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质量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新蓝图·新机遇丨强基础补短板 农业加快迈向现代化大产业
新华社· 2025-11-05 09:50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经济参考报》11月5日刊发记者汪子旭采写的文章《"十五五"新蓝图·新机遇丨 强基础补短板农业加快迈向现代化大产业》。文章称,眼下,全国秋粮收获已近尾声,全年粮食有望再 获丰收。在山东、安徽等粮食主产区,秋播秋种正在同步推进,田间地头大马力拖拉机轰隆作响,空气 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 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还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 动,到推进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建议》一系列部署落实落细。 截至去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 覆盖率超过96%。在生产一线,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等 先进适用农机都已成功应用。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上,潍柴雷沃、一拖集团等多家企业的 高端智能农机纷纷亮相,展现了我国在农机装备领域的最新突破。 展望"十五五",推进农业现代化,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瞄准国际前沿、立足 产业需求,紧盯高产优质品种、高效节水技术、高端智能及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等急需领域,加快关 键技术装备 ...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人民日报· 2025-11-05 06:02
(作者为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累计批准建设4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截至2024年底,产业园平均产值近90亿 元,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平均达到3.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打 造五常大米、安化黑茶等近60个价值超百亿元的农产品品牌;累计集聚1830个专家院士工作站、科技小 院等科研创新平台载体,孵化北大荒七星农场自动驾驶大马力农机等一批创新成果;吸纳1000多万人在 园区就近就业,园区内70%以上的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园区内农民年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3.3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园区建设仍面临产业链延伸不够、资源要素集聚不足、专业化管理能力不高等挑战。"十五 五"时期,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需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聚焦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促进要素集聚融合,健全联农带农机 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通过"生产+加工+科技+绿 色+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三品一标”品质提升要做到四点
南方农村报· 2025-10-30 14:34
会议背景与核心目标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在重庆市奉节县召开农产品"三品一标"品质提升推进会 [5][6] - 发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是建设农业强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振农产品消费的迫切需要 [11] - 会议核心目标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总量提升增供给、标准引领提品质、质量分级促效益、品牌打造树形象 [13] "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 "十四五"期间农产品"三品一标"数量规模大幅增长,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过8.7万个 [7][8] - 该类别产品已成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主渠道 [9][10] 品质提升四大举措 - 举措一为优标准,包括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推动标准优质化,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14] - 举措二为扩总量,在严格认证基础上扩大规模,力争"十五五"末产品数达到13万个 [15] - 举措三为推分级,围绕代表性品种推进质量分级,鼓励产品分级上市以实现优质优价 [16] - 举措四为树品牌,公布优质品质数据,发布产品发展报告,利用直播电商和社交媒体等新业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7][18]
“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给茶产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22:02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茶产业现代化转型、种业振兴和三产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发展框架,旨在将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1][2][3][4][5][6] 茶产业现代化转型 - 《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为茶产业向现代化大产业转型划定核心框架 [9][10][11] - 当前茶产业在科技应用方面存在不足,2024年智慧茶园覆盖率最高的福建省仅为28%,多数中小茶园仍依赖人工经验管理 [12] - 绿色发展层面,2024年我国有机茶园面积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1% [13] - 质量管控层面,不同茶企生产标准不统一,部分散装茶存在农残超标风险;品牌建设层面,区域公共品牌存在“小散弱”现象,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竞争力 [14][15] - “十五五”时期需加快智能装备落地,扩大有机认证范围,建立全链条标准体系,并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格局 [18][19][20][21] 茶树种业振兴 -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破解茶产业种质短板 [22][23] - 当前茶产业种业痛点包括优质高抗茶树种质资源开发滞后,以及古茶树等珍稀种质资源面临过度采摘和生长环境破坏的压力 [24][25][26] - 2023年《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通过划定保护区域、规范采摘管理等举措,为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27][28] - “十五五”时期需联合科研院所加快优质品种培育,并加强古茶树等原生种质保护,建立地方保护机制 [30][31][32][33][34] 茶产业三产融合 - 《建议》指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为茶产业激活多元价值提供路径 [35][36][37] - 当前各地已尝试延伸加工链条开发茶食品、茶护肤品等衍生品,并打造茶旅融合项目,但多数产区仍停留在“种植+初加工”的单一模式,茶旅融合项目多为浅层形态 [38][39][40][41] - “十五五”时期需在一产上聚焦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在二产上加快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在三产上推动茶旅体验向深度升级,融入茶园景观、茶史文化等元素 [44][45][46][47][48][49]
农业农村部: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新华财经· 2025-10-24 21:59
农业发展核心战略 -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1] - 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 - 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农村发展与改革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1] - 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1]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1]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优化完善帮扶政策 [1] -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强化重点区域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1]
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聚焦“四个农业”
新华社· 2025-08-15 19:42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8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 以"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 品牌农业"为主题 集中展示现代化农业新成果 [1] - 展会设置8大特色展区 包括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 高新设施展 种植示范展 创意农业展 精品畜牧业展 农机装备展 现代种业展 农耕文化展 [1] - 共有1000余家国内各地特色农产品企业参展参会 [1] 参展企业规模 - 260余家国内外农机企业参展 [1] - 70余家畜禽养殖及饲料兽药企业参展 [1] - 30余家农资企业参展 [1] 展区特色内容 - 吉林省精品展厅展示吉林大米 鲜食玉米等优质农产品 吸引各地参观者驻足 [1] - 展厅内200余家优质粮食企业展示"吉字号"产品 体现黑土地粮食品牌建设成果 [1] - 特色农机装备专区集中展示无人植保机 无人拖拉机 大型智能收割机等最新科技装备 [1]
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今日开幕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0:2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8月15日上午9时在长春农博园正式开幕 [1] - 展会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主题 [1] - 展会为期10天 [1] 展区设置 - 设置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高新设施展、种植示范展、创意农业展、精品畜牧业展、农机装备展、现代种业展、农耕文化展等8大特色展区 [1] 活动内容 - 务实开展经贸交流、文旅研学、文化赛事等活动 [1]
科技新犁,深耕吉林黑土地(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2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 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1] - "梨树模式"在梨树县基本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在东北四省区推广面积约1亿亩,连续10年应用此模式的地块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 [3] -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6%,良种覆盖率达100%,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853.2亿斤,创历史新高 [3] 农业科技创新 - 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攻克了秸秆覆盖下的播种难题,一次作业可完成多道工序,效率翻倍,每亩节省80元 [3] - 鸿翔种业加工厂的全数控种子加工线高效运转,110多个玉米品种走向市场,种子出苗率高达97.75% [3] - 全国唯一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高区位于公主岭市 [3] 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 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将鲜食玉米从论斤卖转为论穗卖,身价倍增,一季度销售2000多万穗鲜食玉米,带动农户每公顷土地增收3000到5000元 [5] - 汪清县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不同口感的木耳产品,精准对接细分市场,成功牵手盒马、海底捞等商家 [5] - 长白山人参开发成3000多种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0亿元,吉林大米溢价率超过30% [5]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 马鞍山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田园综合体和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7] - 延边和龙市光东村蹚出农旅融合新路,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较2015年增长超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约两番 [7] - 光东村千亩稻田发展观光农业,文创店、民宿等配套设施完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