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

搜索文档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林金玉: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点滴善举温暖人心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18
环卫工人林金玉的先进事迹 - 林金玉是福龙马环境服务(五指山)有限公司的环卫工人,从事环卫工作十余年,多次捡到财物并归还失主 [1] - 2017年3月19日清晨,林金玉在五指山宾馆工作路段捡到一个装有上千元现金、身份证、驾驶证和多张银行卡的钱包,最终通过派出所归还失主 [1] - 2019年3月19日,林金玉再次捡到一部手机和一个装有2000元现金的钱包,通过派出所归还失主并拒绝1000元酬谢 [1] 社会认可与生活改善 - 林金玉获得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其事迹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多次获得省、市有关部门表彰 [2] - 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在了解林金玉一家长期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后,协调帮助其搬入政府提供的公租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
「经济发展」李扬:加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
搜狐财经· 2025-05-30 01:56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 [3] -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和丰厚滋养,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3] 金融业的诚信基础 -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信用是金融业核心要素,金融产品和活动均基于信用产生发展 [4] - 金融本质是授信人与受信人基于契约的价值运动,降低信任成本可提升金融体系效率 [4] - 诚实守信融入业务能降低信任与监管成本,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法律法规以夯实诚信基础 [4] 金融业的义利观平衡 - 金融需兼顾功能性与盈利性,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 [5] - 过去金融乱象源于义利观偏差,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避免唯利是图 [6] -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需以义取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6] 金融发展的软硬实力建设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需加强金融机构等"硬实力",同时提升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 [7]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培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 [7] 金融强国目标实施路径 - 锚定金融强国目标需保持战略定力,通过真抓实干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7] - 金融高质量发展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7]
武汉7个年龄段全国道德模范:榜样要当一辈子
长江日报· 2025-05-24 08:48
精神文明建设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1] - 武汉累计产生19位全国道德模范,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涵盖从20后到80后的不同年龄段 [1] - 道德模范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人民英雄"张定宇以及普通市民如医生、教师、快递员等 [1] 崔崑院士 - 101岁的崔崑院士仍在为出版《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第四版奋斗,计划在2027-2028年完成 [3] - 《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被誉为特殊钢"百科全书",填补了国内外缺乏系统论述钢材权威著作的空白 [3] - 崔崑夫妇累计捐资1000万元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资助45名本科生 [3] 马旭老人 - 92岁的马旭与老伴颜学庸将积蓄1000万元捐给家乡木兰县用于文教事业 [7] - 马旭多次捐款给马旭慈善基金会,用于拥军优抚、关心教育、扶老救孤等活动 [8] - 马旭累计受邀作爱国主义报告一百多场 [8] 吴天祥 - 82岁的吴天祥坚持每天接待来访群众,退休后仍为群众排忧解难 [10] - 吴天祥每天写信或电话联系相关部门解决群众问题,强调"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11] - 吴天祥实地走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并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群众 [11] 江远斌 - 江远斌家族五代从事杆秤制作,其杆秤以精细加工和灵敏度高被称为"良心秤" [13] - 制作一杆1米长的秤需10多道工序,耗时两天左右 [13] - 江远斌坚持自己修缮房屋,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13] 张定宇 - 张定宇担任湖北江夏实验室主任,致力于生物医学科技成果转化 [18] - 实验室与4家三甲医院共建研究中心,储备70多个研究项目 [19] - 张定宇积极探索"医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校和企业达成合作 [19] 孙东林 - 孙东林参与建设的楚商张场大桥即将竣工,按百年精品标准打造 [21] - 信义兄弟公益基金会成立15年来累计帮扶4万多名困难群众,捐赠近4000万元 [21] - 孙东林发起"信义织梦暑期托管公益项目",7年惠及近2000个留守儿童家庭 [21] 汪勇 - 汪勇参与顺丰公益基金会"莲花助学"项目,为贫困学生提供援助 [23] - 汪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快递员权益保障,推动意外险在全国多地落实 [23] - 汪勇计划汇聚更多爱心力量,守护城市温暖 [25]
加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网· 2025-05-06 06:11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 [1]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需要中华文化的支撑和滋养,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1] 金融诚信建设 - 金融业核心要素是信用,所有金融产品和活动都基于信用产生和发展 [2] - 金融本质是授信人基于信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本金回流增值的价值运动 [2] - 提升金融体系效率的关键是降低资金供需双方建立信任的成本 [2] - 诚实守信融入金融业务可降低信任成本和监管成本,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 [2] - 信用发展需要契约作为载体,需要完善法治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 金融义利观 -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不能单纯追求盈利 [3] - 过去金融乱象部分原因是未践行正确义利观 [3] - 金融发展必须平衡义利关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实现经济金融共生共荣 [3] - 要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让金融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3] -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以义取利 [3] 金融发展路径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立足国情的创新之路 [4] - 需要加强金融机构和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同时提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软实力" [4]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4] - 目标是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复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