业,推出老顾客回归计划 [7] - 6月15日深夜发布告别公告,称已无力继续提供产品与服务 [9] 网红烘焙行业现状 - 2021至2022年烘焙行业年融资额一度超过20亿元,2023年后投资骤然降温 [12] - "熊猫不走"曾获IDG、XVC等资本三轮融资超亿元,巅峰时期月营收超7000万元,私域用户超2000万 [14] - 2024年3月"熊猫不走"创始人失联,数千名员工四个月工资未发,社保公积金断交 [15] - "虎头局"2019年首家门店开业后单月营业额飙至127万元,2021年获红杉中国、IDG等机构5000万美元A轮融资 [17] - 2022年后虎头局出现资金缺口,接连传出裁员、关店、欠薪等消息,门店陆续"暂停营业" [18] 网红烘焙品牌倒闭原因 - 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发力与品质下滑,压缩原材料成本导致口碑崩塌 [21] - 盲目扩张与成本失控,忽视市场容量和自身管理能力,运营效率低下 [21] - 激烈内卷与消费观念转变,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消费者更注重品质和性价比 [21] - 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营销,成本高且不稳定,存在虚假宣传引发信任危机 [22] 行业总结 - 网红烘焙店从风光无限到破产清算是多重问题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24] - 需以品质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科学规划运营,精准把握市场脉搏 [24]
烘焙界网红大盘点,千万别说你没做过!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09 14:41
网红烘焙的演变历程 - 上世纪80年代大陆烘焙业起步阶段以夫妻店为主,主打蜂蜜蛋糕、小面包等朴素产品 [11][12] - 90年代好利来引领连锁化浪潮,克莉丝汀、可颂坊等品牌扩张但产品同质化严重 [14][15][16] - 2013年徹思叔叔通过现烤现卖+饥饿营销成为首个现象级网红,39元芝士蛋糕引发山寨潮 [18][19][21][22] - 2015年社交媒体助推奶酪包、脏脏包等爆品,明星带货+视觉冲击成新营销模式 [24][28][32][33] - 鲍师傅肉松小贝通过产品迭代形成家族系列,现烤现卖+足料策略实现长红 [37][39][40][42] 当前行业创新趋势 - **加料升级**:可颂夹馅、韩式胖卡龙、万物皆夹贝果等西点创新,中点领域盘挞高度增加50%以上实现流心效果 [46][47][49][51][55] - **尺寸突破**:XXXXXL号芝士挞等超大单品通过视觉冲击吸引年轻人,比脸大蝴蝶酥成典型案例 [56][58] - **中西融合**:新中式烘焙将麻薯塞进拿破仑/蛋挞,芋泥/紫米/肉脯等传统食材应用增长300% [59][60][62][64] - **地域特色**:云贵川渝F4系列产品如酸汤肥牛面包、贵阳辣椒水恰巴塔成为差异化卖点 [67][68] 核心成功要素 - 社交媒体传播使"看到就馋"的视觉设计成为关键,色彩搭配需提升50%以上饱和度 [72][73][74] - 现烤现卖模式复购率比预包装产品高200%,但需持续迭代配方保持新鲜感 [21][39][76] - 长红品牌均建立产品矩阵,如鲍师傅小贝家族SKU扩展至8种以上 [40][42] - 行业淘汰率显示仅12%网红产品能存活超2年,需从流量驱动转向口味驱动 [77]
融资千万美元,经营13年的网红烘焙品牌突然“暴雷”
搜狐财经· 2025-06-18 11:13
