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新加坡被骗子“围猎”
虎嗅APP· 2025-06-17 18:55
新加坡诈骗现状 - 新加坡每10人中有6人遭遇过诈骗,近一半诈骗案件来自Meta平台(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5] - 2024年新加坡报告51,501起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超过1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5] - 2025年1-4月新加坡已报告超过13,000起诈骗案件,受害者损失超过3.137亿美元[6] - 2023年新加坡人人均损失4,031美元,是全球损失金额最高的国家[5] 高净值人群受骗案例 - 新加坡演员Mike被菲律宾女子诈骗投资4万新币(3万美元)加密货币[8] - 中国企业主赴新加坡签合约被骗,至少10人受骗,总金额逾250万新元[9] - 金融总监被Deepfake技术假冒CEO诈骗49.9万新元[9] - 财经理财顾问被"反诈骗中心"冒充者骗走120万新元[9] - 黄玉志通过虚假镍金属交易项目诈骗近300名高净值受害者,涉及金额15亿新元[10] - 中国富豪钟仁海指控四名前雇员窃取7,400万新元(约4亿人民币)[10] 机构受骗案例 - 淡马锡因投资FTX和eFishery失败,决定三年内将对早期公司投资削减88%[12] - FTX投资导致淡马锡损失百万元,占其2023财年投资组合0.1%[13][14] - eFishery被曝伪造销售和利润数据[14] - 2023财年淡马锡净亏损73亿美元[14]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类型包括网络钓鱼、投资骗局、冒充诈骗、电子商务诈骗等16种[16] - 冒充专业顾问(律所代表、家族办公室顾问、审计专家等)[16] - 包装"合规身份",伪造公司注册信息、银行合作证明[17] - 建立长期信任闭环,通过社交圈、慈善活动塑造形象[17] - 利用AI生成视频、语音模仿、ChatGPT等新技术工具[17] 家族办公室风险 - 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共有超过2,000个家族办公室落户[20] - 信息闭环、关系导向导致风险评估依赖信任而非专业调查[20] - 过度信任"新加坡标签"(金管局备案项目等)[21] - 追求"高保密+高回报"的心理容易被利用[21] - "子女代管"误区导致缺乏直接参与和警觉[21] 新加坡成为诈骗目标的原因 - 金融中心资金进出便利,资本流动高度自由[23] - 税制宽松,金融隐私保护强(信托、家族办公室制度成熟)[23] - 投资移民制度曾较宽松,获取"合法身份"容易[23] - 社会稳定、执法制度信任度高,容易营造"高净值人士"外表[23] - 国际资金大量涌入导致审查压力大,难以一一审查[23] - 对"表面合规"接受度高,不深究实质性问题[24] - 跨国执法协作难度大,诈骗行为与资金停留地分离[24]
新加坡被骗子“围猎”
虎嗅· 2025-06-17 14:0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 (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原文标题:《"富有而天真", 新加坡被骗子"围猎"》,头图来自:AI生成 不久,她又接到另一名男子的联系,该男子自称是居住在新加坡的马来西亚人,已婚并育有一子。尽管 她怀疑这是一个骗局,但还是决定参与其中,"我只是想吓唬一下那些骗子。我以为我能智胜他们。" 几个月来,该男子每天都给她发来鼓励和愉快的信息。慢慢的,Lee也将他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他每 天都会问,'姐姐,你好吗?'要不要试试这份网络工作?久而久之,我就觉得这肯定只是一份兼职,可 以赚点外快。" 这份工作据称要求她以加密货币存入押金并完成与大约30个品牌相关的调查,然后连同佣金一起取回押 金。一开始,Lee存入的资金很快便有了高出本金之多的收益,她便加大了资金追投。直到存入超过 11,000美元时,加密货币平台暂停了转账,并通过电子邮件警告她可能被骗了。 但Lee仍然信任该男子,直到平台要求她投资12万美元,而自己并没有这么多钱时,她才醒悟过来。此 时,她已经转了78,000美元,但被告知在工作完成之前不能提取这笔钱。 Lee非常伤心,恳求他们归还自己辛苦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