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抛售风险

搜索文档
熊园:三大维度看,美债抛售风险有多大? | 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3 19:51
美债期限结构与投资者结构 - 期限结构:美国国债分为短期(1年以内,占比21.5%)、中期(1-10年,占比51.8%)、长期(10年以上,占比17.2%),2023年以来新发行美债中短期国债占比超80% [4] - 投资者结构:海外投资者为美债最大持有主体(占比33%),其中海外央行占43%,私营部门占57% 日本(12.5%)、英国(8.6%)、中国大陆(8.5%)为前三大海外持有国 [6] 美债到期分布与偿还压力 - 到期分布:美债到期呈"滚动式高峰",2024年1-5月累计到期12万亿美元(去年同期11.5万亿美元),债务上限限制下需8月前通过法案提高或暂停上限以新增发行 [12] - 偿还压力:美国政府杠杆率在发达国家中中等偏高,2024Q3净利息支出占GDP达3.1%(接近历史峰值3.2%),当前高利率+高赤字导致付息压力显著但尚未达临界点 [15] 美债交易规模与外国减持复盘 - 交易规模:2024年4月美债日均成交额1.36万亿美元,超日本全部持仓(1.13万亿美元),黄金市场体量限制使抛售美债转换储备资产需长期过程 [17] - 减持案例:中国大陆美债持仓从峰值1.3万亿美元降至2025年3月不足8000亿美元,日本三轮减持(2005-2008/2015-2018/2022至今)未改变其长期增持趋势 [23][24] 核心结论 - 外国抛售对美债冲击有限:美债偿付能力稳健(除非债务上限长期僵局)、市场深度充足(单一国家持仓占比低)、替代资产转换缓慢,历史显示减持期收益率仍由基本面主导 [26][27]
朝闻国盛:三大维度看,美债抛售风险有多大?
国盛证券· 2025-05-22 08:05
报告核心观点 - 从宏观、固定收益、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多领域分析市场情况,给出美债抛售风险判断、财政数据点评、食品饮料投资建议及三生制药合作进展等内容 [1][2][3][6] 各研报总结 宏观研报《三大维度看,美债抛售风险有多大?》 - 美债存量和日均交易规模庞大,单一国家无法操控美债市场,海外国家减持对美债走势影响弱于基本面变量 [2] - 若关税引发多国联合抛售美债,将对美债及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明显冲击 [2] 固定收益研报《收入改善,支出提速——4 月财政数据点评》 - 4 月广义财政收入小幅转正但仍偏弱,同比 2.7%(3 月同比 -1.7%),支出力度继续提升,同比增速 12.9%(前值 10.1%) [2] - 1 - 4 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 -1.3%,支出累计同比 7.2% [2] 食品饮料研报《寻找生机,探索创新 ——食品饮料 2025 年中期策略》 - 白酒建议关注“优势龙头、红利延续、强势复苏”三条主线,涉及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多家酒企 [3] - 大众品建议寻找强复苏与高成长两条主线,涉及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众多企业 [3] 医药生物研报《三生制药(01530.HK)-授权辉瑞 PD - 1/VEGF 双抗,创新管线未来可期》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 PD - 1/VEGF 双抗 SSGJ - 707 达成授权协议,将全球(除中国内地)开发等权利授予辉瑞 [6] - 三生制药将获 12.5 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 48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还将收取销售分成,辉瑞认购 1 亿美元普通股股份 [6] 行业表现情况 行业表现前五名 - 美容护理 1 月涨幅 11.7%、3 月涨幅 17.1%、1 年涨幅 5.0% [1] - 汽车 1 月涨幅 9.4%、3 月涨幅 0.1%、1 年涨幅 29.8% [1] - 家用电器 1 月涨幅 7.6%、3 月涨幅 2.9%、1 年涨幅 9.9% [1] - 电力设备 1 月涨幅 7.4%、3 月涨幅 -5.2%、1 年涨幅 6.6% [1] - 综合 1 月涨幅 7.2%、3 月涨幅 1.5%、1 年涨幅 25.7% [1] 行业表现后五名 - 房地产 1 月跌幅 -2.7%、3 月跌幅 -3.1%、1 年跌幅 -8.7% [1] - 社会服务 1 月跌幅 -2.4%、3 月跌幅 -1.7%、1 年涨幅 6.5% [1] - 电子 1 月涨幅 0.4%、3 月跌幅 -13.6%、1 年涨幅 31.2% [1] - 商贸零售 1 月涨幅 0.5%、3 月涨幅 1.3%、1 年涨幅 21.9% [1] - 食品饮料 1 月涨幅 0.6%、3 月涨幅 5.4%、1 年跌幅 -8.9% [1]
超级空头,突袭!
