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大逆转,李嘉诚还是退了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21
交易最新进展 - 长和实业公告显示原港口出售案出现重大调整,交易结构和条款需重新谈判[3] - 公司将邀请中国内地重要投资者加入,交易方向从"外资买港口"转向"中外联手接盘"[3] - 中远海运可能参与交易,确保港口资源仍由国内资本掌控[3][4] 原交易方案细节 - 原计划以228亿美元向贝莱德与MSC牵头的财团出售和记港口集团大部分资产[4] - 交易涉及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包括中国内地关键节点港口[4] - 若完成将成为李嘉诚家族近年来最大规模海外资产变现[4] 交易调整动因 - 港口资产涉及航运控制力和国家战略安全,纯外资收购方案触及监管红线[5] - 原美欧资本主导的交易结构可能让渡全球航运物流话语权[4] - 调整后方案既能化解监管风险,又为原财团保留投资空间[4] 行业影响 - 港口作为重资产和硬资源,所有权转移将直接影响全球航运格局[4] - 中外联合控股模式可能成为跨境战略资产交易的新范式[3][4] - 交易调整反映国家对关键基础设施所有权的管控加强[5]
李嘉诚急了,港口卖美失败或将引入内地资本
搜狐财经· 2025-07-29 13:20
交易背景与核心事件 - 长和集团原计划将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以228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3] - 交易涉及战略级资产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3] - 2025年3月交易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反对,被质疑"出卖国家利益"[3][4] - 港澳办、外交部等官方机构罕见发声,要求审查交易合法性[4][5] - 交易早期曾有中资公司参与谈判但未进入最终财团[6] 交易最新进展 - 7月28日长和宣布调整交易结构,拟引入中国内地战略投资者[1][11] - 原与地中海航运牵头的财团独家谈判期已到期但交易未终止[10][12] - 中远海运正在谈判加入收购联盟,可能成为新股东[14][15] - 交易需重新设计财团结构和方案以获得各国监管批准[13][18]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标的资产分布欧洲、美洲、亚洲关键节点,战略价值极高[15] - 中远海运若入局将增强中国对全球航运命脉的控制力[15][19] - 中远海运是全球最大航运巨头,拥有1535艘船和1.3亿载重吨运力[16][17] 商业环境变化 - 港口等基础设施交易已涉及国家安全和全球博弈考量[21][22] - 监管机构明确要求不得规避审查,显示政策环境变化[9][25] - 香港特首顾问团除名李嘉诚长子被视为政治信号[27]
博弈145天后,李嘉诚态度转变,长和邀请“国家队”进场,承诺未获批绝对不卖
搜狐财经· 2025-07-29 09:58
长和港口资产交易战略调整 - 长和经过145天谈判后决定将全球港口资产出售给中资企业 这一决策标志着李嘉诚职业生涯的战略调整 也是中国国家经济实力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体现 [1] - 交易最初计划出售给贝莱德等外资财团 但中方通过反垄断审查等法律手段施压 最终促成中资企业加入 [3] - 引入中远集团作为平等股东 赋予其关键决策权和否决权 既保障商业利益 也强化国家安全防线 [4] 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国际博弈 -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海运枢纽 其控制权涉及国家安全 美国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施压 试图遏制中国影响力扩张 [3] - 长和评估中美双重压力风险后 选择与中资合作规避潜在制裁 同时平衡国际投资者关系 [4] - 特朗普政府曾主张收回巴拿马运河 但面临中资企业的坚决反击 未来国际关系影响值得关注 [7] 交易各方的战略考量 - 贝莱德财团妥协允许中资参与 以降低12个司法管辖区反垄断审查的政治阻力 维持全球基础设施布局目标 [6] - 中远集团通过获得否决权 确保中国能源和粮食运输安全 应对美国"咽喉锁喉"威胁 [4] - 李嘉诚通过风险对冲策略 在维护国家利益与商业利益间取得平衡 保持国际市场独立性 [6] 中国经济政策导向的体现 - 交易转折反映中国对核心利益的坚决捍卫 外资需适应"国家利益优先"的新常态 [9] - 外交部明确表态维护主权和安全 显示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自信与韧性 [6] - 案例预示只有与国家战略协同的资本 才能在全球经济动荡中获得发展空间 [9]
刚刚!长和公告超40座港口出售新进展
