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变现

搜索文档
亏损超40亿港元,英皇国际登上热搜!166亿港元债务窟窿拿啥还
华夏时报· 2025-07-10 20:04
英皇国际财务危机 - 英皇国际2024/2025财年巨亏47.43亿港元,上年亏损20.47亿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亏损23.21亿港元[3][4] - 公司166.05亿港元银行借贷已逾期或违反贷款协议,被分类为流动负债[6] - 物业发展销售收入大幅增长352.2%至6.41亿港元,租金收入7.35亿港元,总收入增至13.76亿港元[3] 业务调整与资产处置 - 通过实物分派方式剥离英皇娱乐酒店业务,终止经营酒店相关业务[5] - 北京长安街英皇集团中心为公司内地标志性项目[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是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主因[4]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香港房地产市场下行导致物业租售业务承压,资金回笼困难[4] - 消息公布后英皇国际股价单日下跌11.76%,同系公司英皇文化产业跌14.89%,英皇资本跌18.18%[7] - 专家指出资产抛售可能面临大幅折价,融资成本将显著上升[6] 娱乐文化业务表现 - 英皇文化产业2024/2025中期收入降至2.43亿港元,净亏损收窄至5680万港元[8] - 公司在内地及港澳运营24间影院共180个放映厅,关闭7间表现不佳影院同时新开三里屯旗舰店[8][9] - 行业趋势显示三四线城市影院更易盈利,一二线城市需依托地标商圈[9] 管理层与市场信心 - 容祖儿公开表示对公司克服危机有信心,称杨受成已进行内部沟通[2][7] - 专家认为当前困境主要源于香港经济环境及地产周期下行[4][6]
Millicom (Tigo) Announces Partial Closing of Infrastructure Deal with SBA and Intention to Declare a Special Dividend of $2.50 per Share Representing Around 45% of the Proceeds
Globenewswire· 2025-06-13 21:00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宣布与SBA部分完成基础设施交易并拟宣派特别股息,体现其资产变现、增强财务灵活性和回报股东的战略 [1][2][3] 交易情况 - 公司宣布与SBA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部分完成此前披露的交易,出售中美洲移动被动基础设施资产控股公司LATI International S.A.,已完成交易产生约6亿美元收益,约9.75亿美元交易剩余部分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1] 股息情况 - 公司董事会拟在公布第二季度业绩后批准每股2.5美元特别中期现金股息,约占交易净收益45%,分两期每股1.25美元于2025年10月15日左右和2026年4月15日左右发放 [2] - 特别股息在公司此前宣布的每股3美元年度股息基础上增加,体现对股东回报的持续承诺 [3] 战略意义 - 交易凸显公司将基础设施资产货币化、增强财务灵活性和实现可持续股东回报的战略承诺,同时通过维持2.0 - 2.5倍杠杆目标范围重申对资本结构的审慎态度 [3] 公司概况 - 公司是拉丁美洲领先的固定和移动电信服务提供商,通过TIGO®和Tigo Business®品牌提供多种数字服务和产品 [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包括洪都拉斯合资企业在内约有1.4万名员工,通过数字网络为超4600万客户提供移动和光纤电缆服务,光纤电缆覆盖超1400万户 [5] - 公司1990年成立,总部位于卢森堡,主要行政办公室位于佛罗里达州多拉尔 [5]
RH Grows Revenue and Reaffirms Outlook