券商中国· 2025-05-21 19:45
消息人士表示,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已将基金经理的忧虑转达予强积金管理局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据称,该协 会建议当局就美国国债作出例外处理,即使其评级低于AAA一级,亦应允许基金继续投资相关资产。香港投 资基金公会已向积金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提出基金经理的疑虑,建议相关部门对美国国债作例外处理。 这一情况凸显出美国可能因违反香港法律下异常严格的投资规定而面临风险。全球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美国国 债时并不要求最高等级评级,这也降低了被迫出售的风险。 美债,事未了!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称,在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后,香港基金经理警告,其持有的美国国债可能面临被 迫抛售的风险。在香港强积金(MPF)制度下,资产总额达1.3万亿港元(约1660亿美元)的基金,只有在获 认可评级机构的AAA或同等级评级时,才可将超过10%的资产投资于美国国债。 与此同时,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未平仓合约数据显示,市场出现了大规模押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在 未来几周内攀升至5%的期权交易,金额规模高达1100万美元。据摩根大通的客户调查,美债看空头寸攀升至2 月1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延续跌势,纳指期货跌 ...
三大维度看,美债抛售风险有多大?
国盛证券· 2025-05-21 16:42
美债结构分析 - 截至2025年3月,短期、中期、长期国债存量占比分别为21.5%、51.8%、17.2%,2023年以来美债发行中短期国债占比基本保持80%以上[2] - 截至2024年12月,美债第一大投资主体是海外投资者,占比33.0%,海外投资者中海外央行占比约43%,海外私营部门占比约57%;截至3月,日本、英国、中国大陆在海外投资者国别分布中占比分别为12.5%、8.6%、8.5%[2] 到期与偿还情况 - 今年1 - 5月美债累计到期规模为12万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1.5万亿美元,目前到期压力未明显高于去年,但债务上限问题若不解决,后续到期压力会加大[3] - 截至2024Q3,美国政府杠杆率在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偏高水平;2024年美国政府净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1%,接近90年代初的历史最高点3.2%[5] 交易与减持情况 - 截至4月,美债日均成交额达1.36万亿美元,超过任何单一海外国家持有美债的规模;海外国家抛售美债换取黄金储备过程漫长,减持节奏不会很快[6] - 中国自2015年“811汇改”后减持美债,规模从最高1.3万亿美元降至2025年3月的不到8000亿美元;日本自2000年以来有3轮减持,但长期规模仍呈上升趋势;减持时期美债收益率走势与基本面高度一致[7] 结论与风险 - 外国单独减持美债大概率不会导致美债收益率持续大幅抬升,因美债偿付能力有保障、市场规模大、替代品有限、走势由基本面主导;若关税反复引发联合抛售,将冲击美债和全球金融市场[8] - 需警惕关税、美国经济与政策、地缘冲突等超预期演化风险[8]
日本财长否认拿美债作贸易谈判筹码,学者:不懂为什么不打“王牌”
搜狐财经· 2025-05-05 14:16
日本财务大臣关于美债的表态 -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澄清此前言论,表示日本不打算利用出售美国国债作为谈判筹码 [1] - 日本持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美债,达1.13万亿美元,目的是确保外汇交易流动性和货币稳定 [1][3] - 加藤胜信此前曾暗示美债可作为日美贸易谈判的"一张牌",但随后撤回该强硬表态 [3][4] 市场反应与分析 - 日本财务大臣的言论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罕见的露齿威胁",打破了日本在美债问题上的谨慎传统 [3] - 专家认为即使只是将美债称为"谈判牌"也可能加剧美国债券市场波动 [5] - 特朗普宣布全面关税后,美债收益率飙升,市场剧烈波动 [5][7] 潜在影响 - 若日本或其他主要持有者抛售美债,可能推高美国利率,增加预算赤字融资难度 [7] - 抛售策略可能降低债券价值并导致货币市场混乱,对卖方也有成本和风险 [7] - 瑞穗证券认为日本将美债与关税谈判联系起来"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7] 历史背景 -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近30年前曾做出类似抛售美债的威胁,后因市场反应激烈而撤回 [7] - 专家认为公开讨论美债作为谈判筹码会削弱谈判地位 [4][8]
日美贸易谈判加速推进 日财长放话美债持仓或成谈判“筹码”
智通财经网· 2025-05-02 14:54
日本持有美债作为贸易谈判筹码 -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表示日本持有1 13万亿美元美债可能成为与美国贸易谈判的"牌"但未明确表示会使用[1] - 日本是美国国债最大海外持有国中国以7840亿美元位列第二日本持有美债可作为外汇干预资金[1] - 加藤胜信强调日本持有美债并非专门为支持美国[2] 市场反应与历史背景 - 加藤胜信言论引发关注因日本官员通常对美债话题保持谨慎[2] - 1990年代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类似言论曾导致美债美股美元大幅下跌[2] - 执政党政策负责人Onodera4月曾表示日本不会故意采取不利美债的行动[2] 贸易谈判进展 -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正目标在6月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计划5月中旬加快谈判进程[1][3] - 谈判涉及双边贸易非关税措施和经济安全合作但未讨论外汇问题[3] - 特朗普4月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曾引发美债大规模抛售[3] 分析师观点 - 嘉信理财首席策略师认为公开讨论抛售美债策略已足够严肃可能影响市场[1] - 西太平洋银行策略主管将加藤言论解读为"隐晦的威胁"类比"手持大棒"[2] - 瑞穗证券策略师警告若外国投资者抛售美债将导致整体收益率上升风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