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优先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芯片,紧急应对
半导体芯闻· 2025-08-21 18:26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 源 :内容来自半导体芯闻综合 。 在韩国总统李在明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于25日举行首次韩美首脑会谈前夕,美方施压力度 持续加大。继扩大钢铁铝制品关税后,美方又宣称将要求获取在美投资过程中获得补贴的韩国等半 导体企业股份。尽管韩美关税谈判已达成协议,但经济、安保等领域的全方位"账单"仍接踵而至, 此次首脑会谈预计将成为李在明政府对外政策方向的重要转折点。鉴于特朗普总统推行比第一任期 升级版的"美国优先主义",此次会谈成败将对韩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勒特尼克于19日(当地时间)表示,美国政府正考虑根据《半导体支援法》 获取接受补贴并在美建厂的半导体企业股份。路透社报道称,这意味着美方可能要求获得已承诺对 美半导体投资并接受美国政府补贴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股份。特朗普政府正推进向英特尔提 供100亿美元补贴以换取10%股份的谈判。若美国政府持有股份,极可能试图对企业扩大在美投资 等决策施加影响。 韩国总统室预判特朗普总统在首脑会谈中可能就对美投资或安保领域提出突发要求,正全力开展会 谈筹备工作。政府高级官员20日表示:"为应对特朗普行事风格 ...
特朗普关税砸下,让马科斯认清了一个现实:替美国卖命没有好下场
搜狐财经· 2025-07-16 12:28
美国对菲律宾加征关税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菲律宾等8个国家加征额外关税,菲律宾关税税率从17%上调至20%,8月1日起生效[3] - 美国是菲律宾重要出口市场,2024年前5个月占菲律宾出口总额的16%[5] - 菲律宾政府计划派遣经贸代表团赴美磋商,争取在8月1日前达成双边协议[5] 菲律宾经济影响 - 20%的额外关税将对菲律宾对美出口贸易造成全面压力[5] - 菲律宾可能被迫接受美国更多条件,如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和全面开放市场[5] - 经济局势恶化可能影响菲律宾政治稳定[9] 美菲关系动态 - 菲律宾近期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在南海挑衅中国,导致中菲关系紧张[8] - 美国前官员警告特朗普政府此举会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公信力[7] - 菲律宾当前处境显示其外交政策损害了自身经济利益[10] 行业贸易数据 - 菲律宾对美出口面临20%关税税率,高于4月拟定的17%[3] - 关税调整幅度为3个百分点,对菲律宾经济造成显著影响[3]
29国齐捅刀,特朗普紧急发声,日本前首相:中日韩团结的时刻到了
搜狐财经· 2025-07-08 17:45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反应 - 美国政府宣布自4月2日起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10%对等关税,并设定90天过渡期,试图以经济优势调整全球经济秩序 [3] - 政策忽视各国经济差异,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头号经济体执行同等关税水平,引发不公平争议 [3] - 截至7月3日,29个国家联合反击美国,包括韩国、日本及欧盟27国,导致特朗普外交政策陷入危机 [5][7][9] 日韩等传统盟友的立场转变 - 韩国总统李在明明确表示美韩谈判陷入僵局,双方立场无法调和,并计划加强与中国合作 [5] - 日本首相石破茂拒绝美国将对日关税从24%提升至35%的要求,批评单边施压策略无效 [7] - 欧盟27国集体决定不与美国在截止日期前达成协议,加剧美国孤立局面 [9] 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经济潜力 - 中日韩三国GDP合计占全球23.4%,贸易总额占全球18.7%,经贸合作影响力显著 [11] - 2025年前四个月中日贸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进出口比例接近1:1,显示深度依存关系 [12]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呼吁三国加强合作以应对美国压力,获得广泛支持 [11][12][14] 美国霸权主义的衰退迹象 - 特朗普坚持从7月4日起单方面通知各国关税数额,但误判盟友接受度,暴露战略失误 [9][14] - 多国反思"美国优先"政策,转向平等合作模式,中国倡导的互利理念吸引力上升 [14] - 美国经济现状加剧特朗普焦虑,但其归咎他国的策略未能缓解国际关系恶化 [14]
默克尔谈如何与特朗普打交道:不应畏惧
日经中文网· 2025-05-28 10:56
国际政治与多边主义 - 默克尔强调国际问题"只能通过多边主义来解决",并指出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很多价值观发生了动摇" [1] - 提出欧盟团结不可或缺,"欧盟有必要考虑共同利益",并呼吁美国意识到国际合作对繁荣的重要性 [2] 对美外交策略 - 默克尔主张"不应该畏惧"与特朗普打交道,但需避免主动激怒对方,同时强调欧洲繁荣依赖美国,对话是必要的 [1] - 针对北约国防费问题,认为德国应加快提高国防费速度,避免美国单独承担过多负担 [2] 对俄关系与能源政策 - 回忆2014年乌克兰东部争端时与普京的外交互动,强调"即使有矛盾也应交换意见",并称明斯克协议避免了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 [2] - 解释"北溪2号"管道建设的必要性,称德国经济界需要廉价能源以实现脱核目标 [2]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 提及2008年雷曼危机后金砖国家集团影响力扩大,暗示全球权力结构变化 [1] - 指出美国从与亚洲贸易中受益,呼吁特朗普政府从中期视角认识国际合作的价值 [2]
