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管理
搜索文档
欧加隆中国总裁吴泽发:坚定“立中国,惠中国,益世界”,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15:01
公司战略与本土化承诺 - 公司以“立中国、惠中国、益世界”为清晰指引,构成其本土化战略的宏伟蓝图[1] - 公司业务涵盖九个治疗领域,包括心血管、妇科与生育调节、生殖、皮肤、疼痛、呼吸、男性健康、骨健康和中枢神经[1] - 公司将坚定不移地加大中国市场的投资,进博会是连接业务各方及潜在合作伙伴的重要平台[2] - 公司期待在女性健康、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中枢神经疾病等影响家庭健康的疾病领域寻求更多合作[10] 业务发展与投资合作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创新药BD出海在全球创新药中的项目数量占比超过15%,披露总金额占比超过50%[2] - 公司在2025年的BD交易热潮下已敲定一个合作项目并进行商业化部署,积极寻找符合九大治疗领域的本土合作伙伴[3] - 对于BD项目,公司优先考虑临床二期、三期或商业化初期阶段的资产,并关注产品在治疗领域的前景及价值主张[5] - 公司通过与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拓展中国市场,推动产品管线惠及中国患者[3] 产品管线与创新成果 - 公司创新降脂单片复方制剂益立乐于2024年7月正式在中国上市,是首个在中国获批的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6] - 公司的血脂药物益立妥是“进博宝宝”,展示了进博会平台的成果转化[2] - 公司与复宏汉霖合作,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4两规格产品先后在美国与欧盟获批上市,标志着首个“中国籍”地舒单抗成功出海[5] - 公司正推进多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深挖依折麦布及其联用方案的临床价值,为血脂管理提供循证医学支持[8] 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 - 中国成人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3.3亿,ASCVD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LDL-C是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6] - 中国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11.7%,治疗率仅10.1%,控制率低至4.8%,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7] - 公司与三级医院、社区医院等多层级医疗机构开展专业医学能力共建,推动高血脂等慢病在基层实现早筛查、早干预[7] - 公司旗舰项目“欧翎先锋”已为全国约25万名零售药师提供专业培训,并携手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拓展线上线下多元服务场景[8][9]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变化,集采政策推动企业创新,行业增速放缓但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增强[10]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推动企业变得更加灵活、有适应力,要求产品创新力、上市模式及商业化部署的创新力[10] - 在全球女性健康总负担中,5%由女性特有疾病造成,公司致力于为女性更高发或影响更大的健康难题寻求解决方案[10] - 公司在本届进博会将集中呈现围绕“多元生育困境”与“血脂科学管理”构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解决方案[10]
两项《自然》最新研究:年轻人间断性高脂饮食,危害超乎想象
GLP1减重宝典· 2025-10-23 19:49
血脂异常流行现状 - 2018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高达35.6% [6] - 血脂异常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会持续损害血管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幅提升 [6]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新认知 -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应更早开始 年轻时即需重视血脂管理 尤其警惕儿童和青少年高脂饮食摄入 [6] - 传统筛查和防控多聚焦50岁以上胆固醇偏高人群 但新研究提示需关注年轻群体 [6] 早期高脂饮食的长期影响 - 剑桥大学研究显示 年轻时间歇性高脂饮食的小鼠 即便总摄入量和坏胆固醇水平相当 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也明显高于晚年才持续高脂饮食的小鼠 [8] - 年轻芬兰人心血管风险研究队列数据显示 童年时期胆固醇偏高的人 成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为严重 [8] - 生命早期胆固醇升高与中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9] 胆固醇波动的危害机制 - 胆固醇过早升高会长期改变动脉内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 削弱其清除胆固醇和阻止斑块形成的保护作用 [9] - 间歇性胆固醇升高比持续性升高危害更大 例如体检前后饮食控制放松或高脂血症患者不规律服药导致的胆固醇水平波动 [9] - 法国巴黎西岱大学研究证实 间歇性高脂饮食比持续高脂饮食更容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并发现其会导致中性粒细胞重新编程以推动疾病发展 [11]
年轻人间断性高脂饮食,竟危害超乎想象!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6 22:05