Wind万得· 2025-07-28 08:30
长和港口交易进展 - 公司确认与财团的独家磋商期已届满 但仍与财团成员进行讨论 拟邀请中国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1] - 为使交易获得监管批准 财团成员及交易架构需变更 公司预留充分时间达成新安排[1] - 公司强调在未获所有相关监管批准前不会进行任何交易[1] - 交易涉及超过40个港口资产 包括巴拿马运河等重要港口[3] 外交部回应 - 外交部表示不掌握中远集团参与交易的具体情况 强调将依法保护市场公平竞争[5] - 中方一贯反对利用经济胁迫侵犯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5] 摩根士丹利观点 - 恢复覆盖长和 给予"增持"评级及65港元目标价[7] - 看好公司三大投资亮点:未上市资产价值未充分反映 潜在增值交易机会 估值吸引且资产负债表稳健[7] - 预测2025年上半年每股盈利2.81港元 同比增长6% 每股股息0.73港元 同比增长6%[8] - 长期看好港口 零售 电讯三大核心未上市资产通过分拆或上市实现价值释放[8]
外交部再就港口事件表态!李嘉诚为何按兵不动?关键在等一个契机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19
港口交易概况 - 李嘉诚拟以228亿美元出售旗下港口资产给美国贝莱德,涉及全球43个港口[1][2] - 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控制权尤为关键,可影响全球6%海运贸易通道[1] - 交易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中美争夺全球航运命脉的战略博弈[1][2] 中美博弈动态 - 北京方面启动反垄断审查,港澳办发文称交易"威胁国家安全",因巴拿马运河承载中国21%远洋贸易量[2] - 特朗普政府派遣海军陆战队及F-18战机进入运河区展示武力威慑[13] - 贝莱德提议与中远集团合作收购,试图通过股权结构维持话语权或转嫁交易失败责任[5] 巴拿马政府立场 - 巴拿马审计部门指控李嘉诚旗下港口拖欠12亿美元特许经营费并违规续约,威胁收回经营权[8] - 该国在美巴《安全合作协议》与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身份间摇摆,选择以法律手段平衡双方[10] 中远集团的潜在策略 - 可联合中信、招商局等国有财团完全排除美资控制[15] - 或与贝莱德合作但要求对巴拿马港口绝对控股权[15] -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案例证明国有化战略资产的价值[15] 李嘉诚的决策困境 - 面临7月27日交易截止期限,违约罚款或达数十亿美元[17] - 十年前拒绝中资溢价收购,现低价售予美资引发"双标"争议[15] - 需在"资本无国界"理念与地缘政治现实间寻找平衡点[15][18] 行业格局影响 - 交易反映全球化规则重构,产业政策与军事手段正取代纯商业逻辑[18] - 控制关键航运节点对中美制造业复兴与贸易安全具战略意义[13][18]
李嘉诚卖港口的事儿终于有了后续:长子被踢出港府特首顾问团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31
长和集团背景 - 长和集团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财团之一,在香港房地产行业稳坐头把交椅 [3] - 李嘉诚家族财富在香港乃至全球数一数二,无缩水迹象 [3] - 公司依靠香港影响力在全球广泛投资并攫取高额利润 [3] 巴拿马港口出售事件 - 2025年3月4日长和集团公告拟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til财团出售43个港口资产,含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 [6] - 该交易被路透社解读为配合美国供应链脱钩战略的政治投机行为 [6] - 国务院港澳办转载《大公报》文章《莫天真、勿糊涂》直接劝诫此行为 [8]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3月28日宣布对交易启动审查程序 [8] 特首顾问团调整 - 香港特首顾问团为高层次政策咨询组织,分组方向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创业、区域协作 [12] - 2025年6月27日顾问团调整中,李泽钜成为唯一未获续任的前成员 [1][4] - 新增三名成员包括两家科技公司创始人和一名经济专家,体现香港发展战略转向科技创新 [12] 事件影响分析 - 李泽钜落选直接关联长和集团出售港口时"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 [8][10] - 李嘉诚家族长期依赖房地产和港口等传统行业,缺乏科技领域贡献 [10] - 顾问团成员结构调整反映香港未来将重点发展高质量经济与创新产业 [12]
李嘉诚甩卖港口或迎大结局,中国企业出手,特朗普算盘要落空了?
