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工程

搜索文档
银线贯中原 绿脉通九州
河南日报· 2025-09-07 07:31
特高压输电建设与电力保供 - 1000千伏特高压长南I线从北至南贯穿河南全省 外电入豫输送能力超过2000万千瓦 [2] - 特高压通道包括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工程(天中直流)和±800千伏青海—河南工程(青豫直流) 青豫直流自2020年投运以来输送清洁电规模超过700亿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2232万吨 [3][4] - 河南境内共有在运特高压交流站5座 线路达"九交七直" 外电入豫输送能力可满足全省四分之一负荷需求 [4] 清洁能源发展与结构优化 - 2024年上半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火力发电量1255.91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6.5% 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76.1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0.3% 占比达23.0% 较上年全年提升5.6个百分点 [5] - 2024年7月河南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910万千瓦 首次超过火电 占全省电源总装机50.6% 7月3日新能源出力创新高达3846.4万千瓦 [7] - 灵宝换流站投运20年累计输送电量1298亿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4088.7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2941.06万吨 [3] 新能源技术创新与消纳 - 国网河南电力建设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与可开放容量发布平台 实现户用光伏15分钟级"可观可测可控" 并通过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实现"群调群控" [7] - 针对豫西分散式风光资源 实行"一站式"新能源并网服务模式 项目初验收通过率较2024年提升70% 申报时间缩短2个工作日 [6] - 采用装配式变电站解决电动重卡充电负荷问题 在安阳、新乡等地投入8台装配式变电站 并投资1.88亿元建设配套10千伏接网工程 [9]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 累计建设城市公共充电站699座(充电桩5261台)、高速服务区充电站487座(充电桩1956台)、乡镇充电设施700座(充电桩4146台) [8] - 推广"即插即充"技术 实现充电过程自动认证与结算 提升用户体验 [8] - 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接入287家运营商 包含充电站1.6万座、充电桩13.8万台、充电枪19.8万台 [9]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25% 较2015年提升约5个百分点 [9] - 通过特高压引入天山风电、青海光伏、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 支撑度夏保供与能源绿色转型 [2][4] - 青藏高原清洁电力跨越1500多千米输送至河南 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4]
全国绿氢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新华社· 2025-08-22 09:12
核心观点 -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 这是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通道 标志着能源投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1] - 特高压工程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通过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对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行业形成强大拉动作用[3]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面提速 上半年能源重点项目投资额超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 投资结构持续向新能源领域聚集[2] 特高压工程建设 - 宁电入湘工程总投资281亿元 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 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新能源占比超70%创同类工程新高[1] - 工程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800万千瓦 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 可满足湖南省1/6用电需求[2] - 今年已投产三条特高压直流工程 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计划12月投产 特高压成为清洁能源基地外送重要趋势[3] 能源投资态势 - 上半年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 新增投资持续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2] - 陆上风电投资实现翻倍增长 海上风电投资集中释放 集中式光伏投资增长24.5% 分布式光伏投资增长超70%[2] -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翻番 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近70% 新型储能和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增长均超30%[4] 产业发展机遇 - 特高压工程采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 对电力装备、工程机械、建设施工等上下游产业形成强大拉动作用[3] - 衡阳换流站使用双极高端换流变压器等多种设备来自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 实现工程与产业双向赋能[3] - 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因能缓解新能源并网不稳定问题 具备较大增长潜力[4]
夯实国家能源“大动脉”——四川电网骨干工程建设一线扫描
新华网· 2025-08-07 09:23
八月初的川西高原,阳光从云层中倾泻而下,在海拔3600多米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米亚罗 镇的山顶反射出一层耀眼的白光。 在这里,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1标段的首批塔基,正迎来杆塔组立前的"大考"。质量 监督检查人员正一步步丈量地脚螺栓的露出高度,反复核验施工日志和材料质检报告,一个尺寸误差也 不容放过。 记者脚下这片塔基平台,坡度超过30度。施工队硬是在陡峭山坡上"削"出了一个15米深的地基坑,弃土 通过1582米长的索道运送下山,才换来如今这一块块沉稳扎实的混凝土结构。 "这座塔4个基座的高差有33米,相当于10层楼。"阿坝—成都东工程川西段业主执行副经理王伟指着尚 未组立的塔位说。不同于平原地区"平地起塔",高原山地施工更像"在陡壁上搭积木",每一个塔基的背 后,都是与山势、天气和地质条件的"硬碰硬"。 "这是整个工程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一段。"项目1标段总工林家兴抹着额头的汗,语气却透着松一口 气的轻快。"每年冬歇4个月,雨季土质松软,运输都得靠爬山虎运料车。"他说,如今首批塔基完成验 收,接下来的组塔将是"攻坚中的攻坚"。 而另一头,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高原腹地,金上 ...
