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七部门印发行动方案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河湖建设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到2030年取得明显成效 到2035年基本建成[1] -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引导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1][3] - 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EOD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1][3] 河湖治理措施 - 国家层面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 覆盖重要生态功能区域[1] - 提出19项具体措施 包括6项水环境治理 3项生态用水保障 6项水生态修复 4项全面推进措施[1] - 重点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 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 强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1] 资金保障与科技创新 - 不断强化资金保障机制 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治理体系[2][3] - 加强水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强化关键技术研究[3] - 发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 促进技术应用[3] 治理体系升级 - 从"水十条"污染治理转向水资源保障 生态流量维护 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施策[2] - 推动流域上下游 左右岸 干支流协同治理[2] - 要求各省份建立自评估机制 对达标水体加强监管[2]
专家支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中国环境报· 2025-07-01 07:14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 -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提升河湖生态系统整体健康水平 [1]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治理任务较重、资金需求量较大,需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同时,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 [1][5] 财政资金支持 -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通知,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地级市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中央财政从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给予支持,重点支持控源截污、流域保护治理、水生态系统修复等 [2]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可申请的其他中央财政资金渠道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和超长期国债 [2][3] - 地方政府可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及专项债券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如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 [4] 创新投融资机制 - 通过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筹集资金,采用EOD模式,推动公益性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性强的绿色产业项目一体实施,产业运营收益反哺水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 [6] - 探索推行区域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金融支持模式,以河流或湖泊流域范围作为项目实施范围,将重点工程项目打捆实施,争取金融机构的区域性项目整体授信,或采用RCP模式,将水生态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开发、砂石资源利用等进行组合 [7] - 通过水基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地方政府可推动成立政府引导性基金或市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以股权投资、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8] 资金协同作用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需要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发挥协同作用,形成资金拼盘,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相关投资专项、超长期国债等可引导带动地方资金投入 [9] - 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是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所需资金的重要筹措渠道,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是关键问题 [9]
七部门发文保护建设“美丽河湖”,多方解读
第一财经· 2025-06-18 10:59
政策背景与意义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由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是国家继2015年"水十条"后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该方案标志着水生态环境管理从污染防治向"三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系统治理转变 [3][5]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指出,美丽河湖建设是水生态保护承前启后的标志性工作,需注重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 [6] 治理模式转型 - "水十条"推动水环境治理三大转型:目标从总量控制转向水质安全,范围从单一行业扩展到流域综合治理,机制从分散管控升级为排污许可制、河长制等协同模式 [2] - 当前治理需从质量改善为主转向质量改善与风险管控并重,并实现生态价值多维融合 [5] - 长江流域采用"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精准治理,重点攻坚总磷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蓝藻防控 [7] 流域治理现状与挑战 - 长江流域水生态总体较好但治污压力大,局部存在生态流量不足、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2][7] - 黄河流域水质显著改善(干流连续三年II类水质,优良水体超90%),但水资源开发率达80%,部分支流断流频发(2024年16条支流断流102次),生态空间破坏严重 [7][8] - 淮河流域需重点解决城乡面源污染,通过湖泊治理、缓冲带修复等措施提升生态稳定性 [10] 实施路径与目标 - 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的治理体系,强化流域差异化管控,形成多方协同格局 [6] - 2023年纳入2573个水体建设美丽河湖,长江流域占897个(超1/3) [7] - 通过生态扩容与污染减排协同发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推进生态产业化 [5][10]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河湖建设
中国证券报· 2025-05-22 05:58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 - 核心目标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河湖 [1] -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并引导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投入 强化资金保障 [1][2] - 倡导政府购买服务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EOD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1][2] 实施方案与措施 - 共明确19项措施 覆盖水环境治理 生态用水保障 水生态修复 全民行动四大领域 [1] - 水环境治理包含提升排污口整治效能 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等6项措施 [1] - 生态用水保障明确3项措施 包括落实生态流量泄放 强化监测信息共享 [1] - 水生态修复提出6项措施 涵盖水生生物保护 湖库富营养化治理 [1] 实施范围与体系 - 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 覆盖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敏感脆弱区域 [1] - 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1][2] - 要求各省份建立自评估机制 对达标水体加强监管 [2] 政策定位与创新 - 区别于"水十条"的攻坚治理 本方案侧重提质增效和水生态修复 [2] - 强调科技创新 强化关键技术研究 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2] - 统筹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三方面协同治理 [2]
怎么建设?有哪些指标?钱从哪来?——解读《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新华社· 2025-05-21 17:06
美丽河湖建设目标 - 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到2030年建设成效明显 到2035年基本建成[2] - 国家层面清单覆盖2573个河湖水体 包括长江黄河干流及210个重点湖库的90%以上[2] - 鼓励地方将小微水体纳入保护范围[2] 水资源保障要求 - 需稳定补给水源 保障河湖生态用水 实现"有河有水"[2] - 2027年目标包括跨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有效保障 大中型水利工程生态流量核定基本完成[5] 水生态保护措施 - 要求恢复河湖缓冲带生态功能 保护生物多样性 重现土著物种 实现"有鱼有草"[2] - 2027年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 黄河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初步遏制[6] - 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将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6] 水环境治理部署 - 控制流域污染物排放 水质稳定优良 满足亲水需求 实现"人水和谐"[2] - 2027年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 城市污水处理效能提升[4]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 黑臭水体基本消除[4] 资金与技术支撑 - 中央财政支持美丽河湖建设 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7] - 推广EOD模式及第三方治理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7] - 加强水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7] 近期重点任务 - 制定15项目标 涵盖水环境治理 生态用水保障 水生态修复[3] - 强调提质增效 考虑地方工作基础与承受能力[3]
建设各美其美的美丽河湖,行动方案来了
新华社· 2025-05-21 16:11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河湖 [1] -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 [1] - 方案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 统筹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治理 [1] - 生态环境部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 覆盖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敏感脆弱区域 [1] 行动方案具体措施 水环境治理 - 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 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 [2] - 强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2] 生态用水保障 - 着力保障河湖生态流量 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措施 [2] - 强化生态流量监测信息共享 [2] 水生态保护修复 - 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恢复 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 [2] 保护与建设推进 - 加大支持力度 开展全民行动 [2] - 推动流域上下游 左右岸 干支流协同治理 [2] 实施计划 - 各省份将依据指标体系对2573个水体开展自评估 [2] - 对已达标的美丽河湖加强监管 [2]
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快讯· 2025-05-21 13:11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 - 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1] - 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 - 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1] 资金支持与投入 -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1] - 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1] - 强化资金保障 [1] 参与模式 - 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1] - 倡导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1] - 倡导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 [1] - 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1]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 研究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有关举措 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障法(草案)》 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
新华社· 2025-04-27 19:51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 - 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通过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取得成效 [1] - 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 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1] - 以大江大河、重要湖泊为重点 加强监测溯源 严防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超标排放 [1] - 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 支持地方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1] 困境儿童福利保障 - 将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基本公共教育、心理健康关爱等服务体系 根据困境儿童需求分类施策 [2] - 筑牢人身安全保护体系 预防和依法严惩侵害困境儿童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 医疗保障法草案 - 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障法(草案)》 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 - 将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严厉打击虚假诊疗、虚假购药等欺诈骗保行为 [2] 核电项目核准 - 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 [1] - 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按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 [2] - 将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 [2]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
快讯· 2025-04-27 19:11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