致特朗普总统的一封信
日经中文网· 2025-04-08 11:17
贸易政策与关税影响 - 美国对日本、欧洲和亚洲等国实施对等关税,关税率达到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引发全球贸易战局面[1] - 经济学家警告提高关税竞争将打击世界经济,可能导致美国物价上涨、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发生的滞胀[1][2] - 加拿大和欧洲已出现抵制美国产品的运动,高关税可能反弹损害美国经济[4] 美国经济地位与竞争力 - 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2024年IMD世界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12位,在G7中居首并超过中国(第14位)[4] - 美国科技企业和能源行业表现突出,IT革命催生巨型科技公司,页岩油开发使其成为能源出口国[3] -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10名中有8人为美国人,显示美国在财富创造方面的领先地位[4] 制造业与贸易逆差 - 美日制造业成本竞争力下降,面临严峻调整,但美国通过产业转型保持经济活力[3] - 政策过度关注商品贸易逆差,而美国实际为全球经济赢家,需通过国内政策而非关税解决结构性问题[4] - 1970年代尼克松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后,美国长期采取贸易制裁和汇率调整措施,但始终维护其主导的国际体系[2] 国际关系与同盟体系 - 美国要求日欧承担更多防务费用,日本已将防卫支出提至GDP的2%并调整防卫政策[4][5] - 美日同盟转变为亚太安全保障关键,但经济攻击可能削弱同盟关系并损害美元轴心货币地位[5] - 政策转向孤立主义可能削弱美国软实力,背离战后领导构建国际秩序的传统[5]
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超2成,逼近美国
日经中文网· 2025-03-07 16:00
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提升 - 中国2025年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首次超过20% 正在接近美国的22% [1][2] - 中国会费分摊比例较2021年增加8个百分点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会费分摊比率也位居第二 [2] - 中国人在联合国专门机构担任重要职位 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首脑 [2] 美国对中国的警惕与应对 - 美国下一任常驻联合国代表提名人斯蒂芬尼克强调将展开以美国利益为主的外交 提出牵制中国的言论 [1] - 美国参议员里基茨指出2009年到2021年间中国在联合国的任职增加85% [3] - 斯蒂芬尼克称中国在联合国各机构安排党的官员和外交官 强调不能掉以轻心 [3] 美国在多边框架中的孤立倾向 - 特朗普政府显示出退出多边合作框架的意向 如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巴黎协定 [1] - 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加沙停战决议案中多次动用否决权 与伊斯兰国家产生矛盾 [3] - 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要求俄罗斯撤军的决议案投反对票 美欧分歧加深 [3] 中国的外交策略与表态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中美关系应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而非你死我活的竞争 [4] - 中国强调中美应加强对话与合作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 [4] 联合国的资金状况 - 特朗普政府已向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发出大幅减少资助的通知 [5] - 联合国面临长期资金困难 有声音希望中国会费分摊超过20% [5]
日元急升后考验日本货币政策
淡水泉投资· 2025-02-23 18:32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FOMC会议纪要显示不急于重回降息立场,但暗示可能调整量化紧缩政策,暂缓或停止缩表 [3] - 美国消费者信心下滑,长期通胀担忧达1995年以来新高,导致美股出现今年以来最大单日下跌,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滑10个基点 [3] 日元汇率与经济动向 - 日元兑美元过去一个月上涨4.2%,突破150关口,成为今年全球最强劲货币 [5] - 日元走强逻辑包括日本央行加息路径重启及美国消费信心转弱导致利差收窄,同时大量沽空盘获利回吐 [5] - 日本第四季度GDP增长2.8%(环比折年率),远超预测中位数1.1%,个人消费增长0.5%,企业投资止跌回升,净出口贡献GDP三个基点 [6] - 日本经济正常化趋势明显,预计央行明年中政策利率目标区间为1.25-1.5%,但加息步伐受汇率走势牵制 [6] 特朗普政策与影响 - 特朗普上任首月签署73份行政命令,远超奥巴马、拜登同期总和,内容涵盖关税、移民及政府效率改革 [8] - 特朗普"美国优先"策略冲击国际秩序,关税措施引发通胀压力,1月26日逮捕近千名非法移民后执法效率下滑至每日不足300人 [9] - 特朗普支持率47%(盖洛普调查),不支持率48%,极端立场加剧社会分裂,物价问题成为主要民怨 [9] 经济数据与市场关注点 - 美国1月核心PCE通胀预计环比0.26%,高于前值0.16%,通胀反弹阴影持续 [11] - 德国大选后联合政府组建及日本东京CPI数据为本周重点关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