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水经济项目再获亿元级投资,生态绿水“变现”经济活水
搜狐财经· 2025-07-11 08:56
水经济项目投资动态 - 3个环"两山"水经济项目在广州增城签约,计划总投资额超过16亿元,涵盖滨水文旅、水上运动、滨水休闲康养等领域 [1] - 广东发布首批16宗环"两山"水经济储备项目,谋划业态多样,未来将陆续开启招商 [1] - 截至2025年初,广东全省已开展水经济试点项目115宗,包括省级16宗、市级68宗、县级31宗,谋划储备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 [1] - 增江游项目计划投资超2亿元,森林海项目计划投资14.53亿元,建设内容涵盖多种休闲娱乐设施 [2] - 2024年广东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中已有13宗正式投入运营,新增直接就业岗位超1500个,累计吸引游客2404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8.3亿元 [4] 水经济业态发展 - 水上运动、水系旅游、滨水康养、优质水开发、湖库生态养殖等业态成为广东多地探索推进的水生态"变现"模式 [1][2] - 亲水消费热潮涌起,滨海岛屿、山野漂流和溯溪等成为消费热门,部分项目关注度环比上涨超过100% [3] - 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2024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营收超过亿元,2025年至今营收达6000万元左右,同比稳步上涨 [3] - 源林生态乐园预计初期年度接待量约80万人次,远期可达300万人次,年均净利润预计约2.87亿元 [4] 水权交易机制探索 - 未来突破水资源确权和交易瓶颈是健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扩大水经济规模的关键 [5] - 河道资产产权改革是推动水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需探索建立规范流程和制度体系,明晰权属关系 [5] - 江门市鹤山市出台广东首个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四权关系 [7] - 佛山高明完成广东省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企业以30万元年基本收益加营收提成获得20年开发经营权 [7] - 目前水资源资产化面临有偿使用形式单一、营利空间小、生态管护压力大等问题,建议通过确权登记、扩权赋能等措施打通交易链条 [8]
专家支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中国环境报· 2025-07-01 07:14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 -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提升河湖生态系统整体健康水平 [1]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治理任务较重、资金需求量较大,需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同时,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 [1][5] 财政资金支持 -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通知,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地级市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中央财政从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给予支持,重点支持控源截污、流域保护治理、水生态系统修复等 [2]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可申请的其他中央财政资金渠道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和超长期国债 [2][3] - 地方政府可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及专项债券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如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 [4] 创新投融资机制 - 通过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筹集资金,采用EOD模式,推动公益性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性强的绿色产业项目一体实施,产业运营收益反哺水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 [6] - 探索推行区域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金融支持模式,以河流或湖泊流域范围作为项目实施范围,将重点工程项目打捆实施,争取金融机构的区域性项目整体授信,或采用RCP模式,将水生态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开发、砂石资源利用等进行组合 [7] - 通过水基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地方政府可推动成立政府引导性基金或市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以股权投资、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8] 资金协同作用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需要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发挥协同作用,形成资金拼盘,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相关投资专项、超长期国债等可引导带动地方资金投入 [9] - 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是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所需资金的重要筹措渠道,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是关键问题 [9]
福建南平市创新“取水贷” 助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5 15:14
金融创新模式 - 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推出全省首个《南平市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指导意见(试行)》,首次明确将"取水权"作为质押标的,形成"取水证抵质押+双重备案登记"融资模式 [1] - 该模式破解水生态资源"度量难、抵押难、变现难"瓶颈,实现水生态产品权益的市场化定价与交易流通 [1] - 政策出台12天内即落地4950万元授信,并发放首批贷款2000万元支持企业生产线改造 [2] 具体案例实施 - 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以福建省大红袍水饮料公司的雷公口水库"取水许可证"为质押,采用双重备案登记模式完成融资 [2] - 贷款资金专项用于更新3条智能包装饮用水生产线,预计年产能达35万吨 [2] - 农发行南平市分行发放1.28亿元"取水贷"支持武夷新区水厂扩建及配套管线项目,采用项目项下取水证质押担保 [3] 银企合作机制 - 农发行南平市分行与南平水务集团签订《"取水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高层会晤、专人联络等协作机制 [3] - 通过盘活存量水资源资产,推动形成"水资源集约利用-生态产品增值-金融持续赋能"的良性循环 [2][3] 市场拓展计划 - 南平市现有1647本取水许可证中大部分金融属性未激活 [3] - 人民银行将联合水利局推送取水许可证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一对一"服务,以年取水量和水质评估作为融资增信依据 [4] - 未来计划探索"取水贷+"等生态环境权益类融资场景,进一步激活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