The Motley Fool· 2025-06-13 20:2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7%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13.1% 自由现金流3400万美元 [1] - 维持全年营收增长10%-13%的指引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14%-15%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20%-21% 自由现金流2.5亿-3.5亿美元 [1] - 第二季度预计营收增长8%-10%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20.5%-21.5% 约6个百分点的营收将推迟至下半年确认 [10] 全球扩张 - 英国展厅和线上业务分别同比增长47%和44% 欧洲大陆展厅(慕尼黑和杜塞尔多夫)平均增长60% [3] - 欧洲市场面临库存优化和产品本地化挑战 特殊订单交付周期长达5个月 [3] - 管理层认为欧洲市场潜力与美国相当 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与美国相当的店面盈利水平 [4] 会员定价策略 - 永久性提高会员折扣从25%增至30% 旨在抢占市场份额而非短期促销 [5] - 此前户外产品曾实施35%的季节性折扣 新策略将保持品牌长期价值与盈利能力 [5] 资产优化与资本管理 - 公司拥有价值约5亿美元的独特房地产组合 计划通过售后回租和直接销售变现 [8] - 目标在未来12-18个月内将2亿-3亿美元过剩库存转化为现金 [8] - 高利率环境下通过资产变现支持增长并降低杠杆率 [9] 战略规划 - 新品牌扩展计划推迟至2026年春季 因关税不确定性影响 [10] - 全球展厅开业计划和多年度资本支出削减仍按原计划进行 [10]
从“捡便宜”到“大包袱”,李思廉接盘万达酒店的8年之痛
新京报· 2025-05-27 22:06
富力地产债务危机与资产处置 - 公司近期将境外债务重组截止日期延长至2025年7月31日,计划重组45.3亿美元未偿付优先票据 [1] - 2024年底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316.76亿元,总借款1135.49亿元中1035.69亿元将于12个月内到期 [5] - 截至2024年末有263.62亿元借款无法按期偿还,884.75亿元借款已违约或交叉违约 [5] "世纪交易"后遗症 - 2017年以190亿元6折收购万达70余家酒店,成为全球最大豪华酒店业主 [1][2] - 2018年酒店营业额增长190%至70亿元但净亏损4.59亿元,2019-2021年连年亏损 [2] - 2024年因6.14亿美元未偿还债务导致68家酒店被接管,酒店数量从近90家锐减至22家 [4] 酒店资产处置进展 - 2022年出售3间酒店获12.45亿元,其中广州富京酒店5.5亿元出售亏损653.7万元 [2] - 2024年伦敦ONE项目以16亿英镑出售,较面值低46% [2] - 广州富力空港假日酒店两次流拍,评估价3.96亿元但二次拍卖降至2.22亿元仍无人问津 [3] 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77.1亿元,酒店营业额从63.65亿元降至43.73亿元 [4][5] - 现金总额(含受限现金)仅38.64亿元,远低于短期到期债务 [5] - 主要海外资产已全部变现,计划2025年继续出售资产但面临市场估值压力 [6] 股权变动 - 债权人执行股东李思廉、张力分别持有的1亿、2亿股股份,李思廉持股比例从28.97%降至26.31% [5]
乘坐5次公交车,碳减排量抵扣两元银行贷款利息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07:05
碳普惠金融创新试点 -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与"武碳江湖"平台合作推出个人碳减排量兑换贷款利息抵扣服务 用户通过绿色行为积累减排量可兑换最高2000元消费贷款利息抵扣 [1][6] - 兑换标准为每1000克减排量兑换2元 相当于个人碳账户减排量价值达2000元/吨 显著高于全国碳市场70元/吨的均价 [6] - 具体减排行为包括:搭乘公交每次2125克 地铁每公里784克 新能源车充电每度525克 乘坐5次公交或充2度电即可抵扣2元利息 [6] 个人碳资产交易机制 - 武汉试点采用平台归集模式 整合滴滴出行、支付宝等多平台数据统一核算用户减排量 解决"小而散"问题 [10] - 湖北碳市场允许个人碳普惠减排量参与交易 最小交易单位为1吨 今年1月完成国内首批个人减排量交易 2000吨减排量获87万元收益 单价435元/吨 [10] - 该模式突破传统礼品兑换形式 实现个人碳资产直接变现 试点上线首日吸引5万新用户注册 [7] 碳普惠市场发展 - 全国已有27个地区开展碳普惠探索 包括北京"绿色生活季"、上海"随申行"等平台 [10] - 武汉试点服务受到多家银行关注 计划从武汉逐步推广至湖北全省 [7] - 行业认为随着参与机制完善 碳普惠有望释放巨大绿色价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