优结构提质量步伐加快 有效投资蓄能稳步攀升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4:54
基建投资与重大项目进展 - 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长江隧道贯通 该线路全长59.9公里 为国内最长地铁环线 建成后将串联武汉7个中心城区 [1]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完成95% 计划2025年底基本建成 该项目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3] - 兰州市"两重"项目总投资1045.33亿元 已获国家资金支持30亿元 撬动投资66亿元 [3] - 1-5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4089.7亿元 在建项目3.1万个 上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 同比增长5.5% 投产新线301公里 [3] 投资结构与政策支持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8654亿元 同比增长2.8% 实际增速5.3%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5% 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8% [1][3]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3% 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6% 高技术制造业中 航空航天器设备投资增长26.3% 计算机设备投资增长21.5% [4][7] - 国家发改委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两重"项目 涉及交通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 第三批超3000亿元已下达 [4] 制造业与民间投资动态 - 广东省推进"广东强芯"工程 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制造业投资增长7.5% 高于全部投资4.7个百分点 [7] - 特变电工2025年签约特高压工程订单 包括甘肃-浙江±800kV直流 大同-天津南1000kV交流等项目 国家电网年度投资首超6500亿元 [8] - 民间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5.1% 全国推介民间资本项目11968个 总投资10.21万亿元 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 人工智能等 [8] 区域投资分化与产业转移 - 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2% 西部增长4.8% 东部下降0.8% 东北下降1.9% 中西部受益于基建投资和产业转移补贴 [9] - 成渝双城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进入建设高峰期 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制造业向中西部迁移 城镇化率提升吸引投资 [9] 房地产行业调整 - 上半年土地成交建面2.8亿平方米 仅为新房成交量61% 开发投资持续下行 但新开工 竣工降幅收窄 显现筑底信号 [10][11] - 政策面多次释放"加力稳市场"信号 预计下半年将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 推动行业止跌回稳 [11]
向“新”发力 “两重”等重点项目牵引投资稳中有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02:03
国家"两重"项目投资进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1]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已完成95% 计划2025年底基本建成 [1] - 兰州市谋划储备"两重"项目493个 总投资1045.33亿元 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以上 [2] 基础设施投资数据 - 1至5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4089.7亿元 在建水利项目3.1万个 [4] - 1至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 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4.5% [4] - 渝万高铁正线全长251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已进入架梁施工作业阶段 [3] 新兴产业投资动态 - 国家电网2025年投资首次超过6500亿元 新增投资主要用于特高压工程建设及电网数字化升级 [5] - 特变电工签约国网甘肃—浙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核心设备供应订单 [5] - 威迈斯投资1.9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电驱总成生产基地 天山电子投资2.28亿元建设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 [6] 制造业投资表现 - 1至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 对全部投资贡献率达56.5% [6] - 高技术制造业中 航空/航天器设备投资增长24.2%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投资增长21.7% [6] - 广东推进"广东强芯"工程 目标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6]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 水利领域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平均提高20个百分点 中型工程支持比例提至大型工程同等水平 [7] -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上调额度 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8] - 中央预算内投资范围扩展至新建中型灌区等工程类型 [7]
践行ESG理念 “源网荷储”协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02:46
ESG理念与新型电力系统 - ESG理念在环境层面关注绿色低碳发展,与新型电力系统目标契合,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效率等途径减少化石能源环境影响[1] - 社会责任层面强调稳定供电和经济性保障,要求系统各环节改进以辅助新能源消纳[1] - 公司治理层面需要高水平战略规划和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储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领域[1]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现状 - 电力行业占全国碳排放40%以上,火电仍占主导地位(2024年占比67.4%),但风光装机已达14.1亿千瓦[2] - 2023年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8.78%,市场交易电量占比达63%(较2016年增长46个百分点)[2] - 系统正经历从"源网荷"向"源网荷储"转型,需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5] 电源侧发展 - 火电灵活性改造是重点,改造后运行范围从50-100%扩展到30-100%额定负荷,爬坡速率从1-2%提升至3-6%Pn/min[8] - 2027年目标实现存量煤电机组应改尽改,纯凝机组侧重深度调峰,热电联产机组需实现热电解耦[6][7] - 辅助服务收入机制和容量电价政策逐步完善,2024-2025年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比例约30%,部分区域达50%[9][10] 电网侧升级 - 2024年1-3月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4.8%,特高压建设加速,"十四五"规划38条/段工程[11] - 配电网需具备"四可"能力(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发展柔性智能化方向[12] - 特高压解决风光大基地(主要位于西部)与用电大省(沿海)的空间不匹配问题[11] 未来展望 - 2030年前重点推进绿色转型,预计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9%[13] - 煤电仍为基础保障电源但进行"三改联动"(节能降碳、供热、灵活性改造)[13] - 长期将实现清洁能源主体地位,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能源安全[14]
国家电网: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能源网· 2025-06-01 10:55
电网建设与特高压工程 - 国家电网正在施工高峰期推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准备,多地建设人员端午节期间坚守岗位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1] - 国家电网已建成39项特高压工程(22交17直),正在建设8项特高压工程(3交5直) [2] - 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计划6月3日带电调试,采用"设备分区+功能分项"验收方式确保"零缺陷"投运 [3][4]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计划上半年投运,年输送电量预计超360亿千瓦时,将成为"疆电外送"第三条通道 [5]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 - 国家电网加快建设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同步推进特高压配套工程、"沙戈荒"配套工程等任务 [6] - 四川攀西电网优化工程预计6月上旬投运,端午节期间230余人现场作业,支撑清洁能源开发与消纳 [8][9] - 四川成都邛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入验收阶段,13项度夏保供工程和10项世运会保电项目确保6月底投运 [8] - 浙江金华燃机500千伏送出工程6月中旬投运,省内迎峰度夏500千伏电网工程将全部竣工 [10] - 青海330千伏玉树二回线路工程进入验收消缺阶段,计划6月底投运 [11][12]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发展 -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项目加速建设,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13] - 辽宁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160万千瓦,年发电量16.05亿千瓦时,投产后年减碳97万吨 [14][16] - 国家电网在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超9400万千瓦,2024年已投产8台机组(总227.5万千瓦) [14] - 成都邓双储能电站投运,装机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单次充电可支持10万台空调运行2小时 [15] - 安徽滁州用户侧储能电站端午节后并网,通过"充电宝"模式缓解电网供电压力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