搜狐财经· 2025-06-16 09:25
长和集团港口资产出售交易 - 长和集团计划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 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沿岸两个战略港口 交易涉及数百亿美元资产转移 [1] - 港口资产具有重要地缘政治价值 掌控巴拿马运河港口意味着掌握全球航运命脉 [1] - 交易总金额超过190亿美元 买方为国际财团 美国贝莱德公司为牵头方之一 [3][8] 中美资本博弈动态 - 中国中远海运集团介入交易 试图收购关键港口资产 此举可能源于中美日内瓦会谈的谈判结果 [4][7] - 中国转变策略从反对交易转为参与交易 旨在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关键节点安全 [4][6] - 美国特朗普政府曾公开支持交易 意图通过美国资本重返巴拿马运河区域 [3][8] 交易各方立场 - 长和集团商业考量优先 倾向同时接纳中美资本以促成交易并降低风险 [8] - 美国试图维持单边主导权 但面临中国资本首次在战略资产收购中的强势介入 [11] - 香港政府曾出手叫停交易 显示地方政府对战略资产交易的监管态度 [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全球港口资产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焦点 交易超出商业范畴升级为地缘政治博弈 [1][11] - 中国资本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中采取更主动策略 通过参与而非阻止关键交易保障利益 [4][6][11] - 巴拿马运河港口控制权争夺反映全球航运枢纽的资产价值重估趋势 [1][8]
长和表态:港口交易未获批准前绝不会实施,三个问题李嘉诚要回答
搜狐财经· 2025-05-27 15:12
港口交易概况 - 长江和记实业计划打包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 包括巴拿马两个关键港口[1] - 交易引发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高度关注 目前处于审查阶段[1] - 股东大会上公司承诺交易需获批准才会实施 强调合法合规性[3] 交易细节与争议 - 实际买家为意大利地中海航运公司 而非最初披露的美国贝莱德财团[3] - 地中海航运背后阿庞特家族在欧洲航运界具有政治影响力 引发潜在战略风险担忧[5] - 交易面临三重审查:中国政府 巴拿马政府 反垄断机构 其中中国审查最为关键[5] 战略背景分析 - 港口资产属于"海上生命线"节点 巴拿马港口地处一带一路关键通道[7] - 交易正值中美博弈关键期 涉及地缘政治博弈而非单纯商业行为[7] - 公司近年持续出售海外资产 包括英国电力 欧洲电信等板块[3] 核心争议问题 - 信息披露不透明:未及时披露地中海航运作为主要买家[5] - 战略安全风险:港口控制权可能被用于政治操作或数据监控[5] - 商业与国家利益平衡:中资企业海外资产处置需考虑国家战略安全[7] 交易现状 - 交易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需通过多国审查流程[3] - 公司表态将严格遵守审批程序 暂不实施交易[3] - 最终结果取决于审查进展 特别是中国政府的立场[8]
针对“李嘉诚卖港口”,长和方面发布强硬表态!
搜狐财经· 2025-05-23 10:44
长和港口资产出售进展 - 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黎启明在股东大会上重申港口交易需经多重审查,公司会全力配合但未经批准绝不实施[1][3] - 黎启明强调交易合法性,引用5月12日声明称不会进行不合规操作[3] -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未直接回应交易,仅表示集团财务健康且有专用资金应对突发风险[5] 市场对港口交易的评估 - 分析指出交易金额巨大且影响长和战略布局,但监管延迟与公司强硬表态显示不确定性增加[5] - 黎启明"未批不实施"表态可能旨在稳定投资者情绪,避免股价大幅波动[5] 李嘉诚家族其他动态 - 次子李泽楷旗下富卫集团第三次递表港交所IPO,有望成为其第6家上市公司[9] - 富卫集团此前曾于2022年、2023年两次尝试港股IPO[9] 历史事件关联 - 5月23日为李泽钜1996年遭遇绑架案19周年,当年李嘉诚支付10.4亿港元赎金化解危机[7]
中美谈判有结果后,长和对港口交易发布声明,李嘉诚终于醒悟了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50
中美经贸谈判 - 美国暂停对中国商品24%的关税加征并取消91%的新增关税 中国采取对等措施同步调整反制措施 [3] - 谈判成果被视为特朗普"悬崖勒马"的关键一步 展示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 [3] 长和集团港口资产出售 - 长和集团出售覆盖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资产包 核心标的为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 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占巴拿马全国39% [5] - 交易可能带来190亿美元现金流 但地缘政治敏感性引发多方担忧 [5] - 长和集团声明强调交易"绝不可能不合法或不合规" 需满足法律监管及股东批准等条件 [3] 商业与地缘政治关联 - 长和港口交易与中美关税谈判同期推进 揭示全球化2.0时代商业行为无法脱离国家战略框架 [7] - 中国监管部门强势介入反垄断审查 外交部明确表态"维护国家主权和市场公平" [5][7] 李嘉诚商业策略调整 - 从英国脱欧后抛售欧洲电信资产到清仓式出售港口业务 决策轨迹紧扣"风险对冲" [7] - 资本腾挪术遭遇挑战 需顺应"国家利益优先"的新秩序而非挑战规则 [8]