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迁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高校博物馆——依托专业资源,丰富公共文化
人民日报· 2025-08-28 08:07
高校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高等学校利用所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设 立并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组织。近年来,一些"藏"在大 学校园里的博物馆进入社会大众视野,在假期成为热门打卡地。 依托学术资源,高校博物馆在提供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也逐渐成为校园里的"第 二课堂"。 ——编 者 挖掘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 老物件中回顾峥嵘岁月 "列车开动,就此挥别故乡。他们拿着这张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乘车证,义无反 顾地登上了从上海徐家汇开往古城西安的列车,踏上西迁之路……"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交大西迁 博物馆里,游客们跟随着讲解员徐正红的讲述,从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中回顾着那段峥嵘岁 月。 1956年,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国家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人才带 到祖国西部。 徐正红从小听着父亲、舅舅和舅妈口中的西迁故事长大,在西安交大学习、工作,如今又加入教职工讲 解队。 "校园西迁初期还是工地,下雨一片泥泞。我舅舅上课前摔了一跤,洗了手上的泥却花着脸进了教室, 同学们都笑了。""这张照 ...
文化中国行 | 在“爱国奋斗”的赤诚与“文化自信”的脉动中追寻前进力量
央视网· 2025-07-27 12:15
历史文化传承 - 西安交通大学所在地拥有2000多年地缘文化,曾是汉家上林苑和唐代常乐坊、道政坊遗址,校园内出土多件国家一级文物[1][2] - 校园内复建的东亭源自唐代,白居易曾在此生活3年并创作《养竹记》,寄托君子品格追求[4] - 艺术博物馆珍藏4400余件展品,涵盖大汉壁画、盛唐风物、秦腔戏服、皮影非遗等,形成"活态文化长卷"[6] 镇馆文物价值 - 西汉壁画墓出土的四神二十八宿天象图直径2.7米,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天文图,与《史记·天官书》记载完全一致[8][10][12] - 壁画历经2000多年仍鲜艳如初,艺术技法、色彩美学和颜料技术极具研究价值,保存状态优于唐代壁画[12] - 馆藏李商隐撰文并书写的墓志是其唯一存世书法作品,展现诗人文采与书法造诣[13] 西迁历史见证 - 西迁博物馆展出2000余件珍贵展品,包括麦田选址老照片、西迁专列乘车证、教授讲义教具等[1] - 1955年成立的摩托车训练班车辆随校西迁,成为重要搬迁物资,照片记录"30后"学子建设西北的青春[16][18] - 粉色西迁乘车证印有"向科学进军 建设大西北"标语,象征江南文人拥抱西北的信念与抉择[23] 精神传承发展 - 近70年来新一代交大人赓续"西迁精神",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在西部[23][25] - 化工学院教授表示将持续传承西迁精神,用前沿科技实现科技强国目标[25]
打卡这两座博物馆,感受“30后”的滚烫青春
央视网· 2025-07-27 01:42
历史文化与博物馆 - 西安交通大学拥有两座博物馆,分别是交大西迁博物馆和西交大艺术博物馆,每天吸引上千名游客 [1] - 交大西迁博物馆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展出2000余件珍贵展品,包括麦田选址老照片、西迁专列乘车证等 [2] - 西交大艺术博物馆展厅面积4500平方米,珍藏4400余件展品,涵盖大汉壁画、盛唐风物、秦腔戏服等 [10] - 校园所在地为唐代常乐坊和道政坊遗址,出土多件国家一级文物,部分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8] 珍贵文物与考古发现 - 西汉壁画墓出土的四神二十八宿天象图直径2.7米,是中国最早、最完好的天文图,与《史记·天官书》记载一致 [13][15] - 壁画采用矿物质颜料,历经2000多年色彩依然鲜艳,艺术技法和颜料技术极具研究价值 [15][17] - 馆藏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是其为岳父弟弟撰写的墓志,具有极高文学和书法价值 [17][18] 西迁历史与精神传承 - 1956年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迁至西安,支援西部建设,33天内完成搬迁 [4][6] - 西迁过程中未延迟开学、未减少课程和实验,钟兆琳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率先垂范 [23] - 西迁博物馆展出粉色乘车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标语,象征当年师生的使命担当 [23] - 1950年代交大成立摩托车训练班等社团,培养学生体魄和技能,摩托车随校西迁成为重要物资 [19][21] 现代发展与文化影响 - 西安交大持续传承西迁精神,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沿科研,推动科技成果在西部转化 [25] - 博物馆VR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西汉壁画墓,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15] - 吸引国际游客如印尼留学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12]
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方向注入动力
新华社· 2025-05-23 22:27
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1] - 河南省委宣传部表示将贯通学习总书记考察河南时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讲话与此次指示精神,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1] - 贵州省台盘村以"村BA"为抓手促进特色产业与乡风文明同步发展,未来计划延伸产业链带动经济并培育文明新风 [1]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将通过更生动的红色教育引导观众坚定理想信念 [2] - 安徽桐城六尺巷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品牌活动,传播"以和为贵"理念并融入社区治理 [2] - 福州文化馆通过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动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未来将强化优质文化供给 [2] 文艺创作与典型示范 - 辽宁作家津子围创作获奖小说《大辽河》,表示将继续深入生活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 [3] - 全国道德模范李志强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青年技工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创新突破 [3] 长效机制建设 - 四川西昌市将构建党委统筹、科技赋能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推动文明新风全覆盖 [4] - 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宣讲团等形式弘扬西迁精神,计划将其深度融入办学实践激励学生 [4]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人民日报· 2025-05-04 05:40
文章核心观点 广大青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奔赴西部,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人民需求结合,在西部追梦、创造、奉献,为西部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15][30] 追梦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 [4][5][7] -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118名毕业生表达扎根西部决心,获总书记回信支持与嘱托 [5] - 发展西部是世纪工程,青年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和生力军 [6][7] - 张颖怡受总书记回信鼓舞报名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后继续扎根新疆 [7] 创造 - 202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8.7万亿元,占全国21.3%,是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10] -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西部发展,擘画引领下西部地区迎来发展良机,他鼓励青年到西部干事创业 [10][11][13] -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成立科技小院,解决农业问题、助力村民增收,获总书记回信肯定 [13][14] - 米吉格受总书记嘱托,带领家乡成立合作社、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贡献力量 [18][19] - 西部计划、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为西部输送大量人才,助力西部发展 [20] 奉献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青年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弘扬“西迁精神” [21][22] - 河北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扎根新疆任教25年,培养众多建设家乡人才 [22] - 黄文秀扎根广西贫困村,带领群众脱贫,获总书记号召学习 [23][24] - 王福华克服困难扎根甘肃玛曲县任教,众多青年在西部默默奉献推动发展 [25] -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西部青年成长,中央和地方出台利好政策,促进青年与西部双向奔赴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