公司分析 欢牛蛋糕屋发展历程 - 创始人邓周虹以3万元资金起步私房烘焙,初期主打彩虹蛋糕、生日蛋糕及水果千层等产品,坚持使用动物奶油与新鲜水果等高端食材 [2] - 转型线下门店后推出爆款"水果杯"和"豆乳盒子",其中"豆乳盒子"制作耗时6-8小时,带动单店月收入达50万元 [2][3] - 2022年获顺为资本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2023年门店扩张至40家,2024年初达50家并启动全国布局 [5] 经营危机与倒闭原因 - 2025年累计涉及5起司法案件,包括3起买卖合同纠纷和1起运输合同纠纷,执行标的达120.47万元 [7] - 创始人管理方式原始,财务管理简化为"收入减支出等于余额",职业经理人改革失败导致体系混乱 [15][16] - 门店从个位数激增至50家后,手工记账和口头指令模式失效,组织能力与扩张野心严重错配 [18] - 过度追求新品研发,每月上新20+SKU,年上新150-200款,但缺乏市场测试导致滞销库存和成本过载 [21][24] 倒闭后续影响 - 消费者自发组建退款群涉及300余人,金额超20万元,加盟商因资金打入总部账户无法操作退款 [10] - 部分加盟商被迫停业或更换品牌,如杭州城西大悦城和西湖文化广场门店已关闭 [11][12] - 加盟商发布声明强调独立经营,部分门店计划更换招牌继续运营 [13] 行业分析 烘焙行业洗牌现象 - 2024年多家烘焙品牌倒闭:广州"勿理堂"资金链断裂、天津慢城蛋糕关停、"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退市 [26] - 行业共通问题为品牌老化和创新乏力,但区域精品烘焙和商超渠道展现新活力 [26][27] 新兴烘焙模式 - 区域精品烘焙崛起:UH祐禾进驻12城门店超50家,DRUNK BAKER拓展至40余家,主打手工制作和高端选址 [28][29] - 商超烘焙占比达37.7%,凭借"前店后厂"模式和性价比优势成为重要渠道 [30] - 单品专门店模式走红,如草鸡蛋蛋糕聚焦核心单品,定价16-19元并强调现烤工艺 [31][32] 行业趋势总结 - 网红品牌依赖资本和流量难持续,需回归盈利模型与运营效率 [33] - 消费升级推动"品质溢价"战胜"性价比竞争",手工工艺和细分品类成关键 [28][32]
这届“网红烘焙”,逃不过“短命”
投中网· 2025-05-15 10:52
烘焙行业网红单品现象 - 烘焙品类网红单品迭代速度极快,黄油年糕和玉米挞先后成为爆款,但热度迅速消退 [5][6] - 黄油年糕曾引发行业排队热潮,部分烘焙小店日销量达6000多个,各大品牌如泸溪河、鲍师傅等纷纷跟进 [6] - 玉米挞凭借高颜值和创新口感赢得年轻人喜爱,在下沉市场和连锁品牌中广泛铺开 [6] 行业现状与数据 - 2024年烘焙品类一年倒闭十万家,净增长门店数不到1万家,大量为网红品类创业门店 [7] - 立高食品5年营收从2020年18亿元增长至2024年38亿元,主要供应山姆网红产品麻薯 [10] - 麻薯曾带动新中式烘焙风潮,墨茉点心局、虎头局等品牌借此扩张,但后续未能推出新爆款 [11] 产品特性与竞争格局 - 网红烘焙产品复刻门槛低,稀缺性易被打破,商超渠道如盒马、山姆凭借价格优势快速跟进 [12] - 烘焙产品非刚需属性导致生命周期短,大爆单品巅峰期可能仅一个月甚至一周 [12] - 经典产品+丰富产品矩阵+流量新品组合成为行业验证的有效运营模式 [13] 消费趋势与行业方向 - 消费者对贵价烘焙产品抵触情绪增强,两三个面包花费50多元引发不满 [15] - 低价策略同样面临挑战,两元面包店因品质问题开始倒闭 [15] - 行业向质价比方向发展,如海底捞旗下品牌推出5.8-8.8元高性价比产品 [15] - 烘焙行业洗牌周期加快,从5年缩短至更短时间 [15] 行业核心挑战 - 产品同质化、渠道蚕食与消费者理性回归构成主要挑战 [16] - 网红单品迅速崛起又快速沉寂成为行业常态 [16] - 质价比成为未来运营重点方向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