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虾稻共作
icon
搜索文档
潜江龙虾为何能红遍天下|活力中国调研行
搜狐财经· 2025-08-29 13:03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潜江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870亿元 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 [3] - 全国十只小龙虾中潜江占三只 [3][5] - 小龙虾交易中心2022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鲜活小龙虾交易流通量全国第一 [23] 养殖技术与模式创新 - 虾稻共作模式亩平均产虾200公斤 水稻600公斤 亩均纯收入5000元 [12] - 四季有虾模式实现一田三收 冬季和早春大规格小龙虾生产 [14] - 养殖面积达94.7万亩 其中虾稻共作89.7万亩 打造13个万亩基地和70个千亩基地 [14] 产量与加工能力 - 上半年小龙虾养殖产量12.25万吨 同比增长4.6% [14] - 规上加工企业19家 年加工能力80万吨 开发60多种产品 [19] - 上半年小龙虾收储加工达25.2万吨 同比增长5.9% [19] 餐饮与消费市场 - 创新128道小龙虾菜品 包括10道湖北名菜 [7] - 生态龙虾城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餐饮业年产值1.5亿元 [10] - 全国开设3000多家潜江龙虾餐饮店 从业人员近2万人 [10] 产业链与出口表现 - 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工出口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19] - 两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 拥有自营出口权 [19] - 交易中心聚集全国多地优质小龙虾资源 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21] 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 - 成功研发功能性壳寡糖制备全产业链开发技术 [19] - 新增加工设备超200套 推动精深加工发展 [19] - 四季有虾模式目标年底实现10万亩养殖面积和3.2万吨产量 [16]
潜江创新样本:一只小龙虾引发的全球链式反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21:09
核心观点 - 潜江小龙虾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全年供应 打破季节性瓶颈 推动产业链规模倍数级增长 年产值突破870亿元 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2][3][5][9]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养殖产量达12.25万吨 同比增长4.6% [5] - 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 品牌价值527.2亿元居全国同类品牌榜首 [5] - 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2024年12月-2025年2月) 实现产值21.9亿元 [5] - 交易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 形成显著规模效应和品牌特色 [6] 技术创新突破 - 推出"四季有虾"模式 通过池塘设施改造(每亩成本200元)、四季水草配置、精准营养投喂、"同塘育养分离"四大技术创新实现全年育苗与养殖 [3] - 创新"早稻+冬虾+早春虾"循环养殖模式 使虾稻共作面积占比超85% 实现"一田三收" [3] - 每亩地净收入达1万元左右 较传统模式翻倍 [3] 产业链生态构建 - 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5] - 吸引周边地区小龙虾集散 每斤溢价达几毛钱 [5] - 全市小龙虾相关企业达1500余家 [8] 就业与收入影响 - 产业链就业人员达22万人 约占全市人口四分之一 [8] - 养殖人员年收入超10万元 加工分拣工种约4万元 餐饮服务与厨师岗位达7-12万元 [8] - 催生品虾师、养殖技术员、电商主播等新型职业 [8] 市场拓展与推广 - 2025年春节期间大规格小龙虾价格攀升至54元/斤 达夏季均价三倍 [5] - 2024年春节期间在上海、深圳等地成功开展冬虾推广 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5] - 计划年底实现冬虾养殖面积10万亩 产量3.2万吨 [9]
打通全链条 “中国新特产”从红遍全国到走向世界
央视新闻· 2025-08-23 09:25
行业规模与产量 - 2024年中国小龙虾总产量达344.76万吨,位列淡水养殖品种第四位[1] - 湖北省潜江市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870亿元,占全国产量40%[1][25] - 潜江市2024年小龙虾养殖量突破20万吨[10] 养殖技术创新 - 突破"四季有虾"技术,实现冬季稳定产出[10][13] - 采用回字形分区养殖专利模式,外圈繁育、内圈生长,提升养殖效益[15][16] - 2024年湖北省推广"四季有虾"养殖面积约35万亩,产量突破3万吨[16] - 主流养殖方式为虾稻共作(占比超85%),并探索鳝鱼、鳜鱼立体养殖[18]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潜江市形成19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生产60多种产品[25] - 实现全链条利用:虾肉用于食品,虾头虾壳转化为虾粉、虾油、甲壳素等高附加值产品[25] - 建立涵盖餐饮、食品、医疗等多领域的全产业链体系[25] 物流与交易体系 - 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中国虾谷)为全国最大交易市场,高峰日交易量达2800吨[18][22] - 物流网络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4-14小时直达1200个服务网点[22] - 2025年上半年鲜活小龙虾交易量17.7万吨,交易产值75.27亿元[22] - 运输存活率超94%,采用标准化冷链及专用透气泡沫箱技术[20] 市场拓展与创新 - 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计划针对海外需求定制化开发口味[10] - 潜江小龙虾供应链平台接入1097家企业,累计交易金额181.61亿元[23] - 开发榴莲虾、咖啡虾等跨界口味,创新菜品超100种[6][8] 区域产业地位 - 潜江市被誉为"中国小龙虾之乡",拥有从养殖、加工到流通的完整产业链[1][18] - 形成国家级小龙虾产地专业市场,依托交通动脉构建全国商贸网络[18][22]
小龙虾价格逆势上涨的背后——来自“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的产业观察
新华网· 2025-07-13 13:41
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潜江小龙虾养殖面积达94.7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89.7万亩,鲜活小龙虾销售量突破20万吨,交易产值超100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交易量达17.7万吨,交易产值75.27亿元,预计全年交易规模将创新高 [7] - 养殖户丁元凯案例显示,50亩虾稻共作田和10亩精养塘的亩均收益超5000元,饲料成本下降500元/吨带动效益提升 [1] 价格与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规格2-4钱小青龙虾均价18.9元/斤(同比+16.7%),4-6钱中青26.5元/斤(同比+8.2%),8.8钱以上"炮头"73.6元/斤(同比-9.1%) [1] - 2025年一季度产量2.56万吨(同比+9%),产值27.32亿元(同比+41.21%) [4] - 冬春季节错峰上市的中大规格虾价格达40-70元/斤,为旺季数倍 [4] 政策与技术创新 - 湖北省2023年出台"虾十条"政策推动产业优质化、可持续发展 [3] - 潜江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四季有虾",缓解季节性供应瓶颈,2024年12月首次规模化冬捕 [3][4] - "虾谷链"平台提供30余个主产区和消费城市供需数据,帮助调整捕捞策略应对价格波动 [4] 产业链延伸与加工能力 - 潜江建成48家加工企业,年处理能力80万吨,为养殖户提供价格兜底保障 [5] - 加工产品包括虾尾、清水虾等初级品,以及甲壳素、壳聚糖等高附加值原料,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5] - 加工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形成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5] 市场竞争力分析 - 潜江小龙虾在全国价格普遍回落背景下逆势上涨,品牌效应显著 [3] - 交易中心日销千斤案例显示中小规格虾价格结构性上涨(小青17元/斤、中青26元/斤、大青40元/斤) [4] - 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养有所得",成为支柱型产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