血脂异常患病率与早期管理 - 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高达35.6% [6] - 血脂异常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会逐步导致血管硬化、变窄,大幅提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6] -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应更早开始,年轻时即需重视血脂管理,尤其警惕儿童和青少年高脂饮食摄入 [6] 早期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小鼠实验表明,年轻时间歇性高脂饮食的小鼠,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明显高于晚年才持续高脂饮食的小鼠,尽管总高脂摄入量和血液中“坏胆固醇”(LDL-C)水平相当 [8] - 人群研究数据显示,童年时期胆固醇偏高的人,成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为严重 [8] - 生命早期胆固醇升高与中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9] 间歇性胆固醇升高的危害机制 - 胆固醇过早升高会长期改变动脉内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削弱其清除胆固醇、阻止斑块形成的保护作用 [9] - 间歇性胆固醇升高(如不规律饮食或服药导致的胆固醇水平波动)带来的伤害可能比持续性升高更大 [9] - 另一项研究证实,间歇性高脂饮食比持续高脂饮食更容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现其会导致中性粒细胞重新编程,进一步推动疾病发展 [11]
高血脂的八个误会 一次澄清
北京青年报· 2025-07-21 09:06
核心观点 - 文章旨在澄清公众对高血脂的常见误解,强调科学管理血脂的重要性 [1] 关于血脂水平的误解 - 血脂并非越低越好,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和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甘油三酯是能量来源,需维持在合理范围 [2] - 血脂过低可能引发免疫力下降和脑出血等问题,临床普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至1.0mmol/dl是安全的 [2] 关于高血脂易感人群的误解 - 高血脂与胖瘦无直接关系,临床上部分清瘦人群也存在血脂偏高,其发生受遗传、代谢、饮食和运动等多因素综合影响 [3] - 高血脂并非老年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青壮年因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吸烟、压力过大等导致血脂代谢异常 [4] 关于饮食与治疗的误解 - 不吃肉并非不会高血脂,大量摄入淀粉类主食或高糖、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物、甜食和烘焙食品同样导致血脂升高,人体内胆固醇更多来自体内合成,饮食摄入仅占总胆固醇20% [5] - 高血脂早期超过半数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但长期未控制可导致动脉斑块、血管狭窄等风险升级,确诊后需及时干预 [6] - 化验单无箭头不代表完全正常,其代表人群统计的正常区间,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综合判断 [7][8] 关于药物治疗的误解 - 降脂药并非万能药,服药期间如不控制饮食和缺乏运动,药效会大打折扣甚至带来副作用,患者仍需坚持管住嘴迈开腿 [9] - 大部分高血脂患者需长期用药,擅自停药易反弹,停药决策需综合考量血脂降低程度、反弹风险、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10]
专家:降血脂是一场“持久战” 不可擅自停药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09:50
血脂异常与疾病风险 - 中国人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近年明显增加 [1]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造成高血脂的元凶 也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1] - 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风险 [1] 血脂管理策略 - 专家强调血脂管理需"精准分层 靶向干预 关口前移" [1] - LDL-C指标数值非"一刀切" 不同人群对应不同数值要求 如高血压糖尿病或心梗脑梗患者要求更高 [1] - LDL-C来源包括身体自身合成约三分之一和外源性摄入三分之二 [2] - 降血脂需"管住嘴 迈开腿" 因血脂异常常与肥胖抽烟酗酒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2] 治疗手段与药物 - PCSK9抑制剂为代表的有效药物采用皮下注射 周期两周到半年不等 可强效安全持久降低LDL-C [2] - 他汀类药物具有方便有效优点 但部分患者存在使用禁忌症 可能需要非他汀类药物 [4] - 当前ASCVD患者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仍需提升 基层地区仍以他汀类等传统药物为主 [4] 治疗依从性与长期管理 - 患者存在"血脂达标就不需用药"认知误区 自行停药后可能再次出现心血管事件 [3] - 降脂治疗是持久战 因人体内胆固醇合成持续进行 自行停药或减量会导致LDL-C水平再次升高 [3] - ASCVD是进展性疾病 即使植入支架血管内仍可能存在未稳定斑块 高血脂会增加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风险 [3] - 需从入院起始加强ASCVD患者血脂长期规范化管理 坚持长期科学规范降脂治疗 [3][4] - ASCVD患者亟须有效充分的强化降脂治疗来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